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7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400美元,跨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行列。
2005年,经济发展实现三突破: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突破100亿元。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5939美元,逼近6000美元大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从开阔的杭州湾溯钱塘江而上,不需多久便能在上游的富春江畔发现这个杭州西去不过60公里的秀美之地——桐庐。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潮”,桐庐经济正日益展现强势反弹的景象: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11.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比一季度的3.6%、上半年的4.8%均明显加快;财政总收入达13.4亿元,增长7.4%。
更为可喜的是,在这波经济上扬中,第三产业扮演了主角: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67.77亿元,增长4.2%,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增长11%。
良好态势的背后,笔者发现正是桐庐政府部门“筑巢”、“引凤”两大举措的强力推进,奠定了桐庐经济危机中再崛起的坚实基础。同时,桐庐主动出手,采取“政企联动”、“银企联动”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难题,更是给“寒冬”中的企业送去厚厚的“棉袄”,从而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回暖。
筑巢:布局“一区七园”
桐庐县位于浙江西北部,下辖2个街道、11个乡镇,而几乎每一个街道乡镇,都在因地制宜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产业,并力求做大做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桐庐县全力打造的“一区七园”:浙江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凤川镇台商投资功能区、江南镇工业功能区、瑶琳镇工业功能区。
据介绍,“一区七园”规划总面积55254亩, 至2008年底开发建设的面积27760亩,已成为桐庐县招商引资和工业投入的主平台。目前共吸引境内外8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20余家,从而成为抗击金融危机的主力军。“一区七园”中发展最成熟的,当数桐庐经济开发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和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
目前,桐庐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保健、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区内生产的医疗器械占全国市场的1/3,销往海外的则接近全国外销的1/2。该开发区也是浙江省级开发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开发区之一。
分水镇制笔功能区的制笔业已基本实现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包装、销售一条龙。区内现有制笔生产企业600多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65家,直接从业人数达2万多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制笔之乡”称号。2008年产销各类塑料笔65亿支,实现产值33亿元。
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则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纺、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织块状特色经济,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针织名镇”。
桐庐县政府主要领导告诉早报笔者,分工明晰、抱团协作的块状特色经济已开始向真正的产业集群演化,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引凤:鼓励“以商引商”
近年来,桐庐依托“一区七园”,规划重点项目,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并举,重点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产业和战略投资者。这一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桐庐县坚持把招商引资视作“一把手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致力于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桐庐投资开发。“要想方设法创新招商思路,招引一批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今后发展的好项目。因此,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营造亲商、爱商、兴商氛围,以实际行动吸引更多、更好的客商落户。”桐庐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国妹如是说。
为“以商引商”设定专项奖励措施便是桐庐招商的一项新思路。
2008年,浙江慷源实业有限公司为桐庐引入外来资金2500万美元,因此获得奖励75万元。而杭州春燕丝绸有限公司增资1000万美元,也捧得奖励30万元。
政策创新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仅去年1-8月,桐庐县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就达69个,协议引资47.92亿元;在建并有实际投入的招商项目284个,实际招商投入26.46亿元。
2005年,经济发展实现三突破: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突破100亿元。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5939美元,逼近6000美元大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从开阔的杭州湾溯钱塘江而上,不需多久便能在上游的富春江畔发现这个杭州西去不过60公里的秀美之地——桐庐。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潮”,桐庐经济正日益展现强势反弹的景象: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11.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比一季度的3.6%、上半年的4.8%均明显加快;财政总收入达13.4亿元,增长7.4%。
更为可喜的是,在这波经济上扬中,第三产业扮演了主角: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67.77亿元,增长4.2%,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增长11%。
良好态势的背后,笔者发现正是桐庐政府部门“筑巢”、“引凤”两大举措的强力推进,奠定了桐庐经济危机中再崛起的坚实基础。同时,桐庐主动出手,采取“政企联动”、“银企联动”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难题,更是给“寒冬”中的企业送去厚厚的“棉袄”,从而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回暖。
筑巢:布局“一区七园”
桐庐县位于浙江西北部,下辖2个街道、11个乡镇,而几乎每一个街道乡镇,都在因地制宜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产业,并力求做大做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桐庐县全力打造的“一区七园”:浙江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凤川镇台商投资功能区、江南镇工业功能区、瑶琳镇工业功能区。
据介绍,“一区七园”规划总面积55254亩, 至2008年底开发建设的面积27760亩,已成为桐庐县招商引资和工业投入的主平台。目前共吸引境内外8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20余家,从而成为抗击金融危机的主力军。“一区七园”中发展最成熟的,当数桐庐经济开发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和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
目前,桐庐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保健、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区内生产的医疗器械占全国市场的1/3,销往海外的则接近全国外销的1/2。该开发区也是浙江省级开发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开发区之一。
分水镇制笔功能区的制笔业已基本实现从原料供应、元件配套、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到产品包装、销售一条龙。区内现有制笔生产企业600多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65家,直接从业人数达2万多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制笔之乡”称号。2008年产销各类塑料笔65亿支,实现产值33亿元。
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则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纺、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织块状特色经济,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针织名镇”。
桐庐县政府主要领导告诉早报笔者,分工明晰、抱团协作的块状特色经济已开始向真正的产业集群演化,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引凤:鼓励“以商引商”
近年来,桐庐依托“一区七园”,规划重点项目,坚持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并举,重点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产业和战略投资者。这一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桐庐县坚持把招商引资视作“一把手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致力于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桐庐投资开发。“要想方设法创新招商思路,招引一批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今后发展的好项目。因此,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营造亲商、爱商、兴商氛围,以实际行动吸引更多、更好的客商落户。”桐庐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国妹如是说。
为“以商引商”设定专项奖励措施便是桐庐招商的一项新思路。
2008年,浙江慷源实业有限公司为桐庐引入外来资金2500万美元,因此获得奖励75万元。而杭州春燕丝绸有限公司增资1000万美元,也捧得奖励30万元。
政策创新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仅去年1-8月,桐庐县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就达69个,协议引资47.92亿元;在建并有实际投入的招商项目284个,实际招商投入26.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