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金砖国家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但在参与过程中面临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和体系外其他国家同时博弈的困境,也即“挤车困境”。产生“挤车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新参与者身份的逐渐转变导致利益变化,其破解之道在于以不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融合”战略替代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转变”思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处理好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美国的关系,又要保持与体系外其他国家的联系,以实现“身份融合”。
关键词:金砖国家;国际货币体系;挤车困境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0-0049-06
一、引言
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仍在不断激化,其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也逐年增加,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金融实力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却无法反映这种变化。为了提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金砖国家必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2009年之后的多次G20峰会上表达了对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升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的愿望。在金砖国家历届首脑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应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提高;国际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和领导人选举应公开、透明和择优;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更加稳定、可靠及广泛等。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2014 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正式建立,标志着金砖国家金融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从而对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下,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因为身份的逐渐转变而面临与原体系内主要发达国家、体系外其他国家同时博弈的困境,且这种困境因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本文拟分析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该困境的破解之道。
二、“挤车困境”博弈模型
公交车靠站,尤其是在高峰的时间点靠站时,通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等车的人蜂拥挤车,刚挤上车的人堵在门口不愿往里走,即使车厢内还有一定的空间(如车的后半部分),从而导致部分原先一起等车的人无法挤上车。这里,刚挤上车的人之所以堵在门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车厢内确实拥挤,之前上车的乘客已经占用了后面几乎所有的空间;二是在车厢仍有一定空间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站在车前部相对车的后部要舒适些,或是造成车已拥挤的假象阻止其他人继续上车,以保持车内总体的舒适度。后一种原因下的挤车现象,可以用一种博弈模型进行解释,其中所包含的行为体之间的矛盾称为挤车困境(赵广成,2009)①,也即在车厢较为拥挤但仍具有一定空间的情况下,刚挤上车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堵在车门口,由此面临着与车内已有的乘客及车外未挤上车的乘客之间的博弈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困境,主要是因为刚挤上车的人由车外人到车内人的身份转变导致利益的变化。具体而言,该博弈过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车内人与车外人的利益是冲突的。挤车环境下包含三个行为主体:刚挤上车的人、原来车上的乘客即车内人、未挤上车的人即车外人。车外人挤入车内降低了车内的舒适度,实际上是对车内人既有利益的分享甚至是损害,表现为原来的车内人必须让渡部分利益,包括所在座位空间舒适度降低,或站在更为拥挤的空间内,因而车内人排斥车外人加入。然而,公交车服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乘客无权直接阻止其他乘客上车(但可间接地阻止,如挤在车门口),因此,当车外乘客上车是不可避免时,车内人的现实想法是能少进一个是一个,且新进入者必须为此付出诸如坐在舒适度更差的座位或只能站着等方面的成本。
第二,挤车者身份的转变是一个过程。挤车过程是刚挤上车的人由车外人到车内人身份转变的过程,转变的实现只发生在跨上车的瞬间,但从决定坐公交车到候车均是挤车的必要准备过程,而挤上车后,尽管身份已改变,但仍然存在与原车内人不断融合的过程,如车门关闭后,为达到各自最好的舒适度各乘客间位置需要调整等。因此,挤车者真正实现身份的最终转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完成。
第三,刚挤上车的人身份的转变使其与车内外的人的关系陷入困境。一方面,身份转变后,作为车内人,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原有的车内人一样排斥车外人的加入,并表现为堵在车门口不愿往里走;另一方面,挤入车是对原有车内人既得利益的分享,因此也会遭到他们的排斥。
第四,刚挤上车的人对车内人利益的分享是不对称的,表现为对原来站着的乘客的损害要大于坐着的乘客。这是因为,站着的乘客本来空间就较小,新挤上车的人使其不得不往车厢内移动,或即使是为了排斥他们而不移动,自己所站的空间必然要减少,从而加剧了他们站着的不稳定性和不舒适性。坐着的乘客尽管会因为车厢总体空间的拥挤使舒适度降低,但座位的空间是一定的(除非主动或被迫让位),其坐着仍然是稳定的,所受挤压相对较少,且无须忍受车开动后可能的加速或减速时因为惯性造成的相互间的挤压。
三、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挤车困境”
如果把国际货币体系看成车厢,金砖国家看成是刚挤上车的人,而已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的国家看成是车内人,同时把居于主要地位的国家看成是车内有座位的人,其他国家看成是车厢内原来站着的人,那么,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空间”并不十分拥挤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挤车困境,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体系外和体系内国家的利益是冲突的。体系外国家的加入,是对国际货币体系中已有国家既得利益的分享,甚至是损害。如金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将分享原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国际货币在既有的规则下所获得的铸币税以及在贸易金融等领域所获得的好处;这些国家在参与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其份额或话语权的增加,是对发达国家既有利益的分享;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的成立是对世界银行、IMF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职能方面的补充,但随着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成熟运行及发展也必然与两大机构形成竞争,因而发达国家实际上并不愿意体系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即使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及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性,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利益,让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部调整或改良,但这些国家的参与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必须接受体系内已有的游戏规则,必须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必须承担危机救助、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方面的责任等。实际上,一开始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就主导了这一进程(杜朝运、叶芳,2010)。
