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里,我们爱你!我们来了,从中国各地,从英国各地,我们来了!
2012年8月16日 “我爱你,同里”
差不多一个多月前,关于在同里举办城市遗产保护工作营的计划就已经确定,从那时开始,对于同里,我就产生了无限的期待。在这之前,同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富土”这个有点夸张的地名改为低调的“同里”。
上午9:40分 ,从苏州火车站下车,坐上了去同里的公共汽车。半路,接到同里工作人员的短信说如果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德馨草堂,就给他打电话,感觉很温暖。
坐上电瓶车到达同里景区门口,发短信的工作人员已经到了门口。先去住宿的地方住下,然后12点等英国志愿者们到了一起吃饭。午饭回来,大家先是交了参加活动的费用。接着,开始领工作营的专用衣服,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朱立群经理一直在宾馆前台为大家分发衣服,天气太热,朱经理的额头都是汗珠。
回到房间,跟同屋认识。张俊坚,从香港来,是一家叫Purcell贝美建筑的建筑设计师。于是,我们就聊香港的项目、香港在保护文物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词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他说,英国和香港在这方面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简称CMP。
下午4点钟,2012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同里工作营开营仪式正式举行。这时候,著名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先生来到现场,吴江市相关领导和赞助商代表等一起和志愿者参加了开营仪式。
当阮仪三教授讲到同里的景好、水好、人好的时候,大家一起拍起了手。
接着,阮仪三教授就讲到上世纪80年代他到处宣讲文物保护理念的经历,有一次,对方甚至说上海人跑到我们这里来做什么,还把阮教授等人推出了门外,一出门,阮教授带的几个女学生就哭了。但是,当阮教授和学生到了同里的时候,当时的镇长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并积极地与阮教授沟通交流同里的保护工作。
阮教授说,因此他才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同里,并为同里的建设做了更多的事情,包括去年和今年在同里做的这种工作营。
“正是因为在同里这样的经历,因此,我相信,中方和英方的志愿者们,本次工作营将成为你一生中最为独特的经历。我爱你,同里!”
作为一个资深的专家,阮仪三教授声情并茂的经历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也将工作营的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同里,我们爱你!我们来了,从中国各地,从英国各地,我们来了!
2012年8月17日 Mr. Red
7点钟,房间的电话铃声响了,起床,吃早饭,然后就准备去工地开工。
吃完早饭,在宾馆的前厅,马上就开始落实工作营的具体计划,每天要有人值日,中英双方各出一个志愿者负责一日三餐的协助工作,还有包括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的茶歇(tea break)的服务工作。
本次修复的古建位于同里古镇东溪路的庆善堂,到达现场,领了安全帽、手套,得知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把工作现场先清洁出来。我们这一组一开始是除草,大家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很快,一大片杂草就清除干净。我们这一组有一个剑桥的学建筑的名叫James,他跟我说,昨天开始他对我的face熟悉了,但是不知道我的名字,我告诉他我的名字叫曹培红,hong的意思就是red,他说,ok,那我可以叫你Mr. Red吗?我一听,说好的,I like it very much。我的微博名称叫公益红小兵,也是跟着我名字中的“红”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RED是一个很有名的全球公益创新的一个品牌,是由U2乐队的主创发起的一个慈善创新模式,因此,当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真的很喜欢。
虽说中国人常说劳动最光荣,但劳动真的很辛苦。昨天下午,在开营仪式上,当中方领队朱老师在仪式上说到“劳动最光荣”的时候,临时担任翻译的Lucy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翻译。现场大家都笑了,这就是中外文化的差异。
同里的天气很热,用汗流浃背形容志愿者们一点也不为过。英方的志愿者显得劳动很熟练,后来聊起来才得知,他们中如James等都是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有这样的working holiday的经验。
上午的劳动是新鲜的,也是快乐的,整个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志愿者们跟专业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开始了这个项目的修复。不过,显然,志愿者们还是打下手的。
