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进行到现在,教师们对新课改理念已经接受了不少。但是,受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造成“理念是新的,行动是旧的;内容是新的,教法是旧的”的理论与实际教学脱节的现象。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症结。
一、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
以往语文教师,课文中的知识是在教师不断分析,学生不断记忆、理解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些教师认为,只有把教材分析透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都逐字、逐句的理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突出了课本的重要性,可偏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应首先理解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学习。
教师讲解例文只是在传授方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能够运用例文当中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语文学习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致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负担。因此,使语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
三、加强参与教学,使学生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引导讨论;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语文参与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
1.加强质疑、释疑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问。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旺盛,如果不是加以压制,他们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并加以引导。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质疑方法,使之善于提问。
在释疑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协作意识不强。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那些较难问题要让学生小组解决,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达到培养协作能力、释疑能力的目的。
2.课下搜集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现在的小学生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
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搜集、整理、选取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
3.编续课文隐含内容,拓展想象能力。一堂精彩的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升华训练,抓住训练时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珊迪》一课时,课文结束部分中写了小珊迪知道自己要死了,可他最关心的是弟弟小利比没人照顾。课文的内容唤起了学生对小珊迪兄弟二人命运的同情。本来课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为了深化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让学生利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想对小珊迪兄弟俩说的话。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进行了片段写作练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小学)
编辑 王宇华
一、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
以往语文教师,课文中的知识是在教师不断分析,学生不断记忆、理解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些教师认为,只有把教材分析透了,学生对教材内容都逐字、逐句的理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作用,突出了课本的重要性,可偏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应首先理解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学习。
教师讲解例文只是在传授方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能够运用例文当中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语文学习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致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负担。因此,使语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
三、加强参与教学,使学生在尝试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引导讨论;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语文参与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
1.加强质疑、释疑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问。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旺盛,如果不是加以压制,他们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并加以引导。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质疑方法,使之善于提问。
在释疑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协作意识不强。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那些较难问题要让学生小组解决,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达到培养协作能力、释疑能力的目的。
2.课下搜集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现在的小学生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
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搜集、整理、选取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内容。
3.编续课文隐含内容,拓展想象能力。一堂精彩的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升华训练,抓住训练时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珊迪》一课时,课文结束部分中写了小珊迪知道自己要死了,可他最关心的是弟弟小利比没人照顾。课文的内容唤起了学生对小珊迪兄弟二人命运的同情。本来课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为了深化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让学生利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想对小珊迪兄弟俩说的话。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进行了片段写作练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小学)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