第二,从体系外国家到体系内国家身份的真正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才具备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资格,而要达到这些条件本身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尽管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实力有所提升,但与其经济实力仍然极不对称,依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拟。加之,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自身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急需转型等因素的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同时这些国家国内通胀问题、失业问题及国内金融体制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还不能得心应手,因此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还力不能及。即便是当前金砖国家通过成立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等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行动方案方面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但这些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同时是否会受到发达经济体的阻挠等还是未知数。而且,在真正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与原体系内主要国家需要不断磨合,对体系规范的内化即将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规范转化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反应方式(也即认为各种规范是不容置疑或理所当然,钟龙彪,2009)的过程也十分漫长。
第三,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面临两难困境。金砖国家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首先必须认同该体系中已有的各种规范或规则,或者认同该体系中主导国家的主要利益和偏好,即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表现出融入主义( Integrationism)的态度,而不是漠视或抵制,否则它仍是体系外国家(Legro ,2005)。随着体系外国家到体系内国家身份的转变,一方面,金砖国家在政策取向、观念、行动等方面将越来越向发达国家靠拢,从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越来越疏远甚至恶化。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在参与过程中和其他国家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例如金砖国家通过成立合作机制的形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仅金砖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都可以从中获益,但由于合作机制的非中性,金砖国家与其他国家间在绝对利益和相对利益方面会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徐秀军,2013)。与此同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金砖国家与原有的体系内国家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随着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深度的进一步增强(如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话语权的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主导的各种规则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其利益受损。可以说,在未形成新的统一的规则之前,金砖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始终存在利益冲突。
第四,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对体系内国家的利益分享是不对称的。表现为金砖国家的加入,对仍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利益损害较少,而对于次要的国家损害较大。这一特点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体现尤为明显:从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可以看出,美国所占投票权完全不受影响,而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让渡部分投票权;2010年通过的IMF改革方案中,美国让渡极少部分投票权(0.263%),其居于主导地位的既得利益基本不受影响,金砖国家增加的投票权主要由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让渡(见表1、表2)。
(2)IMF相关数据来源:http://news.sohu.com/20110304/n279655083.shtml。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乘客挤车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乘客挤车情境下的挤车困境博弈是一种较为理想和简单的模型,并不能涵盖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各种矛盾。乘客挤车情况下,车内人出于自利的考虑总是排斥车外人的加入,而在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有时体系内国家可能主动地想将体系外国家纳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让加入的国家分享其利益,而是为了让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世界银行和IMF的改革就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想让发展中国家或金砖国家承担责任的意图。尽管改革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的份额和投票权有所增加,但投票权和份额仍然呈现极度不公平的特点,以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改革方案中对金砖国家投票权和份额极小部分的让渡,只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下希望金砖国家参与承担责任的结果。
四、挤车困境的一般破解之道及金砖国家的对策
(一)挤车困境的一般破解之道