中午的时候,跟同济大学的朱老师聊天,开始了解到英国的一些遗产保护的情况,其实,这样的计划有很多模式,例如working holiday,例如working camp等等。饭后,听Lucy讲,James的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英国从事遗产保护工作,就是English Heritage的工作人员。
休息的时间,小张和Sam去项目建筑中拍了一中午的照片,因为他们要做后期的专业资料。志愿者们真的是很专业。
下午tea break的时候,James给我讲述了他父亲的一些故事。他的父亲今年81岁了,很早就接触遗产保护。
在休息的时候,同里的工作人员找了一个项目建筑的租户讲一下庆善堂的历史,由此知道这个建筑作为同里的医院一直到2007年当同里的新医院建好后才搬迁。
晚饭后,Lucy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当时James的父亲为什么会做遗产保护的工作。原来,上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有个火车站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当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英国遗产保护的新局面。看来,全世界的规律都一样,不到特别糟糕的情况,大概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更不用说政府的关注。
2012年8月18日 上房揭瓦
早餐的时候,跟英国志愿者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看到一个茶叶盒子上面有一个“FAIR TRADE”的标志。Lucy说,在英国,这样的茶叶会比普通的茶叶要贵一点,只有收入比较高的人才会买,因为公平贸易是要特别支持特定人群的。
早餐后到工作现场,上午的工作,是要先把屋顶的瓦揭下来,并运送到地面,好多人都想上去看看,于是,最积极的五个人先上去了。屋顶的瓦片很快就传下来了,明显地,传送瓦片需要更多的人,于是,大家集中开始运送瓦片。不同层的脚手架上开始分别站上人,英国女志愿者上脚手架显然更利索。 3点半开始下午的工作。第一个项目是去参观建筑公司之前修复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2011年开始做的,一共做了8个月,因为之前建筑物整体破败的比较厉害,因此,清除垃圾就很费事。可惜的是,这个建筑因为破败的厉害,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建筑(除了地基)。项目由上海的一个老板投资,准备做成文化沙龙的会所。建筑物修复后,产权是政府的,但租给了修复出资者来使用。
现场,72岁的建筑公司古建工程师讲述了这些事项。在庭院里,老师傅还给志愿者们具体地讲述了古建的基础知识。
2012年8月19日 基金会之友日
上午继续上房揭瓦,下午是阮仪三基金会之友来访。
上午茶歇的时候,来了两位从上海自驾车来参加活动的基金会之友。基金会之友,其实就是基金会的会员,阮仪三基金会的模式是每年交一定的会费,就可以参加基金会的各项活动。
下午是基金会之友和中英志愿者们一起参加的讲座,由思诚古建公司的负责人对古建的修复进行了专门的讲座。
最大的收获是对英方的志愿者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Jacquie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基金会的官员,Catharine是一个专业组织的conservation advisor,Callum是National Trust的一个实习木匠。
今天最辛苦的就是Mr.张,从讲座一开始的志愿者自我介绍一直到讲座结束,他是全程的翻译。回到房间,他还赶紧吃了从香港带来的念慈庵保护嗓子。在这之前,中方志愿者刘忆则给张送了一份保护嗓子的药片。
2012年8月20日 第一个休息日
今天是第一个休息日。
工作营的安排是每工作三天休息一天,经过前三天的努力工作后,大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休息日。
上午的活动,是参加一个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讲座和培训。艺术大师姓计,大家就称之为计老师。计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剪纸艺术起源,接着就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大家很认真地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练习。
下午是参观。首先去的是退思园——一个清代官员的宅子,占地约10亩。不过,虽然“退思”,依然在园子里地面上贴着“平升三级”的图案。后来去珍珠塔,不一样的风格,但确实更美,还有私家码头停放自己家的船,实在奢侈。由此想,当年红楼梦之贾家,实在是确有其事也。
2012年8月21日 媒体的力量
今天的工作是木工活。
一个是挂落的做法。师傅先给画图,然后做出一个模板,让学员比照着画线。别看是小小的细线,其实是很难画好的。师傅说,就是画线,也得学一年。
画线是第一项,接下来刨眼才是更难的。那需要刀和斧头的配合,学员们排队学习,显然,要想做好不是那么简单。
还有就是用刨子磨光柱子用的木头。首先是十分地费力,其次,师傅说,磨到什么程度,靠的是手触摸的感觉,靠机器是没有用的。那么,这个木头的光滑程度,要靠手感摸出来是否可行,显然非一日之功。正如师傅所说,一个木匠要学三年。
早晨,从深圳来了两个做微电影的媒体人士,同里镇上的媒体和吴江电视台也来到了现场,现场貌似突然充满了媒体。
据说,包括今年的部分志愿者和今天从深圳来的摄制组,他们都是从《城市画报》杂志上看到的报道,这是2011年一个该杂志的记者参加工作营后做的报道。可见,媒体的力量真的是很强大。
上午的时候,朱老师的孩子也来了,要参加4天的工作营。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去年就参加了平遥工作营,中午吃饭时说,以后可能会继承父母的专业,做遗产与建筑方面的事情。从这个孩子身上,似乎可以看到中国遗产保护美好的明天。
