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秋风词,一缕茶魂归去来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瓯自劝,红尘倦客,不是茶茗相伴,如何过得黄昏?秋风冷,秋意浓,傍晚,茶瘾起。于是,前往灏园印人兄的静斋。
  茶品以天干排序。首先开泡台湾奇莱山春茶乌龙。一启封,顿觉一道寒飕飕的凉气直冲鼻端,无疑是产自高海拔之上品奇茗。掬少许,置入盖瓯。但见茶形如握拳,紧结圆实,其色褐绿幽黄,微显宝光,身骨亦重,茶气高雅。沸水高冲,开汤后,香清似雪,汤清如莹,入口顺滑,口感饱满和润,回甘直追喉底,茶脉舒畅若舌底鸣泉,令我惊诧惊喜!
  古往今来,万法归宗,一贯天下。品茶之道,莫不如此。行茶似太极,亦似书画篆刻,尤重气韵贯通,连绵不绝。于是,乘兴瀹之,九曲十八回,渐臻巅峰。泡了十数巡之多,以人气融茶气,缘缘相合,道道欢喜,巡巡愉悦。忆及养真论茶,谓为茶者魅力之展现,笔者深以为然。
  茶歇间,印人兄燃起沉香一炉,其香幽如隐者,在高居百尺的静斋斗室弥散。窗外夜空浩瀚,一轮圆月孤悬天穹,几片游云缭绕蟾宫,沉香有灵,亦将携奇莱茶魂冲霄而上。嫦娥有心,岂不感怀戚戚翩然而至,神饮三杯。又想起,昔年申城一代才女张爱玲,独领文坛风骚,《沉香屑——第一炉香》仿佛已幻化作彼岸的“海上花”,如流星雨般逝去。
  二道茶,武夷山正岩金观音,其香澹澹,其色黝黝,其形索索,星霜点点,闪烁叶上。取出静斋特制之手绘瓷瓯,满注沸水,待沫淳凸浮而起,尚未漾溢时,以瓯盖轻轻旋刮去,沥去盖沿之寡薄水,注入若琛杯中。闻面香,和和煦煦,如冬日沐阳;观汤色,古雅淡黄,若丹霞映岩;品滋味,怡然甘醇,妙比醍醐。茶汤韵口温裕,如水落宣纸,渲染化之,舌面若泉沥金沙,冰雪净明。欣赏着印人珍藏之伊墨卿行书小品,以及乡邑沈秋明的尺牍墨迹,遐想着米南宫的“臣书刷字”,心情何等喜悦!
  缓啜一口又一口的金观音,感慨间,耳畔又传来一曲古琴《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清秋,幽怨的七弦琴歌,惹我情愫。叹一声曲终人散,一朵荼糜绝相思。
  最后一道茶来了,这回由印人兄亲自瀹泡。此茶非同寻常,是香港黄君实先生赐赠的红印老普。前年春夏,同样在印人兄的静斋,我与三五同好,一起品尝了黄老主泡的宋聘蓝标。对于普洱,我向来没有过多的深入,随缘而饮。可就是那一次与君实老人的茶聚,却让我怀念无比。喝茶已有经年,可黄老之茶在我心底是最平和的。看他泡茶,恰如与高士参道,我心悠然而法喜。他的“茶气”,会与我默契并共鸣着,让我这颗冰封寂寥的心阳光起来,因茶而生,因水而活。让我对人生,对未来,依旧充满茶梦般的憧憬。
  水早已煮开,瓯中的红印老普已经“洗”了二回。茶气悄然而来,像幽邃山谷中萌生的一脉氤氲,又恍如远古的陈香,冉冉升起。茶汤是那种逝去的瑰丽,在灰蒙蒙中,泛起酒红色的心。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酒,凝固的是离别时的黯然。茶汤是饱满的,而且很稠润,轻抿入口的一刹那,像石子掷入湖心后激起的一圈涟漪,由内而外立体地荡漾开来,并迅速化开沉入舌底。气韵活且灵动,须臾间,齿颊侵浸茶之水香,水路温和,暖暖地盈溢开去。也许好茶总有其共性,红印带给我的愉悦同样如此。秋夜清冷,茶却是那样暖彻心扉。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贮存的原因,茶“皮”犹如苍暮,多少使人迷离。但随着茶“肉”渐出,“璞中之玉”便凸显了出来。红印的持久力,耐泡力,亲和力和回甘力愈发可辨。茶汤中的活性因子激荡着味蕾,汁水沁人而生津,陈韵悠然而隽永。仿佛是彩云之南,无弦嘉木,采集日月精华,奏出的天籁之音。红印老普,仿佛浴火之凤凰,涅檗重生。一瓯红印,将那一缕茶魂融入我心,归去来兮!
