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儿童绘本在设计上我们除了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视觉发展进行绘本的内容设计、画面设计外,还可以在绘本的开本、绘本内页的质感与肌理、立体层次这三方面做更多的文章,将传统纸媒的优势放大,弥补新传媒时代的电子书无法传递的外部感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儿童绘本;设计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里,纸媒的存在更有其必要性,像是国外在制造业很发达的时候,他们会更加重视手工。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儿童纸媒绘本,在设计上应注重刺激人类的外部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用外部感觉带来的互动产生对纸媒绘本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视觉和听觉感受是新媒体很容易传递给我们的感受,如电子书上伴随着画面发出的声音,这是如今通过很简单的技术就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尤其是皮肤感觉是电子书所表达不出来的。
儿童纸媒绘本的互动性有其天然优势,如能够触摸得到的肌理质感,能够感受得到的形状,能够从平面转化到立体的空间感,这些都是当前电子书无法模拟出来的效果。因此,在儿童绘本的设计方面,我们除了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视觉发展进行绘本的内容设计、画面设计外,还可以在绘本的开本、绘本内页的质感与肌理、立体层次这三方面做更多的文章,将传统纸媒的优势放大,弥补新传媒时代的电子书无法传递的外部感觉。
1 开本
开本是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一个行业用语。绘本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丰富,和电子书无法改变的外形和显示屏无法变换的比例相比变化更为灵活。纸质绘本的开本有大有小,小的不过巴掌大,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过半张报纸。由于长宽比例不同,还有横开本和竖开本的区别。设计者从读者对象与内容的考虑可以不断改变绘本开本的大小和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小开本绘本,可能要算是比阿特里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了,作者把该书的开本设计成14.5cm×11cm这个小尺寸,这个尺寸是专为符合孩子的手而设计的,因为它正好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在手上阅读。石川浩绘制的《动物动物捉迷藏》一书是针对1至2岁幼儿阅读的绘本,属于认知型的绘本,其开本设计成16cm×15.6cm大小,近似于一个正方形,书的边角磨了大角度的圆角,确保了孩子的阅读安全,同时也方便幼儿翻阅。
打破传统六面体的开本设计的优秀绘本也有很多。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在1910年出版的《斜坡书》。作者彼得·纽威尔将书设计成菱形来代表一个斜坡,以此配合一架婴儿车从小山上滑下来的故事情境。书籍的故事内容和书籍的外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 质感与肌理
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然而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经验十分有限,所以突出质感、再现质感的手法在儿童绘本中十分常见。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幼儿认知方面的绘本,利用相似的,可触摸的材料来替代印刷的纸张。比如说,绘本中出现了一只羊,这只羊的身体部分,就用类似羊毛的材料装饰。幼儿在认识和理解羊这个物象的时候,除了单纯的视觉刺激,更有深刻的触觉刺激,对于羊的理解更加全面生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大自然中的任何物体都是有表面的,而所有表面都有特定的肌理。天然材料的表面和不同方式的切面都有千变万化的肌理,是我们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比如多次获得美国凯迪克绘本大奖的画家李欧·李奥尼就非常喜欢用各种不同的肌理来表达不同的事物。在他绘制的《小黑鱼》一书里,他将各种材质进行拓印,创作出不同的肌理来表达大海里的生物。
在质感和肌理的表达上,还有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书——《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这本书只有一个颜色,黑色。当你初次翻开它时,你会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空空如也的黑色纸张的记事本,但是当你用手去触摸它的“空白”处时,你会感到一些凸起的图形。这些图形不是用肉眼去观察的,它是依靠你的手指去触摸,去感受的。在触摸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草莓的质感和形状,想到了草莓的红色和酸甜的味道还有香香的气味。这种联想是通过触觉激发开来,进而延生到视觉和嗅觉,全面的触动和刺激孩子的外部感觉功能。《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翻开内页后,偶数页是盲文及文字,奇数页是可触摸的图形。显然,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除了正常视力的人以外,还面向盲人。它在省略了色彩等可被视觉感知的元素之后,放大了人体其他的外部感觉,尤其是触觉,同时也更新了儿童对于书的常规认识,书可以用眼睛来阅读,还能用手来阅读。