据说,CCTV9拍的节目将在11月份播出,很多人很期待,因此,我想,以去年《城市画报》的传播影响来看,明年,工作营一定会更火爆。
2012年8月22日 美来自平凡
今天的任务继续是木工和运砖。当最开始的新奇转变为平淡的工作之后,我们豁然发现,其实,再美的事物都是由平凡的细节构成的。例如精美的古建,无论是一个小小的木头,还是整体的构架,都是由平凡的工作一点一点构成的。
晚上是志愿者们自己做饭的日子,大家一起包了馄饨。今天还是宋歆月的生日,她还正好是今天的值日生。这个在日本留学的苏州本地女孩在工作营志愿者们的祝福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今天朱老师还把她写的英国遗产保护的书《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拿了过来送给我,非常感谢。
生日宴,朱老师还给志愿者们每人发了一个礼物,是中国京剧的脸谱,真的很感谢她的细心。
2012年8月23日 遗产保护日
今天,微电影制作者开始大量采访,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也许,明年的工作营,报名和录取比例会从今年的3比1上升到15比1。我是对这种模式抱有积极的看法,而朱老师则是冷静的。朱老师说,她对中国遗产保护工作营的独立,即纯粹是中国人自己做工作营而不是与国际合作,期间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另外,朱老师提到,在法国,目前的比例大概是一年300个工作营,而且地点遍布全国,甚至多为偏远地区。到今年,阮仪三基金会也只不过做了3个工作营——平遥、同里、苏州。
午饭之前,我终于找着一个机会跟Jacquie聊天,这也是我第一次清楚地知道她来自Oxford Preservation Trust,一个地方性的遗产保护组织。Jacquie介绍,他们组织主要针对本地城市进行遗产保护服务,具体来说,如保护咨询,即如何修缮一扇窗等,也包括通过宣传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我问,如何让公众参与进来?她说,首先是要将上了保护目录的建筑广泛地告诉公众,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让公众有广泛的认知,这样就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她还说,其实修复一个古建,目的不仅仅是一个古建,而是让古建能够融入整个周围的环境,让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将古建保护与环境良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午,开始看朱晓明教授给我的《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这让我了解到了英国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其中,首先是国家政策对遗产保护的支持,例如法律规定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土地转给国家信托将可以减免所得税;如专项的遗产保护彩票的运行等。 在英国的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还发展出很多极富特色的机构,如地方机构“城市闪光”,通过积极参与遗产保护,将遗产保护与地产开发有机结合,成为独特的地产公司;还有做成保护性遗产房屋或绿地的中介公司等等。
朱老师说,她的这本书是扫盲型的,我说,目前,我们需要这样的扫盲。
2012年8月24日 苏州营探访日
今天是同里工作营去苏州工作营探访的日子。
上午,首先是在同里欣赏了地方剧种宣卷的表演并学唱。宣卷最早起源于佛家用的一种音乐形式,本来是为祭祀服务的,后来发展为民间小调,主要在江浙沪一带流行。现在的传承人是同里文化站站长的儿媳妇,学戏曲出身,目前是家族性的传承,还没有新的传人。
第一个唱的曲子是《同里美》,不是很吸引人。第二个唱了一个传统的唱词,大意是讲在夏夜里螳螂娶亲的故事,具有不同发声特色的昆虫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显然,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大家纷纷要求了解唱词,场面顿时热闹起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无论是物质遗产的保护还是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一定要注意对原貌的优先呈现,其次才是与现代的结合,没有了原貌,就没有了现代与未来。
之后乘车到苏州。在同里工作了近10天后,到达苏州的第一印象是像乡下人进城。突然间再回到城市,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有的志愿者或者是同学或者是同事在苏州营,或者是之前的工作营有认识过,双方营员一见面,气氛显得很热烈,拥抱和尖叫声顿时出现。
饭毕后自由活动。一部分人去了苏州营的现场,一部分人在平江路上溜达。
2012年8月25日 今天我值日
工作营每天都安排两个人值日,主要负责早餐的辅助准备工作以及餐后的收拾和清洁工作,还包括白天上下午工作期间的tea break的准备和服务。今天轮到我和James值日。
上午的工作主要是铺砖,当然,还有继续运送垃圾。中间茶歇的时候,我问James,他怎么看待类似这样的工作营对中国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他说,仅仅是工作营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是,这样的工作营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一样,随着涟漪的逐步扩散,会对整个社会的遗产保护逐步起到影响作用。
