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前不久,在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五周年的庆祝晚宴上,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面向在座的中美两国官员、知名学者与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约20分钟的演讲,对涉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和美国的签证政策有一些说法。《财经国家周刊》将主要内容翻译刊出,标题为编者所加。
清华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都以其在政策方面卓有成效且富有影响力的研究和分析闻名。通过将一中一美两个卓越的研究机构联合在一起,清华-布鲁金斯中心在中美两国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美间的这类协作,可以激发我们超越眼前的挑战,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中美双方如何在政府、学术界、媒体或商界等各个领域,各尽所能以达成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经济体系变得更加相互依赖”
中美两国如何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共同的战略互信?今天,我将和在座诸位讨论这些问题。
这样的提议也许听起来过于雄心勃勃。但40年前,人们同样未必能够想象到,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能够在3年的时间里会面超过10次,抑或是我们两国能够为政府、政党和军事间的经常性协商,建立起超过60个不同的平台。
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历史性地访华时,双边贸易额还不到1亿美元。那时谷物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一大出口货物,而中国对美国出口最多的是调料和动物制品。当时,双方各自市场的双向投资几乎为零。在美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工作岗位依赖于与中国的贸易,几乎也没有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留学。
但是现在,每天都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在两国间往来。现今,中国对美出口最多的是设备和机械;而农产品、航空制造和电子产品则在美国对华出口中名列前茅。在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着80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国也有更多的就业岗位维系于对美贸易。
201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较2009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延续着过去十年里指数式增长的趋势。2011年美国对中国近220亿美元的农业出口,不仅巩固了美国中心地带那些农业区的繁荣,同样也帮助了中国缓解其通货膨胀,并确保粮食安全。
毫无疑问,我们两个国家正在共同增长,经济和商业上关系日益紧密,两国的经济体系也在变得更加相互依赖。但潜在的问题是,我们之间战略互信的方向和程度如何。对于各自的公司在对方国家经营时所受待遇,两国都表现出了疑虑。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美国歧视性地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愿将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以及美国的签证申请程序过于繁琐。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以消除这些曲解,但这方面的对话,还需要超越交换“会谈要点”这一层面。
“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
所以今天,本着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的精神,我想超越纯粹的言辞层面,谈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让我们从澄清“美国不欢迎中国投资”这种误解说起。
许多中国公司说,他们对于在美投资的迟疑,源于他们害怕其投资会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所会阻拦。
事实是,对于赴美投资而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几乎不构成影响因素。举例而言,在2010年,只有93项交易被提交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其中仅有6项来自于中国。
从2008年到2010年,在1000项赴美投资中,只有313项被提交到国外投资委员会进行审核。而在这313项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5%或者说16项,委员会要求修改交易的条款。而这16项中几乎没有涉及中国公司的。
因此信息是明确的: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而且承认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
在美国,外资公司的子公司雇佣着530万美国人,接近美国私有部门劳动力的5%。这些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在美国的研发,并创造了超过20%的出口。我们非常欢迎这类对经济繁荣的贡献。
那么其他阻碍中国赴美投资的障碍是什么呢?许多来自于对美国市场,及其从税收、劳工安全到环境管制等经营环境缺乏基本的了解。
我们想向中国投资者传达的信息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的服务提供商,对外国投资者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必不可少。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关公司、管理咨询和其他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美国的投资环境,为他们的投资寻求支持,并帮助其在美国成功地运营。
