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谈四字格成语变序问题。成语变序是成语运用和成语形成的一种方式。先看成语运用的例子:
(1)大道理用清浅现成的话说出来,叫做深入浅出,小道理而用晦涩难懂的话说出来,叫浅入深出。(老舍《打倒洋八股》)
(2)有那么几个/“好龙的叶公——/强大的东风/使他们/……(贺敬之《放歌集》)
(3)不论他跑到天涯地角,还是地角天涯,都要抓回来!
例(1)把“深入浅出”活用为“浅入深出”,是作者临时达意的需要。例(2),把“叶公好龙”变序为“好龙(的)叶公”,是诗歌韵律的需要。例(匀,同时使用“天涯地角”和“地角天涯”在句中意思一样,这是修辞上的重复使用,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以上成语变序,是成语的活用,属于修辞讨论的范围。成语变序对原式成语形成定型成语也有它的作用,例如:源于《尚书·中侯》的“天地开辟”,指星球开始形成,变序形成成语“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表示前所未有。源于《周易·鼎》的“耳目聪明”,指听力和视力都好;变序形成成语“耳聪目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的“经纬天地”,原文说“经纬天地曰文”,晋·杜预注:“经纬相错,故织成文。”变序形成成语“经天纬地”,比喻经营规划宏伟的事业,常用来形容有经邦治国的才能。如此等等。它们都是由非平衡结构变成平衡结构(前后两段是并列关系)。也有个别情况由平衡结构变成非平衡结构的,这是语义内容对成语形式的要求所致。如“师道尊严”指为师之道庄严。原作“师严道尊”,指老师受到崇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能受到尊重。由四字格的前后两段变序而为并列的平衡结构是指一般情况。不涉及前后两段并列,而由原作中的部分语素变序形成的定型成语是特殊情况。如原作“每下愈况”变序为“每况愈下”,这是语义内容的要求,再如原作“烟云过眼→过眼烟云”定型为“过眼云烟”,这是韵律形式的要求。也有互换位序后成为一组反义成语的,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点铁成金→点金成铁”。
通过变序手段形成的更多是异体成语,在成语词典中称为“也作/亦作”条。这就是我们说的“变序成语”,它是异体成语的一种。对现代汉语中定型的成语来说,变序成语则为异体,也叫变体、变式、或式等。如:“花好月圆”也作“月圆花好”,“茅塞顿开”也作“顿开茅塞”。变序成语的变序形式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并列式对称对等两段变序。四字格成语的前后字数对等的两段是并列关系,相互变换位序,形成的变体仍为对称形式。如“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回肠荡气→荡气回肠;风餐露宿→露宿风餐”,这类变序成语在整个变序成语中占绝大多数。变序后语义一般没有什么变化。
二、非并列式不对称的对等两段变序。四字格成语的前后两段不是并列关系,前后字数对等的两段相互变序后也不存在对称形式。如“茅塞顿开”(主谓)…“顿开茅塞”(动宾),前一条主语“茅塞”是话题,后者宾语“茅塞”是“顿开”的对象。“大快人心”(动宾)→“人心大快”(主谓),前一条含有使动义,后一条不含有使动义。“跳梁小丑”(偏正)→“小丑跳梁”(主谓),前一条是名词性的,后一条是动词性的。“满园春色”和“春色满园”都是主谓结构,但话题不同,被陈述的对象不同。总之,它们的语法意义变化较大,语用表达上有差异,而整个成语的基本语义没有大的变化。
三、单个语素(字)之间的变序。四字成语不是前后两段相互变换位序,而是成语中的部分单个语素(字)相互变换位序,其中有不对称的语素变序,也有对称的语素变序。如“始终如一——终始如一;石破天惊——石破惊天;嫉贤妒能——妒贤嫉能:风花雪月——雪风花月”等。这类变序成语极少。它们变序后基本语义没有什么变化,多是节律要求而采用变序成语的。
“成语变序”主要是使用成语时采用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也可以形成成语的定型形式。“变序成语”是异体成语的一种,是通过定型成语变序形成的异体形式。谁能成为定型成语,谁又成为异体成语,这是“语言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确立定型成语或异体成语,其语序选择主要取决于韵律协和、语义清楚、同义反义语素的对举与配合、结构的对称性等因素。了解成语的语序,能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加深对汉语成语的认识。
[作者通联: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
(1)大道理用清浅现成的话说出来,叫做深入浅出,小道理而用晦涩难懂的话说出来,叫浅入深出。(老舍《打倒洋八股》)
(2)有那么几个/“好龙的叶公——/强大的东风/使他们/……(贺敬之《放歌集》)
(3)不论他跑到天涯地角,还是地角天涯,都要抓回来!
