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的福建,遍地茶香。
其中,有一种茶,它个性斐然,在春天绽放,酝酿出一盏清柔的茶汤:在秋天绚烂,散发出一股馥郁的芬芳。安溪铁观音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气质,成为中国乌龙茶的翘楚。
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让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一跃成为国家经济百强县;也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在短短10天时间里,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爱茶人;更没有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吸引着爱茶人像朝圣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路途,去追寻它的一生。
每一年茶季来临,我们都要去安溪走走看看,无论是西坪、祥华,还是感德、龙涓,我们喜欢和茶农在一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看他们采茶、做茶,聆听他们自豪地讲述自己如何实现从一片树叶到一桶金的梦想。
今年,我们再次走近安溪,把近距离的视角从龙涓新兴的生态有机茶园开始,再到传统的感德茶叶一条街,从茶农们那不分昼夜忙碌的身影和洋溢着收获喜悦的笑脸中,去感受安溪铁观音生生不息的活力。
5月4日,我们一路驱车来到安溪,在茶都稍作休整便直奔龙涓。去龙涓的路已经全是水泥路,但却是弯度大、路程远,尽管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山路的弯曲程度还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在两个多小时一路盘旋直上又盘旋直下的相互交替中,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龙涓茶叶城。
这是一个去年刚建成的茶叶集中加工区,也是目前安溪规模最大的茶叶集中加工区,占地150亩,有6万平方米。500多问店面。接待我们的是龙涓乡立农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潘惠聪,老乡们都叫他“老潘”。他原本在北京做生意。虽然常年在外,但由于为人善良、做事踏实,在乡亲邻里间口碑不错。龙涓乡去年想成立茶叶合作社的时候,就把他找了回来,让他牵头做这件事。许多茶农在得知乡里要成立合作社,并且由老潘负责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老潘于是决定放下北京的生意,回到龙涓,和茶农们一起大干一场。为表决心,他给茶叶合作社取名“立农”, “从此,我就立志在龙涓做农民了。”老潘笑着说。
其实,龙涓乡是安溪具有千年制茶史的古乡镇,36个村中有28个村制茶,制茶户有近万户。龙涓乡早期以农作物、陶瓷、劳务输出等为主业,近年来开始转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堪称安溪铁观音的后起之秀。
老潘的“立农”茶叶合作社就设在龙涓茶叶城里,我们看到其中有几十间店面都是“××茶厂”的蓝色招牌,外面的空地上晾晒着当天刚采的茶青,里面的加工房里则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老潘说合作社集中了龙涓乡比较好的制茶能手,每个成员都有一间加工店面,招牌都统一用成员的名字,“合作社就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统一技术交流、统一培训、统一制茶、统一低成本采购、统一管理。我们还组织各种比赛:茶王赛、初制赛,在乡里持续不断地举办大小赛事,通过比赛,成员们的制茶技术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我们到达龙涓时逢首届安溪铁观音初制大赛决赛前夕,对于这样一项有权威的大型赛事能落户龙涓,也意味着作为安溪铁观音后起之秀的龙涓茶。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得到茶界的广泛认可。龙涓茶叶城里正在为大赛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很多选手也提前来到比赛现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现场比赛的气氛渐浓,让人对即将到来的赛事充满了期待。
我们在老潘的店里还遇见一位20多岁的女孩,北京人,操着一口标准京腔,虽然年纪轻轻。但往茶桌前一坐,一套熟练的泡茶功夫却已是一副老茶人的模样。老潘说这是自己在北京认识的一个年轻茶友,因为钟爱铁观音,每到茶季,她就会来到安溪呆上半个月,看茶农采茶、制茶,向他们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如今,女孩已经俨然是半个龙涓人,老潘忙的时候,她就在店里招呼客人。很多人都认识她,每次进店喝茶都会关心地问一句:“最近,有没有进步啊?”然后掏出几泡茶让女孩学习,女孩说自己很喜欢在闽南喝茶的氛围,“在北京,也有很多人喝茶爱茶,但都只局限在固定的一个圈子里。可是在闽南就完全不同,走到哪都有人热情地招待你喝茶,教你品茶。能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对茶的理解特真实,进步也很快。”女孩说自己本来已经准备回京了,得知安溪铁观音初制大赛要在龙涓举办,她觉得机会难得,所以特意留下来看比赛。
