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责任——对校车安全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家庭接送的困难,但一些校车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安全隐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刺痛了社会神经。
  关键词:校车 安全 思考
  
  校车是指获得有关运营的交通许可,用于接送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幼儿、中小学生的载客汽车。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牵动的是社会的神经。校车安全是生命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我国发布了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每辆校车上至少应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专用小学生校车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建立校车运营台账,强化安全管理与责任意识。《校车安全条例》的即将颁布实施,将校车安全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是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宿舍”和“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的保障屏障。
  一、必须重视校车安全理念和制度建设
  安全靠人,只有增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有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其中交通事故受伤人数最多。而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27.68%发生在城市,72.32%发生在农村。尽管国家早就制定了中小学生校车强制标准,但校车安全质量问题存在许多隐患。不论是学校的自备车还是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客车,不论单位自行开通的班车还是家长自行组合租用的客车,以及社会运营车辆,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没有原则、底线、制度的侥幸心理就是最大的隐患。这种侥幸心理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司机都广泛存在着。当校车由社会提供时,就要收费赢利,家长则要承担交通费用,学校则要完成接送孩子任务,结果就是各方都在心理上把校车安全运行的标准降低了,能坐20人的校车,坐60人也就默许了。超员在原则面前放松了应有的警惕,金钱面前放松了道德的底线,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金钱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各方都期望不出事,但隐患就这么埋着。校车就是在这种多隐患状态下低质量运行,安全问题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严格校车运行的安全标准,是规避侥幸心理的有效办法,比如设定校车的特殊警示标志、规定校车必须限速、不能超载、校车司机要有严格资格等等。学校应当对学生、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学校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并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提醒驾驶人员遵守校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责任心。要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并要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不得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要认真开展对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要督促中小学、幼儿园注意防范冬季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对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严格遵守雪、雾天气安全驾驶的规定,必要时可采取停运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从诸多方面规划校车安全运行的路线图,并加强实际执行的监管,从车况状态、校车证件齐备、驾驶人员资质、超员超速等方面加强路检路查,使安全意识既润物无声又警钟长鸣,提高校车管理者、运营者的风险规避预控能力,校车才能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和“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二、加大对校车安全的监管
  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校车安全既是对责任的鞭笞,也是对良心的拷问。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含糊。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中,由政府积极主导,发展规范、安全的校车,不仅是优化教育服务的需要,更是根治校车乱象的关键。提供校车服务、实施校车工程既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条件,也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础工程;同时实施校车工程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方便条件,节省了能耗,也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校车的现状很“乱”。一些校车,安全不达标,管理不到位,事故隐患多;一些“黑校车”,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完全是“山寨版”,违章更是家常便饭;一些农村地区,有的人利用农用车、拖拉机甚至报废车辆接送学生。校车乱象背后,实是监管缺位。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交管部门,都无法推脱监管不力之责,造成了目前“教育部门管不了,职能部门抓不着”的局面。而且,在司机和老师“不怕死”的后面,还有着家庭和社会需求强烈而校车服务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正是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了校车混乱的根源。
  在日益扩容的城市,家长对校车的渴望由来已久,但很多人至今还在发愁;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教育结构调整,中小学大规模撤并,孩子的上学路越来越远,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人接送上学……在这样的现实中,校车自然成为人们渴求的教育资源,破解校车难题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强烈呼唤。
  “黑校车”虽然“黑”,但在不少地方,却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无奈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撤乡并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在集约化、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再也不能在家门口上学了。“黑校车”便应运而生,为收入仍不宽裕的农民和平民家庭节约了学生的交通成本。目前,一则是校车数量少,一部分学生坐不上车;二则即便有校车,其站点设置、发车时间、发车频次也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坐车很难。 面对这样的交通服务空白,“黑校车”尽管存在安全隐患,却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价格便宜、乘坐方便的交通选择。尽管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在目前情势下,“黑校车”往往成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唯一选择。正如不少租黑车的家长所言,这是一个“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超载的“黑校车”之所以能趁虚而入、大行其道,固然有学校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以及一些司机唯利是图等原因,但根本问题,还在于教育资源失衡、公共服务缺乏,暴露了政府的公共责任“软肋”。 目前,交通、公安、教育、安监等多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能,政府不能缺位,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实施校车安全工程、整治交通秩序、打击“黑校车”和非法运营已刻不容缓,只有形成共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一方面靠政府引导,一方面靠市场运作,净化校车市场,校车的社会运营才能得到保障。
