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畜牧兽医专业是西藏高职教育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畜禽养殖、疾病防治和技术推广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区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掌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1]。
关键词:西藏 高职 畜牧兽医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前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业生产实际为主线,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和法制等教育融入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改革应充分考虑区域行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结合区域畜牧业发展特点,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需要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结构与构建思路,结合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以行业生产实际过程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构建融“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2]。
2.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过程坚持面向行业企业需要,面向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培养目标,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确定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2 服务区域原则
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我区以反刍动物养殖为主的特点,确定高职人才技能需求。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我区养殖业的特点为主线,体现区域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
3.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构建过程中还要从职业岗位出发,围绕主要工作任务开展,内容选择应与时俱进,增加新的课程内容,淘汰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内容。课程结构应根据行业所需人才的技能需要,以职业岗位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4.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课程体系注重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忽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动物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区内专家学者对行业人才技能需求开展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定位,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岗位技能导向型”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行业需要为目标[4]。
5.教材建设
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合理更新教材内容,删减学科间交叉重复内容,简化理论过强内容,增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教材评价,教材内容应尽量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统一,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一体化的特点。
6.师资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构践课程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在“双师型”教师的参与下完成,“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师具备相关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教师接触过生产实践,专业技能过硬。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应专兼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7.实训基地
实训条件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前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依托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配备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和设备设施。其次应加大校外实训条件建设力度,校企联合,签订学生实训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提供平台,开展生产性实习、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5]。
8.课程体系特色
高职教育课程结构必须突出技能培养,通过区内外深入调研,在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关键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近几年,西藏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畜牧兽医专业高职办学经验还相对欠缺。高职教育人才定位是根本,课程体系是重点,师资建设是关键,实践条件是保证。高职教育应不断更新理念,继续探索专业教学规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内容任务引领,实训项目驱动,加强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28.
[2]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加强西藏兽药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6:8.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 2:8-9.
[4]李保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1:41.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金红岩(1977-),女,黑龙江海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
关键词:西藏 高职 畜牧兽医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前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业生产实际为主线,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和法制等教育融入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改革应充分考虑区域行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结合区域畜牧业发展特点,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需要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结构与构建思路,结合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以行业生产实际过程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构建融“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2]。
2.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过程坚持面向行业企业需要,面向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培养目标,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确定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2 服务区域原则
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我区以反刍动物养殖为主的特点,确定高职人才技能需求。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我区养殖业的特点为主线,体现区域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确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3]。
3.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构建过程中还要从职业岗位出发,围绕主要工作任务开展,内容选择应与时俱进,增加新的课程内容,淘汰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内容。课程结构应根据行业所需人才的技能需要,以职业岗位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4.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课程体系注重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忽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动物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区内专家学者对行业人才技能需求开展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定位,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岗位技能导向型”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行业需要为目标[4]。
5.教材建设
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合理更新教材内容,删减学科间交叉重复内容,简化理论过强内容,增加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教材评价,教材内容应尽量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统一,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一体化的特点。
6.师资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构践课程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在“双师型”教师的参与下完成,“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师具备相关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教师接触过生产实践,专业技能过硬。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应专兼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7.实训基地
实训条件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前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依托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配备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和设备设施。其次应加大校外实训条件建设力度,校企联合,签订学生实训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提供平台,开展生产性实习、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5]。
8.课程体系特色
高职教育课程结构必须突出技能培养,通过区内外深入调研,在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关键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近几年,西藏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畜牧兽医专业高职办学经验还相对欠缺。高职教育人才定位是根本,课程体系是重点,师资建设是关键,实践条件是保证。高职教育应不断更新理念,继续探索专业教学规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内容任务引领,实训项目驱动,加强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28.
[2]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加强西藏兽药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6:8.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 2:8-9.
[4]李保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1:41.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金红岩(1977-),女,黑龙江海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