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那么,课堂中的这些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成为课堂中精彩的亮点呢?
  
  一、利用“错误”,促进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和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题:“食堂买来了30筐西红柿,第一天吃了1/5,第二天吃了剩下的2/3,第二天吃了多少筐?怎么算?”话音刚落,一位学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30÷3=10(筐),10×2=20(筐)。我是把30筐西红柿平均分成3份,第二天吃了这样的2份。”对于他的这种解答方法有学生马上进行了反驳:“应该这样算,30÷5=6(筐),30-6=24(筐),24÷3=8(筐),8×2=16(筐)。因为第二天吃了剩下的2/3,应先算出剩下的筐数,再把剩下的平均分成3份,吃了这样的2份。”这时,教师故意一脸茫然地问:“哪一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呢?”学生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第二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并没有急于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辨析,在讨论中内化知识。
  
  二、捕捉“分歧”,生成精彩
  
  在张扬个性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细心、及时捕捉瞬间生成的精彩火花,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如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说对的,有说错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巧妙地说:“老师最喜欢不同的声音了,能说说你们的理由,让大家信服吗?”经过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点头应答:“是。”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1/2?”“是。”“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此时,反方学生虽然口称是,心里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代表连忙回答:“是。”反方代表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代表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代表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吴老师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一举三得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这样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体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
  
  三、活用“尴尬”,精彩无限
  
  我们在课堂上遇到意外生成,既不能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也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回避,而应立足学生的发展,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生成应对生成。如一位教师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一个学生说“知识是直线”,教师利用这一意外生成的信息让学生讨论,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是无止境的。”“不,知识是射线。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方无限延伸。”“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时,教师说:“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是线段,但对整个人类而言,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又一学生提出异议:“不,知识是曲线,因为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教师小结说:“对,知识是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这个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虽“意外”但却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化尴尬为精彩。
  “因为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追求真实与朴素,追求预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错误的回答、不同的意见中,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构建真实、灵动的课堂。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在讨论了EHW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FPGA芯片和QUARTUS Ⅱ开发工具的EHW平台,详细介绍了Tcl脚本语言以及利用批处理技术实现VHDL程序自动处理和配置数据流文件自动下载的
围岩稳定性评价是确保工程安全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于受到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围岩稳定性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以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
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SPIHT)[2]是在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算法(EZW)[1] 的基础上改进的性能更优的算法.其子集合分裂策略是如此的有效以及显著信息是如此的紧凑,以至未编码的二
随着以Internet为代表的开放系统的深入应用,陌生实体间的授权问题成为访问控制领域的新挑战。分析信任同访问控制的内在关系,阐述信任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体系结构。以典型
提出基于提升小波行列变换的改进算法并做出比较和分析。采用改进的提升算法解决存储开销和存储访问位置的问题,因而降低存储需求,提高计算速度,增加编程的灵活性。实验表明,改进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基于颜色和位置相关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图像以块为单位进行划分,在YUV空间,提取块的颜色特征,并对每小块进行小波变换,获得其小波能量特征。将颜色特征和能量特征作为每小块的特征向量,采用分层聚类的方法进行区域的合并。该方法在聚类过程中考虑了小块的位置关系,并能最终自动确定聚类的类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