苏州工作营的志愿者们来到同里。中午,两个工作营的志愿者们一起聚餐。中文、英语、法语混杂交流,很热闹。
苏州营今天来了一位财新的记者,据说是来替换她的同学的,她的同学是南都的记者,看来,媒体对工作营的关注已经逐步扩展。如果财新杂志可以发表一个报道的话,相信工作营的明天会更好。
2012年8月26日 坚持到底有多难
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清除垃圾,有的人开始撤退。我相信,撤退者的原因是因为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在这个时候,坚持走完全程越发显得难,也就越发觉得走完全程的价值和意义巨大。
上午,有一个英国志愿者就提出不愿意继续清除垃圾了,她说,我们又没有被支付薪酬,没有必要一直坚持下去。大家都认为她说的是对的,但是,也许坚持一下,一切就都OK。事实上,人生的道路上,不就是有很多事情重在坚持吗?个别志愿者的提前撤退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越到后来,工作营的日程设计应该越有价值和意义,这样才会吸引大家坚定地留下来。
晚饭之前,听薛岩说,英国志愿者们每天都在James的带领下对当天的照片进行分类和说明整理,她对英国志愿者的这种做法很钦佩。
2012年8月27日 最后的晚餐
今天是工作营的最后一个劳动日,其实是最后半个。因为只工作一个上午了。于是,大家认真地工作了一个上午,到11点的时候,收工。
午饭后,在宾馆的院子里拷贝照片。
然后休息。正在睡觉的时候,朱老师说,基金会的丁秘书长来了,有空的话一起沟通一下。于是,就去了咖啡猫闲坐。
交流中,丁秘书长介绍了NATIONAL TRUST的起源:当初三个英国人希望能够为社会发展做点贡献,希望能够把英国美丽的地方让更多穷人有机会享受,于是就设立了这么一个组织。因为英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大量的土地在富人手里,于是这个组织就通过购买实现这个愿景。总结一句话就是:国家信托是将遗产保护和商业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案例典范。
然后就说到阮仪三基金会的发展情况。大致的情形是当政策鼓励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时候,他们就着手准备。但也有一些现实的困境。当然,基金会确实因为阮仪三教授的声望,拥有一定的资源和经验,这个也是基金会独特的基础。
同里工作营的出现是今年4月份一次研讨会后的成果,从这个成果来看,遗产保护工作营或者说研讨会举办得太少了,基金会需要学会高调。
下午的沟通中,得知,这一次的工作营是阮仪三基金会和NATIONAL TRUST的首次合作,其中后者为英方志愿者提供了部分赞助,而且后者还委派了一位专职工作人员Callum参加,之后,英方志愿者要为本次工作营写一份报告。
2012年8月28日 闭营沙龙
今天是最后一天,所以,早上一起来,整个氛围就不一样。
早餐时,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些离开的事情,有人互送礼物。早餐后,大家迅速地收拾东西,做到一拿起来就可以出发。
上午的主要活动就是闭营论坛,一个Seminar,主要是跟当地居民代表座谈。
同里政府出了几个代表,还给志愿者们颁发了一个“同里遗产保护形象宣传大使”的证书。
我主要从创新和行动的角度分享了我在工作营的感受,工作营作为一种模式应该是很具有创新性的,当前,中国社会的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一个期盼创新的阶段,希望工作营这种模式可以对整个社会公益事业有所借鉴;同时,作为一种外来模式,工作营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如何推进中国的遗产保护乃至其它公益事业的发展,值得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并深入实践。
在日本留学的宋歆月讲述了日本学习的感受,例如日本垃圾分类和灾难防护。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她幻灯片的最后一张,是几个大字:“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这几个字让我对这个柔弱的小姑娘产生了不一样的深刻记忆。
来自香港的张俊坚介绍了他所在的机构在香港中环做一个旧警署和监狱建筑群的修复工作。
英国志愿者、牛津保护信托的Jacquie介绍了他们对于牛津城堡的成功改造,这是一处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曾经在英国内战后被作为牛津城的监狱。为期近十年的改造让牛津城堡成为了聚集媒体、社区和居民目光的公共事件。
来自The Church of England的Catherine分享了他们在修复英国教堂建筑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并提出了几个可持续性的问题。
沙龙之后,我意识到类似这样的沙龙也许应该在开营第一天就举办,或者,也可以每天拿出一个时间来让一位或者两位来分享,这样的话,工作营的参与者会更有成效。因为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分享,这也从一个侧面对工作营的参与者造成了不公平。
记得前几天丁枫秘书长谈到希望工作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恰在今天这个沙龙上就表现出一种不公平。
一次美丽的遗产保护工作营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只是短暂的十几天,但是,我想,这段特别的人生旅程会给每个人带来终生难忘的记忆。