如前所述,出现挤车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刚挤上车的人身份的转变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变化,使其具有排斥车外人进入的倾向,同时与原车内人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因此,解决身份的转变问题成为破解挤车困境的关键。赵广成(2009)引入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的思想,提出以“身份融合”解决“身份转变”的问题,也即转型行为主体可通过将自己身份的部分共有信息转为私有信息,以新旧身份之间融合的方式而不是向外界展示自己进入体系后身份完全转变的方式,解决可能同时与体系内外行为主体产生矛盾的困境,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而言,刚挤上车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车内外“身份的融合”。 第一,加强与车内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在乘客的挤车博弈中,刚挤上车的乘客可通过礼貌性地与车内乘客进行沟通或交流,如以微笑的表情或“麻烦”、“谢谢”等礼貌性用语等使车内乘客愿意让渡部分空间,或减少其排斥感。
第二,充当“疏导员”,解决与车外成员关系疏远或矛盾的问题。刚挤上车的乘客,可以主动承担“疏导员”的角色,引导其他乘客往车厢内移动,从而为正在上车的人以及之后站点将要上车的车外人提供便利。
第三,处理好与车内主要乘客的关系以缓解作为“疏导员”可能招致的责难。刚上车者为保持与车外同路的人的关系而充当登车“疏导员”,可能会招致车内乘客的反对,尤其是因为新上车者的进入,利益被迫让渡或受损更多的是原来站着的乘客。那些坐着的乘客利益让渡或受损相对较少,对新上车者的排斥程度较小,因此,如果能够得到这部分乘客的默许和支持,尤其是最具权威的司机的支持②,那么在疏导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就能够得以缓解。
(二)金砖国家的对策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要化解当前参与国际货币体系过程中所面临的挤车困境,就应该采用“身份融合”的战略,既要处理好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美国的关系,又要保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并争取其理解和支持。
1.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已有的制度平台(如G20)或新建双边及多边的对话或协调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总体的交流和沟通,减少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成本。G20机制使得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获得包括参与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规则(如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等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的重要机会。目前G20峰会是发展中国家可参与的讨论全球经济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最重要制度平台。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金砖国家可充分利用G20平台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如原G7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重要议题的设置、国际金融规则的改革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对话,寻找和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减少摩擦,同时将共同利益诉求转化为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实现身份的融入。此外,还可寻求其他多边的或双边的对话机制,减少与发达国家的矛盾。
2. 充当“疏导员”的角色,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不应完全断绝与体系外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应继续保持这种关系,并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积极争取这些国家对自己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各项战略的支持,如通过向对方提供补贴、便利贸易、提供贷款等方式积极争取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战略的支持;在参与相关规则的改革或制定的过程中,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利益,也即强调金砖国家的包容性,以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从而提高与体系内主要发达国家博弈的能力。坚持开放原则,通过“BIRCS+N”开放合作模式(徐秀军,2013)吸引更多的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加入,提升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实力。
具体而言,作为G20平台中的重要成员国,金砖国家应该积极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力量,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整体的地位与影响力,从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金砖国家可以利用其份额与投票权增加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其在世行投票权排行第三的地位以及在高层任职的优势(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任IMF总裁特别顾问、金立群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利益,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公平分享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投票权;在国际金融话语权方面,金砖国家可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与掌握主要话语权国家的博弈,改变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只能对主要话语权国家的主张做出反应甚至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设置议题维护自身利益或影响其他国家的现状。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之间也应兼顾各方利益,坚持平等互利和共赢,而不是在多边合作中争当领导者,这样才能保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本身的可持续性,深化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利益和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处理好与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国家的关系。金砖国家在充当“疏导员”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利益、参与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秩序稳定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发达国家的阻碍,因此,处理好与主导国家的关系、努力争取其默许甚至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兴大国,金砖国家都非常重视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正努力积极构建与西方国家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巴西的外交亦是以稳定与美国、欧洲国家的关系为基础,印度十分注重与美国的全方位外交,南非的外交重心同样是稳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其中欧盟是其最大的投资、贸易伙伴及援助方;俄罗斯尽管受乌克兰事件影响,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对抗,但外交接触仍保持。因此,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金砖国家之间应是非对抗性的合作,尤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无法进行根本性或颠覆性改革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应避免直接单独挑战主导国尤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更多的是谋求与自身综合国力相匹配、竞争实力相对称的各种国际金融权利(如国际金融话语权),而不是反霸权,更不是争夺霸权。