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团花剪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品缺乏技法创新,导致课堂一系列问题。在研究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材料,注重作品创作素材的运用,提升制作的技法,同时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效果较明显,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
关键词:团花剪纸、技法创新、教学方法、思维方式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它的图案变化莫测、富有装饰韵味,并与我国民俗相结合。但大都认为剪纸作品简单,不登大雅之堂,导致这门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长期缺失。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的重任。我校开设了剪纸模块选修教学,教学内容是剪纸中的“团花剪纸”。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贯注重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教学内容一般以传统的剪纸技法为基础,导致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問题: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范作;部分学生感觉太简单却不会做,出现了作品雷同现象;有基础的学生往往不按要求剪制作品,另起炉灶;出现学生让老师画画稿;作品内容大致一样。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团花剪纸创作技法创新。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先做理论分析,然后一直给学生发放样品、学生临摹,然后自己熟能生巧去创作。但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心理,抑制了学生内在的自我创作的灵性。那么,学生为什么长时间依赖样品和临摹,而无法独立创作?在研究中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创作没有素材,思维创新缺乏灵活。
一、让学生学会走进生活
大家都知道,剪纸是劳动人民生活中美的结晶,它的内容离不开生活,像那些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葛红英等,她们剪制的作品内容无不体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美地追求。齐白石他老人家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亲眼见过的东西他是不会去画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在生活中美的存在,我们上了一堂《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教学内容理论分析主要通过欣赏生活中存在的剪纸艺术用品,像生活中结婚用的请柬、结婚礼服、广告画面、包装袋、春节窗花、路边的宣传栏、卡通漫画等等。欣赏时,他们发出了赞叹惊讶的声音,露出意外的表情。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们发现,原来剪纸也这么漂亮,无处不在。如此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从而启发引导学生要会观察,要会在生活中发现剪纸,发现剪纸的美。
二、改变思维方式,灵活运用。
剪纸作品创作与绘画区别很大。在基础学习起始,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范作或黑板上的现成作品,自由模仿。但到了能力提升阶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往往拘束于绘画模式的限制,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开始有了惰性,抄袭或借用同学的充当自己的作品;再就出现了大部分的剪纸形象组合重复,没有变化。针对种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上我没少下功夫,发现最关键的就是改变学生学习创作的思维方式。
在团花剪纸知识学习之前,我们以对称折叠为基础,如喜字的折叠,折叠形式是用一张方形纸张连续对折两次,然后画好图案,再根据要求剪制。为了让学生有更富有创新法的作品剪出,在教学中我在喜字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字体的线条或结构形状或添加图案。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来改变思维创作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激励了学生技法创新的积极性,带动了学生整体的学习动手能力,活跃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将学生的平常心态转变为好奇心状态,避免了学生的惰性,制作出了多种花样的作品。真正挖掘出高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简笔画虽然是儿童绘画形式,但为了那些不愿画不知画什么的学生,在课堂中我主张他们画简笔画,而且给他们提供平时收集到的报刊杂志、画册、图片等资料,确立主题后概括画出来,构图时注意从原作中高度概括提炼,用剪纸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创作来源,让雷同作品不再出现,让不会画画的学生有了画自己画的欲望,让会画的学生有了想创新提升的愿望。总之,在剪纸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体验独立完成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愉悦。
3、图案组合
剪纸艺术制作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只学会画是远远不够的,剪纸艺术语言被称为纹样。传统纹样中常见的有月牙纹、锯齿纹、水滴纹、柳叶纹等等,在现代剪纸中纹样不拘一格。作品内容是否有创新,图案的组合非常关键,也是制作最难的部分,为了避免单纯得临摹,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将画出的形象填充各种纹样,学习怎样剪刻才算是完成一幅作品。
增加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团花剪纸技法形式,增添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学生的制作情绪非常高涨。制作中一直抱着“会剪出什么样的作品”的好奇心态,学生的厌烦感没了,重复的作品不见了,课堂上一片忙碌得喜悦景象,他们感受到了剪纸所附有的民族自豪感。
三、目标驱动、巧手带动策略
教学中,不但从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还进行了一定的策略。
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获取成功的主动力。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确立学习目标,采取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小组间配合创作。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同时,让每个小组中制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自觉团结互助合作的氛围,不仅小组中,在小组与小组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的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制作创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方法的转换,让学生摆脱了条框的束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手巧,使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健康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通过研究,学生的剪纸技能得到了提高,能做到信手而剪,使剪纸艺术得到普及与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教研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怎样发掘、传承历史文化起促进作用,对艺术教育的开发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剪纸课题结题报告》 杨莉 洪梅镇第一小学
