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对于项目贷款审查,贷款机构主要审查和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借款人及合作方近年的财政状况。但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和主客观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本文力求引入shame理论,进而从借款人一定的主观的心理方面试图去探讨项目贷款机构对项目贷款借款人审查的必要性;并提出结论和设想。
关键词:项目;项目贷款审查管理;shame
1.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述项目主要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1]。建设工程项目主要特点是投资大,交付使用前持续时间长,相对风险也随之增大。风险除了归因于时间的长而久的延续而客观地造成的,还有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从主观上“臆造”而造就的。之所以说臆造,因为人总是逐利且避害的——经济人的假设——无中生有地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积极地创造了不确定性,完全不理会契约的精神,而崇尚背离理性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样的行为背后都被短促的投机心理所占支配的地位的身影牢牢地尾随。短促的投机心理会被长久的项目建设表面地遮掩;旷日持久的项目会被短促的投机心理潜在地控制,这矛盾的本身就是棘手的难题。
旷日持久的项目需要贷款,叫项目贷款(project loan)。项目贷款被项目投资人向贷款机构申请,经贷款机构贷前审查,逐级审批,最终发放,资金使用过程监督,被项目投资人(即借款主体或借款人)按贷款合同规定之用途,分批合法地用于合法的项目的每个过程的建设;借款人按合同的约定按时按量的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贷款被最终艰难地落入借款人账户并被借款人一定程度上地支配。换言之,借款人投入相当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甚至钱力,去获得贷款的支持,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据成本收益理论,借款人势必以追求最大的收益去使用贷款资金。但是,合同约定贷款的用途,若按合同,贷款资金的投向必须是旷日之久的项目的某一特定的过程。明显地,一定程度上迫使借款人继续机会主义行径挪用资金。虽然,贷款机构享有资金使用监督权。然而,监督的缺失的必然性,客观上导致项目贷款资金风险的几何级数地增加。另外,使用资金的成本即利息的短期性,也必然迎合和强化借款人短促投机心理,进而滋生机会主义行为。问题是,贷款机构的逐利的对策和借款人基于成本收益的对策之间的博弈,如何達到均衡。银监局的《三个指引一个办法》和贷款机构的一贯的动作,都极高概率地去选择贷时监控,即代为支付[2]。然而借款人也是深知这样的对策,在这个混合博弈中,借款人也毫无契约精神的继续逐利避害,肆意地违背合同,因为其侥幸地认为贷款机构无论如何行使监督权都会只开一只眼办事,这样的勇气来自借款人同时深知贷款机构的逐利和行使强硬监督权的成本。然而,本文要提出的问题是,在借款人的逐利避害承担违约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成本被贷款机构在逐利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抵消前提下;借款人的投机心理的肆意程度会影响贷款机构的贷后管理、本利回收乃至权力相关人员的寻租行为。换言之,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仅仅是借款人的肆意;尚不包括贷款机构的可支配贷款的相关人员的与借款人的肆意而产生的合意。
2.理论的准备
2.1人
人除却生物属性和经济属性,还包括思维。人可以感知物质的存在;也怀疑自己的存在。人的本质就是自主的思维。思维特有的运算模式产生自我。唐震在《接受与选择》中提出观点:人是其对象之所是[3]。其意表,人于其对象的不同而动态地变成对象要求的特定的人;对象的不同,人能够自主的动态的随对象变化而变化。人之所以能够自觉的适应对象是因为人的自我是能动的。如,借款人之所以为借款人是因为人被赋予借款这个对象。但是,思维模式的变化没有影响人性自我的肆意。肆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伴相生的。它们的区别的本质在于时空的目的性是否得到伦理和道德的评价。时空的目的性也是肆意与能动性的同质的主要的效果评价。人往往存在既定的思维模式,源于社会历史和知识习惯的限定,当人的思维要跳出既定的伦理道德,以求时空目的的统一的时候,思维和行为的一致必然导致伦理道德的放弃。所以人作为能动的人,若然近利作为思维的活跃的驱动力,人们放弃既定的框架而一并将自我摒弃。所以,肆意更多的是直觉思维使然,由于个体直觉思维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对同一行为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型。每个个体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偏好对每一次的放弃伦理和道德和既定的超越伦理的限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每个个体之间互有差异的思维模式。而每一次肆意的有效性如何,取决于每一个个体所建立的思维模式与肆意是否适应。因为只有适应于肆意行为的思维模式,才能有利于肆意行为的实现。而肆意行为被个体营造的越是复杂,越是需要能动性俱佳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说,人是有限理性的。因为,现实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人的思维也是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习惯限制的;肆意的本身是经过成本收益分析的。在《反杜林论》里头,恩格斯这样说过,“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终极目标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和有限的。”[4]
