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吴君
弗洛伊德认为小孩子天生就充满了控制、剥削等欲望来满足自我,而所有的真善美都是后天通过教育和学校获得的。说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不过不少父母都深有感触,为什么我的小天使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如此自私和专横呢?其实不用担心,这是小宝宝们认知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而且过早教育他们要无私和分享,反倒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宝宝这样认为:我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小宝宝都要回答两个问题。工作人员会给小宝宝一个贴着糖果图片的箱子,然后问问题1:“你猜箱子里面是什么?”;而后,在让小宝宝看到箱子里装的是蜡笔而非糖果后再提出第2个问题:“你觉得别人会猜箱子装的是什么?”
结果:
回答第1个问题时,5岁和3岁的小宝宝都猜是糖果,
回答第2个问题时,5岁的小宝宝说是糖果,3岁的小宝宝却说是蜡笔。
不难看出,3岁的小宝宝以为自己知道箱子里装的是蜡笔,别人也会同样地知道,可是5岁的小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出别人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有区别。他们已经懂得,自己看到了蜡笔所以知道是蜡笔,别人看到的还是箱子外贴的糖果图片,所以还会猜是糖果。
妈妈必读:小宝宝通常还都不具备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能力
我们在指责一个人自私的时候,通常都会讲:“难道你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吗?”可是学龄前的小朋友通常还都不具备这种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能力,难免他们的行为和话语会被大家误认为“自私”。而这种站在别人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被称为“思想理论”。这种能力的发育是小宝宝们认知能力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只有小宝宝们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才能够学习和获得道德观和社会观。
宝宝这样认为: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
正是因为小宝宝们的认知有异于成人,所以我们在一些问题上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揣度他们的想法。例如很多父母因为怕被小宝宝不小心看到夫妻间的亲密而头疼,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分房住。其实父母之间的亲密被小宝宝看到绝对不是尴尬或者性教育过早如此简单,还有可能造成宝宝一些关系认识的错乱。先看看这两张图表吧。
这张图正好反应出一个两三岁大的宝宝脑子里和父母的关系图。宝宝知道妈妈很爱自己,也知道爸爸很爱自己,可是宝宝却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之间也有联系。他以为爸爸是因为他才是爸爸,妈妈是因为他才是妈妈,爸爸妈妈如果没有宝宝是不存在的。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小孩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那些独立于自己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之间的爱情。
妈妈必读:小宝宝以为世界上的人因他才会存在
宝宝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妈妈除了爱自己以外还爱爸爸,爸爸有的时候会亲妈妈而不去亲宝宝。如果对这个认识过早,那对宝宝来说是个晴天霹雳。庆幸的是,四五岁宝宝的心智已经足够去承受这个打击。也正是因为这个打击,或者这层认知,宝宝脑子里的人字形家庭结构渐渐变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正是这个三角形,更准确的说,是三角形围出来的这片空司,让宝宝长大成一个可以站在客观角度看问题,不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不能建立完善三角的宝宝
如果爸爸妈妈在宝宝还没有能力去承受这个打击的时候就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或者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宝宝让他永远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宝宝脑子中的人字形就永远没有办法变成三角形,那片“旁观者”的空间就永远无法形成。这个缺边的三角形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单纯的“自私”。我们应该区分开“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1 自私
小明知道小红和自己都喜欢吃草莓味的冰淇淋,可是冰箱里的草莓冰淇淋只剩一个了,于是他趁小红不在的时候,自己把最后个草莓冰淇淋偷偷吃掉了。
解读小明是了解自己要什么,同时也意识到别人想要的和自己的样,在这种为难的情况下,选择牺牲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人,他心里的三角形是存在的,他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只是他的三角形太脆弱,他只能理解或者意识到别人不同的想法,却不能感同身受。
2 以自我为中心
小明喜欢喝原味奶茶,小红喜欢喝草莓奶茶。可是小明在买奶茶的时候却买回了两杯原味奶茶。
解读这是因为小明没有意识到小红喜欢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在他的世界里自己是中心,全世界人的想法和他的想法都是样的。在这里小明压根儿就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3 变形的三角出现在成人世界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碰到这种三角形不完整,缺少“旁观者”能力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路上走得好好的,对面突然过来一个怒气冲冲的人,对你大吼“看什么看!”可是你明明没有看他啊。这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心情不好,心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他就以为马路上所有的人也对这个世界,包括他,充满了恶意。所以你只是不经意的路过,他却以为你正在心里骂他脏话,就更加生气,要和你对骂。或者有时候我们自己会特别的神经质。比如说哪天穿了一件不是很合适的衣服,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坐在公共汽车上都以为别人在看自己笑话自己。这完全是因为人在有压力的时候心中的三角形变形,暂时性的失去了站在客观角度想问题的能力。
弗洛伊德认为小孩子天生就充满了控制、剥削等欲望来满足自我,而所有的真善美都是后天通过教育和学校获得的。说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不过不少父母都深有感触,为什么我的小天使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如此自私和专横呢?其实不用担心,这是小宝宝们认知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而且过早教育他们要无私和分享,反倒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宝宝这样认为:我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小宝宝都要回答两个问题。工作人员会给小宝宝一个贴着糖果图片的箱子,然后问问题1:“你猜箱子里面是什么?”;而后,在让小宝宝看到箱子里装的是蜡笔而非糖果后再提出第2个问题:“你觉得别人会猜箱子装的是什么?”