3 立体层
传统的书本可以带给人实质的空间感受,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电子书所无法代替的空间实体感。因此在儿童绘本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展开设计。
在已有的优秀绘本中,立体层的设计方式很多,很多绘本画家都把绘本的内容、画面和互动三者通过立体层次的转换表达出来。艾瑞·卡尔在《爸爸,我要月亮》里,也同样通过立体层的变化,来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空间的概念。在本书中,当爸爸把很长很长的楼梯搬出来时,作者为了突出长的空间感,将内页设计成可以向两边翻开的效果,这样书本原来的宽度扩大了两倍,长的概念得到了实体的展示。儿童在阅读此页内容时,也要动手翻开看看,在这个过程也增强了书本的互动性。类似于这样的创意,贯穿本书的始终。当月亮越变越大,变到最大的时候,书的对页翻折展开后,可以看到一个比书的开本大两倍以上的月亮,此时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让儿童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大”的概念。
立体层的变化除了可以使儿童从触觉和视觉上对空间感产生认识,还可以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纸上游戏的效果来增强儿童的阅读乐趣。英国的罗布·利奥伊德·琼斯和斯特凡诺·托涅蒂创作的《看里面低幼版》,通过翻翻乐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在纸上游戏中传递给孩子们。这个系列的书中,立体层的概念被扩大,当你翻开一个机关的时候,会发现下面还有2个以上更多的机关。在该系列丛书中的《揭秘农场》一书中,做了一个可以旋转的圆形大齿轮。当你拨动齿轮时,书的镂空部分就能看到一个场景。场景表达的是农场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工人利用不同的汽车工具来完成播种到收割的种植过程。作者运用这个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认识到了农场里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在不同的季节里农场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同时还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概念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对于儿童读者来说,一本书除了传递知识,表达关爱智趣等主题外,还需要一些创意。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创意的刺激,主要依靠深切的人体外部感受来引起,好的创意能增强儿童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产生更多的好奇心。生活是创意的,如果老是一层不变,孩子也会视觉疲劳。绘本作者们要挖孔心思,让创意在孩子的心里萌芽,原来书本是可以玩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儿童绘本;设计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在新媒体时代里,纸媒的存在更有其必要性,像是国外在制造业很发达的时候,他们会更加重视手工。
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儿童纸媒绘本,在设计上应注重刺激人类的外部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用外部感觉带来的互动产生对纸媒绘本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视觉和听觉感受是新媒体很容易传递给我们的感受,如电子书上伴随着画面发出的声音,这是如今通过很简单的技术就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尤其是皮肤感觉是电子书所表达不出来的。
儿童纸媒绘本的互动性有其天然优势,如能够触摸得到的肌理质感,能够感受得到的形状,能够从平面转化到立体的空间感,这些都是当前电子书无法模拟出来的效果。因此,在儿童绘本的设计方面,我们除了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视觉发展进行绘本的内容设计、画面设计外,还可以在绘本的开本、绘本内页的质感与肌理、立体层次这三方面做更多的文章,将传统纸媒的优势放大,弥补新传媒时代的电子书无法传递的外部感觉。
1 开本
开本是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一个行业用语。绘本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丰富,和电子书无法改变的外形和显示屏无法变换的比例相比变化更为灵活。纸质绘本的开本有大有小,小的不过巴掌大,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过半张报纸。由于长宽比例不同,还有横开本和竖开本的区别。设计者从读者对象与内容的考虑可以不断改变绘本开本的大小和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小开本绘本,可能要算是比阿特里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了,作者把该书的开本设计成14.5cm×11cm这个小尺寸,这个尺寸是专为符合孩子的手而设计的,因为它正好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在手上阅读。石川浩绘制的《动物动物捉迷藏》一书是针对1至2岁幼儿阅读的绘本,属于认知型的绘本,其开本设计成16cm×15.6cm大小,近似于一个正方形,书的边角磨了大角度的圆角,确保了孩子的阅读安全,同时也方便幼儿翻阅。
