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资料分析等方法及我对查拳的学习的亲身体验,对此就回族的查拳进行解析和进一步的扩充,充分了解查拳的有关技术动作特点及其对人身体的健身作用。同时,对回族查拳历史渊源的介绍与发展展望的预测。
关键词:回族查拳;弹腿;技术特点;健身价值
前言
回族民众喜爱武术的风气由来已久,并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最初在中国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回族,伊斯兰教对回族影响至深,虔诚的穆斯林信奉真主安拉,信奉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是一位极为亲善勇武的先哲,被穆斯林尊称为穆圣。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穆斯林果敢勇武的民族性格得以铸就。同时,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实行森严的民族等级制度,回族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尤其到了清朝中后期,这种制度变得更为严厉,不仅有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且还把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民族封闭起来,使民族之间失去了交流和联系。回民为了生存而奋起反抗,武术因之受到回民的特别重视。在回民中流传的众多武术拳种中,查拳是流传范围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查拳在近代得到巨大发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查拳流派及传承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习惯,查拳只在本族中传习,因此查拳的这种繁荣只局限于回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查拳的传播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开始走向社会。查拳这一优秀的武术拳种,揭开神秘的面纱,呈现于世人面前,查拳由此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我注意到,过去的研究一般是将查拳作为一种武术活动进行探讨,没有在民族与宗教的维度展开,也未曾将之视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其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阐发。本文拟选取安丘查拳演变发展的视角,从民族与宗教的维度探讨查拳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1、回族查拳的历史背景
查拳发源于山东,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后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和“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在回民中流传广泛。回族的民族信仰是伊斯兰教,他们信奉真主安拉,在清真寺中进行礼拜,因此查拳又常被人们称作教门拳,俗谓“从南京到北京,查拳出在教门中”。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回族武术初探》载: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人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东来应征抗倭,但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行至山东冠县附近病倒,为当地穆斯林医救。病愈后,查密尔无以为报,便把自己的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据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篇》载:“沙亮,又名查密尔,查拳名家,回族,山东冠县人,自幼习武,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据说,沙亮即查密尔年轻时曾以“飞腿沙亮”名冠鲁西。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王朝向大食国借兵平乱,平乱将军滑宗岐负伤来到冠县张尹庄,在当地百姓的照料下康复,为报答张尹庄百姓调养之恩,遂在当地传授武术。后来滑宗岐又请其师兄查元义来冠县共同施教。滑宗岐开始传授的是“大架拳”,查元义传授的叫“小架拳”,因同场传艺,故查滑一家,不分派别,统称“查滑拳”。后人为纪念恩师,将查元义所传的“小架拳”称为“查拳”,而滑宗岐所传的“大架拳”称为“滑拳”。大量史料证明,查拳萌发于山东冠县,初盛于鲁西的聊城临清,后逐渐向全国各地传开,这已得到武术家、专家学者的肯定。据山东《体育志》载: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三个不同的武术流派,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约在清雍正年间,任城一派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已闻名于世,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以及任城的李式查拳。
2、回族查拳的简介
查拳是我国武术运动项目中比较大的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及华北各省,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查拳是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是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它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足见其在中国武术拳种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查拳是由冠县文化局申报,经聊城市政府批准于20(巧年申报的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构成查拳体系的项目有: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综合套路”就是在传统查拳一至五路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结合武术的技击、节奏鲜明等特点编写而成的。全套共有五十七个动作,分为六段。其中包括踢法、打法(拳法、掌法)、摔法、拿法、平衡、跳跃和旋转动作。
3、回族查拳的技术特点