2.2Shame理论
Nazarina Jamil 和Ely Susanto于2009年发表的文章《Preventing unethical behavior of firms’managers through shame as a corporate culture》[5]给Shame下了一个定义:Shame as disturbances in one’s emotion because one’s action can be lacking of values or ideals and can be violate social bond. 2.3项目贷款审查管理
项目贷款审查管理是指据本级贷款机构权限对项目贷款申请人以及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一致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进行审查的过程。其中对申请人审查是本文的着眼点。审查管理是整个项目贷款管理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贷款机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项目贷款的流程大致包括申报管理、审查管理、审批管理、发放管理和贷后管理。而审查管理环节,审查的就是项目贷款贷款机构要求项目贷款申请人向贷款机构申报的材料。而基于shame的审查管理,更加着重审查项目借款人在不确定的或复杂的条件下的肆意行为;不仅确定项目借款人的现实经济指标的成本收益分析,更加着重地引入shame地考量项目借款人的期望理性。
3.必要性阐述
3.1肆意的人的合意
假如在项目贷款的审查管理这一过程中,贷款的相关人都是肆意的;贷款相关人都认为肆意是存在且公认的。假如把项目贷款的过程是贷款相关人的一个博弈局,那么贷款相关人在这个博弈局里面是遵循肆意的这个聚点的。这个假设的理论支持来自谢林(Sehelling)的体现其重要思想的著作《冲突的策略》[6](The Strategg of Confliet),这本著作为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聚点”(foeal point)概念。聚点可以解释为博弈的所有行为人都认可的一些具有突显特征(property of salienee)的偶然因素。当博弈行为人之间不存在表面而充分的信息沟通的时候,行为人被包含于其中的“环境”时常能够向他们输送某种暗示(clue),引导他们不需要事先密谋而产生某种默契——选择与各自的条件相称的策略(聚点),从而达到均衡。换言之,当博弈行为人意识到许多可能的均衡解的时侯,存在某些策略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凸显的特征,令到可以达成某种共识的策略,从而达到均衡。借款人的肆意的聚点出现在于借款机构的恶意合意;借款机构的相关人员的寻租行为必然导致了这个聚点的出现。
3.2人民银行信用报告简述
如表[7]。可以详尽地看出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的主要因素。来自这些因素的分析未能够完全满足贷款审查的条件。贷款的条件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项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状况[8]。未能满足的是审查对经营管理者即贷款人的肆意无能。却只是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的硬性的介绍。而人民银行的这个信用报告未能够全方位地监控个人的行为,如包括闯红灯、闯地铁乃至上公共厕所不付费等等体现个人肆意的许多事情,这也正是此信用报告的硬伤。
二 信用交易信息
(一)信用汇总信息
3.3shame与肆意
Shame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构建一个情感控制体系去避免个体的无价值的行为破坏社会契约。
肆意指的是借款人虽有顾忌然心存侥幸地破坏契约精神。
所以,shame与肆意的关系是前者能够被用于构建一个坚定的免疫体系,进而有效地预防肆意的侵蚀。进一步地,项目贷款机构利用shame的理论构建审查项目贷款授信的免疫体系,可以有效地抵御借款人的肆意造成的项目贷款管理的成本的提高乃至风险。引入shame重新定义肆意的贷款行为人的聚点的形成。
1.結论与设想
综上,本文提出的结论是,项目自身的一次性、耗时长和耗资大的特点一定程度滋长了项目投资人即项目借款人的自我的肆意,增加项目贷款机构和项目贷款本身的风险;而项目贷款机构有必要在项目贷款审查管理工作中创新地引进shame理论加强对借款人本身的评估的有效性,进而构建一个基于shame理论的免疫体系对抗借款人借款人肆意的威胁。
但是,虽然理论上解决了引进shame理论去对抗肆意,然而,如何去确定肆意的程度,如何利用基于shame的评估,仍然是笔者需要谨慎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对此,笔者的设想是,设计一套基于shame的评估体系以评分去量化,对抗肆意的唯一路径就增加肆意的成本,反之,若借款人是偏向shame而非肆意则随之降低肆意的成本。具体说来,就是对包括项目公司和贷款机构的贷款的相关各方进行事前审查,审查的指标来源不仅仅是一些我们已知的来自相关人员提供的和人民银行可查的文字性资料的直观判断,而是基于shame的对各方的期望理性的专业审视和研判。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82.htm
[2]http://wenku.baidu.com/view/63e7f94d767f5acfa1c7cdf0.html
[3]http://baike.baidu.com/view/2234.htm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5]Dec.2009.volume6,NO.7(serial.50)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6]托马斯·谢林(Schelling.T.C.).冲突的战略[M].华夏出版社,第1版,2011.P57.
[7]来自个人征信查询(上海数据中心)的主要格式内容。
[8]刘伊生.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 修订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96.