看女孩熟练地挑拣毛茶、认真地温杯泡茶。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外乡人对铁观音的钟爱与虔诚。
从龙涓茶叶城出来,我们继续山路之行,在一段更窄、更弯的山路上前行近半个小时左右。入夜时分,我们到了此行的第二站——华祥苑有机茶基地。
一进入由张天福老人题写“茶和天下”四字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由于天气已晚,周围的茶园已经陷入夜幕之中。在简单的晚饭之后,我们随意地漫步在基地花园式的庭院里。之前就曾听同事描绘过华祥苑基地的美好夜晚,心里也由此描绘过无数可期待的画面,但当这一夜真的来临时,那种完全融入自然的美好还是超过我的想像。
草地、喷泉、石桌、青石子路、桂花树……抬头望,苍穹中一轮皎洁的明月,闪烁的星星似乎唾手可得;闭上眼睛,任凉风习习,带来阵阵桂花的清香,耳畔只有初夏的知了声,却一点不烦人。在几盏清茶之后,忽然很想早早入眠,不想浪费这远离城市喧嚣、极度宁静的夜晚。果真,一夜无梦。
山上的早上来得特别早,在我们住的那层楼有一个超大露台,透过清晨的薄雾,2000多亩工工整整的梯田有机茶园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华祥苑的肖文华总经理早早地来到基地,带我们爬茶山,亲近有机茶园。
这片位于龙涓乡珠塔山的有机茶园全部海拔都在800米以上,每一块梯田茶园都是纯人工打造,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山头的生态地貌,“这些工整的梯田全部是工人跪在地上一点点挖掘出来的,没有半点机械操作。”肖总边走边向我们述说着自己多年的有机梦想。龙涓珠塔山脉原本是一块天然的林地,没有任何污染,没有开垦史。好似一张白纸,满足了有机茶园所有的苛刻条件。2005年,华祥苑选定了珠塔山,并对这块原始林地的土壤、水质进行化验,开始了华祥苑有机茶园的蓝图勾画。
“有机茶园很娇贵,不仅在茶园的开发栽培过程中,均采取人工操作,防止机械排放的尾气污染茶园大环境,影响有机茶叶品质,即使在茶园内吸烟,都是不允许的。”在茶园里,我们看到所有的茶树都采用了先进的喷灌技术,水源则来自珠塔山脉另一座山头的天然山泉水。每一层梯田茶园都有一颗长得格外高的茶树,肖总介绍说,这是听取了茶界专家骆少君老师的意见,保证让一颗茶树自然生长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他还告诉我们,有机茶园在开发伊始。就得先施有机肥料,让其在土壤里发酵一年。等茶树下地后,只能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这些肥料价格是普通肥料的5倍以上。因此,一亩有机茶园的栽培成本为7000多元,相当于普通茶园的五至六倍。 正当我们尽情徜徉在这片茶园中,忽然耳边传来舒缓的音乐,当大伙一脸疑惑地面面相觑时,肖总开心地告诉我们,这是茶园特别设置的音响系统,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一个音箱,装饰成石头的外形。不注意看不出来。“国外不是有让奶牛听音乐喝啤酒,帮助产奶的做法吗。我就是要让华祥苑的有机茶在如此美丽的风景中,听着音乐成长。”肖总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知道,这其实是华祥苑打造茶旅结合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于这片有机茶园。肖文华还有更多的梦想在路上。
从茶园回来,我们来到基地的加工楼看做茶。还没上楼,阵阵茶香就扑鼻而来,走进车间,原来茶师们正在摇青,刚从枝头采摘下来的片片鲜叶就伴随着竹制摇青机的转动尽情舞动着。挥洒着醉人的芳香。制茶师傅们寸步不离摇青机,根据当天茶青的特征,精确地掌握着摇青的时间和程度,摇出一笼茶青,工人们就要及时地把茶青放在簸箕上摊开,送入晾青房摊晾。若干小时后,再拿出来摇青,至于摊晾到什么程度、摇青到什么程度、要摇多少遍,就只有制茶的大师傅一人知道了。
另一间厂房里,两位制茶师傅正在杀青,杀青决定了茶叶的最终品质,师傅们更是不敢怠慢,时不时地把手伸进杀青机里,抓一把茶叶在手里感觉杀青的程度,这完全得凭茶师们多年的经验。杀好的茶叶出锅后,先经过机器摔打,把发酵成红色的叶边甩掉,机械的摔打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黑色印记。几次摔打之后。工人们开始对茶叶进行包揉,虽然有整套的包揉机器,但铁观音复杂的包揉过程还是需要工人们的协作,揉捻后打散,打散后再揉捻,如此要反复进行7~8遍。
原本我们想等最后的成品出来后再现泡一次,但诱人的茶香已经让我们经不起如此漫长的等待,在取得茶师同意之后,我们取了一些刚杀青出来还未包揉的茶叶,兴奋地回到茶室开泡。没有包揉过的鲜叶,不需要醒茶的过程,第一泡的茶汤就已经将铁观音悠然的香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绵柔的滋味则久久停留在口中,铁观音的香和韵再次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泡茶是肖文华对华祥苑有机茶园3年辛勤勾画的成果,2008年。当华祥苑第一批有机茶叶以“私房茶”系列面市时,华祥苑长久以来对健康、生态的追求也得到了广大爱茶人的一致认可。肖总说,纵有千辛万苦,华祥苑有机茶园的征途都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从华祥苑有机茶园基地驱车约30公里,就是同在龙涓的中闽魏氏生态基地。30公里路并不算远,但有些地方近乎60度的陡峭石子路却再次挑战了我们对茶乡路难行的想像。