回族的查拳与一般的长拳及其他拳种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查拳讲究的是动作朴实无华,舒展大方,有利于舒展筋骨,稳固下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今后对于难度更大的拳术的学习(特别是有利于学习北派拳术)。此外,它左右均衡练习,协调发展。从技击技术来看,该套路富含中国武术的技击特点,招式简捷实用,在攻防两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周全,适合于初学者在短期内提高技击水平。在实战技击方面也形成了“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虚打实上、避实就虚、明拳暗腿、手脚并用、多、组合连击”的突出特点。查拳注重屈伸性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踢、或瑞脚、或侧瑞、或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打人”的特点。弹腿,是查拳最有特色的基本功之一。在练习查拳时就要注意动作组合与衔接上,是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间,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使之整体连贯。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工整是最大的特点,要求动作认真细致,不可潦草。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巩固以后再学新动作。演练则要循序渐进,按照动作的规格要求,一招一势去练.意识与方法要配合好.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动作明快,一清二白,毫不拖泥带水动作以快领先,快如风雷巨变,猛虎下山快能巧妙地与慢、顿、停、翻、闪、跌、仆结合一致,体现出动静与虚实对立统一,富有阴阳转换互为根的哲理。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潇洒的感觉。劲从腰发,贯于腿臂,行于手足,自然流畅;挺胸收腹,拧腰顺肩,动作顺达,意随拳行,力随意发,无僵滞,不呆板,忌拙力,节奏明快。蹿腾跳跃轻巧、灵活,砸拳击响爆脆。内外合一,神形兼备,是查拳风格另一特点,强调以气催力,神溢于形。攻防意识贯注在一招一势之中,内在的精、气、神溢与动作之外。技击特点是以快制胜,以快一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查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一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腿取胜。劲力是技.上之本,拳谚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力量训练也很重要,所以有“练拳不练力,交手不堪击”之说。光练力气不练拳,又有“练力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查拳摔法系快摔法,祀,衣即跌,有大别子、倒口袋、古木盘根、臂靠摔、摇山摔、背胯、抹面摔等.都是贴身近战的良法技击中的拿法、分筋、错骨、‘汽穴、反关节这些都是查拳的技术动作特点。 4、回族查拳的价值体现
查拳可以发展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各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控制能力等素质,并使大脑反应灵敏,增强技击意识,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呼吸机能,防止内脏器官的某些疾病,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人体得到均衡的发展。
5、回族查拳未来发展趋势
查拳对中国近代武林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其近几年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而且练拳也成为了闲暇时间偶尔为之的事,不再苦练不辍。青少年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了,青少年基本上全部进人了学校,超负荷的学习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忙于挣钱,肯于牺牲经济利益来习拳练武者也越来越少;再加上查拳至今未被列入传统套路比赛项目,各级高中、大专院校招收“体育特长生”也不包括擅长查拳者,让许多有志于此的青少年失去兴趣。可以说查拳在它的发源地—冠县,已进人低谷发展阶段。好在冠县人民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县政府也采取了及时的保护措施并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计划。政府分管文化体育的副县长挂帅,县体育局、县文化局联合成立了“保护振兴查拳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规划,县文化局也已经启动了“抢救、保护查拳文化”的活动。这些必将对查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6、结语
总之,回族查拳传统具有显著的回族文化特征,是中国民间武术之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回族不屈不挠、刚烈勇敢、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过积极作用,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回族武术查拳正在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从封建社会的自身防卫手段变成增强人民体质、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项有益活动。群众性武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新老武术才俊的大放异彩、武林名家的著书立说,标志着回族武术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后,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查拳也会随着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为促进国际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景鹏.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J]. 体育学刊,2009,(2)。
[2]王杰,姜周存. 回族查拳 武坛奇葩[J]. 中国穆斯林,2008,(6)。
[3]马锦丹. 中原回族武术[J]. 回族文学,2007,(4)。
[4]余昌林. 金陵厚土地 形意演人生——记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李楚民先生[J]. 武当,2006,(2)。
[5]秦炜棋,张延庆. 文化适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下的回族武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6]龚双安. 对查拳套路节奏的研究与实践[J]. 体育学刊,1999,(3)。
[7]王伏平. 回族武术与民间体育[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1)。
