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融会异彩纷呈重新审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伦理中积极向上的伦理价值观,并不意味着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竞争熟优熟劣。在基督教伦理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人伦道德文化传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唐朝的景教、元代教廷使节的东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近代新教的输入等四个历史时期,它与中国本土的社会与文化互相沟通、适应,最终实现了基督教与儒 家思想的融合。
关键词:基督教;儒家思想;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51-01
一、基督教
基督教是古希腊文化、犹太教宗教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可以分为唐朝的景教、元代教廷使节的东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近代新教的输入四个历史时期。综观历,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纪时开始于犹太教的一门宗教。公元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该教在原有教派的基础上形成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派系,在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又产生了新教等众多派别。总之,鸦片战争之后数十年间,教会势力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到了世纪初,中国更是成了传教士任意往来的乐土。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它对西方文化的宇宙、自然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方文化主要有三个根基:一是基督教的价值伦理理念;二是古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三是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然而,在三者中,基督教是最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的。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和基督教融合之后,才具有深厚的基础,有了广泛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基础。但由于历史原因,儒家一直占据官方意识形态领域,每个统治阶级都以它为官方文化的主要形式,所以通常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更为重要,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在中国每个重要历史朝代,儒家思想都能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并带动研究的热潮,可以从以几个方面看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基石作用。
1.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就是认可人 的生命价值和尊重人的现实价值。
2.儒家思想主张人的欲望不仅是人的原始反应,也是人的本能反应,不应该压制,而是应该合理地满足人的需求。
3.儒家思想的轴心是仁爱,“仁”包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里,伦理关系是最基本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伦理理念提倡爱人,即对人怀有慈悲之心,乐善好施,有仁爱的道德之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和谐。它认为“爱人”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发自内心地关心与爱护他人,能够恰当地协调与处理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国家之间的和睦关系。这正是我们国家倡导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种个人精神导向和价值取向指引。儒家思想把“爱人”看成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展现了一种极强的自检与自律精神。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要求共进共勉的胸怀,一方面要立人、达人,另一方面要自立、自达。这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即不要把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种自检与自律的思想对反思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以及改进人们那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体现社会的和谐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仁爱”观念注重亲情,提倡尊敬长辈的道德观,提倡五伦“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人们要珍惜亲情,互相尊敬与爱护,父慈子孝,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朋友也要有情有义,“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这正是现代人沉溺于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亲情淡漠,唯利是图而所缺少的最宝贵的精神。
三 、二者的融合
提到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的对话与融合,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杜先生对于儒家与其他宗教关系的多元主义立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人类几千年来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宗教,除了中国历史上有过主要宗教外,在人类其他文明中所形成的宗教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儒家能不能正确面对自身与这些宗教的关系,如何正确定位自身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它在今天世界上的命运的因素之一。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教也许能有一种相对平等的心态,但是对于基督教等则未必能如此。如果我们对其他人类伟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完全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儒家一定比他们更伟大、更高级,这样做就不利于儒家走出中国,也不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儒家与其他宗教,包括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可以相互融合,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不是坏事,在融合过程中人们会进行新的创造,从而对宗教的发展有利。我们应当承认基督教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而汉语神学能不能在中国生长成一种能够与西方基督教相抗衡的,有待于中国基督教思想家能不能把基督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包括与儒家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基督教在中国的新形式。现在一些中国的基督教学者都不了解儒家,对中国固有的一些传统采取排斥或贬低的态度,其实不利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些儒学者把儒家当成服务于民族主义的工具,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基于儒家思想的基石作用和基督教的支柱作用,以及“仁爱”理念与“博爱”观念,可以发现两者的基本精神与理想境界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儒家“仁爱”的伦理思想是在孝亲人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的,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同样是以人的仁慈博爱的胸怀为基础,并且都展现了远大的理想境界。两者都将“爱”这种人类的自然情感视为所有美德最为关键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杜维明.杜维明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
[2]刘述先.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M].中国文哲研究所,2000.
[3]刘述先主编.儒家思想与现代互联网纾[M].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2000.
