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2月,傅某、王某、吕某等人为牟取利益,在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的情况下,将3万余吨未经分拣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挖坑倾倒、填埋于傅某承包的某工业区附近的农田,覆盖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经检测,案件所涉9处倾倒填埋垃圾点的土壤及地下水所受污染程度均严重超标。案件发生后,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及时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并以涉嫌环境污染罪依法对傅某等场地提供者、现场指挥者、记账者及挖机驾驶员等14名犯罪嫌疑人予以批准逮捕,现该案正在审查起诉中。据悉,自去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级法院、市司法局四家单位签署实施《关于对本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调整管辖的规定》以来,上海铁路检察院全面对接全市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工作,共受理该类审查批准逮捕案件31件63人,其中已批准逮捕23件46人、不捕6件15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23件52人,其中已提起公诉的9件15人中,8件11人获得法院有罪判决。
探索“五个一”办案模式
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之初,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坚持重点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提升办案质量和效果,切实为保护上海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云介绍,职能调整伊始,该院就明确了走专业化办案之路,逐步探索出“五个一”的工作模式,即建立一系列跨行政区划办案机制、形成一套统一的执法标准、培养一支专业化办案队伍、提交一份污染环境犯罪年度报告,以及构建一系列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治理的工作机制。比如,该院抽调青年检察骨干组成的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专业化办案组,专司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的批捕、起诉、监督及综合治理等检察职责,积极探索“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专业化办案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作,案件集中管辖的效果初显。
构建跨区办案机制
作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向基层辐射的一线探路者,全国优秀公诉人、专业化办案组组长刘晓光检察官表示:“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后,承办检察官面对的最大一个变化就是对口的公安机关、羁押场所以及行政执法单位数量激增,加之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多发生在城郊结合部,无形中增加了对外沟通协调的难度和任务,加剧了案件办理的复杂程度,对办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
为确保集中管辖后办案力度不减、办案质量不降,充分体现特殊案件跨行政区划办理的优势,上海铁路检察院以制度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强系统内外的横向联动、纵向协作,与公安机关建立了专人对口联系、信息通报机制,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建立了个案沟通、协作和提前介入机制,与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就重点罪名的法律适用和证据要求建立了定期研讨制度,实现了案件集中管辖后的平稳过渡。如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与上海市崇明区检察院、崇明区公安分局加强沟通研判,明确了非法狩猎等生态专项行动的证据规格;针对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呈高发态势,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主动与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加强工作对接,明确和统一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定罪标准、取证规范,为开展渔业保护专项行动做好管辖对接。
为检察改革提供上海方案
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往往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如何在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过程中,破解案件查办中存在的侦查取证难、检验认定难、案件定性难等短板,努力为全国的检察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试点经验?
上海检察机关破解难题的首选路径是加强环境资源犯罪的类型化研究。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环境资源犯罪划分为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类别,组织人员进行类型化专题研究,邀请法学教授、环保渔政航运等实务部门专家和资深法官检察官开展环保专题的法律沙龙、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全方位提升办案组检察官的法律适用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切实为专业化办案提供智力支撑和精准服务保障。
厘清集中管辖和区域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上海检察机关破解难题过程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市检察机关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民行检察、社区检察等职能作用,切实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则依托持续两轮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组织全市侦查监督力量汇编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以近3年办理的案件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全市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以及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形成专项分析报告、提出案件办理和治理防控的应对措施。
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而言,打击犯罪只是事后监督,代价已经付出,对民生权益的保护也较为滞后。因此,上海检察机关在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过程中,抓住环境资源犯罪集中管辖的契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措施机制。比如,金山区检察院联合区政府编纂《金山区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移送要求及常见罪名》手册;上海市检察院则以课题研究、决策建议等方式,助推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组织架构建设和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以及时将行政执法中发现的破坏环境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破坏环境资源案件42件81人,促进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此外,上海市检察院还通过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展“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优秀案事例评审会和撰写发布专项检察白皮书等方式,加大对合力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工作成效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各司其职、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
