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 他们很多的正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主要时期,但由于诸多角度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疏导,造成了孤僻、厌学、焦虑、自卑等林林总总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重要关注, 呵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急迫。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137-01
随着农村大量劳作力连续的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将更加巨大。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条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缺少父母的监禁和教诲, 因而产生了林林总总心理问题。假如不能及时处置这些问题,就会阻碍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有效发展和家庭的谐和发展,以便影响社会的稳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展现的诸多问题,而且其心理问题依旧是我国学术界看重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聚拢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面,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还不大充分。 本文旨在以及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剖析, 以期构建出符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实际的正常发展培育模式,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得以正常发展。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缺乏责任观念,以自我为核心。
处于心理健康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的伴随呵护以及带动时,不易养成责任观念,不知道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尽职。 隔代老人较为溺爱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时不管是否符合,都會尽力满足,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核心,不顾及他人感触,自我观念过于强烈,但内心又很瘦弱,一旦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便会乱发脾气,甚至误解他人的意思,产生暴力倾向。
1.2 人际关系紧张,个性孤僻。
留守儿童缺乏多样性的课余活动, 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在课堂上,缺乏人际接触体验,再加上其本性的个性差别及心理缺陷,容易与朋友发生矛盾,使得人际接触越来越艰苦。 此外,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其情绪得不到发泄,让孩子更不愿意与人沟通。 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焦躁的个性特征,不利于身心正常发展。
1.3 厌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于隔代养育,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后不能及时处置,好多孩子的学习热枕减低、课上注意力不聚拢、搞小动作、感觉学业压力大, 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由于不会符合布置自己的学习时间,使得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玩乐上,有的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孩子则交往社会上的不良人群,学会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走上犯法犯法的道路。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剖析
2.1 家庭环境的不谐和,造成孤僻自卑等林林总总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关键地作用, 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伴随,缺少父母的培育疏导,父母只是在经济条件上满足孩子的实现, 导致了孩子展现乱用钱的行为和自控能力短缺等现象。此外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时常发生争吵,孩子容易产生偏激、易烦躁的负面情绪。
2.2 社会环境繁杂,不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课余活动形式枯燥,一些农村普遍原有的“小农经济观念”对留守儿童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农民在闲暇时多是打牌,忽略了文化教育,而留守儿童的自控力较差,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重度短处,使得一些庸俗的网络文化进来留守儿童的生活, 不利于其形成很好地社会责任感,最终导致他们与真实的生活脱节,产生自我封闭、情感认知与心理错位等问题。
2.3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没有优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
目前,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指导课, 很少对学生从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得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没有及时得到辅助,受心理问题长期压抑,使他们容易形成一些负面情绪,以便导致心理危机事件产生。 此外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所持观点不同,就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这样不利于和学生之间沟通,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很难处置。
3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3.1 增强家庭教育的主要性。
家庭是孩子健康生长的港湾。 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处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面, 家庭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途径。 父母的带动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实践中非常关键,因此在外出打工时,条件可以的相关事宜下父母最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是选择适度的监护人照看孩子,随时了解孩子的自身情况。 此外,时常和孩子打电话或从事视频聊天,多从事交流,及时处置其遇到的问题。家长还应多与学校老师从事交流, 以此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看重他们的生长。
3.2 改进相关教育措施,注重素质培育。
一些农村的学校还秉承旧的教育措施,一味的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性, 片面的认为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就可以替代心理课程, 但往往疏忽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因此农村学校应提高素质培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他们的人际接触能力,推动其身心正常发展。
3.3 加强社会教育,健全社会呵护体系。
勉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集体参加到呵护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去,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要主动组织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行动。 同时健全呵护体系、教师资源配置和相关管理制度,充分考量留守儿童未来的快速发展方向。 优化社会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很好地学习环境,加强学习主动踊跃性,推动其健康成长。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长期缺少父母呵护,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始终作为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我们而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体现,对留守儿童给予呵护,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气氛, 以便辅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完美的融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瑞华,许慧,郑俊英.8~11岁农村留守儿童失言理解的发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2]杜明翠,刘维璐,刘晶晶,于丽,徐晓悦.農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3)