其他文献
有一位老人,在我国的传统文学界,已经难以用独步天下来描述:  他97岁的高龄,却笑称自己只有尚不足50“公岁”。  他虽与屈原隔千年,却诗心相通。  他一生爱美文,更爱美人,以风流倜傥,浪漫多情闻名文坛。  他年轻时嗜酒,年长后嗜茶,如同他钟爱天下美人一样钟爱着天下好茶。  他,便是人称“活屈原”的大学者文怀沙。  “我本身是两个文怀沙,一个文怀沙是酒的文怀沙,已经死掉了,今天这个是茶的文怀沙。”
期刊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 作者: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是由两位茶学专家和一位文化学者共同主持完成的,三人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茶的底蕴有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文化的内容也更显丰满。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中国茶文化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一个“闲”字上。这种闲不是忙里偷闲,而是生活的自然状态。用“水流心不竞”来形容表达它,最恰当不过。
期刊
在一个地方,你会惊艳于大茶树的俊美,沉醉于布朗族的文化,飘渺于阳光穿透云雾的瞬间,舒缓于茶汤徐徐的芬芳,四舞合而为一,这就是景迈山。  一个星期的景迈之旅,留给我的是景迈山隔世的宁静,歪垦老人纯净透明的歌声,岩星坎天真的布朗族舞,还有静坐古茶树旁,随手摘一片野草,每天嚼着生黄瓜想留下的真实念头。    景迈风光    一路上旖旎的亚热带雨林风光扑面而来,有秀美的傣家竹楼。俊俏的傣族少女,还有湿润的
期刊
第一次听到“东方美人”,便为这美丽的名字心驰神往。  而第一次拥有“东方美人”,是源自天福月饼的馈赠。月饼常见,“东方美人”却不常有,为了这一小盒“东方美人”,我一下子买了四盒月饼。还记得与同事品饮时开的玩笑,“喝东方美人,你可以感受到舌头与茶的接触,似乎就是与一位美人接吻。”与东方美人初次邂逅的那种美好的感觉,就在我和朋友们的欢笑中渐渐消逝、沉淀。    亲近“东方美人”    一次机缘,又得到
期刊
成都是座散漫而休闲的世俗之城,此处的佛与道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高僧与道士大隐于市,世俗之徒穿梭于庙观寺院。大慈寺和青阳宫作为佛家与道家的圣地,殿内却都有个茶园子,竹架绿藤,竹椅、石桌、盖碗茶,信佛或向道的信徒们在此品茶、晒太阳、摆龙门阵,还有穿梭于茶桌间的茶博士。  佛道圣地,世俗如此,岂不是一大美事?    大慈寺:蜀中禅茶之翘楚    大慈寺庄严肃穆的大门似乎是一道界,门外是喧嚣之声不
期刊
5月的福建,遍地茶香。  其中,有一种茶,它个性斐然,在春天绽放,酝酿出一盏清柔的茶汤:在秋天绚烂,散发出一股馥郁的芬芳。安溪铁观音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气质,成为中国乌龙茶的翘楚。  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让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一跃成为国家经济百强县;也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在短短10天时间里,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爱茶人;更没有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吸引着爱茶人像朝圣一样,一次又一次
期刊
他们是知名企业总裁,或社会名人,他们还是国学研修者,但他们更是虔诚的茶人。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国学大讲堂董事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怀着“品茶、论道、结缘”之心,寻茶寻到了武夷山。  本刊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零距离接触他们的茶心。    寻茶人物素描    郭杰 中国红牛第一任总裁,亚太经合组织文体产业委员会主任,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中国分会执行主席,中国国际体育产业俱乐部总裁,中国沃天体育管理集团
期刊
地点:老茶吧(陈仁泉的私人茶室)  主角:陈仁泉(职业摄影师,文史研究者)  内容梗概:  某个午后,当我第一次走进德阳这家老茶吧,恍惚间仿佛走进了一段隔世的岁月,在这段岁月中品咂着各种悲欢各种滋味。  老茶吧的主人名叫陈仁泉,他是一个职业摄影师,也是一个文史研究者,作为一个文人的私人茶室,这里没有考究的器皿,也没有价值连城的茶叶,但是坐在茶室中,慢慢地品尝一壶茶,一种情绪就慢慢地蔓延开来,爬满内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里,涉及茶的诗词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历代咏茶诗词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早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奇瑰宝。曹雪芹也以它梦笔生花的文采,在《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才,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    十二钗联句咏茶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常见形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篇。古人用联句来咏茶在茶诗中是比较少见的。《红楼梦》联句诗中写茶最
期刊
李长平,号赏壶阁主人,网名“老紫砂”,杭州茗壶(紫砂)艺术馆馆长。结缘紫砂二十载,收藏明清紫砂古壶和紫砂雅玩五百多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研究和弘扬紫砂文化,著有《明清紫砂珍赏》。  宜兴制陶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现代意义上的紫砂茶具却起源于明代。  最早把紫砂做成茶壶的,是宜兴当地一座寺庙中的僧人。后人一直称其为“金沙寺僧”。  制作紫砂茶具最早的名家是供春。供春原本是明正德甲戌进士吴颐山的书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