[8]马建春. 回族武术概述[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2)。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资料分析等方法及我对查拳的学习的亲身体验,对此就回族的查拳进行解析和进一步的扩充,充分了解查拳的有关技术动作特点及其对人身体的健身作用。同时,对回族查拳历史渊源的介绍与发展展望的预测。
关键词:回族查拳;弹腿;技术特点;健身价值
前言
回族民众喜爱武术的风气由来已久,并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最初在中国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回族,伊斯兰教对回族影响至深,虔诚的穆斯林信奉真主安拉,信奉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是一位极为亲善勇武的先哲,被穆斯林尊称为穆圣。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穆斯林果敢勇武的民族性格得以铸就。同时,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实行森严的民族等级制度,回族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尤其到了清朝中后期,这种制度变得更为严厉,不仅有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且还把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民族封闭起来,使民族之间失去了交流和联系。回民为了生存而奋起反抗,武术因之受到回民的特别重视。在回民中流传的众多武术拳种中,查拳是流传范围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查拳在近代得到巨大发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查拳流派及传承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习惯,查拳只在本族中传习,因此查拳的这种繁荣只局限于回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查拳的传播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开始走向社会。查拳这一优秀的武术拳种,揭开神秘的面纱,呈现于世人面前,查拳由此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我注意到,过去的研究一般是将查拳作为一种武术活动进行探讨,没有在民族与宗教的维度展开,也未曾将之视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其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阐发。本文拟选取安丘查拳演变发展的视角,从民族与宗教的维度探讨查拳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1、回族查拳的历史背景
查拳发源于山东,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后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和“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在回民中流传广泛。回族的民族信仰是伊斯兰教,他们信奉真主安拉,在清真寺中进行礼拜,因此查拳又常被人们称作教门拳,俗谓“从南京到北京,查拳出在教门中”。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回族武术初探》载: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人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东来应征抗倭,但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行至山东冠县附近病倒,为当地穆斯林医救。病愈后,查密尔无以为报,便把自己的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据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篇》载:“沙亮,又名查密尔,查拳名家,回族,山东冠县人,自幼习武,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据说,沙亮即查密尔年轻时曾以“飞腿沙亮”名冠鲁西。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王朝向大食国借兵平乱,平乱将军滑宗岐负伤来到冠县张尹庄,在当地百姓的照料下康复,为报答张尹庄百姓调养之恩,遂在当地传授武术。后来滑宗岐又请其师兄查元义来冠县共同施教。滑宗岐开始传授的是“大架拳”,查元义传授的叫“小架拳”,因同场传艺,故查滑一家,不分派别,统称“查滑拳”。后人为纪念恩师,将查元义所传的“小架拳”称为“查拳”,而滑宗岐所传的“大架拳”称为“滑拳”。大量史料证明,查拳萌发于山东冠县,初盛于鲁西的聊城临清,后逐渐向全国各地传开,这已得到武术家、专家学者的肯定。据山东《体育志》载: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三个不同的武术流派,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约在清雍正年间,任城一派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已闻名于世,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以及任城的李式查拳。
2、回族查拳的简介
查拳是我国武术运动项目中比较大的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及华北各省,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查拳是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是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它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足见其在中国武术拳种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查拳是由冠县文化局申报,经聊城市政府批准于20(巧年申报的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构成查拳体系的项目有: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综合套路”就是在传统查拳一至五路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结合武术的技击、节奏鲜明等特点编写而成的。全套共有五十七个动作,分为六段。其中包括踢法、打法(拳法、掌法)、摔法、拿法、平衡、跳跃和旋转动作。
3、回族查拳的技术特点