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中闽魏氏的生态基地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带着这样的疑问。车子终于驶进了写着“中闽魏氏”几个大字的石门,前来迎接我们的中闽魏氏总经理魏贵林自豪地说:“从这个门开始,你能看到的所有地方都是我们的生态基地。”颠簸了近1个小时的我们赶紧回过神来,开窗往外眺望,眼前的一切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惊呆了。已建或在建的万亩生态茶园、碧波荡漾的一湾湖水、现代化的标准厂房、装修中的度假山庄……所有设施的规模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俨然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帝国。
在一片称赞声中,我们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对于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可度都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中闽魏氏来说,为什么会投资一个如此浩大且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魏总笑着说是2004年北京专卖店的开业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绿色、健康已成为茶叶市场的主流。我忽然意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生态基地,把产品的源头控制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魏氏的茶叶长久稳定的品质。”一番深思熟虑后,魏贵林决定回到茶乡创建生态铁观音基地。把精力放在茶叶的最源头,苦练内功。
魏总开车带我们参观已经开辟出的一期、二期茶园和正在开发的三期茶园,车子越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在一处开阔地停了下来。在这里,中闽魏氏的生态基地版图赫然在目,“比较远的那一片是我们的一期茶园。”“那里是二期茶园,已经开始采摘茶叶了。”“这几块茶园是专门制作‘尊皇’系列茶叶的。”“那几栋小平房是我们的农家肥的再处理厂。”……魏总一一为我们介绍这“版图”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一位同事不禁赞叹道:“这样的规模完全可以用开天辟地来形容啊!”
可又有谁能知。中闽魏氏在2005年刚进山的时候,连一条上山的小路都没有。魏总回忆说, “基地里的每一条路都是我们一段一段开出来的,现在已经可以开车通到基地里任何一处茶园。刚开山的时候,只能带帐篷进山。每逢下雨天,工人们就只能打着雨伞,拿着手电筒。站在雨中煮饭……”
4年时间的艰辛付出,近3000万元的巨额资金投入,中闽魏氏的万亩山地坚持只取1/4开发茶园,最大限度地保证原始植被,且有机茶和生态茶被有规划地种植在不同的山面,让每一株茶树都在生态中成长。中闽魏氏对健康生态的执著已经让昔日的荒山换颜成了绿色海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及相应配套设施屹立在山巅之上。今年的春茶,全部由基地生产的中闽魏氏茶叶就可以达到5万斤,随着三期茶园建设的启动,季产10万斤已经指日可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这里必将成为全省海拔最高、规格最标准、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铁观音基地。
然而魏总的理想远不仅于此。在基地的中心地带,邻湖的一座山头上,一栋气派的大楼已经初具规模,这意味着魏贵林离他“打造集茶园观光、度假为一体的贵宾专享的度假基地”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我们看到建设中的度假山庄依湖而立,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魏总说,以后来茶园度假。不仅可以体验到极品铁观音从种植、制作、品评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生态蔬菜和土鸡土鸭。更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坐在碧波荡漾的湖边,听林里鸟儿自由歌唱,汲一壶山泉泡一杯香茗,甘醇入口,顿然心旷神怡。”这样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一直是中闽魏氏对茶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了这个梦想,中闽魏氏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山里劳作着。每到茶季,魏总都会亲自进山监督做茶的每个环节。他坚持“保证茶叶品质还是首要的,虽然我们在基地的建设上投入了很多。但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和见成效的。所以我们坚持边建设边生产,让整个项目有序地运作,产生良性循环。”