换言之,金砖国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挑战者。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两国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也将越来越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已成为“利益攸关方”(佐利克,2005),这种关系在金融危机后更加凸显,不仅在商品贸易、市场准入、服务业等传统的经贸领域,在涉及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储蓄与社会保险等非传统的经贸领域也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张汉林、袁佳,2010)。这些共同利益为中美建立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外,美国作为货币体系的最主要主导国,和公交车的司机类似,具有维护秩序稳定的责任,因此,默许或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作为“疏导员”参与秩序稳定的维护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具体的措施上,尽管目前中美之间已建立了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商业贸易联合委员会、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等机制在内的平台,并在推动中美双方的交流、沟通和协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平台在议题设置和制度设计方面不均衡、面对突发情况机制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等方面的缺陷也成为双方达成有效沟通和协调的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中国可积极与美国商讨建立类似G20峰会的中美峰会机制,该机制应在议题设置和制度设计方面强调对等性,并能定期举行峰会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在此机制下设立如协调沟通委员会的机构,对经济金融领域及其他领域可能产生的摩擦进行协调沟通。 五、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极参与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当前普遍认为国际货币应由“一主多元”向“多元制衡”演变,这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因此,积极推动金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尤其是中国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发挥“制衡”作用的“多元”之一,实际上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贡献。然而,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金砖国家却因身份转变而面临前述“挤车困境”,且这种困境随着其融入程度的进一步增强将更加突出。通过“身份融合”战略,处理好与原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的关系,同时保持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可以化解这一困境。随着金砖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各项合作议题的提出和落实、金砖开发银行与应急储备安排等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金砖国家将在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
①赵广成(2009)以火车为例,认为持票进站等车的乘客面临挤车困境。本文认为,已购买到车票的乘客只要按时进站后必然能够坐上火车,不存在最后挤不上车的情况,而由于公交车实行上车投币制,车外候车者无票,能否挤上车取决于挤车的能力和车厢内的拥堵情况(包括真正的拥堵及已上车者造成的拥堵),因此存在一部分乘客可能最终挤不上车而仍然是车外人,这更符合所描述的挤车困境。
②这里可将司机看成是特殊的乘客,实际上是所有乘客的主导者,在路线既定的情况下,决定乘客到达目的地的快慢。
参考文献:
[1]Jeffrey W. Legro. 2005. Rethinking the World: Great Power Strategie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Robert B. Zoellick. 2005. Whither China: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R].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 S. -China Relations,New York City, September 21,2005. http:/ /www.state.gov/s/d/for-mer/ oellick/rem /53682. Htm.
[3]杜朝运,叶芳.集体行动困境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基于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0(10).
[4]徐秀军.制度非中性与金砖国家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6).
[5]张汉林,袁佳.后危机时代中美对话新机制战略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6).
[6]赵广成.挤车困境与博弈过程中的身份转移问题——以转型国家与国际体系及体系内外国家的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
[7]钟龙彪.国家社会化:国际关系的一项研究议程[J].欧洲研究,2009,(2).
Abstract: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economic power has undergone an important change and the US-dominat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in need of reform.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BRIC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They face a dilemma that they have to gam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in the system and other countries outside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which is called the Jostle-to-board-the-bus dilemma.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dilemma is the identity -transition of the new participants,and the subsequent changes of their interests. A possible solution is following the identity-integration strategy with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nstead of the identity-transition thinking wit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the BRICS including China need both to deal well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within the system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leading country and to contact with the counties outside the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identity-integration.
