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會经济发展进程中,营业税与增值税间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这势必会为税收工作带来困境,为改善当前严峻境况,“营改增”势在必行。在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中,重复征税问题较为严重,这使得增值税征收的链条出现断裂现象。营业税通常是全额度的征收,无法抵扣与避免,最终导致原营业税组织重复性征税问题的出现。为此,本文针对“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营改增” 业务 会计核算 问题
“营改增”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其优化了整个税收系统,制度体系也得到逐步完善,借助制度来约束与规范税收行为,提升整个税收行为公平、公正性,能实现对税收服务质量的管控,利于实现税收体制的进一步建设。“营改增”的提出,对现代会计核算体系影响甚大,主要涉及到会计核算、税负、发票管理、财务报告等多项要素,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全面践行国家新提出的“营改增”政策,企业要发挥自身作用来主动迎合,深度开展纳税与统筹处理,以科学设定财务运行工序与流程,全面开展内控工作,然后让企业获得政府所给予的“红利”,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改增”体制的基本概述与价值意义
征收营业税时,征收的对象为不动资产销售、无形资产转让与七项劳务[1]。而今,伴随着营改增体制全面改革的实施,可借助比例税率来增收一定的税费,增收的主要对象为第三产业。增值税的具体征收对象主要为:开展修理与修配劳务、加工劳务,对进口货物、销售货物等的增值税额予以征收,通常基本税率参数值控制在17%,征收的对象主要为第二产业。
新时期,营改增的提出,能防止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象,且市场分工、细分等工作不会受到税制的威胁,同时,还全面完善与优化了二三产业在增值税抵扣上的基本链条,通过此项变革,利于实现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更好的应对营改增,需要建立相应的出口退税机制,为劳务货物增值税的实施提供服务,利于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
实施“营改增”,能够避免发生营业税重复征收、无法退税与无法抵扣等问题。借助增值税的征税标准与基本规则,科学进行征税与抵扣,以此来降低企业在税收上所产生的负担与压力。把“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然后注重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相互抵消,进而可实现企业生产结构与产业框架的有效调整[3]。
(一)所得税
“营改增”前,在营业税的成本、税金与收入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会对现金核算构成威胁,且税负变化与现金流变化主要表现为相反状态。营业税背景下,要结合企业业务的具体情况与收入情况,到税务局进行报税,运用此种方式能够适度增加纳税、缴税的税款额度。营改增后,能及时改善原有税务系统中所存在的不足,应保证全部任务完成与款项全部到位后才可进行纳税,以保证现金流动与结算的规范性,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值。“营改增”政策实施前,企业成本属于价税的合计数,价税额度主要包括进项税额与成本共同组成[4]。营改增实施之后,可依照进项税发票与销项税进行抵扣,且抵扣的数量与发票数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财务报告
在新税收机制环境下,营改增的实施,会严重威胁与影响财务利润表的编制工作,及时把应交的税费转换成为应交的增值税,同时对应交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进行科学性的核算,此类要素出现波动,会让资产负债表发生波动与变化,会从本质上影响企业财务质量。
(三)会计核算
“营改增”提出后,会对会计核算工作构成威胁,且营业税中没有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这两项,在收入处理上,应从企业的实际账目运行情况出发,合理列支企业在各方面的成本。“营改增”实施之后,入账与入账的相关标准、规则与操作方式等发生转变,若这几项发生变化,缴税量也会产生波动。以建筑企业为例,材料费用就逐步下降。木材增值税为13.0%,不含税的成本降低11.5%;钢筋、水泥的增值税为17.0%,不含税的成本降低14.5%。
(四)发票管理
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在发票管理方面也会发生变动。传统营业税的实施,仅要求服务业开具相关的税务发票,待到营改增后,即会产生一定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从发票的管理角度出发,构建更为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借助该项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行为。实施“音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常会被购买方用在税款抵扣方面,为保证增值税发票应用的规范性,要严格管控发票质量,对专用发票的印章等予以核对。增值税发票在管理时的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其中,一般纳税人携有两种发票类型,分别为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这两种发票在使用范围上存在差异;小规模纳税人应用普通发票,实施发票管理时和营业税实施时的方式具有一致性。通常情况下,普通发票的具体限额十分低,限额只有10万元,建筑行业的普通发票要比服务业发票额度低。
三、“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一)注重纳税统筹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在缴税费率上比较低,运用一些手段来挖掘出客户,进而对税负负担进行转嫁,由于增值税税后与流通情况密切相关,纳税者可通过流通法来实施税负转嫁。例如,在抵扣进项税额时,可运用增设流通环节的方式,以从中获取相应的进项发票,将增值税进行抵扣,最终会降低税务的成本额度。为实现纳税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应强化对会计团队的专业化培训,增强会计的职业技能,继而更好的应对“营改增”问题。
(二)优化账务处理工序
为保证企业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健康性,企业应意识到内部掌握处理的重要性,及时对账务处理工序进行优化与设计,对传统不科学的税务计算方法、税务申报方式等进行改善与优化,结合企业所处位置,对具体的税改情况实施业务的转移,以达到风险规避与降低税收额度的目的,进而从中获取足够多的税务资源,能防止税收不科学、不规范、不公平情况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象征着税务的全面改革,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体重要价值意义,也能为会计核算提供条件,对企业的蓬勃发展意义深远。新时期,伴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提出,应正确对待“营改增”问题,把控好最新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要点,及时做好会计核算职责的有效分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保证财务运行的健康性与有序性。
参考文献
[1]高小兰.探析“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J]. 商场现代化,2015,26:148-149.
[2]郑立琼.“营改增”背景下无形资产和有形动产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探微[J].商,2016,17:171.
[3]李正巍.“营改增”前后相关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经贸实践,2016,08:179.