《在小学高段剪纸课中开展“脱稿创作的实践研究”》 沈玉良 萧山明德学校
《剪纸教学的创新制作》 夏雄飞新疆兵团伊宁市
关键词:团花剪纸、技法创新、教学方法、思维方式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它的图案变化莫测、富有装饰韵味,并与我国民俗相结合。但大都认为剪纸作品简单,不登大雅之堂,导致这门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长期缺失。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的重任。我校开设了剪纸模块选修教学,教学内容是剪纸中的“团花剪纸”。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贯注重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教学内容一般以传统的剪纸技法为基础,导致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問题: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范作;部分学生感觉太简单却不会做,出现了作品雷同现象;有基础的学生往往不按要求剪制作品,另起炉灶;出现学生让老师画画稿;作品内容大致一样。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团花剪纸创作技法创新。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先做理论分析,然后一直给学生发放样品、学生临摹,然后自己熟能生巧去创作。但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心理,抑制了学生内在的自我创作的灵性。那么,学生为什么长时间依赖样品和临摹,而无法独立创作?在研究中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创作没有素材,思维创新缺乏灵活。
一、让学生学会走进生活
大家都知道,剪纸是劳动人民生活中美的结晶,它的内容离不开生活,像那些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葛红英等,她们剪制的作品内容无不体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美地追求。齐白石他老人家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亲眼见过的东西他是不会去画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在生活中美的存在,我们上了一堂《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教学内容理论分析主要通过欣赏生活中存在的剪纸艺术用品,像生活中结婚用的请柬、结婚礼服、广告画面、包装袋、春节窗花、路边的宣传栏、卡通漫画等等。欣赏时,他们发出了赞叹惊讶的声音,露出意外的表情。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们发现,原来剪纸也这么漂亮,无处不在。如此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从而启发引导学生要会观察,要会在生活中发现剪纸,发现剪纸的美。
二、改变思维方式,灵活运用。
剪纸作品创作与绘画区别很大。在基础学习起始,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范作或黑板上的现成作品,自由模仿。但到了能力提升阶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往往拘束于绘画模式的限制,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开始有了惰性,抄袭或借用同学的充当自己的作品;再就出现了大部分的剪纸形象组合重复,没有变化。针对种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上我没少下功夫,发现最关键的就是改变学生学习创作的思维方式。
- 改变折叠形式
在团花剪纸知识学习之前,我们以对称折叠为基础,如喜字的折叠,折叠形式是用一张方形纸张连续对折两次,然后画好图案,再根据要求剪制。为了让学生有更富有创新法的作品剪出,在教学中我在喜字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字体的线条或结构形状或添加图案。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来改变思维创作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激励了学生技法创新的积极性,带动了学生整体的学习动手能力,活跃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将学生的平常心态转变为好奇心状态,避免了学生的惰性,制作出了多种花样的作品。真正挖掘出高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 简笔画
简笔画虽然是儿童绘画形式,但为了那些不愿画不知画什么的学生,在课堂中我主张他们画简笔画,而且给他们提供平时收集到的报刊杂志、画册、图片等资料,确立主题后概括画出来,构图时注意从原作中高度概括提炼,用剪纸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创作来源,让雷同作品不再出现,让不会画画的学生有了画自己画的欲望,让会画的学生有了想创新提升的愿望。总之,在剪纸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体验独立完成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愉悦。
3、图案组合
剪纸艺术制作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只学会画是远远不够的,剪纸艺术语言被称为纹样。传统纹样中常见的有月牙纹、锯齿纹、水滴纹、柳叶纹等等,在现代剪纸中纹样不拘一格。作品内容是否有创新,图案的组合非常关键,也是制作最难的部分,为了避免单纯得临摹,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将画出的形象填充各种纹样,学习怎样剪刻才算是完成一幅作品。
增加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团花剪纸技法形式,增添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学生的制作情绪非常高涨。制作中一直抱着“会剪出什么样的作品”的好奇心态,学生的厌烦感没了,重复的作品不见了,课堂上一片忙碌得喜悦景象,他们感受到了剪纸所附有的民族自豪感。
三、目标驱动、巧手带动策略
教学中,不但从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还进行了一定的策略。
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获取成功的主动力。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确立学习目标,采取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小组间配合创作。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同时,让每个小组中制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自觉团结互助合作的氛围,不仅小组中,在小组与小组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的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制作创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方法的转换,让学生摆脱了条框的束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手巧,使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健康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通过研究,学生的剪纸技能得到了提高,能做到信手而剪,使剪纸艺术得到普及与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教研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怎样发掘、传承历史文化起促进作用,对艺术教育的开发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剪纸课题结题报告》 杨莉 洪梅镇第一小学
《在小学高段剪纸课中开展“脱稿创作的实践研究”》 沈玉良 萧山明德学校
《剪纸教学的创新制作》 夏雄飞新疆兵团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