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不同数学教师有着自身对于学习的不同认识,有着不同学习观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方面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学中采取的方案也就不同。本文就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小学数学的学习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从认知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自行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三个特征。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交互来完成的,学习者自动自发地去了解相关的信息,运用自己心中已有的知识与观念来解读这些信息,以自身的观念与经验来进行客观世界的构建,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基于学习可以看作学生的构建活动,那么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的体现
数学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就当代小学生而言,数学并不是陌生的科目,可以说是对以往日常生活中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小学生的生活中往往掺杂着许多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活动只是将这些已知的知识信息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每位小学生都是从教材知识中对自身所知道的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可以说生活经验是小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必经过程。
2.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
有教育专家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从所知的知识中逐渐形成的数学技能和能力的思维活动过程。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在于思考,小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思考,如果知识单纯记忆公式、算式,不进行思维性的反复练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这样即使记住了也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学生在对经验及参加教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维。雖然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知识和逻辑方面的知识,基于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小学生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其思考过程可以做到抽象、具体与直观三方面的结合,小学生可以根据实物的具体表象来进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经验的关系,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会有所不同,另外,数学学科知识决定了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去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充满丰富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思维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辅导,从教学课堂实际出发,自己思考及动手如何学习数学。
3.数学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再创造过程
数学学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书本数学知识是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新知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对已有知识一个再进行创造的过程。如:加减乘除法则,小九九等这些知识,即使教师不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也能自行学习获得知识,这就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再创造过程。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理论。进行知识建构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不再是专属的执教者。建构主义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作为辅助教具,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认知知识上,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才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更注重质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的教育改革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很多教育研究者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包括以下内容:(1)教材內容只是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答案。小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及掌握数学技能是在理解了一定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解读教材知识时对书中的假设做出自己的验证;(2)已有的经验及已知的知识内容是形成自身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3)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4)学生的学习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学习阶段以及高级学习阶段;(5)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或形成思维的过程;(6)活动性教学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并不断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其实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联系实际,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并时常记得鼓励学生,鼓励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高。另外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和疑惑,教学中,我也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结语:
综上所诉,构建主义的学习观是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生活经验、教学活动、思维、再创造过程就是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秋.新课程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2):28-28,29.
[2]陈维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定[J].读书文摘,2017,(11):19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从认知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自行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三个特征。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交互来完成的,学习者自动自发地去了解相关的信息,运用自己心中已有的知识与观念来解读这些信息,以自身的观念与经验来进行客观世界的构建,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基于学习可以看作学生的构建活动,那么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的体现
数学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就当代小学生而言,数学并不是陌生的科目,可以说是对以往日常生活中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小学生的生活中往往掺杂着许多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活动只是将这些已知的知识信息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每位小学生都是从教材知识中对自身所知道的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可以说生活经验是小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必经过程。
2.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
有教育专家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从所知的知识中逐渐形成的数学技能和能力的思维活动过程。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在于思考,小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思考,如果知识单纯记忆公式、算式,不进行思维性的反复练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这样即使记住了也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学生在对经验及参加教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维。雖然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知识和逻辑方面的知识,基于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小学生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其思考过程可以做到抽象、具体与直观三方面的结合,小学生可以根据实物的具体表象来进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经验的关系,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会有所不同,另外,数学学科知识决定了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去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充满丰富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思维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辅导,从教学课堂实际出发,自己思考及动手如何学习数学。
3.数学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再创造过程
数学学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书本数学知识是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新知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对已有知识一个再进行创造的过程。如:加减乘除法则,小九九等这些知识,即使教师不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也能自行学习获得知识,这就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再创造过程。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理论。进行知识建构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不再是专属的执教者。建构主义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作为辅助教具,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认知知识上,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才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更注重质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的教育改革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很多教育研究者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包括以下内容:(1)教材內容只是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答案。小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及掌握数学技能是在理解了一定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解读教材知识时对书中的假设做出自己的验证;(2)已有的经验及已知的知识内容是形成自身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3)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与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4)学生的学习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学习阶段以及高级学习阶段;(5)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或形成思维的过程;(6)活动性教学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并不断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其实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联系实际,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并时常记得鼓励学生,鼓励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高。另外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和疑惑,教学中,我也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结语:
综上所诉,构建主义的学习观是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生活经验、教学活动、思维、再创造过程就是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秋.新课程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2):28-28,29.
[2]陈维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定[J].读书文摘,2017,(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