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牛市行情中,人们的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投资者最终都是输家。不过,这就是他们的风险,也是他们的选择”
“差点就快要看到3000点这个点位了,我的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樊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感慨说。
樊先生2001年在同事的鼓动下开始买卖股票,可没过几个月,股市从2245点开始了单边下跌,熊市开始了。
“割肉,换股,再割肉,再换股,到2004年9月1300点被跌穿的时候,我投入股市的10万元钱只剩下3万多元了,后来我买卖股票的那家营业部也从一楼搬到了七楼,我也懒得去看股票了。几年下来,我都快把我在营业部的资金账户给忘了。”樊先生的回忆带着几分苦涩。
樊先生接着说,“2006年下半年,股市开始涨了,我当时还没在意,没想到现在都快3000点了,同事们的焦点话题也从房價变成了股市。前两天我去营业部查了下我的资金账户,发现我持有股票的市值快7万元了,相比我离开的时候增了1倍多了。”
“现在市场太火了,我有点害怕,当天就把股票卖了。营业部那天有几十个人在排队开户,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这种情形好几年没见了。现在银行也代售基金,听说有的老先生根本不明白咋回事就去凑热闹,买了基金还问人家基金的年利息是多少呢。”樊先生最后说。
A股市场火爆的行情,驱使着人们涌向股市。2007年,日开户数在第一个交易日就高达5.5万户,目前日开户数已超过9万户。
新人市的股民与樊先生不同,他们没有经历过熊市,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他们无所顾忌,甚至孤注一掷,有的人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买股票。
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股市“温度”陡升的时候,许多人似乎忘记了风险。
全民皆股
2006年12月23日,一位南昌中学--生在百度贴吧发出了一张求助帖:“我是一个中学生,想炒股,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买卖股票,开户是去哪里,应该具备多少钱?”
这个帖子在网上曾引起热议,有的人批评这个中学生想炒股是不务正业,应该以学业为重;有的人则表示支持,认为炒股对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有帮助。
人们多从教育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现象,但是,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恐怕更值得深思:为什么连一个中学生都想到要去炒股?
如果说中学生炒股还算凤毛麟角,那么大学生炒股就有点见怪不怪了。据《华西都市报》的近期报道,四川的一位大学生宋某炒股3年赚了30万元,在这个示范效应下,一些大学生都在用父母给的生活费以及自己兼职的收入炒股。
不仅大学生在炒股,农民也在炒股。据新浪财经一个大型采风活动的调查,发现陕西有一些农民因为没文化不好打工,全村的人都拿着被征用土地后的赔偿金去炒股,不过因为赔得多,现在只有一两户还在坚持。
公务员炒股也不少。据《上海金融报》的报道,上海某区税务局的一个办公室有2个人都炒股,只不过一个是自己买卖股票,另一个是买基金,那个自己折腾股票的公务员发现赚的钱还没基金赚的钱多,也从股民转成“基民”了。
“远离股市,远离毒品”。这句流行一时的俏皮话已成了过去。随着开户数的大增,沪深两市股民的总数达到了7900多万户。7900万户,这个数字的背后又牵涉到多少个家庭?