5月15日,在學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党组扩大会议上,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强调:“全市检察机关要按照最高检察院和市委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目标,继续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努力为国家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努力扛起上海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检察担当。”接下来,上海检察机关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专业化建设为路径、以精细化操作为抓手、以案件集中管辖为载体,加强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污染防治等环节不作为、乱作为的检察监督。
探索“五个一”办案模式
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之初,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坚持重点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提升办案质量和效果,切实为保护上海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云介绍,职能调整伊始,该院就明确了走专业化办案之路,逐步探索出“五个一”的工作模式,即建立一系列跨行政区划办案机制、形成一套统一的执法标准、培养一支专业化办案队伍、提交一份污染环境犯罪年度报告,以及构建一系列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治理的工作机制。比如,该院抽调青年检察骨干组成的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专业化办案组,专司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的批捕、起诉、监督及综合治理等检察职责,积极探索“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专业化办案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作,案件集中管辖的效果初显。
构建跨区办案机制
作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向基层辐射的一线探路者,全国优秀公诉人、专业化办案组组长刘晓光检察官表示:“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后,承办检察官面对的最大一个变化就是对口的公安机关、羁押场所以及行政执法单位数量激增,加之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多发生在城郊结合部,无形中增加了对外沟通协调的难度和任务,加剧了案件办理的复杂程度,对办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
为确保集中管辖后办案力度不减、办案质量不降,充分体现特殊案件跨行政区划办理的优势,上海铁路检察院以制度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强系统内外的横向联动、纵向协作,与公安机关建立了专人对口联系、信息通报机制,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建立了个案沟通、协作和提前介入机制,与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就重点罪名的法律适用和证据要求建立了定期研讨制度,实现了案件集中管辖后的平稳过渡。如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与上海市崇明区检察院、崇明区公安分局加强沟通研判,明确了非法狩猎等生态专项行动的证据规格;针对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呈高发态势,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主动与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加强工作对接,明确和统一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定罪标准、取证规范,为开展渔业保护专项行动做好管辖对接。
为检察改革提供上海方案
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往往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如何在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过程中,破解案件查办中存在的侦查取证难、检验认定难、案件定性难等短板,努力为全国的检察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试点经验?
上海检察机关破解难题的首选路径是加强环境资源犯罪的类型化研究。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将环境资源犯罪划分为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类别,组织人员进行类型化专题研究,邀请法学教授、环保渔政航运等实务部门专家和资深法官检察官开展环保专题的法律沙龙、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全方位提升办案组检察官的法律适用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切实为专业化办案提供智力支撑和精准服务保障。
厘清集中管辖和区域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上海检察机关破解难题过程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市检察机关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民行检察、社区检察等职能作用,切实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组合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则依托持续两轮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组织全市侦查监督力量汇编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以近3年办理的案件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全市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以及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形成专项分析报告、提出案件办理和治理防控的应对措施。
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而言,打击犯罪只是事后监督,代价已经付出,对民生权益的保护也较为滞后。因此,上海检察机关在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过程中,抓住环境资源犯罪集中管辖的契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措施机制。比如,金山区检察院联合区政府编纂《金山区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移送要求及常见罪名》手册;上海市检察院则以课题研究、决策建议等方式,助推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组织架构建设和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以及时将行政执法中发现的破坏环境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两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破坏环境资源案件42件81人,促进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此外,上海市检察院还通过适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展“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优秀案事例评审会和撰写发布专项检察白皮书等方式,加大对合力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工作成效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各司其职、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
5月15日,在學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党组扩大会议上,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强调:“全市检察机关要按照最高检察院和市委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目标,继续深入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努力为国家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努力扛起上海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检察担当。”接下来,上海检察机关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专业化建设为路径、以精细化操作为抓手、以案件集中管辖为载体,加强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污染防治等环节不作为、乱作为的检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