“练好内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4个字。
从龙涓回到安溪,我们决定再前往安溪传统的茶叶重镇,也是最重要的集散地感德看看。每年的五一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争相涌入安溪追香寻韵。坊间的说法是,想收最好的安溪铁观音,非感德莫属。
去感德的路好走很多,但途中却是川流不息的汽车长龙,看看时间,才刚过早上8点!从这些汽车的牌照看,有不少来自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外地区。据感德镇党委书记陈钦州介绍,五一期间,每天涌人感德的小轿车有5000多部,比起去年的3700多部。车流量增加了30%左右。
在著名的感德茶叶一条街上,每家每户都在店门口摆上一张简易的不锈钢泡茶桌,若干个盖碗一 字排开,一个小型煤气炉在一旁“哧哧”地冒着热气,前来送茶样的茶农们拎着一袋袋毛茶排着长队。来收茶的汽车、来送茶样的摩托车又源源不断地涌入这条不足1公里的街道,狭窄的路面顿时变得寸步难行。
据一位常年在此收茶的茶商介绍,中低档的茶叶一般只在现场喝第一道茶汤,取舍马上见分晓。如果遇到一些品质较好的茶叶,则会到店内做更细的品鉴。对于看中的茶叶。收茶人一般先让茶农报价,再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砍价1/3以上,一般80元1斤的毛茶,成交价就在50元左右,甚至更低。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安溪的春茶季一般从4月底到5月上旬,而真正能集中出好茶的时间则在5月1~3日(视天气而定),过了这几天,茶叶就很难卖到好价钱了。而在这短短的三五天时间里,茶农们抢着做好茶。茶商们抢着收好茶,才造就了安溪今天繁荣的茶市。
我们在一家茶店门口看收茶,短短20分钟时间,就成交30多袋茶叶。据收茶人介绍。由于今年春茶品质不错,平均每天能收购茶叶500多袋,合计5000多斤。
感德的茶市只是安溪春茶上市的一个缩影。走进安溪其它茶叶主产乡镇。到处都会看到一幅幅春风拂面、茶香飘飞的美丽场面。今年春茶价格整体提高,生产、加工、经营茶叶各环节都受益,那些只卖茶青的茶农,也增收不小。在感德,1斤上百元的茶青已不再少见,有茶商告诉我们,去年秋茶时还能收到十几元的毛茶,今年春茶已经很难看到了。即使是外安溪的铁观音茶青,也由去年的8元上升为今年的10多元。
今年安溪春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总产略微降低、品质继续提升、销售市场旺盛、价格稳步提升”,这4句话可以概括今年春茶的特点。据悉。安溪春茶产量达到1.8万吨,全县春茶制优率平均提高15%,一些内安溪重点产茶乡镇达到20%~25%,春茶质量可与秋茶媲美。而春茶价格也同比增长20%左右,为5年来最好,茶农增收成为定局。
安溪县委调研员、县茶业管委会主任陈水潮一直关注茶叶的产销形势,今年是“安溪茶产业提升年”实施的开局之年,春茶火爆的销售市场让他十分欣喜。陈水潮认为,今年安溪春茶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国家惠农政策的持续发酵。连续多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与“三农”有关,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安溪县扶持生态茶园建设、购机补贴、有机肥料施用等措施,也激发茶农的投入热情。
二是茶业一把手工程的强力推动。安溪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把茶业发展作为安溪脱贫致富的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大力抓好。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又居安思危,开展“茶产业提升年”活动,推出茶产业十大体系建设的措施,并认真按照泉州市委书记徐钢的指示精神,探索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推动安溪茶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持续跃升。
三是大型茶事宣传活动的品牌影响。今年安溪加大茶业宣传力度,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办“安溪铁观音杯”全国中学生商标知识竞赛;与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合作举办2009“消费与发展”3·15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联办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初制)大赛”;举办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主题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影响,培育铁观音消费市场。
此外,风调雨顺的天气,对春茶质量优异功不可没。今年来雨水均匀,满足茶叶制作优质茶的生长条件;充足的阳光,也丰富了茶叶内含的芳香物质。特别是4月下旬以来,在春茶采制的关键时期,出现难得的连续阴晴天气,对制好茶极为有利。多种因素,出好茶也在情理之中。