2012年8月16日 “我爱你,同里”
差不多一个多月前,关于在同里举办城市遗产保护工作营的计划就已经确定,从那时开始,对于同里,我就产生了无限的期待。在这之前,同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富土”这个有点夸张的地名改为低调的“同里”。
上午9:40分 ,从苏州火车站下车,坐上了去同里的公共汽车。半路,接到同里工作人员的短信说如果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德馨草堂,就给他打电话,感觉很温暖。
坐上电瓶车到达同里景区门口,发短信的工作人员已经到了门口。先去住宿的地方住下,然后12点等英国志愿者们到了一起吃饭。午饭回来,大家先是交了参加活动的费用。接着,开始领工作营的专用衣服,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朱立群经理一直在宾馆前台为大家分发衣服,天气太热,朱经理的额头都是汗珠。
回到房间,跟同屋认识。张俊坚,从香港来,是一家叫Purcell贝美建筑的建筑设计师。于是,我们就聊香港的项目、香港在保护文物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词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他说,英国和香港在这方面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简称CMP。
下午4点钟,2012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同里工作营开营仪式正式举行。这时候,著名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先生来到现场,吴江市相关领导和赞助商代表等一起和志愿者参加了开营仪式。
当阮仪三教授讲到同里的景好、水好、人好的时候,大家一起拍起了手。
接着,阮仪三教授就讲到上世纪80年代他到处宣讲文物保护理念的经历,有一次,对方甚至说上海人跑到我们这里来做什么,还把阮教授等人推出了门外,一出门,阮教授带的几个女学生就哭了。但是,当阮教授和学生到了同里的时候,当时的镇长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并积极地与阮教授沟通交流同里的保护工作。
阮教授说,因此他才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同里,并为同里的建设做了更多的事情,包括去年和今年在同里做的这种工作营。
“正是因为在同里这样的经历,因此,我相信,中方和英方的志愿者们,本次工作营将成为你一生中最为独特的经历。我爱你,同里!”
作为一个资深的专家,阮仪三教授声情并茂的经历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也将工作营的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同里,我们爱你!我们来了,从中国各地,从英国各地,我们来了!
2012年8月17日 Mr. Red
7点钟,房间的电话铃声响了,起床,吃早饭,然后就准备去工地开工。
吃完早饭,在宾馆的前厅,马上就开始落实工作营的具体计划,每天要有人值日,中英双方各出一个志愿者负责一日三餐的协助工作,还有包括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的茶歇(tea break)的服务工作。
本次修复的古建位于同里古镇东溪路的庆善堂,到达现场,领了安全帽、手套,得知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把工作现场先清洁出来。我们这一组一开始是除草,大家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很快,一大片杂草就清除干净。我们这一组有一个剑桥的学建筑的名叫James,他跟我说,昨天开始他对我的face熟悉了,但是不知道我的名字,我告诉他我的名字叫曹培红,hong的意思就是red,他说,ok,那我可以叫你Mr. Red吗?我一听,说好的,I like it very much。我的微博名称叫公益红小兵,也是跟着我名字中的“红”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RED是一个很有名的全球公益创新的一个品牌,是由U2乐队的主创发起的一个慈善创新模式,因此,当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真的很喜欢。
虽说中国人常说劳动最光荣,但劳动真的很辛苦。昨天下午,在开营仪式上,当中方领队朱老师在仪式上说到“劳动最光荣”的时候,临时担任翻译的Lucy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翻译。现场大家都笑了,这就是中外文化的差异。
同里的天气很热,用汗流浃背形容志愿者们一点也不为过。英方的志愿者显得劳动很熟练,后来聊起来才得知,他们中如James等都是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有这样的working holiday的经验。
上午的劳动是新鲜的,也是快乐的,整个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志愿者们跟专业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开始了这个项目的修复。不过,显然,志愿者们还是打下手的。
中午的时候,跟同济大学的朱老师聊天,开始了解到英国的一些遗产保护的情况,其实,这样的计划有很多模式,例如working holiday,例如working camp等等。饭后,听Lucy讲,James的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英国从事遗产保护工作,就是English Heritage的工作人员。
