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学困生影响着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来自家庭、社会、有智力的、非智力的;有先天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学校在三者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家庭、社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取得家庭与社会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养成;有效方法
学困生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学困生影响着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一直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际,简要谈谈自己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庭主要劳力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照顾,或将孩子留在亲戚家。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有了一些问题,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留守儿童数学思维习惯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搞好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态度与学习动机,客观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原因,许多学困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仍依赖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有一部分学生感觉上很苦燥的,有着厌学情绪。有一些学困生由于父母不在家,使得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继而出现了学习困难。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下。另外,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多不适应,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了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学困生。
二、搞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工作的策略
(一)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对学困生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2.打开与学困生心灵沟通的大门
教师应了解学困生数学学习差的真正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他教的课程,而不会因喜欢一门课程而喜欢一位老师,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動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觉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
(二)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来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恰当的肯定是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当学生有了一点成功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赞美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会从教师的反应中知道自己获得了成绩,学习热情会进一步高涨,寻找学困生的优点,用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点,因势利导,用肯定、鼓励强化和发展。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培养学困生的数学预习习惯
教师课在预习之前布置预习提纲,让学困生结合提纲读书,增强预习的目的性,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之前,教师布置学困生先复习加法交换律,再来预习新课,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在学习新课时,学困生也更容易掌握。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预先提供给学困生一些学具,让他们玩玩,并在玩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上他们不仅能跟上其他同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让他们在其中接受抽象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我除了利用多媒体,用卡通动物在图形上走一圈,引出“周长的概念”以外,还带领学困生到操场(去长方形篮球场走一圈,亲身体验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总长,从而引出这两种图形周长的公式,可见,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困生降低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
(五)注重课堂的分层教学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而,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学困生就容易理解刚过的知识;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先让几个上进的学困生回答简单的练习题,同时给予表扬鼓励;此外,教师应能捕捉学困生在课堂上爆发出的亮点,如:学困生对问题的回答和理解。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才能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时间,讲好例题、做好练习,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既让优生学有所得,又能做好分层教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让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降低迁移坡度,应让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对这一特殊群体,教师不能要求过高,应从实际出发,给予他们正确定位。学困生往往综合思维能力差,他们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定律,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讲解比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较强的题目时,尽力化繁为简,分散难点,把综合题解剖成若干简单的小问题,把难于理解的问题变成可以掌握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在学习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点移动”时,我将它调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小数点向右移动,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后,第二课时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就轻松多了。把学困生看来有矛盾关系的知识分开,有利于他们巩固灵活运用小数点移动解决数学问题。
(七)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爱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参考文献】
[1]杨正柱.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17)
[2]桑斗多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读与写,2017,14(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养成;有效方法
学困生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学困生影响着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是一直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际,简要谈谈自己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庭主要劳力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照顾,或将孩子留在亲戚家。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有了一些问题,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留守儿童数学思维习惯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搞好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态度与学习动机,客观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原因,许多学困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仍依赖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有一部分学生感觉上很苦燥的,有着厌学情绪。有一些学困生由于父母不在家,使得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继而出现了学习困难。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下。另外,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多不适应,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了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学困生。
二、搞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工作的策略
(一)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对学困生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2.打开与学困生心灵沟通的大门
教师应了解学困生数学学习差的真正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他教的课程,而不会因喜欢一门课程而喜欢一位老师,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動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觉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
(二)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来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恰当的肯定是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当学生有了一点成功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赞美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会从教师的反应中知道自己获得了成绩,学习热情会进一步高涨,寻找学困生的优点,用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点,因势利导,用肯定、鼓励强化和发展。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培养学困生的数学预习习惯
教师课在预习之前布置预习提纲,让学困生结合提纲读书,增强预习的目的性,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之前,教师布置学困生先复习加法交换律,再来预习新课,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在学习新课时,学困生也更容易掌握。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预先提供给学困生一些学具,让他们玩玩,并在玩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上他们不仅能跟上其他同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让他们在其中接受抽象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我除了利用多媒体,用卡通动物在图形上走一圈,引出“周长的概念”以外,还带领学困生到操场(去长方形篮球场走一圈,亲身体验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总长,从而引出这两种图形周长的公式,可见,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困生降低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
(五)注重课堂的分层教学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而,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学困生就容易理解刚过的知识;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先让几个上进的学困生回答简单的练习题,同时给予表扬鼓励;此外,教师应能捕捉学困生在课堂上爆发出的亮点,如:学困生对问题的回答和理解。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才能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时间,讲好例题、做好练习,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既让优生学有所得,又能做好分层教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让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降低迁移坡度,应让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对这一特殊群体,教师不能要求过高,应从实际出发,给予他们正确定位。学困生往往综合思维能力差,他们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定律,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讲解比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较强的题目时,尽力化繁为简,分散难点,把综合题解剖成若干简单的小问题,把难于理解的问题变成可以掌握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在学习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点移动”时,我将它调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小数点向右移动,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后,第二课时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就轻松多了。把学困生看来有矛盾关系的知识分开,有利于他们巩固灵活运用小数点移动解决数学问题。
(七)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爱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更多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
【参考文献】
[1]杨正柱.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17)
[2]桑斗多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读与写,2017,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