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小学数学提倡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学有所用、以用导学,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教师要更新观念,深入研究,用最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作用 精化 引领
传统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学生的被动接受,体现为学生消极参与教学。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来完成,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发挥想象、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打造精美的“实践课堂”。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1.引领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即是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的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数学道理,体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很好。
2.体验巩固。动手实践教学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这与新课标提出“做数学”有着异曲同工之作用。
3.知识的生成自然化。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游戏与实践是等价的。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方法,都有它自身形成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教育只是注重了把这个规律、这个方法的结论告知学生,却忽视了其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记住结论,却不会探索道理,照此演化下去将最终缺乏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让学生动手实践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道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
二、精化课堂实践活动
在教改之初,曾一度出现数学课堂热热闹闹“乱动手”操作的景象,甚至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的实践课堂,这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来安排是否需要实践操作,而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动手实践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而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
1.课前知识体验。这种方式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的陌生,而数学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无法实现。
2.课上實践探究。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方法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
3.课后知识实践。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为了在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难免有时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很多意外的情况因为有老师的存在而被很好的处理或者避免;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最大的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也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
三、发挥教师的实践引领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必须发挥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监督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课前知识体验,还是课堂操作,再或是课后知识实践,教师应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作适时引导与点拨。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课中操作后的交流环节和课后实践的反馈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的结论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有小部分学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结论,那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准确答案。
2.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时难免会显得片面,显得不够完整,如何才能达到逐步全面和完整,鼓励学生合作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每个学生都得动脑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宣布自己实践结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而且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动脑探索,激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作用 精化 引领
传统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学生的被动接受,体现为学生消极参与教学。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来完成,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发挥想象、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打造精美的“实践课堂”。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1.引领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即是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的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数学道理,体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很好。
2.体验巩固。动手实践教学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这与新课标提出“做数学”有着异曲同工之作用。
3.知识的生成自然化。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游戏与实践是等价的。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方法,都有它自身形成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教育只是注重了把这个规律、这个方法的结论告知学生,却忽视了其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记住结论,却不会探索道理,照此演化下去将最终缺乏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让学生动手实践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道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
二、精化课堂实践活动
在教改之初,曾一度出现数学课堂热热闹闹“乱动手”操作的景象,甚至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的实践课堂,这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来安排是否需要实践操作,而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动手实践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而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
1.课前知识体验。这种方式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的陌生,而数学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无法实现。
2.课上實践探究。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方法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
3.课后知识实践。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为了在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难免有时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很多意外的情况因为有老师的存在而被很好的处理或者避免;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最大的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也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
三、发挥教师的实践引领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必须发挥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监督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课前知识体验,还是课堂操作,再或是课后知识实践,教师应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作适时引导与点拨。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课中操作后的交流环节和课后实践的反馈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的结论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有小部分学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结论,那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准确答案。
2.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时难免会显得片面,显得不够完整,如何才能达到逐步全面和完整,鼓励学生合作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每个学生都得动脑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宣布自己实践结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而且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动脑探索,激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