休息的时间,小张和Sam去项目建筑中拍了一中午的照片,因为他们要做后期的专业资料。志愿者们真的是很专业。
下午tea break的时候,James给我讲述了他父亲的一些故事。他的父亲今年81岁了,很早就接触遗产保护。
在休息的时候,同里的工作人员找了一个项目建筑的租户讲一下庆善堂的历史,由此知道这个建筑作为同里的医院一直到2007年当同里的新医院建好后才搬迁。
晚饭后,Lucy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当时James的父亲为什么会做遗产保护的工作。原来,上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有个火车站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当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英国遗产保护的新局面。看来,全世界的规律都一样,不到特别糟糕的情况,大概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更不用说政府的关注。
2012年8月18日 上房揭瓦
早餐的时候,跟英国志愿者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看到一个茶叶盒子上面有一个“FAIR TRADE”的标志。Lucy说,在英国,这样的茶叶会比普通的茶叶要贵一点,只有收入比较高的人才会买,因为公平贸易是要特别支持特定人群的。
早餐后到工作现场,上午的工作,是要先把屋顶的瓦揭下来,并运送到地面,好多人都想上去看看,于是,最积极的五个人先上去了。屋顶的瓦片很快就传下来了,明显地,传送瓦片需要更多的人,于是,大家集中开始运送瓦片。不同层的脚手架上开始分别站上人,英国女志愿者上脚手架显然更利索。 3点半开始下午的工作。第一个项目是去参观建筑公司之前修复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2011年开始做的,一共做了8个月,因为之前建筑物整体破败的比较厉害,因此,清除垃圾就很费事。可惜的是,这个建筑因为破败的厉害,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建筑(除了地基)。项目由上海的一个老板投资,准备做成文化沙龙的会所。建筑物修复后,产权是政府的,但租给了修复出资者来使用。
现场,72岁的建筑公司古建工程师讲述了这些事项。在庭院里,老师傅还给志愿者们具体地讲述了古建的基础知识。
2012年8月19日 基金会之友日
上午继续上房揭瓦,下午是阮仪三基金会之友来访。
上午茶歇的时候,来了两位从上海自驾车来参加活动的基金会之友。基金会之友,其实就是基金会的会员,阮仪三基金会的模式是每年交一定的会费,就可以参加基金会的各项活动。
下午是基金会之友和中英志愿者们一起参加的讲座,由思诚古建公司的负责人对古建的修复进行了专门的讲座。
最大的收获是对英方的志愿者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Jacquie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基金会的官员,Catharine是一个专业组织的conservation advisor,Callum是National Trust的一个实习木匠。
今天最辛苦的就是Mr.张,从讲座一开始的志愿者自我介绍一直到讲座结束,他是全程的翻译。回到房间,他还赶紧吃了从香港带来的念慈庵保护嗓子。在这之前,中方志愿者刘忆则给张送了一份保护嗓子的药片。
2012年8月20日 第一个休息日
今天是第一个休息日。
工作营的安排是每工作三天休息一天,经过前三天的努力工作后,大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休息日。
上午的活动,是参加一个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讲座和培训。艺术大师姓计,大家就称之为计老师。计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剪纸艺术起源,接着就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大家很认真地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练习。
下午是参观。首先去的是退思园——一个清代官员的宅子,占地约10亩。不过,虽然“退思”,依然在园子里地面上贴着“平升三级”的图案。后来去珍珠塔,不一样的风格,但确实更美,还有私家码头停放自己家的船,实在奢侈。由此想,当年红楼梦之贾家,实在是确有其事也。
2012年8月21日 媒体的力量
今天的工作是木工活。
一个是挂落的做法。师傅先给画图,然后做出一个模板,让学员比照着画线。别看是小小的细线,其实是很难画好的。师傅说,就是画线,也得学一年。
画线是第一项,接下来刨眼才是更难的。那需要刀和斧头的配合,学员们排队学习,显然,要想做好不是那么简单。
还有就是用刨子磨光柱子用的木头。首先是十分地费力,其次,师傅说,磨到什么程度,靠的是手触摸的感觉,靠机器是没有用的。那么,这个木头的光滑程度,要靠手感摸出来是否可行,显然非一日之功。正如师傅所说,一个木匠要学三年。
早晨,从深圳来了两个做微电影的媒体人士,同里镇上的媒体和吴江电视台也来到了现场,现场貌似突然充满了媒体。
据说,包括今年的部分志愿者和今天从深圳来的摄制组,他们都是从《城市画报》杂志上看到的报道,这是2011年一个该杂志的记者参加工作营后做的报道。可见,媒体的力量真的是很强大。
上午的时候,朱老师的孩子也来了,要参加4天的工作营。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去年就参加了平遥工作营,中午吃饭时说,以后可能会继承父母的专业,做遗产与建筑方面的事情。从这个孩子身上,似乎可以看到中国遗产保护美好的明天。
