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过去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的主动式及预期式的风险导向审计必然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一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以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为手段,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目的的咨询活动。是面向未来的主动式及预期式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而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同样需要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经济的实现建设目标。但是由于建设项目本身的特性,风险因素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并且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对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目标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后果,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因此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防范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性恰好能满足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在需求。
工程造价若要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建设目标的经济实现,必须得以“主动式及预期式得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作为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控制工程造价得局面。
二、传统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缺陷
1、缺乏事前控制
现在仍有部分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事后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主要还是以“纠错”为主,虽然可能会有大幅的审减额,但也只是还原了建设项目的真实价值,并不代表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更没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造价管理薄弱
注重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忽略了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而这两个阶段恰恰是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三、如何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应用在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并且从决策立项到组织实施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前一阶段的控制失误,对后一阶段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即使努力弥补所起作用也是很微小的,所以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应从龙头抓起,将每一个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做出对策,保证既定目标的经济实现。因此在项目管理组成立开始,就应该将内审成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审计应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对各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以防范风险为主导思想,进行评价审核,给出咨询建议,协助决策层经济的实现既定目标。
1、决策阶段
据有关资料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投资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者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就可研报告的完整性、科学性、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经过民主、科学化的论证过程,提供咨询意见,以供决策层参考。
2、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和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在此关键阶段,审计应充分考虑设计的不科学,不完整性等各种风险因素对招投标阶段、对施工阶段的影响,避免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避免施工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避免不科学的设计带来材料的损失浪费。若上述情况无法避免,最终只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失控。因此,审计应在设计文件设计完毕并经政府审图中心审查完毕后,再组织专业力量,就设计资料依据的充分性、设计方案的优化性及科学性、设计图纸的深度是否达到编制清单、施工等方面的要求,给出咨询建议,项目决策层应就审计建议充分考虑后,使设计文件趋于完善后方可允许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3、实施阶段
(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选择承包人、确定合同价款的重要阶段,一旦招标文件拟制不当,工程量清单编制出现纰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审计应充分考虑招标文件条款出现重大偏差,工程量清单缺项、漏项,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等风险因素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大量索赔。审计应对招标文件的具体条款与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审核招标文件是否全面、准确表达了招标人的实质性要求,工程量清单是否按规范编制,是否存在漏项、清单项目描述不准确的情况,避免投标人就招标文件的缺陷采取不平衡报价等对策,造成结算造价严重偏离投标价,产生工程造价失控的局面。
(2)合同的审核
为防范其中的经济责任条款和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造成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和索赔。审计应将着重审核工程造价的计算原则、计费标准及其确定办法是否合理;结算方法及付款程序是否合适;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有无明确的协作条款和违约责任;有无明确的工程变更程序及材料设备采购确认程序等关键条款。
(3)施工阶段
① 对材料的认质认价
建安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建设环境下,建设单位更需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材料核价人员因自身素质原因,认价不当,但因已形成法律文件,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控制,在主要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单生效前,应经审计人员审核,给出审核建议,业务部门应充分考虑审计建议,对即将形成法律文件的材料认价单予以合理的签认。
② 对隐蔽工程的验收
隐蔽工程是事后审计最容易扯皮争执的地方,事后审计已无法判断隐蔽工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行为,隐蔽工程资料是否存在弄虛作假行为。应将审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团队,对重要隐蔽工程的验收,应有独立第三方的咨询意见,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避免造成工程结算价款失真,建设单位蒙受损失的局面产生。
③对设计变更的审核
设计变更申请可能来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可能来自建设单位,但不论来自何方,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审计人员应就设计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给出咨询建议。
四、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对工程造价控制领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变静态单点的审计为动态连续性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前传统的工程造价审计往往只审预算、结算,只是就现有资料作出真实的预算结算,并不能实现价值增值,而审计采用以风险导向理论为指导工程造价审计,将风险防范的概念贯穿于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就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给出咨询建议,整个造价的审计是持续的、动态的进行,不局限于某一点,从龙头出发,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对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减少推诿扯皮事件、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事后审计对隐蔽工程结算存在的疑点只能先询问(质疑)业务部门现场负责人,业务部们因已经签字认可,肯定对自己的行为要作种种解释和辩护,工程结算审计本来是审计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变成了与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扯皮。 