Key Words:BRICS,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jostle-to-board-the-bus dilemma
关键词:金砖国家;国际货币体系;挤车困境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0-0049-06
一、引言
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仍在不断激化,其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也逐年增加,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金融实力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却无法反映这种变化。为了提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金砖国家必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2009年之后的多次G20峰会上表达了对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升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的愿望。在金砖国家历届首脑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应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提高;国际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和领导人选举应公开、透明和择优;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更加稳定、可靠及广泛等。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2014 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正式建立,标志着金砖国家金融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从而对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下,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因为身份的逐渐转变而面临与原体系内主要发达国家、体系外其他国家同时博弈的困境,且这种困境因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本文拟分析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该困境的破解之道。
二、“挤车困境”博弈模型
公交车靠站,尤其是在高峰的时间点靠站时,通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等车的人蜂拥挤车,刚挤上车的人堵在门口不愿往里走,即使车厢内还有一定的空间(如车的后半部分),从而导致部分原先一起等车的人无法挤上车。这里,刚挤上车的人之所以堵在门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车厢内确实拥挤,之前上车的乘客已经占用了后面几乎所有的空间;二是在车厢仍有一定空间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站在车前部相对车的后部要舒适些,或是造成车已拥挤的假象阻止其他人继续上车,以保持车内总体的舒适度。后一种原因下的挤车现象,可以用一种博弈模型进行解释,其中所包含的行为体之间的矛盾称为挤车困境(赵广成,2009)①,也即在车厢较为拥挤但仍具有一定空间的情况下,刚挤上车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堵在车门口,由此面临着与车内已有的乘客及车外未挤上车的乘客之间的博弈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困境,主要是因为刚挤上车的人由车外人到车内人的身份转变导致利益的变化。具体而言,该博弈过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车内人与车外人的利益是冲突的。挤车环境下包含三个行为主体:刚挤上车的人、原来车上的乘客即车内人、未挤上车的人即车外人。车外人挤入车内降低了车内的舒适度,实际上是对车内人既有利益的分享甚至是损害,表现为原来的车内人必须让渡部分利益,包括所在座位空间舒适度降低,或站在更为拥挤的空间内,因而车内人排斥车外人加入。然而,公交车服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乘客无权直接阻止其他乘客上车(但可间接地阻止,如挤在车门口),因此,当车外乘客上车是不可避免时,车内人的现实想法是能少进一个是一个,且新进入者必须为此付出诸如坐在舒适度更差的座位或只能站着等方面的成本。
第二,挤车者身份的转变是一个过程。挤车过程是刚挤上车的人由车外人到车内人身份转变的过程,转变的实现只发生在跨上车的瞬间,但从决定坐公交车到候车均是挤车的必要准备过程,而挤上车后,尽管身份已改变,但仍然存在与原车内人不断融合的过程,如车门关闭后,为达到各自最好的舒适度各乘客间位置需要调整等。因此,挤车者真正实现身份的最终转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完成。
第三,刚挤上车的人身份的转变使其与车内外的人的关系陷入困境。一方面,身份转变后,作为车内人,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原有的车内人一样排斥车外人的加入,并表现为堵在车门口不愿往里走;另一方面,挤入车是对原有车内人既得利益的分享,因此也会遭到他们的排斥。
第四,刚挤上车的人对车内人利益的分享是不对称的,表现为对原来站着的乘客的损害要大于坐着的乘客。这是因为,站着的乘客本来空间就较小,新挤上车的人使其不得不往车厢内移动,或即使是为了排斥他们而不移动,自己所站的空间必然要减少,从而加剧了他们站着的不稳定性和不舒适性。坐着的乘客尽管会因为车厢总体空间的拥挤使舒适度降低,但座位的空间是一定的(除非主动或被迫让位),其坐着仍然是稳定的,所受挤压相对较少,且无须忍受车开动后可能的加速或减速时因为惯性造成的相互间的挤压。
三、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挤车困境”
如果把国际货币体系看成车厢,金砖国家看成是刚挤上车的人,而已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的国家看成是车内人,同时把居于主要地位的国家看成是车内有座位的人,其他国家看成是车厢内原来站着的人,那么,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空间”并不十分拥挤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挤车困境,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体系外和体系内国家的利益是冲突的。体系外国家的加入,是对国际货币体系中已有国家既得利益的分享,甚至是损害。如金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将分享原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国际货币在既有的规则下所获得的铸币税以及在贸易金融等领域所获得的好处;这些国家在参与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其份额或话语权的增加,是对发达国家既有利益的分享;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的成立是对世界银行、IMF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职能方面的补充,但随着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成熟运行及发展也必然与两大机构形成竞争,因而发达国家实际上并不愿意体系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即使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及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性,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利益,让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部调整或改良,但这些国家的参与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必须接受体系内已有的游戏规则,必须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必须承担危机救助、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方面的责任等。实际上,一开始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就主导了这一进程(杜朝运、叶芳,2010)。