[4]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许明龙.中西文化交流先驱[M].东方出版社,1993.
[6]杜维明.杜维明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怡心(1994.05-),女,满,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关键词:基督教;儒家思想;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51-01
一、基督教
基督教是古希腊文化、犹太教宗教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可以分为唐朝的景教、元代教廷使节的东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近代新教的输入四个历史时期。综观历,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纪时开始于犹太教的一门宗教。公元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该教在原有教派的基础上形成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派系,在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又产生了新教等众多派别。总之,鸦片战争之后数十年间,教会势力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到了世纪初,中国更是成了传教士任意往来的乐土。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它对西方文化的宇宙、自然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方文化主要有三个根基:一是基督教的价值伦理理念;二是古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三是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然而,在三者中,基督教是最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的。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和基督教融合之后,才具有深厚的基础,有了广泛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基础。但由于历史原因,儒家一直占据官方意识形态领域,每个统治阶级都以它为官方文化的主要形式,所以通常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更为重要,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在中国每个重要历史朝代,儒家思想都能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并带动研究的热潮,可以从以几个方面看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基石作用。
1.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就是认可人 的生命价值和尊重人的现实价值。
2.儒家思想主张人的欲望不仅是人的原始反应,也是人的本能反应,不应该压制,而是应该合理地满足人的需求。
3.儒家思想的轴心是仁爱,“仁”包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里,伦理关系是最基本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伦理理念提倡爱人,即对人怀有慈悲之心,乐善好施,有仁爱的道德之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和谐。它认为“爱人”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发自内心地关心与爱护他人,能够恰当地协调与处理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国家之间的和睦关系。这正是我们国家倡导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种个人精神导向和价值取向指引。儒家思想把“爱人”看成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展现了一种极强的自检与自律精神。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要求共进共勉的胸怀,一方面要立人、达人,另一方面要自立、自达。这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即不要把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种自检与自律的思想对反思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以及改进人们那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体现社会的和谐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的“仁爱”观念注重亲情,提倡尊敬长辈的道德观,提倡五伦“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人们要珍惜亲情,互相尊敬与爱护,父慈子孝,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朋友也要有情有义,“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这正是现代人沉溺于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亲情淡漠,唯利是图而所缺少的最宝贵的精神。
三 、二者的融合
提到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的对话与融合,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杜先生对于儒家与其他宗教关系的多元主义立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人类几千年来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宗教,除了中国历史上有过主要宗教外,在人类其他文明中所形成的宗教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儒家能不能正确面对自身与这些宗教的关系,如何正确定位自身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它在今天世界上的命运的因素之一。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教也许能有一种相对平等的心态,但是对于基督教等则未必能如此。如果我们对其他人类伟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完全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儒家一定比他们更伟大、更高级,这样做就不利于儒家走出中国,也不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儒家与其他宗教,包括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可以相互融合,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不是坏事,在融合过程中人们会进行新的创造,从而对宗教的发展有利。我们应当承认基督教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而汉语神学能不能在中国生长成一种能够与西方基督教相抗衡的,有待于中国基督教思想家能不能把基督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包括与儒家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基督教在中国的新形式。现在一些中国的基督教学者都不了解儒家,对中国固有的一些传统采取排斥或贬低的态度,其实不利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些儒学者把儒家当成服务于民族主义的工具,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基于儒家思想的基石作用和基督教的支柱作用,以及“仁爱”理念与“博爱”观念,可以发现两者的基本精神与理想境界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儒家“仁爱”的伦理思想是在孝亲人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的,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同样是以人的仁慈博爱的胸怀为基础,并且都展现了远大的理想境界。两者都将“爱”这种人类的自然情感视为所有美德最为关键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杜维明.杜维明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
[2]刘述先.儒家思想意涵之现代阐释论集[M].中国文哲研究所,2000.
[3]刘述先主编.儒家思想与现代互联网纾[M].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2000.
[4]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许明龙.中西文化交流先驱[M].东方出版社,1993.
[6]杜维明.杜维明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怡心(1994.05-),女,满,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