作者简介:
林龙兴(1981年-),男,汉族,在读研究生,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建设项目融资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关键词:项目;项目贷款审查管理;shame
1.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述项目主要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1]。建设工程项目主要特点是投资大,交付使用前持续时间长,相对风险也随之增大。风险除了归因于时间的长而久的延续而客观地造成的,还有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从主观上“臆造”而造就的。之所以说臆造,因为人总是逐利且避害的——经济人的假设——无中生有地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积极地创造了不确定性,完全不理会契约的精神,而崇尚背离理性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样的行为背后都被短促的投机心理所占支配的地位的身影牢牢地尾随。短促的投机心理会被长久的项目建设表面地遮掩;旷日持久的项目会被短促的投机心理潜在地控制,这矛盾的本身就是棘手的难题。
旷日持久的项目需要贷款,叫项目贷款(project loan)。项目贷款被项目投资人向贷款机构申请,经贷款机构贷前审查,逐级审批,最终发放,资金使用过程监督,被项目投资人(即借款主体或借款人)按贷款合同规定之用途,分批合法地用于合法的项目的每个过程的建设;借款人按合同的约定按时按量的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贷款被最终艰难地落入借款人账户并被借款人一定程度上地支配。换言之,借款人投入相当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甚至钱力,去获得贷款的支持,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据成本收益理论,借款人势必以追求最大的收益去使用贷款资金。但是,合同约定贷款的用途,若按合同,贷款资金的投向必须是旷日之久的项目的某一特定的过程。明显地,一定程度上迫使借款人继续机会主义行径挪用资金。虽然,贷款机构享有资金使用监督权。然而,监督的缺失的必然性,客观上导致项目贷款资金风险的几何级数地增加。另外,使用资金的成本即利息的短期性,也必然迎合和强化借款人短促投机心理,进而滋生机会主义行为。问题是,贷款机构的逐利的对策和借款人基于成本收益的对策之间的博弈,如何達到均衡。银监局的《三个指引一个办法》和贷款机构的一贯的动作,都极高概率地去选择贷时监控,即代为支付[2]。然而借款人也是深知这样的对策,在这个混合博弈中,借款人也毫无契约精神的继续逐利避害,肆意地违背合同,因为其侥幸地认为贷款机构无论如何行使监督权都会只开一只眼办事,这样的勇气来自借款人同时深知贷款机构的逐利和行使强硬监督权的成本。然而,本文要提出的问题是,在借款人的逐利避害承担违约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成本被贷款机构在逐利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抵消前提下;借款人的投机心理的肆意程度会影响贷款机构的贷后管理、本利回收乃至权力相关人员的寻租行为。换言之,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仅仅是借款人的肆意;尚不包括贷款机构的可支配贷款的相关人员的与借款人的肆意而产生的合意。
2.理论的准备
2.1人
人除却生物属性和经济属性,还包括思维。人可以感知物质的存在;也怀疑自己的存在。人的本质就是自主的思维。思维特有的运算模式产生自我。唐震在《接受与选择》中提出观点:人是其对象之所是[3]。其意表,人于其对象的不同而动态地变成对象要求的特定的人;对象的不同,人能够自主的动态的随对象变化而变化。人之所以能够自觉的适应对象是因为人的自我是能动的。如,借款人之所以为借款人是因为人被赋予借款这个对象。但是,思维模式的变化没有影响人性自我的肆意。肆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伴相生的。它们的区别的本质在于时空的目的性是否得到伦理和道德的评价。时空的目的性也是肆意与能动性的同质的主要的效果评价。人往往存在既定的思维模式,源于社会历史和知识习惯的限定,当人的思维要跳出既定的伦理道德,以求时空目的的统一的时候,思维和行为的一致必然导致伦理道德的放弃。所以人作为能动的人,若然近利作为思维的活跃的驱动力,人们放弃既定的框架而一并将自我摒弃。所以,肆意更多的是直觉思维使然,由于个体直觉思维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对同一行为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型。每个个体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偏好对每一次的放弃伦理和道德和既定的超越伦理的限制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每个个体之间互有差异的思维模式。而每一次肆意的有效性如何,取决于每一个个体所建立的思维模式与肆意是否适应。因为只有适应于肆意行为的思维模式,才能有利于肆意行为的实现。而肆意行为被个体营造的越是复杂,越是需要能动性俱佳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说,人是有限理性的。因为,现实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人的思维也是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习惯限制的;肆意的本身是经过成本收益分析的。在《反杜林论》里头,恩格斯这样说过,“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终极目标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和有限的。”[4]
2.2Shame理论
