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尤其要注重讲授法,学生历史知识的习得、历史问题的理解以及历史成绩的提高时刻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注重讲授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调动学生思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来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讲授艺术;教学效益;调动思维;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但二者绝不是机械、简单地相加,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统一体。应该说,只有教师教学得法,学生才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里,我想强调教师教法中的两个问题。
一、注重讲授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讲”。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不少人对传统的讲授法提出过猛烈的抨击。我一直认为讲授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历史教学尤其要注重讲授法。其原因是:首先,历史是叙述过去了的人和事,要复原和分析历史过程就离不开语言的帮助;其二,历史知识本身纷繁复杂,浩瀚无边,如果不“讲”,就无法把历史问题阐释清楚,用讲述的方法获取历史知识是最为快捷的途径。讲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更加突出。当然,我们应当要不断更新这一传统的方法,使之更有利于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想其关键是怎么讲以及讲什么的问题。
我认为高中历史课堂讲授一要精讲。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教师要点拨式地讲清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本堂课的基本内容;第二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切不可“满堂讲”。二是要讲到“点”上。这里的“点”,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点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启发”;用韩愈的话说,就是要“解惑”。总之,教师的“讲”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以点带面,以简驭繁,省时高效。三是要讲出教师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出自己对历史(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等)的理解和感受。如,历史教材在阐述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大多是从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关系的变革角度来讲的,而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则讲到了科技革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然,教师的“讲”,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接受和赞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而是要引导他们更细致、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所学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调动学生思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思维是指在掌握一定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以认知人类历史活动的过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思维。”学生历史知识的习得、历史问题的理解以及历史成绩的提高时刻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关于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已有很多论述,我在这里只强调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抓住特征显著的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丰富的历史文化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并铺设相关历史知识,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如,我在讲授“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引用了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通过这一情境,学生加深了对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及其特点的理解,思维自然也就活跃起来了。
在讲到“罗斯福新政”时,我便抓住罗斯福这一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行渲染,创设学习情境。罗斯福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身残志坚,被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他在位期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对其“以工代赈”政策,时人多有争议,我便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你觉得发放救济款和政府大规模兴建工程的方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又引用罗斯福的话来对这个问题作总结,他说:“政府为兴建公共工程而付出的工资花在全国的商店里,经过商店又到批发商那里,通过批发商付给工厂,通过工厂付给劳动者工资,通过他们又花在商店里。商业活动的轮子又运转起来,火车又上了轨道。”讲完后,学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报以真诚的掌声,可以看得出来,学生是学得轻松愉快的,其思维肯定是活跃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教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群体,因此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应该是学校教研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想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1] 殷艺芳;;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9期
[2] 康铮;;评价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新视角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刍议SOLO评价理论[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02期
[3] 宋小囡;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景华;中学历史“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志远;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关键词:高中历史;讲授艺术;教学效益;调动思维;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但二者绝不是机械、简单地相加,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统一体。应该说,只有教师教学得法,学生才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里,我想强调教师教法中的两个问题。
一、注重讲授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讲”。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不少人对传统的讲授法提出过猛烈的抨击。我一直认为讲授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历史教学尤其要注重讲授法。其原因是:首先,历史是叙述过去了的人和事,要复原和分析历史过程就离不开语言的帮助;其二,历史知识本身纷繁复杂,浩瀚无边,如果不“讲”,就无法把历史问题阐释清楚,用讲述的方法获取历史知识是最为快捷的途径。讲授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更加突出。当然,我们应当要不断更新这一传统的方法,使之更有利于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想其关键是怎么讲以及讲什么的问题。
我认为高中历史课堂讲授一要精讲。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教师要点拨式地讲清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本堂课的基本内容;第二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切不可“满堂讲”。二是要讲到“点”上。这里的“点”,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点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启发”;用韩愈的话说,就是要“解惑”。总之,教师的“讲”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以点带面,以简驭繁,省时高效。三是要讲出教师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出自己对历史(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等)的理解和感受。如,历史教材在阐述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大多是从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与社会关系的变革角度来讲的,而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则讲到了科技革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然,教师的“讲”,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接受和赞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而是要引导他们更细致、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所学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调动学生思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思维是指在掌握一定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以认知人类历史活动的过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思维。”学生历史知识的习得、历史问题的理解以及历史成绩的提高时刻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关于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已有很多论述,我在这里只强调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抓住特征显著的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丰富的历史文化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并铺设相关历史知识,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如,我在讲授“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引用了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通过这一情境,学生加深了对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及其特点的理解,思维自然也就活跃起来了。
在讲到“罗斯福新政”时,我便抓住罗斯福这一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行渲染,创设学习情境。罗斯福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身残志坚,被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他在位期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对其“以工代赈”政策,时人多有争议,我便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你觉得发放救济款和政府大规模兴建工程的方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又引用罗斯福的话来对这个问题作总结,他说:“政府为兴建公共工程而付出的工资花在全国的商店里,经过商店又到批发商那里,通过批发商付给工厂,通过工厂付给劳动者工资,通过他们又花在商店里。商业活动的轮子又运转起来,火车又上了轨道。”讲完后,学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报以真诚的掌声,可以看得出来,学生是学得轻松愉快的,其思维肯定是活跃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教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群体,因此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应该是学校教研活动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想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1] 殷艺芳;;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9期
[2] 康铮;;评价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新视角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刍议SOLO评价理论[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02期
[3] 宋小囡;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景华;中学历史“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志远;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