但是误解也是现实存在的。所以为了加强信任和理解,美国政府不仅仅在言辞上表示我们对中国投资开放,也在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地促成投资机会。
奥巴马总统近期宣布了“选择美国”(Select USA)计划,由我任商务部长时发起,旨在推进在美国的外国投资。下个月我们的大使馆会在中国发布一段短片,以消除关于在美投资的误解,宣传那些已经在美国投资成功的众多中国公司,并列出成功投资的要素。
“促进高科技产品贸易”
美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是我们与中国存在看法分歧的另一领域。对美国而言,这种管制行为一直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中国企业仅注意了对他们商业利益的影响。
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是1039亿美元,其中只有不到1%需要商务部的出口许可证。美方将继续承诺,促进与中国民用用户、用于民用用途的高科技产品贸易。在这里我可以讲几个例子,我相信它们是一个良好合作的开始。
去年,中国采取了一项有益的行动,列举出141项希望从美国购买,但据信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而受限的产品列表,涵盖航空航天、海洋石油开采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产品。而经过美国的评估,这141项中有46项是不需要许可证便可向中国出口的。所以现在,我们在计划让美国的制造商来中国,与有意购买上述46项产品的中国企业见面,将纸面上的会谈要点转化为行动。
还有在5月份,我们将组织一个美国政府官员代表团前往上海,与美中两国关注航空及半导体产业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会面,讨论出口管制问题以及如何拓展美中高科技贸易的机会。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履行己方职责,向正确的方向推进。
“加快签证速度”
我到中国后,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议题就是签证政策。这也正是一个我们采取行动的领域,以向中国民众以及商界展示,我们在这里和他们一同努力。作为大使,加快签证办理速度成为我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在过去的5个月当中,获得签证面谈的平均等待时间,由去年同期的22天缩短到不到6天,而这是在两年间签证申请增加了70%、但几乎没有新工作人员增加的情况下达成的。
另外,续签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方便。在1月底我们公布的一项新举措下,某类先前接受过面签的申请人,可以免去面试获得续签。之前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持有的签证失效不到一年可以不用面试。根据新的程序,签证到期4年以内的都可以免去面试。相应的,人们在任何一家中信银行递交申请材料即可。
只要去培育两国人民间生发出来的信任,我们将能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的提升。我们将能构建一个坦率的、全面的、协作性伙伴关系,并一直指引我们走入下一个世纪。但首先需要在那些纸面的会谈要点上更进一步,从今天开始,一同采取行动。
(译者系本刊研究总监)
前不久,在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五周年的庆祝晚宴上,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面向在座的中美两国官员、知名学者与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约20分钟的演讲,对涉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和美国的签证政策有一些说法。《财经国家周刊》将主要内容翻译刊出,标题为编者所加。
清华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都以其在政策方面卓有成效且富有影响力的研究和分析闻名。通过将一中一美两个卓越的研究机构联合在一起,清华-布鲁金斯中心在中美两国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美间的这类协作,可以激发我们超越眼前的挑战,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中美双方如何在政府、学术界、媒体或商界等各个领域,各尽所能以达成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经济体系变得更加相互依赖”
中美两国如何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共同的战略互信?今天,我将和在座诸位讨论这些问题。
这样的提议也许听起来过于雄心勃勃。但40年前,人们同样未必能够想象到,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能够在3年的时间里会面超过10次,抑或是我们两国能够为政府、政党和军事间的经常性协商,建立起超过60个不同的平台。
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历史性地访华时,双边贸易额还不到1亿美元。那时谷物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一大出口货物,而中国对美国出口最多的是调料和动物制品。当时,双方各自市场的双向投资几乎为零。在美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工作岗位依赖于与中国的贸易,几乎也没有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留学。
但是现在,每天都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在两国间往来。现今,中国对美出口最多的是设备和机械;而农产品、航空制造和电子产品则在美国对华出口中名列前茅。在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着80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国也有更多的就业岗位维系于对美贸易。
201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较2009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延续着过去十年里指数式增长的趋势。2011年美国对中国近220亿美元的农业出口,不仅巩固了美国中心地带那些农业区的繁荣,同样也帮助了中国缓解其通货膨胀,并确保粮食安全。