第二,从体系外国家到体系内国家身份的真正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才具备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资格,而要达到这些条件本身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尽管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实力有所提升,但与其经济实力仍然极不对称,依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拟。加之,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自身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急需转型等因素的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同时这些国家国内通胀问题、失业问题及国内金融体制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还不能得心应手,因此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还力不能及。即便是当前金砖国家通过成立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等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行动方案方面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但这些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同时是否会受到发达经济体的阻挠等还是未知数。而且,在真正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与原体系内主要国家需要不断磨合,对体系规范的内化即将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规范转化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反应方式(也即认为各种规范是不容置疑或理所当然,钟龙彪,2009)的过程也十分漫长。
第三,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面临两难困境。金砖国家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首先必须认同该体系中已有的各种规范或规则,或者认同该体系中主导国家的主要利益和偏好,即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表现出融入主义( Integrationism)的态度,而不是漠视或抵制,否则它仍是体系外国家(Legro ,2005)。随着体系外国家到体系内国家身份的转变,一方面,金砖国家在政策取向、观念、行动等方面将越来越向发达国家靠拢,从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越来越疏远甚至恶化。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在参与过程中和其他国家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例如金砖国家通过成立合作机制的形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仅金砖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都可以从中获益,但由于合作机制的非中性,金砖国家与其他国家间在绝对利益和相对利益方面会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徐秀军,2013)。与此同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后,金砖国家与原有的体系内国家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随着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深度的进一步增强(如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话语权的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主导的各种规则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其利益受损。可以说,在未形成新的统一的规则之前,金砖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始终存在利益冲突。
第四,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对体系内国家的利益分享是不对称的。表现为金砖国家的加入,对仍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的利益损害较少,而对于次要的国家损害较大。这一特点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体现尤为明显:从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可以看出,美国所占投票权完全不受影响,而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让渡部分投票权;2010年通过的IMF改革方案中,美国让渡极少部分投票权(0.263%),其居于主导地位的既得利益基本不受影响,金砖国家增加的投票权主要由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让渡(见表1、表2)。
(2)IMF相关数据来源:http://news.sohu.com/20110304/n279655083.shtml。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乘客挤车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乘客挤车情境下的挤车困境博弈是一种较为理想和简单的模型,并不能涵盖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各种矛盾。乘客挤车情况下,车内人出于自利的考虑总是排斥车外人的加入,而在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有时体系内国家可能主动地想将体系外国家纳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让加入的国家分享其利益,而是为了让其承担更多的责任。世界银行和IMF的改革就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想让发展中国家或金砖国家承担责任的意图。尽管改革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的份额和投票权有所增加,但投票权和份额仍然呈现极度不公平的特点,以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改革方案中对金砖国家投票权和份额极小部分的让渡,只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下希望金砖国家参与承担责任的结果。
四、挤车困境的一般破解之道及金砖国家的对策
(一)挤车困境的一般破解之道
如前所述,出现挤车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刚挤上车的人身份的转变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变化,使其具有排斥车外人进入的倾向,同时与原车内人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因此,解决身份的转变问题成为破解挤车困境的关键。赵广成(2009)引入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的思想,提出以“身份融合”解决“身份转变”的问题,也即转型行为主体可通过将自己身份的部分共有信息转为私有信息,以新旧身份之间融合的方式而不是向外界展示自己进入体系后身份完全转变的方式,解决可能同时与体系内外行为主体产生矛盾的困境,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而言,刚挤上车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车内外“身份的融合”。 第一,加强与车内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在乘客的挤车博弈中,刚挤上车的乘客可通过礼貌性地与车内乘客进行沟通或交流,如以微笑的表情或“麻烦”、“谢谢”等礼貌性用语等使车内乘客愿意让渡部分空间,或减少其排斥感。
