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饺子,是我国人民欢度新春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北方,人们习惯于包饺子过年。
古时,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廿九,为皇上做了99种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是夜,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亲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饭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过年包饺子的由来。
饺子,有许多别称,如“角子”、“扁食”、“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源于南北朝至唐代的“偃月形馄饨”。1968年新疆吐鲁番发掘的唐代墓葬中就发现了几只似偃月的饺子。北宋时饺子称作角子,北方人称“角”为“交”,而叫“饺子”。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皇帝边吃饺子边看歌舞的记载。明代饺子别称“粉角”、“饺饵”等。至清代时,过年吃饺子在京城已甚于普遍。清代《燕京岁时记》载:“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食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从此,饺子作为“贺岁”食品,相沿成袭,流传至今。
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如今我国的饺子种类纷呈异彩,风味各异。就包饺子所用的面料论,有玉米面、高粱面、白面等;依馅来说,又分荤素两类;按烹饪方法分,有锅贴饺、清水煮饺、油炸饺、火锅饺等诸种;从味型上还有香辣味、咸鲜味、五香味等之别。同时,饺子各地吃法各异,如北京人包饺子吃得实惠,饺馅肉多菜少,一口一个肉丸子;天津人喜欢拌水饺,香汕、酱油、蛋液齐全,要吃个美味水灵劲;东北人独出心裁,将肉剁碎之后,用好汤浸泡,待肉末吸足汤汁后再包,别有风味。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又有差异,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饺子名吃,如:天津的“白记水饺”,以面粉与牛、羊肉两种馅心包后煮制而成。特点是肚大边小,薄皮大馅,滋味鲜美,清香不腻,足令人一品为快。安徽的“江毛水饺”,饺子皮薄如纸,状如猫耳,馅似珍珠,肉嫩汤鲜,蜚声遐迩。河北秦皇岛的“老二位饺子”,以皮薄、馅大,牛肉馅不腥不膻、多油而不腻,鲜香适口而闻名。河北邯郸的“一篓油水饺”,选料精细,选用鲜肉,配上小磨香油和上等调味品,精心制馅,包制,成熟后汁包馅,吃时流油,吊人胃口。辽宁沈阳的“老边饺子”,以汤边馅蒸饺和炝鸡汤馅煮饺而闻名,馅料配制比例和选择可按季节和人们的口味随意调配,汁味并茂。内蒙古的“玻璃羊肉饺”,用马铃薯蒸熟去皮,捣成泥,晾凉后摘剂、擀皮、包馅蒸制而成。成品光亮透明,隔皮可见馅心,用料独特,口味咸鲜。山东的“高汤小饺”,饺子造型小巧精细,皮薄馅满,味道鲜美。上桌时,另带醋碟、芝麻油、蒜泥,并盛煮饺子的汤一碗,宾客边吃边喝,回味无穷。四川成都的“红油水饺”,用面皮包肉馅,捏成月形饺子,煮熟后,每碗10个,并将酱油、红油辣椒、芝麻油、味精调成味汁加入碗内,最后淋蒜汁而成。黑龙江的“白鱼水饺”,由黑龙江牡丹江市圆明餐厅创制。饺子馅采用兴凯湖大白鱼制作,皮薄馅大,汁多,味道鲜香,风味独特。广西南宁的“米粉饺”,以米粉做皮,包上马蹄配猪肉做的馅心,制成饺子蒸熟而成。其皮薄色白,软润而爽,馅心清甜爽脆。广东的“蟹黄灌汤饺”,以烫面包裹肉馅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黄,皮薄,软韧爽滑,馅嫩汤旺,以香醋佐食,鲜美而芳香。江西的“信丰萝卜饺”,用薯粉擀皮包入猪肉、鱼肉、白萝卜制成的馅蒸制而成,具有软、韧、嫩、香、鲜、辣、甜等特点,食时蘸上酱油、辣椒粉,别有风味。陕西西安的“饺子宴”,指由一百零八种饺子组成的饺子大宴,其中外形相异的饺子有三百四十种,荟萃北方特色,博采众家之长,一饺一形,百饺百味,被誉为“神州一绝”。
饺子谜为谜苑中的一朵奇葩。有一谜语,其谜面为:“一群水天鹅,扑通扑通都下河。”让你打一食品,不难猜出其谜底为“饺子”。像这样关于“饺子”的谜语,在民间就有不少,如谜面:“飞来一群鹅,见水就跳河”、“盆里作生,碗里落,红枪打住个白鹁鸪”、“从南来群鹅,扑通扑通都下河,先下沉,后漂浮”等等。这些谜面的谜底均为“饺子”。新春之际,合家团聚,吃饺子,猜饺子谜,真可谓其乐融融。