当村民在问股票夜里会不会涨,当中学生问去哪里开户,当公司职员和政府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心里牵挂着自己手中股票的涨跌,股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了。
“无股可买”
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点位,股票市场上都会有人唱多,也有人唱空。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多头们、空头们、滑头们,在股市话语权的争夺上不遗余力。
听其言,观其行。看看市场上的“行动派”在怎么做。
近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截至1月25日下午收盘,公司控股股东泸州国资局已通过市场减持泸州老窖1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8%。在此之前,伟星股份、中兴通讯、吉林森工、华发股份、益佰制药、双鹭药业、宁波华翔等7家公司先后披露控股股东减持股份的信息,其中后6家均发生在今年1月。泸州老窖的加盟,使控股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队伍壮大到8家之多。
针对大股东减持增多的现象,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具有最准确的判断力,减持意味着相关公司股价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是股价泡沫太大的一个信号。
在过去的一年,A股市场的许多股票都有了100%、200%甚至更高的涨幅,这导致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保险公司陷入“无股可买”的窘境。
按照2004年底出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为保险机构投资股市确立了规则: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保险机构投资者不得投资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股票等。
“赚了指数,赚不到钱”是不少新的投资者的感慨。“股指被几只超级大盘股挟制了,比如第一权重股工商银行,就算绝大多数股票下跌,只要拉一下这个股票,指数就起来了。”
对A股也有投资的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近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当市场处在这样的歇斯底里的状态的时候,人们必须非常小心,也许应该什么都不买,我就什么都不买,但是我也没有卖,我不是说市场不能继续上涨了,我只是说我不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投资或是买股票,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看到过很多危险的迹象,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迹象,我对中国的前景非常乐观和兴奋,但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市场不应该是这样的。”
降温声急
“泡沫正在形成,投资者应关注风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1月30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在牛市行隋中,人们的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投资者最终都是输家。不过,这就是他们的风险,也是他们的选择。”
1月31日,沪深股指双双大幅跳水,上证综指大跌144点,收于2786点;深成指暴跌629点,出现近7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当天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称,“中国股市或许还不是一个泡沫。不过,当中国官员开始提到‘泡沫’一词时,投资者就应该小心了。”
有迹象表明,更多收紧流动性的举措已在酝酿之中。有市场人士认为,新基金发行放缓、持续营销受到控制、持续大盘股快速发行、非流通股的不断上市等行为,已是中国证监会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不断向市场传递出的意在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1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掷地有声: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管工作,防止内幕交易蓄意炒作。
“我跟我们的企业说,我们是做实业的,不是做投机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吃我们自己的饭。在股市进和出,关键是要发挥积极作用,不能去哄抬,抬高了之后猛跌,泡沫没了我们的企业到哪里去啊?”李荣融说。
中国银监会则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
通知规定,“严格禁止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违规流入股市”、“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
“差点就快要看到3000点这个点位了,我的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樊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感慨说。
樊先生2001年在同事的鼓动下开始买卖股票,可没过几个月,股市从2245点开始了单边下跌,熊市开始了。
“割肉,换股,再割肉,再换股,到2004年9月1300点被跌穿的时候,我投入股市的10万元钱只剩下3万多元了,后来我买卖股票的那家营业部也从一楼搬到了七楼,我也懒得去看股票了。几年下来,我都快把我在营业部的资金账户给忘了。”樊先生的回忆带着几分苦涩。
樊先生接着说,“2006年下半年,股市开始涨了,我当时还没在意,没想到现在都快3000点了,同事们的焦点话题也从房價变成了股市。前两天我去营业部查了下我的资金账户,发现我持有股票的市值快7万元了,相比我离开的时候增了1倍多了。”
“现在市场太火了,我有点害怕,当天就把股票卖了。营业部那天有几十个人在排队开户,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这种情形好几年没见了。现在银行也代售基金,听说有的老先生根本不明白咋回事就去凑热闹,买了基金还问人家基金的年利息是多少呢。”樊先生最后说。
A股市场火爆的行情,驱使着人们涌向股市。2007年,日开户数在第一个交易日就高达5.5万户,目前日开户数已超过9万户。
新人市的股民与樊先生不同,他们没有经历过熊市,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他们无所顾忌,甚至孤注一掷,有的人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买股票。
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股市“温度”陡升的时候,许多人似乎忘记了风险。
全民皆股
2006年12月23日,一位南昌中学--生在百度贴吧发出了一张求助帖:“我是一个中学生,想炒股,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买卖股票,开户是去哪里,应该具备多少钱?”
这个帖子在网上曾引起热议,有的人批评这个中学生想炒股是不务正业,应该以学业为重;有的人则表示支持,认为炒股对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有帮助。
人们多从教育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现象,但是,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恐怕更值得深思:为什么连一个中学生都想到要去炒股?
