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和创新这两把利剑的带动之下,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创新是核心。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带领下,我们的高校逐渐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技能的训练。本文主要探讨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与完善手段。
创新 创业 人才 障碍 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高校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从国家层面来说,21世纪已然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的全球竞争大背景之下,人才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如何培养人才成为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的大本营,不可推卸地承担着这一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也是对中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口号和要求的响应。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高校建设明显相对较为落后,形式主义盛行,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点子”,培养出来的人才十分善于读书,但是动手能力较差,即我们常见的“高分低能儿”,为了减少这种现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急需推广,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经之路,是改革原有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学生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一定发挥出预想中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在大学里培养的优秀品格、素质却在以后的日子里时刻体现。如果在高校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创业技能也获得了不小的锻炼,那么以后不管到哪里这个学生都会发光发热,都会与众不同。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障碍,继续的到完善。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1)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目标。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以后的生活扫除一些障碍,使之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开展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对新挑战和新挫折时应对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这样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今后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简而言之,就是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这与创新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二者有着相同的目标。
(2)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容有着一样的性质。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在内容、结构上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第一,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只有通过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创业实践才能检验高校的创新教育成效;第二,创业是创新的載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根本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是否扎实;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虽然在内容上相似,但这并不说明二者就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准备,如果脱离创业的实践,缺乏一定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所说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慢慢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促进创业的成功。
(3)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功效。
创新教育的实行,一是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二是可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理念,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竞争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创业教育的普及,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受教育学生的观念,使其在无声无息中变得更加统领全局,更有缜密的思维,更有集体意识也更加适应这个社会。除此之外,还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提高。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障碍
(1)观念的障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观念尚不成熟,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社会上普遍认为,创业成功即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反之,若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个创业便算是失败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十分盛行,甚至在高校里面也普遍存在,渐渐导致学生们变得十分商业化,十分世俗,开始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甚至开始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变得盲目起来人云亦云。很明显,这和我们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我们实行这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在创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其进入社会的工作添砖加瓦,最后创业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创业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2)资源的障碍——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教材、资金、场地等基本硬件设施。
首先,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什么经验,因而在师资上十分尴尬,缺乏相关的老师,使这一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变得十分困难;其次,也由于相关经验的匮乏,导致教材的数量屈指可数,另一方面,由于实施的时间不长,对于既出的理论还缺乏实践的检验,其真理性尚不可保证;然后,高校普遍陷入资金尴尬的处境,需要投资的领域很多,但是手中的资金数量却不能通通满足,这也直接导致最后一点——场地太少。
(3)制度的障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安排。
我国的高校教育分工明显,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创新意识却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学校往往只能顾及到学科的建设,而很少考虑到要把创新创业单独拿出来。另一方面,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师生激励导向、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评价体系等等都没有将创新创业观念纳入其中,这些不足导致了制度上的短缺。
如何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坚持以育人为本,科学地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国家在世界领域的竞争力。因此,在这项教育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依然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为出发点,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相关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最为急迫的任务。
(2)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我国现阶创新创业体系教师匮乏的局面,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有实践经验的专攻教师团队显得迫不及待。此外,除了专门培养之外,作为教师,本身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努力研究相关方面的理论成果,把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发掘和开发人才。
(3)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
现阶段,我国这一教育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进行突破。高校方面应该在课程和教材方面不断研究。学校不仅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同时还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到共同点,将看似没有关聯的学科通过某种方式融合起来发挥创新创业的优势。
(4)推广产学合作,将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创业,创业实践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刺激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另外,高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硬件设备,建立自己的生态园和科技园,让科技创新走进校园生活中去,让学生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创新的魅力,从而不自觉地会锻炼自己。
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上不卓越,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1]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
[2] 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3]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创新 创业 人才 障碍 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高校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从国家层面来说,21世纪已然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的全球竞争大背景之下,人才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如何培养人才成为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高校作为一个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的大本营,不可推卸地承担着这一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也是对中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口号和要求的响应。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高校建设明显相对较为落后,形式主义盛行,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点子”,培养出来的人才十分善于读书,但是动手能力较差,即我们常见的“高分低能儿”,为了减少这种现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急需推广,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经之路,是改革原有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学生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一定发挥出预想中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在大学里培养的优秀品格、素质却在以后的日子里时刻体现。如果在高校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创业技能也获得了不小的锻炼,那么以后不管到哪里这个学生都会发光发热,都会与众不同。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障碍,继续的到完善。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1)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目标。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以后的生活扫除一些障碍,使之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开展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对新挑战和新挫折时应对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这样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今后的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简而言之,就是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这与创新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二者有着相同的目标。
(2)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容有着一样的性质。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在内容、结构上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第一,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只有通过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创业实践才能检验高校的创新教育成效;第二,创业是创新的載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根本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是否扎实;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虽然在内容上相似,但这并不说明二者就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准备,如果脱离创业的实践,缺乏一定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所说的创新精神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慢慢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促进创业的成功。
(3)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功效。
创新教育的实行,一是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二是可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理念,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竞争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创业教育的普及,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受教育学生的观念,使其在无声无息中变得更加统领全局,更有缜密的思维,更有集体意识也更加适应这个社会。除此之外,还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提高。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障碍
(1)观念的障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观念尚不成熟,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社会上普遍认为,创业成功即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反之,若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个创业便算是失败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十分盛行,甚至在高校里面也普遍存在,渐渐导致学生们变得十分商业化,十分世俗,开始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甚至开始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变得盲目起来人云亦云。很明显,这和我们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是违背的。我们实行这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在创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其进入社会的工作添砖加瓦,最后创业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创业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2)资源的障碍——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教材、资金、场地等基本硬件设施。
首先,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什么经验,因而在师资上十分尴尬,缺乏相关的老师,使这一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变得十分困难;其次,也由于相关经验的匮乏,导致教材的数量屈指可数,另一方面,由于实施的时间不长,对于既出的理论还缺乏实践的检验,其真理性尚不可保证;然后,高校普遍陷入资金尴尬的处境,需要投资的领域很多,但是手中的资金数量却不能通通满足,这也直接导致最后一点——场地太少。
(3)制度的障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安排。
我国的高校教育分工明显,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创新意识却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学校往往只能顾及到学科的建设,而很少考虑到要把创新创业单独拿出来。另一方面,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师生激励导向、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评价体系等等都没有将创新创业观念纳入其中,这些不足导致了制度上的短缺。
如何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坚持以育人为本,科学地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国家在世界领域的竞争力。因此,在这项教育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依然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为出发点,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相关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最为急迫的任务。
(2)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我国现阶创新创业体系教师匮乏的局面,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有实践经验的专攻教师团队显得迫不及待。此外,除了专门培养之外,作为教师,本身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努力研究相关方面的理论成果,把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发掘和开发人才。
(3)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
现阶段,我国这一教育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进行突破。高校方面应该在课程和教材方面不断研究。学校不仅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同时还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寻找到共同点,将看似没有关聯的学科通过某种方式融合起来发挥创新创业的优势。
(4)推广产学合作,将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创业,创业实践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刺激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另外,高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硬件设备,建立自己的生态园和科技园,让科技创新走进校园生活中去,让学生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创新的魅力,从而不自觉地会锻炼自己。
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上不卓越,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1]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
[2] 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3]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