据说,CCTV9拍的节目将在11月份播出,很多人很期待,因此,我想,以去年《城市画报》的传播影响来看,明年,工作营一定会更火爆。
2012年8月22日 美来自平凡
今天的任务继续是木工和运砖。当最开始的新奇转变为平淡的工作之后,我们豁然发现,其实,再美的事物都是由平凡的细节构成的。例如精美的古建,无论是一个小小的木头,还是整体的构架,都是由平凡的工作一点一点构成的。
晚上是志愿者们自己做饭的日子,大家一起包了馄饨。今天还是宋歆月的生日,她还正好是今天的值日生。这个在日本留学的苏州本地女孩在工作营志愿者们的祝福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今天朱老师还把她写的英国遗产保护的书《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拿了过来送给我,非常感谢。
生日宴,朱老师还给志愿者们每人发了一个礼物,是中国京剧的脸谱,真的很感谢她的细心。
2012年8月23日 遗产保护日
今天,微电影制作者开始大量采访,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也许,明年的工作营,报名和录取比例会从今年的3比1上升到15比1。我是对这种模式抱有积极的看法,而朱老师则是冷静的。朱老师说,她对中国遗产保护工作营的独立,即纯粹是中国人自己做工作营而不是与国际合作,期间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另外,朱老师提到,在法国,目前的比例大概是一年300个工作营,而且地点遍布全国,甚至多为偏远地区。到今年,阮仪三基金会也只不过做了3个工作营——平遥、同里、苏州。
午饭之前,我终于找着一个机会跟Jacquie聊天,这也是我第一次清楚地知道她来自Oxford Preservation Trust,一个地方性的遗产保护组织。Jacquie介绍,他们组织主要针对本地城市进行遗产保护服务,具体来说,如保护咨询,即如何修缮一扇窗等,也包括通过宣传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我问,如何让公众参与进来?她说,首先是要将上了保护目录的建筑广泛地告诉公众,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让公众有广泛的认知,这样就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她还说,其实修复一个古建,目的不仅仅是一个古建,而是让古建能够融入整个周围的环境,让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将古建保护与环境良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午,开始看朱晓明教授给我的《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这让我了解到了英国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其中,首先是国家政策对遗产保护的支持,例如法律规定通过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土地转给国家信托将可以减免所得税;如专项的遗产保护彩票的运行等。 在英国的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还发展出很多极富特色的机构,如地方机构“城市闪光”,通过积极参与遗产保护,将遗产保护与地产开发有机结合,成为独特的地产公司;还有做成保护性遗产房屋或绿地的中介公司等等。
朱老师说,她的这本书是扫盲型的,我说,目前,我们需要这样的扫盲。
2012年8月24日 苏州营探访日
今天是同里工作营去苏州工作营探访的日子。
上午,首先是在同里欣赏了地方剧种宣卷的表演并学唱。宣卷最早起源于佛家用的一种音乐形式,本来是为祭祀服务的,后来发展为民间小调,主要在江浙沪一带流行。现在的传承人是同里文化站站长的儿媳妇,学戏曲出身,目前是家族性的传承,还没有新的传人。
第一个唱的曲子是《同里美》,不是很吸引人。第二个唱了一个传统的唱词,大意是讲在夏夜里螳螂娶亲的故事,具有不同发声特色的昆虫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显然,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大家纷纷要求了解唱词,场面顿时热闹起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无论是物质遗产的保护还是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一定要注意对原貌的优先呈现,其次才是与现代的结合,没有了原貌,就没有了现代与未来。
之后乘车到苏州。在同里工作了近10天后,到达苏州的第一印象是像乡下人进城。突然间再回到城市,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有的志愿者或者是同学或者是同事在苏州营,或者是之前的工作营有认识过,双方营员一见面,气氛显得很热烈,拥抱和尖叫声顿时出现。
饭毕后自由活动。一部分人去了苏州营的现场,一部分人在平江路上溜达。
2012年8月25日 今天我值日
工作营每天都安排两个人值日,主要负责早餐的辅助准备工作以及餐后的收拾和清洁工作,还包括白天上下午工作期间的tea break的准备和服务。今天轮到我和James值日。
上午的工作主要是铺砖,当然,还有继续运送垃圾。中间茶歇的时候,我问James,他怎么看待类似这样的工作营对中国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他说,仅仅是工作营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是,这样的工作营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一样,随着涟漪的逐步扩散,会对整个社会的遗产保护逐步起到影响作用。
