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利恩施恩伯格:色盲助我发现更多美景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91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利恩·施恩伯格

  在攝影等视觉艺术中,色彩具有主导性、先声夺人的力量,对于摄影师来说,如何选择和掌控色彩,往往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成败。可凡事都有特例,来自德国科隆的摄影师基利恩·施恩伯格(Kilian Schonberger)是一位天生的色盲患者,但这点丝毫不影响他拍摄美景,在他镜头下的风景,有种浑然天成的优美静谧,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超凡脱俗。
  施恩伯格在出生时就没有区分几种颜色的能力,很难分辨红和绿、蓝和紫,甚至是灰和绿,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他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他奔走于欧洲各国,以自己的视角来寻找那些自然中绝美的画面。对于光线和色彩的出色把握,让人无法相信他竟然是色盲患者。或许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可能也正是这种缺失,使得他在观察时比常人更为认真并有耐心。拍摄照片时,为了等待心中完美的光线,他经常要在一个地方等待数小时之久。他走过许多国家,在挪威、冰岛、阿尔卑斯山、苏格兰、太平洋西北部、巴塔哥尼亚、萨克森瑞士、新西兰、阿尔泰山脉、加拿大和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脚印。他的镜头好似带我们去了像美剧《权力游戏》中的幻想世界,不真实却别有味道。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你开始摄影的经历。


  基利恩·施恩伯格:在我上学期间,绘画对我来说比摄影更重要。我在2003年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Ricoh Caplio RR30,真的很棒)。在大学学习地理时,我在2006年买了一台数码单反相机(佳能EOS 400D)。在很多次的地形考察和出国旅游时,我渐渐意识到摄影的乐趣和重要性,后来我买了佳能EOS 5DMarKII,并开始认真拍照。

你工作的地方离自然很近,你对户外活动一直很感兴趣吗?


  基利恩·施恩伯格:童年时,在我家后面有一大片林地,我几乎每天都在那里寻找乐趣,观察覆盖着苔藓的岩石、老树、隐蔽的池塘和小溪。我在那里拍了一些好照片,因为我习惯了天气和光线条件。我也被那个地区的古老童话故事迷住了,通过阅读古代故事,我找到了一些不错的拍摄地点。而如今我住在科隆,因此,我觉得我的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充满着大自然的孤独感,一部分又有着大城市的活力感,两种感觉我都喜欢。

色盲对于你的摄影影响大吗?


  基利恩-施恩伯格:我认为色盲对我来说不造成困扰,反而是一种优势,特别是在森林环境中。我不需要从视觉上分离出单一的颜色,我可以完全集中在结构上,以获得令人惊叹的图像构图。森林总是相当混乱的地方,因此,我认为画面结构比颜色更重要。但除此之外,当我试图在创造性的工作领域开辟自己的道路时,色盲是一个相当大的缺点。有些情况下,第三方会在图片中向我指出一些干扰整体构图的元素。例如,一个红色的旅行背包,它出现在照片中,显示为草地上的一个小红斑。因此,我通常会在发布图片之前求助同事检查颜色。颜色对我来说总是一种“赌博游戏”。

你的风景摄影作品色彩柔和,能让人有视觉舒适感,这也是你拍摄的主题构想吗?


  基利恩·施恩伯格:我拍摄前的构想都是发掘和捕捉一个地点的特有灵魂,对于风景摄影,我更喜欢温带、高纬度和高山景观。我喜欢这些地区的美丽和周围忧郁气息的环境。我想要创造一种视觉世界,可以让观众的眼睛在其中得以短暂的休息。甚至,我更喜欢去拍摄那些人迹罕至的神秘地方,这样照片给人的想象空间会更大。

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基利恩-施恩伯格:我喜欢一张穿过雾蒙蒙的秋天森林的小路照片。我不认为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但它相当成功。我在童年的家后面300米的地方拍到了这张照片。当时森林里有一个大操场供我们这些孩子们玩。因此,这条路就是我们每天的必经之路。它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但拍摄时碰巧遇到了几乎两年出现一次的特殊光线条件,于是它就变得不可思议了。这张照片也是我个人对于风景摄影的一个观点的印证:拍摄好照片的地方不必有名。

你的梦想是什么?


  基利恩·施恩伯格:我的梦想是完成一个关于全球濒危森林生态系统的大型摄影和视频项目。森林的改变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在捷克苏木瓦国家公园和德国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的山地森林中看到了这样的快速转变过程:树皮甲虫在几年内“杀死”了那里大片的云杉林。人们都希望一片新的森林很快就会生长起来,但现在许多山顶上都覆盖着一片苍凉的枯林,上面长满了苍白无力的树木骨架。世界各地的森林都受到诸如采矿、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原材料短缺等危险的威胁。我希望我的摄影能引起更多公众对那些濒临灭绝的森林的关注。

你觉得拍好风景照片应该做到哪几点?


  基利恩·施恩伯格:第一,早起!摄影师最迟应在日出前一小时到达现场。晨光比晚光更神奇。第二,光线比位置更重要。每个人都能捕捉到出色的风景。例如在冰岛拍摄,几乎不可能在画面构图上失败。但是对于一个风景摄影师来说,寻找特殊的光线是真正的挑战。第三:大家都去的景点不要去。人人都去的名胜地点很难拍出富有自己特点和新意的照片,摄影师应该以自己的感觉发现独具美感的景色并拍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你是如何找到想要拍摄的位置?