例(1)把“深入浅出”活用为“浅入深出”,是作者临时达意的需要。例(2),把“叶公好龙”变序为“好龙(的)叶公”,是诗歌韵律的需要。例(匀,同时使用“天涯地角”和“地角天涯”在句中意思一样,这是修辞上的重复使用,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以上成语变序,是成语的活用,属于修辞讨论的范围。成语变序对原式成语形成定型成语也有它的作用,例如:源于《尚书·中侯》的“天地开辟”,指星球开始形成,变序形成成语“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表示前所未有。源于《周易·鼎》的“耳目聪明”,指听力和视力都好;变序形成成语“耳聪目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的“经纬天地”,原文说“经纬天地曰文”,晋·杜预注:“经纬相错,故织成文。”变序形成成语“经天纬地”,比喻经营规划宏伟的事业,常用来形容有经邦治国的才能。如此等等。它们都是由非平衡结构变成平衡结构(前后两段是并列关系)。也有个别情况由平衡结构变成非平衡结构的,这是语义内容对成语形式的要求所致。如“师道尊严”指为师之道庄严。原作“师严道尊”,指老师受到崇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能受到尊重。由四字格的前后两段变序而为并列的平衡结构是指一般情况。不涉及前后两段并列,而由原作中的部分语素变序形成的定型成语是特殊情况。如原作“每下愈况”变序为“每况愈下”,这是语义内容的要求,再如原作“烟云过眼→过眼烟云”定型为“过眼云烟”,这是韵律形式的要求。也有互换位序后成为一组反义成语的,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点铁成金→点金成铁”。
通过变序手段形成的更多是异体成语,在成语词典中称为“也作/亦作”条。这就是我们说的“变序成语”,它是异体成语的一种。对现代汉语中定型的成语来说,变序成语则为异体,也叫变体、变式、或式等。如:“花好月圆”也作“月圆花好”,“茅塞顿开”也作“顿开茅塞”。变序成语的变序形式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并列式对称对等两段变序。四字格成语的前后字数对等的两段是并列关系,相互变换位序,形成的变体仍为对称形式。如“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回肠荡气→荡气回肠;风餐露宿→露宿风餐”,这类变序成语在整个变序成语中占绝大多数。变序后语义一般没有什么变化。
二、非并列式不对称的对等两段变序。四字格成语的前后两段不是并列关系,前后字数对等的两段相互变序后也不存在对称形式。如“茅塞顿开”(主谓)…“顿开茅塞”(动宾),前一条主语“茅塞”是话题,后者宾语“茅塞”是“顿开”的对象。“大快人心”(动宾)→“人心大快”(主谓),前一条含有使动义,后一条不含有使动义。“跳梁小丑”(偏正)→“小丑跳梁”(主谓),前一条是名词性的,后一条是动词性的。“满园春色”和“春色满园”都是主谓结构,但话题不同,被陈述的对象不同。总之,它们的语法意义变化较大,语用表达上有差异,而整个成语的基本语义没有大的变化。
三、单个语素(字)之间的变序。四字成语不是前后两段相互变换位序,而是成语中的部分单个语素(字)相互变换位序,其中有不对称的语素变序,也有对称的语素变序。如“始终如一——终始如一;石破天惊——石破惊天;嫉贤妒能——妒贤嫉能:风花雪月——雪风花月”等。这类变序成语极少。它们变序后基本语义没有什么变化,多是节律要求而采用变序成语的。
“成语变序”主要是使用成语时采用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也可以形成成语的定型形式。“变序成语”是异体成语的一种,是通过定型成语变序形成的异体形式。谁能成为定型成语,谁又成为异体成语,这是“语言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确立定型成语或异体成语,其语序选择主要取决于韵律协和、语义清楚、同义反义语素的对举与配合、结构的对称性等因素。了解成语的语序,能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加深对汉语成语的认识。
[作者通联: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