饺子风味诱人,牵动了文人雅士的情愫,使之不惜笔墨吟咏赞叹。清代何耳的《水饺》诗:“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诗中把当时水饺的制作、食用情况作了生动的描写。有一位社会名流品尝了西安饺子后,情不自禁地题诗赞道:“一餐饺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甲寰宇,疑是作神仙。”这似乎有些夸张,但却写出了饺子这一传统佳肴之妙趣,惹人先尝为快。
饺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便流传着许多饺子俗语,如:“坐着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无数饺子香”、“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等等,这些俗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别有情趣。而一首描写饺子的乡谣:“夏令去,秋季过,年节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妇费张罗。”写得自然风趣,让人读后平添食欲。
小小的饺子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除夕零点,古称“子时”,人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取其“更岁交子”(新旧年交替自子时起)之意。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寓。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用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祈望。如在饺子馅中放红糖,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在饺子馅中放花生,寓意“长生不老”。而有的地方过年时,饺子与面条同煮,称之“银线吊葫芦”(葫芦象征长寿),或呼作“金线穿元宝”,意即“有金有宝”,以讨个好彩头。
包饺子是一项家庭集体活动:剁馅、和面、包饺子,需大家动手,呈现出和睦、热闹的气氛。时届新春佳节,阖家欢聚,齐手包包饺子,情趣盎然,为传统佳节平添喜庆团圆氛围。
古时,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廿九,为皇上做了99种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是夜,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亲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饭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过年包饺子的由来。
饺子,有许多别称,如“角子”、“扁食”、“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源于南北朝至唐代的“偃月形馄饨”。1968年新疆吐鲁番发掘的唐代墓葬中就发现了几只似偃月的饺子。北宋时饺子称作角子,北方人称“角”为“交”,而叫“饺子”。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皇帝边吃饺子边看歌舞的记载。明代饺子别称“粉角”、“饺饵”等。至清代时,过年吃饺子在京城已甚于普遍。清代《燕京岁时记》载:“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食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从此,饺子作为“贺岁”食品,相沿成袭,流传至今。
随着烹饪技艺的发展,如今我国的饺子种类纷呈异彩,风味各异。就包饺子所用的面料论,有玉米面、高粱面、白面等;依馅来说,又分荤素两类;按烹饪方法分,有锅贴饺、清水煮饺、油炸饺、火锅饺等诸种;从味型上还有香辣味、咸鲜味、五香味等之别。同时,饺子各地吃法各异,如北京人包饺子吃得实惠,饺馅肉多菜少,一口一个肉丸子;天津人喜欢拌水饺,香汕、酱油、蛋液齐全,要吃个美味水灵劲;东北人独出心裁,将肉剁碎之后,用好汤浸泡,待肉末吸足汤汁后再包,别有风味。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又有差异,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饺子名吃,如:天津的“白记水饺”,以面粉与牛、羊肉两种馅心包后煮制而成。