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工程中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合理配置植物,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遵循景观植物配置中的规律、讲究一定的方法以及掌握一定的技巧,科学、合理的运用景观植物配置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想法,充分发挥景观植物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表现形式;配置作用
0.前言
园林工程中要注意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园林施工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植物外观形状上都要别具匠心,将各个景观串联起来,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1.园林工程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一般讲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人的加工使其达到浑然天成的美丽姿态,将植物和建筑相融合。在生态园林施工中植物景观配置主要是为了创造美的感觉,使人们享受视觉盛宴,其中的植物就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木本和草本花舟、草坪和地被植物。形容山、水、建筑自然融合的诗句也有:“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足见植物对景观建筑的重要性。随着自然的人性化和人的社会化越来越明显,花草树木与人类的社会互动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植物的属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具有明确的时间异质性、尺度感、风光性和文化性。通过对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调节功能、美学欣赏价值,更有助于环境的生态性和可持續发展。
2.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3.植物配置在景观中的应用
3.1科学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良好的生长。同时也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本地的植物。
3.2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它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系所组成的,而是由多种植物的有效配合以及与其他生物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同时还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
3.3体现美学原理,从而突出园林的景观功能
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美学要求,进行相应的创造。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从美感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对不同植物进行安排,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们对于美的认同感和要求。
3.4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将其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和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其效果更好。
3.5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3.6体现明显的季节性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还应注意季相变化,观赏效果也会跟着变化。植物是装饰美化环境的。因此,既要考虑不同的植物在同一个季节在形态颜色上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所出现的变化,如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什么时候开始落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植物的季相变化,才能配置搭配好植物。
4.植物的选择在景观中的应用
4.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来设计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选择到植物搭配空间、地形处理等都以强调适合自然为主,形成一种完全的融入自然的景观。自然的植物配置,一方面要讲究植物的四季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建筑、山、水的搭配;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所要包涵的内容以及色彩带来的变化,强调整个自然环境整体的景观效果。
4.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布置植物要有规律性,主要在装饰上注重景观效果,利用美学原理,配置植物时注重线形连续性,对设计的景观要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不能让整个景观死板僵化。规则式的植物配置要求为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最常见是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使自然环境、周边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4.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植物布局上注重自然与规则的分离统一关系,共融性体现统一,对比中表现出分离。混合式就在于对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兼而有之的特点,所以变化形式较多,在景观中对各个点的秩序组成特别注重。混合式在空间构成上,不怎样强调整体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要求个性上的变化。将自然环境中草本及灌木与修剪成形的植物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4.4简易式
简易式是指在园林设计上道路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园林植物景观中也是简单经济,也是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主要针对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较大、停驻时间也较长的场所。
4.5多层式
在植物配置上多选择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高低低,不同色彩的层次。特别是一年四季常青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更能表现出一种美感,令人观赏的特色,行进在园林中及让人觉得整齐又感受到不同的变化。多层式不仅仅在整体景观上起到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植物配置是布置了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相搭配,这种植物配置大多运用到较宽的道路中。
5.结束语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也与园林绿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运用园林艺术手段,使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相互协调,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科]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表现形式;配置作用
0.前言
园林工程中要注意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园林施工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植物外观形状上都要别具匠心,将各个景观串联起来,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1.园林工程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一般讲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人的加工使其达到浑然天成的美丽姿态,将植物和建筑相融合。在生态园林施工中植物景观配置主要是为了创造美的感觉,使人们享受视觉盛宴,其中的植物就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木本和草本花舟、草坪和地被植物。形容山、水、建筑自然融合的诗句也有:“山得草木而华,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足见植物对景观建筑的重要性。随着自然的人性化和人的社会化越来越明显,花草树木与人类的社会互动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植物的属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具有明确的时间异质性、尺度感、风光性和文化性。通过对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调节功能、美学欣赏价值,更有助于环境的生态性和可持續发展。
2.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1)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3.植物配置在景观中的应用
3.1科学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植物材料自身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要求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良好的生长。同时也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本地的植物。
3.2要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它不是由单一的植物系所组成的,而是由多种植物的有效配合以及与其他生物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同时还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注意各类植物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搭配,这样一来也可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珍稀植物的保存。
3.3体现美学原理,从而突出园林的景观功能
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美学要求,进行相应的创造。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从美感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对不同植物进行安排,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们对于美的认同感和要求。
3.4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将其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和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其效果更好。
3.5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3.6体现明显的季节性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还应注意季相变化,观赏效果也会跟着变化。植物是装饰美化环境的。因此,既要考虑不同的植物在同一个季节在形态颜色上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所出现的变化,如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什么时候开始落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植物的季相变化,才能配置搭配好植物。
4.植物的选择在景观中的应用
4.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来设计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选择到植物搭配空间、地形处理等都以强调适合自然为主,形成一种完全的融入自然的景观。自然的植物配置,一方面要讲究植物的四季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建筑、山、水的搭配;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所要包涵的内容以及色彩带来的变化,强调整个自然环境整体的景观效果。
4.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布置植物要有规律性,主要在装饰上注重景观效果,利用美学原理,配置植物时注重线形连续性,对设计的景观要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不能让整个景观死板僵化。规则式的植物配置要求为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最常见是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使自然环境、周边建筑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4.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植物布局上注重自然与规则的分离统一关系,共融性体现统一,对比中表现出分离。混合式就在于对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兼而有之的特点,所以变化形式较多,在景观中对各个点的秩序组成特别注重。混合式在空间构成上,不怎样强调整体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要求个性上的变化。将自然环境中草本及灌木与修剪成形的植物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4.4简易式
简易式是指在园林设计上道路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园林植物景观中也是简单经济,也是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主要针对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较大、停驻时间也较长的场所。
4.5多层式
在植物配置上多选择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高低低,不同色彩的层次。特别是一年四季常青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更能表现出一种美感,令人观赏的特色,行进在园林中及让人觉得整齐又感受到不同的变化。多层式不仅仅在整体景观上起到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植物配置是布置了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相搭配,这种植物配置大多运用到较宽的道路中。
5.结束语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也与园林绿化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运用园林艺术手段,使植物的功能与人的感觉相互协调,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