第二,充当“疏导员”,解决与车外成员关系疏远或矛盾的问题。刚挤上车的乘客,可以主动承担“疏导员”的角色,引导其他乘客往车厢内移动,从而为正在上车的人以及之后站点将要上车的车外人提供便利。
第三,处理好与车内主要乘客的关系以缓解作为“疏导员”可能招致的责难。刚上车者为保持与车外同路的人的关系而充当登车“疏导员”,可能会招致车内乘客的反对,尤其是因为新上车者的进入,利益被迫让渡或受损更多的是原来站着的乘客。那些坐着的乘客利益让渡或受损相对较少,对新上车者的排斥程度较小,因此,如果能够得到这部分乘客的默许和支持,尤其是最具权威的司机的支持②,那么在疏导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就能够得以缓解。
(二)金砖国家的对策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要化解当前参与国际货币体系过程中所面临的挤车困境,就应该采用“身份融合”的战略,既要处理好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美国的关系,又要保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并争取其理解和支持。
1.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已有的制度平台(如G20)或新建双边及多边的对话或协调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总体的交流和沟通,减少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成本。G20机制使得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获得包括参与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规则(如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等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的重要机会。目前G20峰会是发展中国家可参与的讨论全球经济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最重要制度平台。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金砖国家可充分利用G20平台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如原G7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重要议题的设置、国际金融规则的改革等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对话,寻找和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减少摩擦,同时将共同利益诉求转化为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实现身份的融入。此外,还可寻求其他多边的或双边的对话机制,减少与发达国家的矛盾。
2. 充当“疏导员”的角色,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金砖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不应完全断绝与体系外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应继续保持这种关系,并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积极争取这些国家对自己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各项战略的支持,如通过向对方提供补贴、便利贸易、提供贷款等方式积极争取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战略的支持;在参与相关规则的改革或制定的过程中,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利益,也即强调金砖国家的包容性,以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从而提高与体系内主要发达国家博弈的能力。坚持开放原则,通过“BIRCS+N”开放合作模式(徐秀军,2013)吸引更多的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加入,提升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实力。
具体而言,作为G20平台中的重要成员国,金砖国家应该积极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力量,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整体的地位与影响力,从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金砖国家可以利用其份额与投票权增加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其在世行投票权排行第三的地位以及在高层任职的优势(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任IMF总裁特别顾问、金立群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利益,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公平分享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投票权;在国际金融话语权方面,金砖国家可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与掌握主要话语权国家的博弈,改变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只能对主要话语权国家的主张做出反应甚至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设置议题维护自身利益或影响其他国家的现状。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之间也应兼顾各方利益,坚持平等互利和共赢,而不是在多边合作中争当领导者,这样才能保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本身的可持续性,深化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利益和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处理好与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国家的关系。金砖国家在充当“疏导员”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利益、参与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秩序稳定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发达国家的阻碍,因此,处理好与主导国家的关系、努力争取其默许甚至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兴大国,金砖国家都非常重视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正努力积极构建与西方国家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巴西的外交亦是以稳定与美国、欧洲国家的关系为基础,印度十分注重与美国的全方位外交,南非的外交重心同样是稳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其中欧盟是其最大的投资、贸易伙伴及援助方;俄罗斯尽管受乌克兰事件影响,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对抗,但外交接触仍保持。因此,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金砖国家之间应是非对抗性的合作,尤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无法进行根本性或颠覆性改革的情况下,金砖国家应避免直接单独挑战主导国尤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更多的是谋求与自身综合国力相匹配、竞争实力相对称的各种国际金融权利(如国际金融话语权),而不是反霸权,更不是争夺霸权。换言之,金砖国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挑战者。