  三、切实做好校车安全的保障工作
  《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从制度上赋予了校车特权,让校车享有优先权,校车都被涂成最醒目的明黄色,享有很多特权:其他车辆自觉避让,收费站免收过路费等。校车的这些特权,有的已成为习惯,有的已被地方人大立法确认。这些“特权”饱含着成人对孩子的特护,饱含着家长对儿女的呵护,饱含着社会对弱小的保护。这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我们对下一代、对未来生命的尊重与安全承诺。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多地需要耐心,需要容忍,需要平和的心境,还需要一份真心的付出。能否搞好校车工程,不仅在于财力是否充足,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对孩子生命负责的使命感,以及是否尽到了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有了这种决心和责任感,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国家的未来,就能挤出购买和运营校车的钱。
  由此看来,实施校车安全工程,不仅要督促各级政府承担起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把校车开支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校车运营所需的投入,还要选拔最好的司机去开校车。要通过立法等手段,赋予校车更多的路权,让校车成为真正的“特权车”,因为这样的“特权”,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对校车的投入,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关键还要看决心和对孩子负责的意识。要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为中小学校车购买、使用资金安排制度出口,由公共财政为基础教育事业埋单。这样既能让孩子坐校车美梦成真,又能避免校车成为学生的新负担。同时,要重视校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应急能力考核,严格监管校车使用,避免校车因车况差、超载成为马路杀手。
  安全是一种幸福,安全是一种尊严,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是一种财富。安全是形象,安全是效益,平安是福,安全是金。良好的安全秩序要靠机制来维护,靠责任心来呵护,要靠监管来保障,靠规范化管理来运行。惟其如此,校车安全才能使师生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培养、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 兴趣 信心 方法 习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教育干预”,更需要符合学习
期刊
摘 要: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关键词:新时期 班主任 德育 爱心 奉献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
期刊
“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至平则无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好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好,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导入的策略。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利用学生分角色表演导入新课   表演
期刊
摘 要: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能力,它具有情境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新课程动态生成的课堂还原了课堂本来的复杂面目,它要求教师运用自身全部的智慧应对来自于课堂的各种挑战,在复杂多变的课堂上生成新的教学智慧,彰显教学智慧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智慧 关注学生 动态生成 预设    走进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
期刊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争当课堂的主人。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做学生心中的指路明灯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重要。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
期刊
摘 要:学生体育主体地位的研究,主要应该围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调控等。只要这些方面都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地就显现出来了。  关键词:教学 学生学习 教师业务 主体性 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应顺时而作,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锻炼身体与掌握知识、技能带来的“苦楚
期刊
摘 要:在新的素质教育下要搞好学生早锻炼,必须打破传统的方式,创造新的早锻炼模式,保证早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和要求;早锻炼的管理要合理,责任要明确。全体师生都要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早锻炼中,提高早锻炼的质量,在早锻炼中受益,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关键词:早锻炼 身体锻炼 负责制    长期以来,早锻炼仅限于学生做早操或者是跑步,数年如一日的早锻炼不仅没有发挥应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又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大局。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我们知道,完型填空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词汇、句型、句法及习惯用法等知识,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一定的综合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完型填空尽管很难,解题时仍然“有法可依”。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用“三抓、三思、三查”这三个步骤解完型填空效果较好。  下面以一道具体范例谈谈此法的运用。  The French Government confirmed la
期刊
今天读了《卡车司机的理想》一篇文章,很有教益。文章说:一次,央视主持崔永元在美国录制节目,看到一辆很大的、很漂亮的卡车停在路边,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但车身却很干净,车上还挂着许多小装饰,可以看出车主对这辆车十分爱惜。卡车司机四十多岁,身体健壮,穿着西服,胡子刮得很干净,如果不说,你很难想到他是一名重型卡车司机。当崔永元要采访他时,便热情地拉着他让他上了卡车。卡车驾驶室的后面,有一个书桌,上面有一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