结果:
回答第1个问题时,5岁和3岁的小宝宝都猜是糖果,
回答第2个问题时,5岁的小宝宝说是糖果,3岁的小宝宝却说是蜡笔。
不难看出,3岁的小宝宝以为自己知道箱子里装的是蜡笔,别人也会同样地知道,可是5岁的小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出别人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有区别。他们已经懂得,自己看到了蜡笔所以知道是蜡笔,别人看到的还是箱子外贴的糖果图片,所以还会猜是糖果。
妈妈必读:小宝宝通常还都不具备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能力
我们在指责一个人自私的时候,通常都会讲:“难道你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吗?”可是学龄前的小朋友通常还都不具备这种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能力,难免他们的行为和话语会被大家误认为“自私”。而这种站在别人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被称为“思想理论”。这种能力的发育是小宝宝们认知能力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只有小宝宝们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他们才能够学习和获得道德观和社会观。
宝宝这样认为: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
正是因为小宝宝们的认知有异于成人,所以我们在一些问题上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揣度他们的想法。例如很多父母因为怕被小宝宝不小心看到夫妻间的亲密而头疼,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分房住。其实父母之间的亲密被小宝宝看到绝对不是尴尬或者性教育过早如此简单,还有可能造成宝宝一些关系认识的错乱。先看看这两张图表吧。
这张图正好反应出一个两三岁大的宝宝脑子里和父母的关系图。宝宝知道妈妈很爱自己,也知道爸爸很爱自己,可是宝宝却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之间也有联系。他以为爸爸是因为他才是爸爸,妈妈是因为他才是妈妈,爸爸妈妈如果没有宝宝是不存在的。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小孩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那些独立于自己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之间的爱情。
妈妈必读:小宝宝以为世界上的人因他才会存在
宝宝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妈妈除了爱自己以外还爱爸爸,爸爸有的时候会亲妈妈而不去亲宝宝。如果对这个认识过早,那对宝宝来说是个晴天霹雳。庆幸的是,四五岁宝宝的心智已经足够去承受这个打击。也正是因为这个打击,或者这层认知,宝宝脑子里的人字形家庭结构渐渐变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正是这个三角形,更准确的说,是三角形围出来的这片空司,让宝宝长大成一个可以站在客观角度看问题,不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不能建立完善三角的宝宝
如果爸爸妈妈在宝宝还没有能力去承受这个打击的时候就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或者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宝宝让他永远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宝宝脑子中的人字形就永远没有办法变成三角形,那片“旁观者”的空间就永远无法形成。这个缺边的三角形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单纯的“自私”。我们应该区分开“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1 自私
小明知道小红和自己都喜欢吃草莓味的冰淇淋,可是冰箱里的草莓冰淇淋只剩一个了,于是他趁小红不在的时候,自己把最后个草莓冰淇淋偷偷吃掉了。
解读小明是了解自己要什么,同时也意识到别人想要的和自己的样,在这种为难的情况下,选择牺牲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人,他心里的三角形是存在的,他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只是他的三角形太脆弱,他只能理解或者意识到别人不同的想法,却不能感同身受。
2 以自我为中心
小明喜欢喝原味奶茶,小红喜欢喝草莓奶茶。可是小明在买奶茶的时候却买回了两杯原味奶茶。
解读这是因为小明没有意识到小红喜欢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在他的世界里自己是中心,全世界人的想法和他的想法都是样的。在这里小明压根儿就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3 变形的三角出现在成人世界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碰到这种三角形不完整,缺少“旁观者”能力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路上走得好好的,对面突然过来一个怒气冲冲的人,对你大吼“看什么看!”可是你明明没有看他啊。这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心情不好,心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他就以为马路上所有的人也对这个世界,包括他,充满了恶意。所以你只是不经意的路过,他却以为你正在心里骂他脏话,就更加生气,要和你对骂。或者有时候我们自己会特别的神经质。比如说哪天穿了一件不是很合适的衣服,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坐在公共汽车上都以为别人在看自己笑话自己。这完全是因为人在有压力的时候心中的三角形变形,暂时性的失去了站在客观角度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