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理念,教师职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本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而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务实,讲究实效。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坚持以校为本,
大胆实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区在深化实施“助推式”管理的基础上,在规划指导、过程督导、先进引导、评估向导引领下,形成主题化、系列化、课题化、项目化、课程化校本培训,一些学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让老师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实在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校本研究渐渐走入了教育教学第一线,一开始,广大教师对此缺乏认识,不了解什么是校本研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学校首先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教师都能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为了学校”,即研究目的是为了学校,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其次是“在学校中”,即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再次是“基于学校”,即研究课题基于学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实际方式
第一,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重视这种新型研究形式,加强了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领导。组建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为骨干,全体参与课改教师为成员的研究队伍。
第二,物质保障。学校为每个年级订各种类杂志与报刊,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教育教研信息和课改新成果。另外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第三,理论培训。学校订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光盘,用于对广大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经验,然后回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
第四,集体充电和个人自修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发给全校教师,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制订学校校本研究方案。
第五,小课题带动。为了提高实效性,实施小课题带动战略,即教师的课题基于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随问题而研究,随感而发,从而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学校教师人人有课题,处处搞研究,人人有提高。
三、校本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一是教研活动制度。由教研组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的形式。教研组在每学期初要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经批准后认真实施落实。认真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组织全员参加的组内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总结,经常开展教学经验交流。这样形成了整个教研活动制度,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是备课活动制度。学校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备课制度,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执行三步备课程序:首先教师自己备课,个人深钻教材,拟出教学目标,找出疑点、难点问题;然后集体备课,各备课组按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主讲,着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的方法,并做好活动记录,为此,专门设有《备课组活动记录册》,也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最后再次进行自己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统一意见,再次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修改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准备工作。
三是听课、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听课制度,另外,举行了大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评委、老师参加听课,集体评课,大家抱着共同提高的态度探讨教法,讲优点,谈不足,提建议,进行深刻反思,共同提高。通过听课制度,广大教师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四是师徒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师徒制度。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传授教学经验,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种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新老交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校本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已成为共识。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学校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整合教导处教研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总之,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学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训,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教学精华与课改的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讨论、交流,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在实践和反思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让教师在研究和改进中提高,逐步形成专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大胆实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区在深化实施“助推式”管理的基础上,在规划指导、过程督导、先进引导、评估向导引领下,形成主题化、系列化、课题化、项目化、课程化校本培训,一些学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让老师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实在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校本研究渐渐走入了教育教学第一线,一开始,广大教师对此缺乏认识,不了解什么是校本研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学校首先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让广大教师都能深刻领会校本研究的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为了学校”,即研究目的是为了学校,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其次是“在学校中”,即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再次是“基于学校”,即研究课题基于学校,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实际方式
第一,加强领导。学校领导重视这种新型研究形式,加强了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组织领导。组建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为骨干,全体参与课改教师为成员的研究队伍。
第二,物质保障。学校为每个年级订各种类杂志与报刊,使每位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最新最全的教育教研信息和课改新成果。另外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充分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第三,理论培训。学校订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课改先进经验光盘,用于对广大教师进行课改培训。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经验,然后回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
第四,集体充电和个人自修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并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发给全校教师,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人人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制订学校校本研究方案。
第五,小课题带动。为了提高实效性,实施小课题带动战略,即教师的课题基于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随问题而研究,随感而发,从而解决问题,得到提高。学校教师人人有课题,处处搞研究,人人有提高。
三、校本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一是教研活动制度。由教研组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的形式。教研组在每学期初要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经批准后认真实施落实。认真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组织全员参加的组内公开课,开展课题研究,搞好教改实验。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总结,经常开展教学经验交流。这样形成了整个教研活动制度,是学科研究和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是备课活动制度。学校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备课制度,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执行三步备课程序:首先教师自己备课,个人深钻教材,拟出教学目标,找出疑点、难点问题;然后集体备课,各备课组按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主讲,着重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的方法,并做好活动记录,为此,专门设有《备课组活动记录册》,也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栏目,学校进行定期检查;最后再次进行自己备课,根据集体备课统一意见,再次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修改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准备工作。
三是听课、评课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制定有详细的教师听课制度,另外,举行了大量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评委、老师参加听课,集体评课,大家抱着共同提高的态度探讨教法,讲优点,谈不足,提建议,进行深刻反思,共同提高。通过听课制度,广大教师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四是师徒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师徒制度。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传授教学经验,共同备课,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种制度对于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的迅速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新老交替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校本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已成为共识。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学校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整合教导处教研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总之,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教学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训,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在充分学习课改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教学精华与课改的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讨论、交流,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在实践和反思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让教师在研究和改进中提高,逐步形成专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