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0年前,龚自珍在夜半寒灯之下追忆古史,议论时政时曾这样说:“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初读之,油然而生出一种新奇与敬畏。
历史之于我,犹如一部人类精神的小说,我始终认为,历史是一门直达心灵的课程,在这方面,甚至超越了哲学。我读历史,犹如读历史里的那些人生,不知不觉引出一种面对历史的情怀。
我与历史结缘很早,六岁时我第一次捧起了《论语》,自然地在學习古文过程中,第一次与中国古代的历史“亲密接触”。一路走来,我仍会时不时去翻翻这本对于我而言的“史学启蒙书”。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至今读起来,犹觉得心潮澎湃。那是一个学者面对历史时最真实而感人的情怀,是对现实中的丑恶斩钉截铁的拒绝。
“大丈夫当如此!”我由衷地感叹,也许正因如此,我对于史学拥有了那份常新而日增的新奇与敬畏。
很大程度上来说,我的历史知识与素养是从学习传统经典中习来的。浅薄地说,是那些文章著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往深里说,是在阅读历史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更迭……诸如此类的,那些人性深处的东西。
《烛之武退秦师》是我阅读的第一篇历史文章。我忘不了左丘明简练文笔下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忘不了阅读时,连自己的心也好像跟着烛之武翻出了城墙,背负着国家存亡的重托,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秦军庄严的营帐。
这一刻,历史是神圣的,是令我肃然起敬的,是令我感动到热泪盈眶的。
刚上初中,闲暇之余,我捧起了《史记》。得益于太史公开创的纪传体例,对于初中的我而言,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自然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一刻,历史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是令我痴迷而眷恋的。
初中四年,我有幸参加了“战国风云”、“秦汉雄风”两期冬令营,其间通过研读该时代的各类文献,系统学习了那段时期的历史往事,感受良多。
进入高中,出于对史学的热爱和敬仰,我毅然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等级考科目。两年下来,习得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我在其中真正感悟到的,是历史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也正是学习历史,让我变得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为这个社会付出。我想这也许是历史对于我最直接的影响。对历史的敬畏,让我关注了自我,更关注了社会。
历史是凝重的,但这种凝重却能给予热爱它的人以无限的动力。我无法忘记那些与经典相伴的日子,去读别人的人生,去想象自己的未来。长大些,去回味曾经的时代,畅想那个今后为之奋斗的世界的模样。
“欲令亡其国,必先忘其史。”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大国,我想在当下仍然应当有一大批人去关注过往,关注昔日的荣辱兴衰,鉴于当事。我很向往在今后能从事史学的研究,尤其是文献学,再去细细体味曾经的故事,读出更加深刻的东西来。
今年仲夏,听闻未名湖畔,设下杏坛,圣梦再临。
心向往之。
历史之于我,犹如一部人类精神的小说,我始终认为,历史是一门直达心灵的课程,在这方面,甚至超越了哲学。我读历史,犹如读历史里的那些人生,不知不觉引出一种面对历史的情怀。
我与历史结缘很早,六岁时我第一次捧起了《论语》,自然地在學习古文过程中,第一次与中国古代的历史“亲密接触”。一路走来,我仍会时不时去翻翻这本对于我而言的“史学启蒙书”。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至今读起来,犹觉得心潮澎湃。那是一个学者面对历史时最真实而感人的情怀,是对现实中的丑恶斩钉截铁的拒绝。
“大丈夫当如此!”我由衷地感叹,也许正因如此,我对于史学拥有了那份常新而日增的新奇与敬畏。
很大程度上来说,我的历史知识与素养是从学习传统经典中习来的。浅薄地说,是那些文章著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往深里说,是在阅读历史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更迭……诸如此类的,那些人性深处的东西。
《烛之武退秦师》是我阅读的第一篇历史文章。我忘不了左丘明简练文笔下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忘不了阅读时,连自己的心也好像跟着烛之武翻出了城墙,背负着国家存亡的重托,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秦军庄严的营帐。
这一刻,历史是神圣的,是令我肃然起敬的,是令我感动到热泪盈眶的。
刚上初中,闲暇之余,我捧起了《史记》。得益于太史公开创的纪传体例,对于初中的我而言,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自然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一刻,历史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是令我痴迷而眷恋的。
初中四年,我有幸参加了“战国风云”、“秦汉雄风”两期冬令营,其间通过研读该时代的各类文献,系统学习了那段时期的历史往事,感受良多。
进入高中,出于对史学的热爱和敬仰,我毅然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等级考科目。两年下来,习得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我在其中真正感悟到的,是历史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也正是学习历史,让我变得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为这个社会付出。我想这也许是历史对于我最直接的影响。对历史的敬畏,让我关注了自我,更关注了社会。
历史是凝重的,但这种凝重却能给予热爱它的人以无限的动力。我无法忘记那些与经典相伴的日子,去读别人的人生,去想象自己的未来。长大些,去回味曾经的时代,畅想那个今后为之奋斗的世界的模样。
“欲令亡其国,必先忘其史。”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大国,我想在当下仍然应当有一大批人去关注过往,关注昔日的荣辱兴衰,鉴于当事。我很向往在今后能从事史学的研究,尤其是文献学,再去细细体味曾经的故事,读出更加深刻的东西来。
今年仲夏,听闻未名湖畔,设下杏坛,圣梦再临。
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