回族的查拳与一般的长拳及其他拳种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查拳讲究的是动作朴实无华,舒展大方,有利于舒展筋骨,稳固下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今后对于难度更大的拳术的学习(特别是有利于学习北派拳术)。此外,它左右均衡练习,协调发展。从技击技术来看,该套路富含中国武术的技击特点,招式简捷实用,在攻防两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周全,适合于初学者在短期内提高技击水平。在实战技击方面也形成了“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虚打实上、避实就虚、明拳暗腿、手脚并用、多、组合连击”的突出特点。查拳注重屈伸性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踢、或瑞脚、或侧瑞、或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打人”的特点。弹腿,是查拳最有特色的基本功之一。在练习查拳时就要注意动作组合与衔接上,是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间,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使之整体连贯。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工整是最大的特点,要求动作认真细致,不可潦草。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巩固以后再学新动作。演练则要循序渐进,按照动作的规格要求,一招一势去练.意识与方法要配合好.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动作明快,一清二白,毫不拖泥带水动作以快领先,快如风雷巨变,猛虎下山快能巧妙地与慢、顿、停、翻、闪、跌、仆结合一致,体现出动静与虚实对立统一,富有阴阳转换互为根的哲理。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潇洒的感觉。劲从腰发,贯于腿臂,行于手足,自然流畅;挺胸收腹,拧腰顺肩,动作顺达,意随拳行,力随意发,无僵滞,不呆板,忌拙力,节奏明快。蹿腾跳跃轻巧、灵活,砸拳击响爆脆。内外合一,神形兼备,是查拳风格另一特点,强调以气催力,神溢于形。攻防意识贯注在一招一势之中,内在的精、气、神溢与动作之外。技击特点是以快制胜,以快一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查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一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腿取胜。劲力是技.上之本,拳谚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力量训练也很重要,所以有“练拳不练力,交手不堪击”之说。光练力气不练拳,又有“练力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查拳摔法系快摔法,祀,衣即跌,有大别子、倒口袋、古木盘根、臂靠摔、摇山摔、背胯、抹面摔等.都是贴身近战的良法技击中的拿法、分筋、错骨、‘汽穴、反关节这些都是查拳的技术动作特点。 4、回族查拳的价值体现
查拳可以发展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各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控制能力等素质,并使大脑反应灵敏,增强技击意识,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呼吸机能,防止内脏器官的某些疾病,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人体得到均衡的发展。
5、回族查拳未来发展趋势
查拳对中国近代武林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其近几年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而且练拳也成为了闲暇时间偶尔为之的事,不再苦练不辍。青少年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了,青少年基本上全部进人了学校,超负荷的学习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忙于挣钱,肯于牺牲经济利益来习拳练武者也越来越少;再加上查拳至今未被列入传统套路比赛项目,各级高中、大专院校招收“体育特长生”也不包括擅长查拳者,让许多有志于此的青少年失去兴趣。可以说查拳在它的发源地—冠县,已进人低谷发展阶段。好在冠县人民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县政府也采取了及时的保护措施并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计划。政府分管文化体育的副县长挂帅,县体育局、县文化局联合成立了“保护振兴查拳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规划,县文化局也已经启动了“抢救、保护查拳文化”的活动。这些必将对查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6、结语
总之,回族查拳传统具有显著的回族文化特征,是中国民间武术之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回族不屈不挠、刚烈勇敢、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过积极作用,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回族武术查拳正在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从封建社会的自身防卫手段变成增强人民体质、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项有益活动。群众性武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新老武术才俊的大放异彩、武林名家的著书立说,标志着回族武术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后,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查拳也会随着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为促进国际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景鹏. “飞腿”沙亮在查拳传承中的作用[J]. 体育学刊,2009,(2)。
[2]王杰,姜周存. 回族查拳 武坛奇葩[J]. 中国穆斯林,2008,(6)。
[3]马锦丹. 中原回族武术[J]. 回族文学,2007,(4)。
[4]余昌林. 金陵厚土地 形意演人生——记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李楚民先生[J]. 武当,2006,(2)。
[5]秦炜棋,张延庆. 文化适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下的回族武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6]龚双安. 对查拳套路节奏的研究与实践[J]. 体育学刊,1999,(3)。
[7]王伏平. 回族武术与民间体育[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1)。
[8]马建春. 回族武术概述[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2)。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