毫无疑问,我们两个国家正在共同增长,经济和商业上关系日益紧密,两国的经济体系也在变得更加相互依赖。但潜在的问题是,我们之间战略互信的方向和程度如何。对于各自的公司在对方国家经营时所受待遇,两国都表现出了疑虑。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美国歧视性地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愿将高科技产品卖给中国;以及美国的签证申请程序过于繁琐。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以消除这些曲解,但这方面的对话,还需要超越交换“会谈要点”这一层面。
“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
所以今天,本着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的精神,我想超越纯粹的言辞层面,谈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让我们从澄清“美国不欢迎中国投资”这种误解说起。
许多中国公司说,他们对于在美投资的迟疑,源于他们害怕其投资会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所会阻拦。
事实是,对于赴美投资而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几乎不构成影响因素。举例而言,在2010年,只有93项交易被提交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其中仅有6项来自于中国。
从2008年到2010年,在1000项赴美投资中,只有313项被提交到国外投资委员会进行审核。而在这313项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5%或者说16项,委员会要求修改交易的条款。而这16项中几乎没有涉及中国公司的。
因此信息是明确的: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而且承认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
在美国,外资公司的子公司雇佣着530万美国人,接近美国私有部门劳动力的5%。这些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在美国的研发,并创造了超过20%的出口。我们非常欢迎这类对经济繁荣的贡献。
那么其他阻碍中国赴美投资的障碍是什么呢?许多来自于对美国市场,及其从税收、劳工安全到环境管制等经营环境缺乏基本的了解。
我们想向中国投资者传达的信息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美国的服务提供商,对外国投资者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必不可少。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关公司、管理咨询和其他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美国的投资环境,为他们的投资寻求支持,并帮助其在美国成功地运营。
但是误解也是现实存在的。所以为了加强信任和理解,美国政府不仅仅在言辞上表示我们对中国投资开放,也在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地促成投资机会。
奥巴马总统近期宣布了“选择美国”(Select USA)计划,由我任商务部长时发起,旨在推进在美国的外国投资。下个月我们的大使馆会在中国发布一段短片,以消除关于在美投资的误解,宣传那些已经在美国投资成功的众多中国公司,并列出成功投资的要素。
“促进高科技产品贸易”
美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是我们与中国存在看法分歧的另一领域。对美国而言,这种管制行为一直是我们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中国企业仅注意了对他们商业利益的影响。
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是1039亿美元,其中只有不到1%需要商务部的出口许可证。美方将继续承诺,促进与中国民用用户、用于民用用途的高科技产品贸易。在这里我可以讲几个例子,我相信它们是一个良好合作的开始。
去年,中国采取了一项有益的行动,列举出141项希望从美国购买,但据信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而受限的产品列表,涵盖航空航天、海洋石油开采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产品。而经过美国的评估,这141项中有46项是不需要许可证便可向中国出口的。所以现在,我们在计划让美国的制造商来中国,与有意购买上述46项产品的中国企业见面,将纸面上的会谈要点转化为行动。
还有在5月份,我们将组织一个美国政府官员代表团前往上海,与美中两国关注航空及半导体产业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会面,讨论出口管制问题以及如何拓展美中高科技贸易的机会。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履行己方职责,向正确的方向推进。
“加快签证速度”
我到中国后,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议题就是签证政策。这也正是一个我们采取行动的领域,以向中国民众以及商界展示,我们在这里和他们一同努力。作为大使,加快签证办理速度成为我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在过去的5个月当中,获得签证面谈的平均等待时间,由去年同期的22天缩短到不到6天,而这是在两年间签证申请增加了70%、但几乎没有新工作人员增加的情况下达成的。
另外,续签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方便。在1月底我们公布的一项新举措下,某类先前接受过面签的申请人,可以免去面试获得续签。之前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持有的签证失效不到一年可以不用面试。根据新的程序,签证到期4年以内的都可以免去面试。相应的,人们在任何一家中信银行递交申请材料即可。
只要去培育两国人民间生发出来的信任,我们将能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的提升。我们将能构建一个坦率的、全面的、协作性伙伴关系,并一直指引我们走入下一个世纪。但首先需要在那些纸面的会谈要点上更进一步,从今天开始,一同采取行动。
(译者系本刊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