其中,有一种茶,它个性斐然,在春天绽放,酝酿出一盏清柔的茶汤:在秋天绚烂,散发出一股馥郁的芬芳。安溪铁观音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气质,成为中国乌龙茶的翘楚。
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让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一跃成为国家经济百强县;也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在短短10天时间里,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爱茶人;更没有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吸引着爱茶人像朝圣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路途,去追寻它的一生。
每一年茶季来临,我们都要去安溪走走看看,无论是西坪、祥华,还是感德、龙涓,我们喜欢和茶农在一起,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看他们采茶、做茶,聆听他们自豪地讲述自己如何实现从一片树叶到一桶金的梦想。
今年,我们再次走近安溪,把近距离的视角从龙涓新兴的生态有机茶园开始,再到传统的感德茶叶一条街,从茶农们那不分昼夜忙碌的身影和洋溢着收获喜悦的笑脸中,去感受安溪铁观音生生不息的活力。
5月4日,我们一路驱车来到安溪,在茶都稍作休整便直奔龙涓。去龙涓的路已经全是水泥路,但却是弯度大、路程远,尽管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山路的弯曲程度还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在两个多小时一路盘旋直上又盘旋直下的相互交替中,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龙涓茶叶城。
这是一个去年刚建成的茶叶集中加工区,也是目前安溪规模最大的茶叶集中加工区,占地150亩,有6万平方米。500多问店面。接待我们的是龙涓乡立农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潘惠聪,老乡们都叫他“老潘”。他原本在北京做生意。虽然常年在外,但由于为人善良、做事踏实,在乡亲邻里间口碑不错。龙涓乡去年想成立茶叶合作社的时候,就把他找了回来,让他牵头做这件事。许多茶农在得知乡里要成立合作社,并且由老潘负责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老潘于是决定放下北京的生意,回到龙涓,和茶农们一起大干一场。为表决心,他给茶叶合作社取名“立农”, “从此,我就立志在龙涓做农民了。”老潘笑着说。
其实,龙涓乡是安溪具有千年制茶史的古乡镇,36个村中有28个村制茶,制茶户有近万户。龙涓乡早期以农作物、陶瓷、劳务输出等为主业,近年来开始转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堪称安溪铁观音的后起之秀。
老潘的“立农”茶叶合作社就设在龙涓茶叶城里,我们看到其中有几十间店面都是“××茶厂”的蓝色招牌,外面的空地上晾晒着当天刚采的茶青,里面的加工房里则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老潘说合作社集中了龙涓乡比较好的制茶能手,每个成员都有一间加工店面,招牌都统一用成员的名字,“合作社就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统一技术交流、统一培训、统一制茶、统一低成本采购、统一管理。我们还组织各种比赛:茶王赛、初制赛,在乡里持续不断地举办大小赛事,通过比赛,成员们的制茶技术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我们到达龙涓时逢首届安溪铁观音初制大赛决赛前夕,对于这样一项有权威的大型赛事能落户龙涓,也意味着作为安溪铁观音后起之秀的龙涓茶。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得到茶界的广泛认可。龙涓茶叶城里正在为大赛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很多选手也提前来到比赛现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现场比赛的气氛渐浓,让人对即将到来的赛事充满了期待。
我们在老潘的店里还遇见一位20多岁的女孩,北京人,操着一口标准京腔,虽然年纪轻轻。但往茶桌前一坐,一套熟练的泡茶功夫却已是一副老茶人的模样。老潘说这是自己在北京认识的一个年轻茶友,因为钟爱铁观音,每到茶季,她就会来到安溪呆上半个月,看茶农采茶、制茶,向他们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如今,女孩已经俨然是半个龙涓人,老潘忙的时候,她就在店里招呼客人。很多人都认识她,每次进店喝茶都会关心地问一句:“最近,有没有进步啊?”然后掏出几泡茶让女孩学习,女孩说自己很喜欢在闽南喝茶的氛围,“在北京,也有很多人喝茶爱茶,但都只局限在固定的一个圈子里。可是在闽南就完全不同,走到哪都有人热情地招待你喝茶,教你品茶。能接触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对茶的理解特真实,进步也很快。”女孩说自己本来已经准备回京了,得知安溪铁观音初制大赛要在龙涓举办,她觉得机会难得,所以特意留下来看比赛。
