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字的一個思想史考察——以《論語》注釋爲例

来源 :诸子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鑒西方詮釋學(hermeneutics)的概念研究中國古代經典文獻,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所謂哲學的詮釋研究,應該兼顧文化與歷史的層面進行探討。這裏,我們不妨借用克羅齊(Croce)那個關於'一切真實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命題。依照克羅齊的觀點,歷史學家總是從他當前所面臨的現實關懷來考察以往的歷史。以此類推,那些古代經典的詮釋者也同樣站在這樣的歷史出發點。他們的思想和視點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的歷史時空與文化環境的制約。因此,所謂經典詮釋學的研究,毫無疑問,
其他文献
'莫若以明'這一短語兩見於《莊子·齊物論》。①此處,'以明'一詞可從兩個意義不同而又互相關涉的層面加以解讀。首先,就知識論而言,'以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