[3]姜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 文学教育(中). 2010(11)
[4]张才国,汪丽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137-01
随着农村大量劳作力连续的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将更加巨大。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条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缺少父母的监禁和教诲, 因而产生了林林总总心理问题。假如不能及时处置这些问题,就会阻碍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有效发展和家庭的谐和发展,以便影响社会的稳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展现的诸多问题,而且其心理问题依旧是我国学术界看重和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聚拢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面,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还不大充分。 本文旨在以及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剖析, 以期构建出符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实际的正常发展培育模式,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得以正常发展。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缺乏责任观念,以自我为核心。
处于心理健康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的伴随呵护以及带动时,不易养成责任观念,不知道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尽职。 隔代老人较为溺爱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时不管是否符合,都會尽力满足,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核心,不顾及他人感触,自我观念过于强烈,但内心又很瘦弱,一旦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便会乱发脾气,甚至误解他人的意思,产生暴力倾向。
1.2 人际关系紧张,个性孤僻。
留守儿童缺乏多样性的课余活动, 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在课堂上,缺乏人际接触体验,再加上其本性的个性差别及心理缺陷,容易与朋友发生矛盾,使得人际接触越来越艰苦。 此外,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其情绪得不到发泄,让孩子更不愿意与人沟通。 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焦躁的个性特征,不利于身心正常发展。
1.3 厌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于隔代养育,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后不能及时处置,好多孩子的学习热枕减低、课上注意力不聚拢、搞小动作、感觉学业压力大, 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由于不会符合布置自己的学习时间,使得他们把精力放在了玩乐上,有的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孩子则交往社会上的不良人群,学会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走上犯法犯法的道路。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剖析
2.1 家庭环境的不谐和,造成孤僻自卑等林林总总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关键地作用, 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伴随,缺少父母的培育疏导,父母只是在经济条件上满足孩子的实现, 导致了孩子展现乱用钱的行为和自控能力短缺等现象。此外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时常发生争吵,孩子容易产生偏激、易烦躁的负面情绪。
2.2 社会环境繁杂,不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课余活动形式枯燥,一些农村普遍原有的“小农经济观念”对留守儿童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农民在闲暇时多是打牌,忽略了文化教育,而留守儿童的自控力较差,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重度短处,使得一些庸俗的网络文化进来留守儿童的生活, 不利于其形成很好地社会责任感,最终导致他们与真实的生活脱节,产生自我封闭、情感认知与心理错位等问题。
2.3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疏导,没有优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
目前,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指导课, 很少对学生从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得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没有及时得到辅助,受心理问题长期压抑,使他们容易形成一些负面情绪,以便导致心理危机事件产生。 此外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所持观点不同,就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这样不利于和学生之间沟通,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很难处置。
3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3.1 增强家庭教育的主要性。
家庭是孩子健康生长的港湾。 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处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面, 家庭教育是必不可缺的途径。 父母的带动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实践中非常关键,因此在外出打工时,条件可以的相关事宜下父母最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是选择适度的监护人照看孩子,随时了解孩子的自身情况。 此外,时常和孩子打电话或从事视频聊天,多从事交流,及时处置其遇到的问题。家长还应多与学校老师从事交流, 以此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看重他们的生长。
3.2 改进相关教育措施,注重素质培育。
一些农村的学校还秉承旧的教育措施,一味的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性, 片面的认为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就可以替代心理课程, 但往往疏忽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因此农村学校应提高素质培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他们的人际接触能力,推动其身心正常发展。
3.3 加强社会教育,健全社会呵护体系。
勉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社会集体参加到呵护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去,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要主动组织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行动。 同时健全呵护体系、教师资源配置和相关管理制度,充分考量留守儿童未来的快速发展方向。 优化社会环境、清理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很好地学习环境,加强学习主动踊跃性,推动其健康成长。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长期缺少父母呵护,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始终作为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我们而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体现,对留守儿童给予呵护,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气氛, 以便辅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完美的融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瑞华,许慧,郑俊英.8~11岁农村留守儿童失言理解的发展[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2]杜明翠,刘维璐,刘晶晶,于丽,徐晓悦.農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3)
[3]姜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J]. 文学教育(中). 2010(11)
[4]张才国,汪丽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