苏州工作营的志愿者们来到同里。中午,两个工作营的志愿者们一起聚餐。中文、英语、法语混杂交流,很热闹。
苏州营今天来了一位财新的记者,据说是来替换她的同学的,她的同学是南都的记者,看来,媒体对工作营的关注已经逐步扩展。如果财新杂志可以发表一个报道的话,相信工作营的明天会更好。
2012年8月26日 坚持到底有多难
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清除垃圾,有的人开始撤退。我相信,撤退者的原因是因为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在这个时候,坚持走完全程越发显得难,也就越发觉得走完全程的价值和意义巨大。
上午,有一个英国志愿者就提出不愿意继续清除垃圾了,她说,我们又没有被支付薪酬,没有必要一直坚持下去。大家都认为她说的是对的,但是,也许坚持一下,一切就都OK。事实上,人生的道路上,不就是有很多事情重在坚持吗?个别志愿者的提前撤退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越到后来,工作营的日程设计应该越有价值和意义,这样才会吸引大家坚定地留下来。
晚饭之前,听薛岩说,英国志愿者们每天都在James的带领下对当天的照片进行分类和说明整理,她对英国志愿者的这种做法很钦佩。
2012年8月27日 最后的晚餐
今天是工作营的最后一个劳动日,其实是最后半个。因为只工作一个上午了。于是,大家认真地工作了一个上午,到11点的时候,收工。
午饭后,在宾馆的院子里拷贝照片。
然后休息。正在睡觉的时候,朱老师说,基金会的丁秘书长来了,有空的话一起沟通一下。于是,就去了咖啡猫闲坐。
交流中,丁秘书长介绍了NATIONAL TRUST的起源:当初三个英国人希望能够为社会发展做点贡献,希望能够把英国美丽的地方让更多穷人有机会享受,于是就设立了这么一个组织。因为英国的土地是私有的,大量的土地在富人手里,于是这个组织就通过购买实现这个愿景。总结一句话就是:国家信托是将遗产保护和商业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案例典范。
然后就说到阮仪三基金会的发展情况。大致的情形是当政策鼓励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时候,他们就着手准备。但也有一些现实的困境。当然,基金会确实因为阮仪三教授的声望,拥有一定的资源和经验,这个也是基金会独特的基础。
同里工作营的出现是今年4月份一次研讨会后的成果,从这个成果来看,遗产保护工作营或者说研讨会举办得太少了,基金会需要学会高调。
下午的沟通中,得知,这一次的工作营是阮仪三基金会和NATIONAL TRUST的首次合作,其中后者为英方志愿者提供了部分赞助,而且后者还委派了一位专职工作人员Callum参加,之后,英方志愿者要为本次工作营写一份报告。
2012年8月28日 闭营沙龙
今天是最后一天,所以,早上一起来,整个氛围就不一样。
早餐时,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些离开的事情,有人互送礼物。早餐后,大家迅速地收拾东西,做到一拿起来就可以出发。
上午的主要活动就是闭营论坛,一个Seminar,主要是跟当地居民代表座谈。
同里政府出了几个代表,还给志愿者们颁发了一个“同里遗产保护形象宣传大使”的证书。
我主要从创新和行动的角度分享了我在工作营的感受,工作营作为一种模式应该是很具有创新性的,当前,中国社会的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一个期盼创新的阶段,希望工作营这种模式可以对整个社会公益事业有所借鉴;同时,作为一种外来模式,工作营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如何推进中国的遗产保护乃至其它公益事业的发展,值得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并深入实践。
在日本留学的宋歆月讲述了日本学习的感受,例如日本垃圾分类和灾难防护。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她幻灯片的最后一张,是几个大字:“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这几个字让我对这个柔弱的小姑娘产生了不一样的深刻记忆。
来自香港的张俊坚介绍了他所在的机构在香港中环做一个旧警署和监狱建筑群的修复工作。
英国志愿者、牛津保护信托的Jacquie介绍了他们对于牛津城堡的成功改造,这是一处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曾经在英国内战后被作为牛津城的监狱。为期近十年的改造让牛津城堡成为了聚集媒体、社区和居民目光的公共事件。
来自The Church of England的Catherine分享了他们在修复英国教堂建筑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并提出了几个可持续性的问题。
沙龙之后,我意识到类似这样的沙龙也许应该在开营第一天就举办,或者,也可以每天拿出一个时间来让一位或者两位来分享,这样的话,工作营的参与者会更有成效。因为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分享,这也从一个侧面对工作营的参与者造成了不公平。
记得前几天丁枫秘书长谈到希望工作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恰在今天这个沙龙上就表现出一种不公平。
一次美丽的遗产保护工作营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只是短暂的十几天,但是,我想,这段特别的人生旅程会给每个人带来终生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