看女孩熟练地挑拣毛茶、认真地温杯泡茶。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外乡人对铁观音的钟爱与虔诚。
从龙涓茶叶城出来,我们继续山路之行,在一段更窄、更弯的山路上前行近半个小时左右。入夜时分,我们到了此行的第二站——华祥苑有机茶基地。
一进入由张天福老人题写“茶和天下”四字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由于天气已晚,周围的茶园已经陷入夜幕之中。在简单的晚饭之后,我们随意地漫步在基地花园式的庭院里。之前就曾听同事描绘过华祥苑基地的美好夜晚,心里也由此描绘过无数可期待的画面,但当这一夜真的来临时,那种完全融入自然的美好还是超过我的想像。
草地、喷泉、石桌、青石子路、桂花树……抬头望,苍穹中一轮皎洁的明月,闪烁的星星似乎唾手可得;闭上眼睛,任凉风习习,带来阵阵桂花的清香,耳畔只有初夏的知了声,却一点不烦人。在几盏清茶之后,忽然很想早早入眠,不想浪费这远离城市喧嚣、极度宁静的夜晚。果真,一夜无梦。
山上的早上来得特别早,在我们住的那层楼有一个超大露台,透过清晨的薄雾,2000多亩工工整整的梯田有机茶园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华祥苑的肖文华总经理早早地来到基地,带我们爬茶山,亲近有机茶园。
这片位于龙涓乡珠塔山的有机茶园全部海拔都在800米以上,每一块梯田茶园都是纯人工打造,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山头的生态地貌,“这些工整的梯田全部是工人跪在地上一点点挖掘出来的,没有半点机械操作。”肖总边走边向我们述说着自己多年的有机梦想。龙涓珠塔山脉原本是一块天然的林地,没有任何污染,没有开垦史。好似一张白纸,满足了有机茶园所有的苛刻条件。2005年,华祥苑选定了珠塔山,并对这块原始林地的土壤、水质进行化验,开始了华祥苑有机茶园的蓝图勾画。
“有机茶园很娇贵,不仅在茶园的开发栽培过程中,均采取人工操作,防止机械排放的尾气污染茶园大环境,影响有机茶叶品质,即使在茶园内吸烟,都是不允许的。”在茶园里,我们看到所有的茶树都采用了先进的喷灌技术,水源则来自珠塔山脉另一座山头的天然山泉水。每一层梯田茶园都有一颗长得格外高的茶树,肖总介绍说,这是听取了茶界专家骆少君老师的意见,保证让一颗茶树自然生长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他还告诉我们,有机茶园在开发伊始。就得先施有机肥料,让其在土壤里发酵一年。等茶树下地后,只能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这些肥料价格是普通肥料的5倍以上。因此,一亩有机茶园的栽培成本为7000多元,相当于普通茶园的五至六倍。 正当我们尽情徜徉在这片茶园中,忽然耳边传来舒缓的音乐,当大伙一脸疑惑地面面相觑时,肖总开心地告诉我们,这是茶园特别设置的音响系统,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一个音箱,装饰成石头的外形。不注意看不出来。“国外不是有让奶牛听音乐喝啤酒,帮助产奶的做法吗。我就是要让华祥苑的有机茶在如此美丽的风景中,听着音乐成长。”肖总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知道,这其实是华祥苑打造茶旅结合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于这片有机茶园。肖文华还有更多的梦想在路上。
从茶园回来,我们来到基地的加工楼看做茶。还没上楼,阵阵茶香就扑鼻而来,走进车间,原来茶师们正在摇青,刚从枝头采摘下来的片片鲜叶就伴随着竹制摇青机的转动尽情舞动着。挥洒着醉人的芳香。制茶师傅们寸步不离摇青机,根据当天茶青的特征,精确地掌握着摇青的时间和程度,摇出一笼茶青,工人们就要及时地把茶青放在簸箕上摊开,送入晾青房摊晾。若干小时后,再拿出来摇青,至于摊晾到什么程度、摇青到什么程度、要摇多少遍,就只有制茶的大师傅一人知道了。
另一间厂房里,两位制茶师傅正在杀青,杀青决定了茶叶的最终品质,师傅们更是不敢怠慢,时不时地把手伸进杀青机里,抓一把茶叶在手里感觉杀青的程度,这完全得凭茶师们多年的经验。杀好的茶叶出锅后,先经过机器摔打,把发酵成红色的叶边甩掉,机械的摔打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黑色印记。几次摔打之后。工人们开始对茶叶进行包揉,虽然有整套的包揉机器,但铁观音复杂的包揉过程还是需要工人们的协作,揉捻后打散,打散后再揉捻,如此要反复进行7~8遍。
原本我们想等最后的成品出来后再现泡一次,但诱人的茶香已经让我们经不起如此漫长的等待,在取得茶师同意之后,我们取了一些刚杀青出来还未包揉的茶叶,兴奋地回到茶室开泡。没有包揉过的鲜叶,不需要醒茶的过程,第一泡的茶汤就已经将铁观音悠然的香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绵柔的滋味则久久停留在口中,铁观音的香和韵再次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泡茶是肖文华对华祥苑有机茶园3年辛勤勾画的成果,2008年。当华祥苑第一批有机茶叶以“私房茶”系列面市时,华祥苑长久以来对健康、生态的追求也得到了广大爱茶人的一致认可。肖总说,纵有千辛万苦,华祥苑有机茶园的征途都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从华祥苑有机茶园基地驱车约30公里,就是同在龙涓的中闽魏氏生态基地。30公里路并不算远,但有些地方近乎60度的陡峭石子路却再次挑战了我们对茶乡路难行的想像。