Nazarina Jamil 和Ely Susanto于2009年发表的文章《Preventing unethical behavior of firms’managers through shame as a corporate culture》[5]给Shame下了一个定义:Shame as disturbances in one’s emotion because one’s action can be lacking of values or ideals and can be violate social bond. 2.3项目贷款审查管理
项目贷款审查管理是指据本级贷款机构权限对项目贷款申请人以及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一致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进行审查的过程。其中对申请人审查是本文的着眼点。审查管理是整个项目贷款管理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贷款机构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项目贷款的流程大致包括申报管理、审查管理、审批管理、发放管理和贷后管理。而审查管理环节,审查的就是项目贷款贷款机构要求项目贷款申请人向贷款机构申报的材料。而基于shame的审查管理,更加着重审查项目借款人在不确定的或复杂的条件下的肆意行为;不仅确定项目借款人的现实经济指标的成本收益分析,更加着重地引入shame地考量项目借款人的期望理性。
3.必要性阐述
3.1肆意的人的合意
假如在项目贷款的审查管理这一过程中,贷款的相关人都是肆意的;贷款相关人都认为肆意是存在且公认的。假如把项目贷款的过程是贷款相关人的一个博弈局,那么贷款相关人在这个博弈局里面是遵循肆意的这个聚点的。这个假设的理论支持来自谢林(Sehelling)的体现其重要思想的著作《冲突的策略》[6](The Strategg of Confliet),这本著作为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聚点”(foeal point)概念。聚点可以解释为博弈的所有行为人都认可的一些具有突显特征(property of salienee)的偶然因素。当博弈行为人之间不存在表面而充分的信息沟通的时候,行为人被包含于其中的“环境”时常能够向他们输送某种暗示(clue),引导他们不需要事先密谋而产生某种默契——选择与各自的条件相称的策略(聚点),从而达到均衡。换言之,当博弈行为人意识到许多可能的均衡解的时侯,存在某些策略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凸显的特征,令到可以达成某种共识的策略,从而达到均衡。借款人的肆意的聚点出现在于借款机构的恶意合意;借款机构的相关人员的寻租行为必然导致了这个聚点的出现。
3.2人民银行信用报告简述
如表[7]。可以详尽地看出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的主要因素。来自这些因素的分析未能够完全满足贷款审查的条件。贷款的条件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项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状况[8]。未能满足的是审查对经营管理者即贷款人的肆意无能。却只是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的硬性的介绍。而人民银行的这个信用报告未能够全方位地监控个人的行为,如包括闯红灯、闯地铁乃至上公共厕所不付费等等体现个人肆意的许多事情,这也正是此信用报告的硬伤。
二 信用交易信息
(一)信用汇总信息
3.3shame与肆意
Shame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构建一个情感控制体系去避免个体的无价值的行为破坏社会契约。
肆意指的是借款人虽有顾忌然心存侥幸地破坏契约精神。
所以,shame与肆意的关系是前者能够被用于构建一个坚定的免疫体系,进而有效地预防肆意的侵蚀。进一步地,项目贷款机构利用shame的理论构建审查项目贷款授信的免疫体系,可以有效地抵御借款人的肆意造成的项目贷款管理的成本的提高乃至风险。引入shame重新定义肆意的贷款行为人的聚点的形成。
1.結论与设想
综上,本文提出的结论是,项目自身的一次性、耗时长和耗资大的特点一定程度滋长了项目投资人即项目借款人的自我的肆意,增加项目贷款机构和项目贷款本身的风险;而项目贷款机构有必要在项目贷款审查管理工作中创新地引进shame理论加强对借款人本身的评估的有效性,进而构建一个基于shame理论的免疫体系对抗借款人借款人肆意的威胁。
但是,虽然理论上解决了引进shame理论去对抗肆意,然而,如何去确定肆意的程度,如何利用基于shame的评估,仍然是笔者需要谨慎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对此,笔者的设想是,设计一套基于shame的评估体系以评分去量化,对抗肆意的唯一路径就增加肆意的成本,反之,若借款人是偏向shame而非肆意则随之降低肆意的成本。具体说来,就是对包括项目公司和贷款机构的贷款的相关各方进行事前审查,审查的指标来源不仅仅是一些我们已知的来自相关人员提供的和人民银行可查的文字性资料的直观判断,而是基于shame的对各方的期望理性的专业审视和研判。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38982.htm
[2]http://wenku.baidu.com/view/63e7f94d767f5acfa1c7cdf0.html
[3]http://baike.baidu.com/view/2234.htm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5]Dec.2009.volume6,NO.7(serial.50)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6]托马斯·谢林(Schelling.T.C.).冲突的战略[M].华夏出版社,第1版,2011.P57.
[7]来自个人征信查询(上海数据中心)的主要格式内容。
[8]刘伊生.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 修订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96.
作者简介:
林龙兴(1981年-),男,汉族,在读研究生,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建设项目融资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