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形式、内容、条件都呈现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如何在这次教学变革中把握时代的脉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尝试转变。
【关键词】 创新兴趣;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泽民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呢?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大胆讨论和评价。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呢?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地方,含蓄地指出其间的不足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其他角度等等,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再作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学生对别人或老师见解的接受才能心悦诚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指导二年级学生用“注意”造句。有的同学写:过马路,我们要注意来往车辆。有的同学写:我们要注意公共卫生,不乱丢纸屑。……我表扬了这些同学肯动脑,句子造得好,我又提问了其他同学,启发学生联系听学过的自然知识,知道了台风到来之前云朵是很多、很黑。我赞扬了同学善于多向思考,造的句子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这样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氛围。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疑探究,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点燃了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乐学、会学。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索里和吉尔福特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好奇心和创造性是相互依赖的,具有好奇心的儿童,都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奇的情境和物品。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能动的的认知过程,也是积极的情意活动过程。只有当一个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
例如我以情引趣,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同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悲哀,《我是中国人》中的自豪,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讲读表达出来,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引起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动态画面、有趣的故事、谜语、实验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疑激欲,以情激欲,以境激欲,通过激发,让学生想实践、想创新、想创造,主动在创新中得到新知。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叹: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其症结就在于缺乏经常性、广泛性的发散思维训练。
什么叫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译“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提出的思维类型。发散思维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当代发散思维能力普遍被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加以培养和测定。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就要热情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
在发散思维中,由于束缚思想的心理定势被打破了,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如教学《骆驼和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聪明的老牛,为了帮助骆驼和羊改正缺点,你准备怎样说?这样教学既实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要求,又使学生在体味课文情感并投入自己的情感的过程中,增强了探索和研究的热情,发展思维扩散。
四、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不可少的要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普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
第一、要多让学生作扩写、续写或看图作文,扩大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让学生给《惊弓之鸟》加个结尾: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态度怎样?这样教学,课堂气氛热烈,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要把心中的看法一吐为快,他们自始至终沉浸在探索知识的乐趣中,不再是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求知者。最后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发表的写成一段话,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第二、要多让学生从图画形式摹画课文中的实物或人物。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在美读课文以后,我问学生:“水乡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干什么呢?”学生纷纷表示愿意把美景画下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边想象边从感悟到再现,从学习到运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涌动着创新的灵气,他们的生命之舟,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地漂流。
第三、要多列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神话等,给学生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地翱翔。
总之,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疑、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敢于打破旧框,提出新见解。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创新兴趣;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泽民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呢?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大胆讨论和评价。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呢?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地方,含蓄地指出其间的不足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其他角度等等,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再作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学生对别人或老师见解的接受才能心悦诚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指导二年级学生用“注意”造句。有的同学写:过马路,我们要注意来往车辆。有的同学写:我们要注意公共卫生,不乱丢纸屑。……我表扬了这些同学肯动脑,句子造得好,我又提问了其他同学,启发学生联系听学过的自然知识,知道了台风到来之前云朵是很多、很黑。我赞扬了同学善于多向思考,造的句子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这样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氛围。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疑探究,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点燃了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乐学、会学。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索里和吉尔福特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好奇心和创造性是相互依赖的,具有好奇心的儿童,都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奇的情境和物品。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能动的的认知过程,也是积极的情意活动过程。只有当一个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
例如我以情引趣,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同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悲哀,《我是中国人》中的自豪,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讲读表达出来,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引起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动态画面、有趣的故事、谜语、实验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疑激欲,以情激欲,以境激欲,通过激发,让学生想实践、想创新、想创造,主动在创新中得到新知。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叹: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其症结就在于缺乏经常性、广泛性的发散思维训练。
什么叫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译“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提出的思维类型。发散思维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当代发散思维能力普遍被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加以培养和测定。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就要热情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
在发散思维中,由于束缚思想的心理定势被打破了,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如教学《骆驼和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聪明的老牛,为了帮助骆驼和羊改正缺点,你准备怎样说?这样教学既实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要求,又使学生在体味课文情感并投入自己的情感的过程中,增强了探索和研究的热情,发展思维扩散。
四、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不可少的要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普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
第一、要多让学生作扩写、续写或看图作文,扩大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让学生给《惊弓之鸟》加个结尾: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态度怎样?这样教学,课堂气氛热烈,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要把心中的看法一吐为快,他们自始至终沉浸在探索知识的乐趣中,不再是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求知者。最后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发表的写成一段话,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第二、要多让学生从图画形式摹画课文中的实物或人物。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在美读课文以后,我问学生:“水乡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干什么呢?”学生纷纷表示愿意把美景画下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边想象边从感悟到再现,从学习到运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涌动着创新的灵气,他们的生命之舟,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地漂流。
第三、要多列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神话等,给学生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地翱翔。
总之,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疑、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敢于打破旧框,提出新见解。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