特点是肚大边小,薄皮大馅,滋味鲜美,清香不腻,足令人一品为快。安徽的“江毛水饺”,饺子皮薄如纸,状如猫耳,馅似珍珠,肉嫩汤鲜,蜚声遐迩。河北秦皇岛的“老二位饺子”,以皮薄、馅大,牛肉馅不腥不膻、多油而不腻,鲜香适口而闻名。河北邯郸的“一篓油水饺”,选料精细,选用鲜肉,配上小磨香油和上等调味品,精心制馅,包制,成熟后汁包馅,吃时流油,吊人胃口。辽宁沈阳的“老边饺子”,以汤边馅蒸饺和炝鸡汤馅煮饺而闻名,馅料配制比例和选择可按季节和人们的口味随意调配,汁味并茂。内蒙古的“玻璃羊肉饺”,用马铃薯蒸熟去皮,捣成泥,晾凉后摘剂、擀皮、包馅蒸制而成。成品光亮透明,隔皮可见馅心,用料独特,口味咸鲜。山东的“高汤小饺”,饺子造型小巧精细,皮薄馅满,味道鲜美。上桌时,另带醋碟、芝麻油、蒜泥,并盛煮饺子的汤一碗,宾客边吃边喝,回味无穷。四川成都的“红油水饺”,用面皮包肉馅,捏成月形饺子,煮熟后,每碗10个,并将酱油、红油辣椒、芝麻油、味精调成味汁加入碗内,最后淋蒜汁而成。黑龙江的“白鱼水饺”,由黑龙江牡丹江市圆明餐厅创制。饺子馅采用兴凯湖大白鱼制作,皮薄馅大,汁多,味道鲜香,风味独特。广西南宁的“米粉饺”,以米粉做皮,包上马蹄配猪肉做的馅心,制成饺子蒸熟而成。其皮薄色白,软润而爽,馅心清甜爽脆。广东的“蟹黄灌汤饺”,以烫面包裹肉馅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黄,皮薄,软韧爽滑,馅嫩汤旺,以香醋佐食,鲜美而芳香。江西的“信丰萝卜饺”,用薯粉擀皮包入猪肉、鱼肉、白萝卜制成的馅蒸制而成,具有软、韧、嫩、香、鲜、辣、甜等特点,食时蘸上酱油、辣椒粉,别有风味。陕西西安的“饺子宴”,指由一百零八种饺子组成的饺子大宴,其中外形相异的饺子有三百四十种,荟萃北方特色,博采众家之长,一饺一形,百饺百味,被誉为“神州一绝”。
饺子谜为谜苑中的一朵奇葩。有一谜语,其谜面为:“一群水天鹅,扑通扑通都下河。”让你打一食品,不难猜出其谜底为“饺子”。像这样关于“饺子”的谜语,在民间就有不少,如谜面:“飞来一群鹅,见水就跳河”、“盆里作生,碗里落,红枪打住个白鹁鸪”、“从南来群鹅,扑通扑通都下河,先下沉,后漂浮”等等。这些谜面的谜底均为“饺子”。新春之际,合家团聚,吃饺子,猜饺子谜,真可谓其乐融融。
饺子风味诱人,牵动了文人雅士的情愫,使之不惜笔墨吟咏赞叹。清代何耳的《水饺》诗:“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诗中把当时水饺的制作、食用情况作了生动的描写。有一位社会名流品尝了西安饺子后,情不自禁地题诗赞道:“一餐饺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甲寰宇,疑是作神仙。”这似乎有些夸张,但却写出了饺子这一传统佳肴之妙趣,惹人先尝为快。
饺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便流传着许多饺子俗语,如:“坐着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无数饺子香”、“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等等,这些俗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别有情趣。而一首描写饺子的乡谣:“夏令去,秋季过,年节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妇费张罗。”写得自然风趣,让人读后平添食欲。
小小的饺子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除夕零点,古称“子时”,人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取其“更岁交子”(新旧年交替自子时起)之意。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寓。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用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祈望。如在饺子馅中放红糖,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在饺子馅中放花生,寓意“长生不老”。而有的地方过年时,饺子与面条同煮,称之“银线吊葫芦”(葫芦象征长寿),或呼作“金线穿元宝”,意即“有金有宝”,以讨个好彩头。
包饺子是一项家庭集体活动:剁馅、和面、包饺子,需大家动手,呈现出和睦、热闹的气氛。时届新春佳节,阖家欢聚,齐手包包饺子,情趣盎然,为传统佳节平添喜庆团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