而内审部门介入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将各阶段的风险提前识别判断,后期结算审计不会再对合同条款不恰当性、隐蔽工程的真实性性提出质疑,有效防范了扯皮事件的发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过去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的主动式及预期式的风险导向审计必然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一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以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为手段,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目的的咨询活动。是面向未来的主动式及预期式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而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同样需要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经济的实现建设目标。但是由于建设项目本身的特性,风险因素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并且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对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目标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后果,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因此在建设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防范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性恰好能满足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在需求。
工程造价若要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建设目标的经济实现,必须得以“主动式及预期式得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作为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控制工程造价得局面。
二、传统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缺陷
1、缺乏事前控制
现在仍有部分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事后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主要还是以“纠错”为主,虽然可能会有大幅的审减额,但也只是还原了建设项目的真实价值,并不代表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更没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造价管理薄弱
注重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忽略了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而这两个阶段恰恰是最重要的两个阶段。
三、如何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应用在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并且从决策立项到组织实施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前一阶段的控制失误,对后一阶段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即使努力弥补所起作用也是很微小的,所以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应从龙头抓起,将每一个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做出对策,保证既定目标的经济实现。因此在项目管理组成立开始,就应该将内审成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审计应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对各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以防范风险为主导思想,进行评价审核,给出咨询建议,协助决策层经济的实现既定目标。
1、决策阶段
据有关资料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投资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者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就可研报告的完整性、科学性、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经过民主、科学化的论证过程,提供咨询意见,以供决策层参考。
2、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和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在此关键阶段,审计应充分考虑设计的不科学,不完整性等各种风险因素对招投标阶段、对施工阶段的影响,避免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避免施工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避免不科学的设计带来材料的损失浪费。若上述情况无法避免,最终只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失控。因此,审计应在设计文件设计完毕并经政府审图中心审查完毕后,再组织专业力量,就设计资料依据的充分性、设计方案的优化性及科学性、设计图纸的深度是否达到编制清单、施工等方面的要求,给出咨询建议,项目决策层应就审计建议充分考虑后,使设计文件趋于完善后方可允许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3、实施阶段
(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选择承包人、确定合同价款的重要阶段,一旦招标文件拟制不当,工程量清单编制出现纰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审计应充分考虑招标文件条款出现重大偏差,工程量清单缺项、漏项,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等风险因素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大量索赔。审计应对招标文件的具体条款与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审核招标文件是否全面、准确表达了招标人的实质性要求,工程量清单是否按规范编制,是否存在漏项、清单项目描述不准确的情况,避免投标人就招标文件的缺陷采取不平衡报价等对策,造成结算造价严重偏离投标价,产生工程造价失控的局面。
(2)合同的审核
为防范其中的经济责任条款和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造成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和索赔。审计应将着重审核工程造价的计算原则、计费标准及其确定办法是否合理;结算方法及付款程序是否合适;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有无明确的协作条款和违约责任;有无明确的工程变更程序及材料设备采购确认程序等关键条款。
(3)施工阶段
① 对材料的认质认价
建安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建设环境下,建设单位更需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材料核价人员因自身素质原因,认价不当,但因已形成法律文件,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控制,在主要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单生效前,应经审计人员审核,给出审核建议,业务部门应充分考虑审计建议,对即将形成法律文件的材料认价单予以合理的签认。
② 对隐蔽工程的验收
隐蔽工程是事后审计最容易扯皮争执的地方,事后审计已无法判断隐蔽工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行为,隐蔽工程资料是否存在弄虛作假行为。应将审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团队,对重要隐蔽工程的验收,应有独立第三方的咨询意见,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避免造成工程结算价款失真,建设单位蒙受损失的局面产生。
③对设计变更的审核
设计变更申请可能来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可能来自建设单位,但不论来自何方,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审计人员应就设计变更依据的充分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给出咨询建议。
四、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对工程造价控制领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变静态单点的审计为动态连续性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前传统的工程造价审计往往只审预算、结算,只是就现有资料作出真实的预算结算,并不能实现价值增值,而审计采用以风险导向理论为指导工程造价审计,将风险防范的概念贯穿于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就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给出咨询建议,整个造价的审计是持续的、动态的进行,不局限于某一点,从龙头出发,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对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规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减少推诿扯皮事件、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事后审计对隐蔽工程结算存在的疑点只能先询问(质疑)业务部门现场负责人,业务部们因已经签字认可,肯定对自己的行为要作种种解释和辩护,工程结算审计本来是审计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变成了与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扯皮。 而内审部门介入工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将各阶段的风险提前识别判断,后期结算审计不会再对合同条款不恰当性、隐蔽工程的真实性性提出质疑,有效防范了扯皮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