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中闽魏氏的生态基地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带着这样的疑问。车子终于驶进了写着“中闽魏氏”几个大字的石门,前来迎接我们的中闽魏氏总经理魏贵林自豪地说:“从这个门开始,你能看到的所有地方都是我们的生态基地。”颠簸了近1个小时的我们赶紧回过神来,开窗往外眺望,眼前的一切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惊呆了。已建或在建的万亩生态茶园、碧波荡漾的一湾湖水、现代化的标准厂房、装修中的度假山庄……所有设施的规模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俨然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帝国。
在一片称赞声中,我们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对于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可度都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中闽魏氏来说,为什么会投资一个如此浩大且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魏总笑着说是2004年北京专卖店的开业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绿色、健康已成为茶叶市场的主流。我忽然意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生态基地,把产品的源头控制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魏氏的茶叶长久稳定的品质。”一番深思熟虑后,魏贵林决定回到茶乡创建生态铁观音基地。把精力放在茶叶的最源头,苦练内功。
魏总开车带我们参观已经开辟出的一期、二期茶园和正在开发的三期茶园,车子越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在一处开阔地停了下来。在这里,中闽魏氏的生态基地版图赫然在目,“比较远的那一片是我们的一期茶园。”“那里是二期茶园,已经开始采摘茶叶了。”“这几块茶园是专门制作‘尊皇’系列茶叶的。”“那几栋小平房是我们的农家肥的再处理厂。”……魏总一一为我们介绍这“版图”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一位同事不禁赞叹道:“这样的规模完全可以用开天辟地来形容啊!”
可又有谁能知。中闽魏氏在2005年刚进山的时候,连一条上山的小路都没有。魏总回忆说, “基地里的每一条路都是我们一段一段开出来的,现在已经可以开车通到基地里任何一处茶园。刚开山的时候,只能带帐篷进山。每逢下雨天,工人们就只能打着雨伞,拿着手电筒。站在雨中煮饭……”
4年时间的艰辛付出,近3000万元的巨额资金投入,中闽魏氏的万亩山地坚持只取1/4开发茶园,最大限度地保证原始植被,且有机茶和生态茶被有规划地种植在不同的山面,让每一株茶树都在生态中成长。中闽魏氏对健康生态的执著已经让昔日的荒山换颜成了绿色海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及相应配套设施屹立在山巅之上。今年的春茶,全部由基地生产的中闽魏氏茶叶就可以达到5万斤,随着三期茶园建设的启动,季产10万斤已经指日可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这里必将成为全省海拔最高、规格最标准、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铁观音基地。
然而魏总的理想远不仅于此。在基地的中心地带,邻湖的一座山头上,一栋气派的大楼已经初具规模,这意味着魏贵林离他“打造集茶园观光、度假为一体的贵宾专享的度假基地”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我们看到建设中的度假山庄依湖而立,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魏总说,以后来茶园度假。不仅可以体验到极品铁观音从种植、制作、品评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到各种生态蔬菜和土鸡土鸭。更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坐在碧波荡漾的湖边,听林里鸟儿自由歌唱,汲一壶山泉泡一杯香茗,甘醇入口,顿然心旷神怡。”这样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一直是中闽魏氏对茶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了这个梦想,中闽魏氏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山里劳作着。每到茶季,魏总都会亲自进山监督做茶的每个环节。他坚持“保证茶叶品质还是首要的,虽然我们在基地的建设上投入了很多。但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和见成效的。所以我们坚持边建设边生产,让整个项目有序地运作,产生良性循环。”