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两国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也将越来越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已成为“利益攸关方”(佐利克,2005),这种关系在金融危机后更加凸显,不仅在商品贸易、市场准入、服务业等传统的经贸领域,在涉及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储蓄与社会保险等非传统的经贸领域也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张汉林、袁佳,2010)。这些共同利益为中美建立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外,美国作为货币体系的最主要主导国,和公交车的司机类似,具有维护秩序稳定的责任,因此,默许或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作为“疏导员”参与秩序稳定的维护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具体的措施上,尽管目前中美之间已建立了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商业贸易联合委员会、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等机制在内的平台,并在推动中美双方的交流、沟通和协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平台在议题设置和制度设计方面不均衡、面对突发情况机制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等方面的缺陷也成为双方达成有效沟通和协调的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中国可积极与美国商讨建立类似G20峰会的中美峰会机制,该机制应在议题设置和制度设计方面强调对等性,并能定期举行峰会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在此机制下设立如协调沟通委员会的机构,对经济金融领域及其他领域可能产生的摩擦进行协调沟通。 五、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极参与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当前普遍认为国际货币应由“一主多元”向“多元制衡”演变,这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因此,积极推动金砖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尤其是中国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发挥“制衡”作用的“多元”之一,实际上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贡献。然而,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金砖国家却因身份转变而面临前述“挤车困境”,且这种困境随着其融入程度的进一步增强将更加突出。通过“身份融合”战略,处理好与原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的关系,同时保持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可以化解这一困境。随着金砖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各项合作议题的提出和落实、金砖开发银行与应急储备安排等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金砖国家将在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
①赵广成(2009)以火车为例,认为持票进站等车的乘客面临挤车困境。本文认为,已购买到车票的乘客只要按时进站后必然能够坐上火车,不存在最后挤不上车的情况,而由于公交车实行上车投币制,车外候车者无票,能否挤上车取决于挤车的能力和车厢内的拥堵情况(包括真正的拥堵及已上车者造成的拥堵),因此存在一部分乘客可能最终挤不上车而仍然是车外人,这更符合所描述的挤车困境。
②这里可将司机看成是特殊的乘客,实际上是所有乘客的主导者,在路线既定的情况下,决定乘客到达目的地的快慢。
参考文献:
[1]Jeffrey W. Legro. 2005. Rethinking the World: Great Power Strategie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Robert B. Zoellick. 2005. Whither China: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R].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 S. -China Relations,New York City, September 21,2005. http:/ /www.state.gov/s/d/for-mer/ oellick/rem /53682. Htm.
[3]杜朝运,叶芳.集体行动困境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基于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0(10).
[4]徐秀军.制度非中性与金砖国家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6).
[5]张汉林,袁佳.后危机时代中美对话新机制战略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6).
[6]赵广成.挤车困境与博弈过程中的身份转移问题——以转型国家与国际体系及体系内外国家的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
[7]钟龙彪.国家社会化:国际关系的一项研究议程[J].欧洲研究,2009,(2).
Abstract: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economic power has undergone an important change and the US-dominat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in need of reform.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BRIC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They face a dilemma that they have to gam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in the system and other countries outside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which is called the Jostle-to-board-the-bus dilemma.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dilemma is the identity -transition of the new participants,and the subsequent changes of their interests. A possible solution is following the identity-integration strategy with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nstead of the identity-transition thinking with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the BRICS including China need both to deal well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within the system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leading country and to contact with the counties outside the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identity-integration.
Key Words:BRICS,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jostle-to-board-the-bus d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