  基利恩·施恩伯格:事实上,我总是在利用互联网、书籍或地图等寻找尽可能多的拍摄地点。我试图捕捉那些仍然散发出古老童话书的气氛的场景,找到场景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特殊的天气条件,比如大雾。雾是我最重要的风格设计之一,我喜欢神秘的霧气。

你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


  基利恩·施恩伯格:如果我能沿着自己的道路,进一步迎接新的挑战和体验,我会很高兴。除了我现在正在编辑的一本书之外,我希望有机会去中国拍摄风景,它是一个拥有厚重历史和精彩文化的国家,我对它非常感兴趣。
其他文献
场景,鹿邑,1994,姜健 摄  姜健说这一生他做过两件事,一个是音乐,一个就是摄影。他曾在河南省歌舞团当过首席中提琴手,也正是因为有了拍摄舞台剧照的便利和契机,才让他拿起了相机。这一拿,就再也放不下。  1984年后,姜健调入河南省文化研究院,做“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文化项目,一干就是十年。“这个项目是对我的锻炼,是我认识摄影的过程,让我对摄影的文献性、记录性以及本质意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1
期刊
早在摄影术诞生之初,摄影图像便被当作是真实的代言人,攝影语言的功能相对单一。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和战后时期的摄影得到了离心式的发展,其语言的特点和面向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这期的摄影训练营主要从虚幻与真实的角度,和大家探讨并体验摄影语言的相关可能性。接下来,我们分别具体从“真实的画面”“虚幻的画面”“看上去真实,实际上是制造的影像”三部分来探讨。真实的画面  先来看一幅作品,李弗里德兰德的《阿尔伯克
期刊
贝加尔湖的标签非常多,如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第七大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西伯利亚的蓝眼睛,等等。贝加尔湖四季都有迷人的风景,夏天蔚蓝的湖水如诗如画,秋季静谧的森林五彩斑斓,冬天冰冻的湖面更是充满了神奇诱惑。而摄影师最为喜爱的,还是冰封万里的贝加尔湖。透射出神秘光芒的蓝冰、绵延至天际的冰裂、层层叠叠的冰气泡、犹如异界一般的冰洞、冰柱,能够满足人们对冬季奇景的所有幻想!  
期刊
提起松下数码相机,人们首先想起M4/3系统。的确,2008年松下发布第一台M4/3系统G1数码相机以来,已经与奥林巴斯并肩在市场上打拼了11年,几乎成了M4/3数码相机的代名词。然而,2018年底,松下宣布与徕卡、适马结成了马拉(徕)松相机同盟,共同生产L卡口全画幅无反相机。今年2月,松下宣布推出首批全画幅无反相机徕美S1和S1R。笔者有幸试用了几周S1R,对这款机器有了一定体会,下面就谈谈试用的
期刊
知道未必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但只有深入体验和认真感知后,才能真正理解其蕴含的丰富意义。照片也一样,看到它和理解它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当影像进入我们的大脑深处,并与相关经历和见解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洞察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图像的简单“事实”转化为意义,而这种意义不仅关乎我们知道什么,还关乎我们的感受。  对美国摄影艺术家埃伦·詹特伦(Ellen Jantzen)来说,对事物与照片深层含义
期刊
01海滩(At The Beach)Mark Page马克·佩奇(Mark Page)02英国脱欧后理事会战略会议(Post Brexit Council Strategy Meeting)Mark Page03海岸边(Seafront)Mark Page04商业街(High Street)Mark Page  纪实摄影是突显纪实性、真实性,强调客观反映的摄影形式,其目的在于记录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
期刊
01安娜阿特金新作品《阳光花园》,1843  蓝晒印相法,又称铁氰酸盐印相法、氰版印相法,是在1842年由英国人约翰赫谢尔发明的。之前几期提过的银版、湿版火棉胶、蛋白印相,以及后来出现的胶片和相纸,都是以卤化银为感光剂,而蓝晒法是以铁为感光元素的。银盐系呈现黑白,而铁盐系则表现为蓝白。相较于银盐,蓝晒法因为化学成分易得而广受欢迎,又因为操作方法简单,而被视为摄影古典印相的入门工艺。  蓝晒法的操作
期刊
3月19日  在印度孟买一所学校,孩子们庆祝即将到来的洒红节。今年3月21日是洒红节。 新华社发  点评:不生气,因为知道所有善意的捉弄只因为你喜欢我。3月15日  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为埃塞俄比亚坠机事故中遇难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默哀。埃塞航空公司一架原定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客机10日在埃塞境内坠毁,机上15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1名联合
期刊
康泰弗莱克斯135双反相机的产生背景  1925年,拍摄24x36毫米小画幅底片、被称为“微型相机”的徕卡相机量产上市,广受欢迎。徕卡的诞生带动了世界范围改装35毫米电影胶片的风潮。柯达公司抓住商机,1934年把这种原本是电影行业使用的大盘胶片分装成标准尺寸的小包装出售,并给它“135”序列号编入柯达胶卷序列。有了规范化、大批生产的135胶卷,使用该胶卷的135照相机随即普及。135相机小巧便利,
期刊
伊丹豪(Go Itami)  “当代艺术不是个人艺术创作的产物,而更像是个人对展示的东西的决定——决定世界上匿名流传的图像哪些可以展示,并给它们一个新的背景或是否认它们原来的背景:一个展示给公众的个人选择,以这种方式成为一个被披露的、直白的和当下的事物。”  ——鲍里斯·格罗斯  (更多摄影师作品见www.goitami.jp)  策展人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略特(Alejandro Castel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