打破传统六面体的开本设计的优秀绘本也有很多。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在1910年出版的《斜坡书》。作者彼得·纽威尔将书设计成菱形来代表一个斜坡,以此配合一架婴儿车从小山上滑下来的故事情境。书籍的故事内容和书籍的外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 质感与肌理
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心理反映。质感的深刻体验往往来自于人的触觉,不过由于视觉和触觉的长期协调实践,使人们积攒了经验,常常是光凭视觉也可以认识到质地的感觉。然而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经验十分有限,所以突出质感、再现质感的手法在儿童绘本中十分常见。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幼儿认知方面的绘本,利用相似的,可触摸的材料来替代印刷的纸张。比如说,绘本中出现了一只羊,这只羊的身体部分,就用类似羊毛的材料装饰。幼儿在认识和理解羊这个物象的时候,除了单纯的视觉刺激,更有深刻的触觉刺激,对于羊的理解更加全面生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大自然中的任何物体都是有表面的,而所有表面都有特定的肌理。天然材料的表面和不同方式的切面都有千变万化的肌理,是我们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比如多次获得美国凯迪克绘本大奖的画家李欧·李奥尼就非常喜欢用各种不同的肌理来表达不同的事物。在他绘制的《小黑鱼》一书里,他将各种材质进行拓印,创作出不同的肌理来表达大海里的生物。
在质感和肌理的表达上,还有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书——《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这本书只有一个颜色,黑色。当你初次翻开它时,你会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空空如也的黑色纸张的记事本,但是当你用手去触摸它的“空白”处时,你会感到一些凸起的图形。这些图形不是用肉眼去观察的,它是依靠你的手指去触摸,去感受的。在触摸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草莓的质感和形状,想到了草莓的红色和酸甜的味道还有香香的气味。这种联想是通过触觉激发开来,进而延生到视觉和嗅觉,全面的触动和刺激孩子的外部感觉功能。《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翻开内页后,偶数页是盲文及文字,奇数页是可触摸的图形。显然,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除了正常视力的人以外,还面向盲人。它在省略了色彩等可被视觉感知的元素之后,放大了人体其他的外部感觉,尤其是触觉,同时也更新了儿童对于书的常规认识,书可以用眼睛来阅读,还能用手来阅读。
3 立体层
传统的书本可以带给人实质的空间感受,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电子书所无法代替的空间实体感。因此在儿童绘本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展开设计。
在已有的优秀绘本中,立体层的设计方式很多,很多绘本画家都把绘本的内容、画面和互动三者通过立体层次的转换表达出来。艾瑞·卡尔在《爸爸,我要月亮》里,也同样通过立体层的变化,来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空间的概念。在本书中,当爸爸把很长很长的楼梯搬出来时,作者为了突出长的空间感,将内页设计成可以向两边翻开的效果,这样书本原来的宽度扩大了两倍,长的概念得到了实体的展示。儿童在阅读此页内容时,也要动手翻开看看,在这个过程也增强了书本的互动性。类似于这样的创意,贯穿本书的始终。当月亮越变越大,变到最大的时候,书的对页翻折展开后,可以看到一个比书的开本大两倍以上的月亮,此时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让儿童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大”的概念。
立体层的变化除了可以使儿童从触觉和视觉上对空间感产生认识,还可以表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纸上游戏的效果来增强儿童的阅读乐趣。英国的罗布·利奥伊德·琼斯和斯特凡诺·托涅蒂创作的《看里面低幼版》,通过翻翻乐的形式,将科学知识在纸上游戏中传递给孩子们。这个系列的书中,立体层的概念被扩大,当你翻开一个机关的时候,会发现下面还有2个以上更多的机关。在该系列丛书中的《揭秘农场》一书中,做了一个可以旋转的圆形大齿轮。当你拨动齿轮时,书的镂空部分就能看到一个场景。场景表达的是农场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工人利用不同的汽车工具来完成播种到收割的种植过程。作者运用这个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认识到了农场里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在不同的季节里农场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同时还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概念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对于儿童读者来说,一本书除了传递知识,表达关爱智趣等主题外,还需要一些创意。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创意的刺激,主要依靠深切的人体外部感受来引起,好的创意能增强儿童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产生更多的好奇心。生活是创意的,如果老是一层不变,孩子也会视觉疲劳。绘本作者们要挖孔心思,让创意在孩子的心里萌芽,原来书本是可以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