[4]李敏.“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05:40-42.
作者简介:梁小玉(1983-),女,广西人,本科,毕业专业:会计学,中级会计师,从事工作:财务。
【关键词】“营改增” 业务 会计核算 问题
“营改增”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其优化了整个税收系统,制度体系也得到逐步完善,借助制度来约束与规范税收行为,提升整个税收行为公平、公正性,能实现对税收服务质量的管控,利于实现税收体制的进一步建设。“营改增”的提出,对现代会计核算体系影响甚大,主要涉及到会计核算、税负、发票管理、财务报告等多项要素,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全面践行国家新提出的“营改增”政策,企业要发挥自身作用来主动迎合,深度开展纳税与统筹处理,以科学设定财务运行工序与流程,全面开展内控工作,然后让企业获得政府所给予的“红利”,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改增”体制的基本概述与价值意义
征收营业税时,征收的对象为不动资产销售、无形资产转让与七项劳务[1]。而今,伴随着营改增体制全面改革的实施,可借助比例税率来增收一定的税费,增收的主要对象为第三产业。增值税的具体征收对象主要为:开展修理与修配劳务、加工劳务,对进口货物、销售货物等的增值税额予以征收,通常基本税率参数值控制在17%,征收的对象主要为第二产业。
新时期,营改增的提出,能防止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象,且市场分工、细分等工作不会受到税制的威胁,同时,还全面完善与优化了二三产业在增值税抵扣上的基本链条,通过此项变革,利于实现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更好的应对营改增,需要建立相应的出口退税机制,为劳务货物增值税的实施提供服务,利于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
实施“营改增”,能够避免发生营业税重复征收、无法退税与无法抵扣等问题。借助增值税的征税标准与基本规则,科学进行征税与抵扣,以此来降低企业在税收上所产生的负担与压力。把“价内税”转变为“价外税”,然后注重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相互抵消,进而可实现企业生产结构与产业框架的有效调整[3]。
(一)所得税
“营改增”前,在营业税的成本、税金与收入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会对现金核算构成威胁,且税负变化与现金流变化主要表现为相反状态。营业税背景下,要结合企业业务的具体情况与收入情况,到税务局进行报税,运用此种方式能够适度增加纳税、缴税的税款额度。营改增后,能及时改善原有税务系统中所存在的不足,应保证全部任务完成与款项全部到位后才可进行纳税,以保证现金流动与结算的规范性,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值。“营改增”政策实施前,企业成本属于价税的合计数,价税额度主要包括进项税额与成本共同组成[4]。营改增实施之后,可依照进项税发票与销项税进行抵扣,且抵扣的数量与发票数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财务报告
在新税收机制环境下,营改增的实施,会严重威胁与影响财务利润表的编制工作,及时把应交的税费转换成为应交的增值税,同时对应交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进行科学性的核算,此类要素出现波动,会让资产负债表发生波动与变化,会从本质上影响企业财务质量。
(三)会计核算
“营改增”提出后,会对会计核算工作构成威胁,且营业税中没有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这两项,在收入处理上,应从企业的实际账目运行情况出发,合理列支企业在各方面的成本。“营改增”实施之后,入账与入账的相关标准、规则与操作方式等发生转变,若这几项发生变化,缴税量也会产生波动。以建筑企业为例,材料费用就逐步下降。木材增值税为13.0%,不含税的成本降低11.5%;钢筋、水泥的增值税为17.0%,不含税的成本降低14.5%。
(四)发票管理
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在发票管理方面也会发生变动。传统营业税的实施,仅要求服务业开具相关的税务发票,待到营改增后,即会产生一定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从发票的管理角度出发,构建更为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借助该项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行为。实施“音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常会被购买方用在税款抵扣方面,为保证增值税发票应用的规范性,要严格管控发票质量,对专用发票的印章等予以核对。增值税发票在管理时的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其中,一般纳税人携有两种发票类型,分别为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这两种发票在使用范围上存在差异;小规模纳税人应用普通发票,实施发票管理时和营业税实施时的方式具有一致性。通常情况下,普通发票的具体限额十分低,限额只有10万元,建筑行业的普通发票要比服务业发票额度低。
三、“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一)注重纳税统筹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在缴税费率上比较低,运用一些手段来挖掘出客户,进而对税负负担进行转嫁,由于增值税税后与流通情况密切相关,纳税者可通过流通法来实施税负转嫁。例如,在抵扣进项税额时,可运用增设流通环节的方式,以从中获取相应的进项发票,将增值税进行抵扣,最终会降低税务的成本额度。为实现纳税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应强化对会计团队的专业化培训,增强会计的职业技能,继而更好的应对“营改增”问题。
(二)优化账务处理工序
为保证企业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健康性,企业应意识到内部掌握处理的重要性,及时对账务处理工序进行优化与设计,对传统不科学的税务计算方法、税务申报方式等进行改善与优化,结合企业所处位置,对具体的税改情况实施业务的转移,以达到风险规避与降低税收额度的目的,进而从中获取足够多的税务资源,能防止税收不科学、不规范、不公平情况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象征着税务的全面改革,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体重要价值意义,也能为会计核算提供条件,对企业的蓬勃发展意义深远。新时期,伴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提出,应正确对待“营改增”问题,把控好最新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要点,及时做好会计核算职责的有效分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保证财务运行的健康性与有序性。
参考文献
[1]高小兰.探析“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J]. 商场现代化,2015,26:148-149.
[2]郑立琼.“营改增”背景下无形资产和有形动产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探微[J].商,2016,17:171.
[3]李正巍.“营改增”前后相关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经贸实践,2016,08:179.
[4]李敏.“营改增”背景下若干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05:40-42.
作者简介:梁小玉(1983-),女,广西人,本科,毕业专业:会计学,中级会计师,从事工作: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