如果说中学生炒股还算凤毛麟角,那么大学生炒股就有点见怪不怪了。据《华西都市报》的近期报道,四川的一位大学生宋某炒股3年赚了30万元,在这个示范效应下,一些大学生都在用父母给的生活费以及自己兼职的收入炒股。
不仅大学生在炒股,农民也在炒股。据新浪财经一个大型采风活动的调查,发现陕西有一些农民因为没文化不好打工,全村的人都拿着被征用土地后的赔偿金去炒股,不过因为赔得多,现在只有一两户还在坚持。
公务员炒股也不少。据《上海金融报》的报道,上海某区税务局的一个办公室有2个人都炒股,只不过一个是自己买卖股票,另一个是买基金,那个自己折腾股票的公务员发现赚的钱还没基金赚的钱多,也从股民转成“基民”了。
“远离股市,远离毒品”。这句流行一时的俏皮话已成了过去。随着开户数的大增,沪深两市股民的总数达到了7900多万户。7900万户,这个数字的背后又牵涉到多少个家庭?
当村民在问股票夜里会不会涨,当中学生问去哪里开户,当公司职员和政府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心里牵挂着自己手中股票的涨跌,股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了。
“无股可买”
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点位,股票市场上都会有人唱多,也有人唱空。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多头们、空头们、滑头们,在股市话语权的争夺上不遗余力。
听其言,观其行。看看市场上的“行动派”在怎么做。
近日,泸州老窖发布公告称,截至1月25日下午收盘,公司控股股东泸州国资局已通过市场减持泸州老窖1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8%。在此之前,伟星股份、中兴通讯、吉林森工、华发股份、益佰制药、双鹭药业、宁波华翔等7家公司先后披露控股股东减持股份的信息,其中后6家均发生在今年1月。泸州老窖的加盟,使控股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队伍壮大到8家之多。
针对大股东减持增多的现象,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具有最准确的判断力,减持意味着相关公司股价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是股价泡沫太大的一个信号。
在过去的一年,A股市场的许多股票都有了100%、200%甚至更高的涨幅,这导致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保险公司陷入“无股可买”的窘境。
按照2004年底出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为保险机构投资股市确立了规则: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保险机构投资者不得投资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股票等。
“赚了指数,赚不到钱”是不少新的投资者的感慨。“股指被几只超级大盘股挟制了,比如第一权重股工商银行,就算绝大多数股票下跌,只要拉一下这个股票,指数就起来了。”
对A股也有投资的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近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当市场处在这样的歇斯底里的状态的时候,人们必须非常小心,也许应该什么都不买,我就什么都不买,但是我也没有卖,我不是说市场不能继续上涨了,我只是说我不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投资或是买股票,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看到过很多危险的迹象,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迹象,我对中国的前景非常乐观和兴奋,但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市场不应该是这样的。”
降温声急
“泡沫正在形成,投资者应关注风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1月30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在牛市行隋中,人们的投资相对不理性。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赢,但许多投资者最终都是输家。不过,这就是他们的风险,也是他们的选择。”
1月31日,沪深股指双双大幅跳水,上证综指大跌144点,收于2786点;深成指暴跌629点,出现近7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当天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称,“中国股市或许还不是一个泡沫。不过,当中国官员开始提到‘泡沫’一词时,投资者就应该小心了。”
有迹象表明,更多收紧流动性的举措已在酝酿之中。有市场人士认为,新基金发行放缓、持续营销受到控制、持续大盘股快速发行、非流通股的不断上市等行为,已是中国证监会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不断向市场传递出的意在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1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掷地有声: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管工作,防止内幕交易蓄意炒作。
“我跟我们的企业说,我们是做实业的,不是做投机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吃我们自己的饭。在股市进和出,关键是要发挥积极作用,不能去哄抬,抬高了之后猛跌,泡沫没了我们的企业到哪里去啊?”李荣融说。
中国银监会则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禁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
通知规定,“严格禁止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违规流入股市”、“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