“练好内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4个字。
从龙涓回到安溪,我们决定再前往安溪传统的茶叶重镇,也是最重要的集散地感德看看。每年的五一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争相涌入安溪追香寻韵。坊间的说法是,想收最好的安溪铁观音,非感德莫属。
去感德的路好走很多,但途中却是川流不息的汽车长龙,看看时间,才刚过早上8点!从这些汽车的牌照看,有不少来自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外地区。据感德镇党委书记陈钦州介绍,五一期间,每天涌人感德的小轿车有5000多部,比起去年的3700多部。车流量增加了30%左右。
在著名的感德茶叶一条街上,每家每户都在店门口摆上一张简易的不锈钢泡茶桌,若干个盖碗一 字排开,一个小型煤气炉在一旁“哧哧”地冒着热气,前来送茶样的茶农们拎着一袋袋毛茶排着长队。来收茶的汽车、来送茶样的摩托车又源源不断地涌入这条不足1公里的街道,狭窄的路面顿时变得寸步难行。
据一位常年在此收茶的茶商介绍,中低档的茶叶一般只在现场喝第一道茶汤,取舍马上见分晓。如果遇到一些品质较好的茶叶,则会到店内做更细的品鉴。对于看中的茶叶。收茶人一般先让茶农报价,再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砍价1/3以上,一般80元1斤的毛茶,成交价就在50元左右,甚至更低。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安溪的春茶季一般从4月底到5月上旬,而真正能集中出好茶的时间则在5月1~3日(视天气而定),过了这几天,茶叶就很难卖到好价钱了。而在这短短的三五天时间里,茶农们抢着做好茶。茶商们抢着收好茶,才造就了安溪今天繁荣的茶市。
我们在一家茶店门口看收茶,短短20分钟时间,就成交30多袋茶叶。据收茶人介绍。由于今年春茶品质不错,平均每天能收购茶叶500多袋,合计5000多斤。
感德的茶市只是安溪春茶上市的一个缩影。走进安溪其它茶叶主产乡镇。到处都会看到一幅幅春风拂面、茶香飘飞的美丽场面。今年春茶价格整体提高,生产、加工、经营茶叶各环节都受益,那些只卖茶青的茶农,也增收不小。在感德,1斤上百元的茶青已不再少见,有茶商告诉我们,去年秋茶时还能收到十几元的毛茶,今年春茶已经很难看到了。即使是外安溪的铁观音茶青,也由去年的8元上升为今年的10多元。
今年安溪春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总产略微降低、品质继续提升、销售市场旺盛、价格稳步提升”,这4句话可以概括今年春茶的特点。据悉。安溪春茶产量达到1.8万吨,全县春茶制优率平均提高15%,一些内安溪重点产茶乡镇达到20%~25%,春茶质量可与秋茶媲美。而春茶价格也同比增长20%左右,为5年来最好,茶农增收成为定局。
安溪县委调研员、县茶业管委会主任陈水潮一直关注茶叶的产销形势,今年是“安溪茶产业提升年”实施的开局之年,春茶火爆的销售市场让他十分欣喜。陈水潮认为,今年安溪春茶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国家惠农政策的持续发酵。连续多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与“三农”有关,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安溪县扶持生态茶园建设、购机补贴、有机肥料施用等措施,也激发茶农的投入热情。
二是茶业一把手工程的强力推动。安溪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把茶业发展作为安溪脱贫致富的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大力抓好。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又居安思危,开展“茶产业提升年”活动,推出茶产业十大体系建设的措施,并认真按照泉州市委书记徐钢的指示精神,探索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推动安溪茶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持续跃升。
三是大型茶事宣传活动的品牌影响。今年安溪加大茶业宣传力度,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办“安溪铁观音杯”全国中学生商标知识竞赛;与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合作举办2009“消费与发展”3·15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联办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制茶师(初制)大赛”;举办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主题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影响,培育铁观音消费市场。
此外,风调雨顺的天气,对春茶质量优异功不可没。今年来雨水均匀,满足茶叶制作优质茶的生长条件;充足的阳光,也丰富了茶叶内含的芳香物质。特别是4月下旬以来,在春茶采制的关键时期,出现难得的连续阴晴天气,对制好茶极为有利。多种因素,出好茶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