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语文测试命题已经是新时代每位语文老师的基本能力和技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方面钻研比较多,对语文测试命题方面投入钻研不多。现在是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语文测试信息满天飞,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如何做到科学地检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面对浩如烟海语文测试信息,语文老师自主命题时如何科学地筛选组合创新测试内容,定量变量分析法是一种心仪的选择。现就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语文测试命题体验和经验进行快乐分享和管窥交流,对新入职的教师或愁于语文测试命题的老师略有补益。
二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内容看似散,实则聚,泛中蕴精,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这就需要掌握运用初中语文测试命题中定量与变量的规律。定量是客观存在的共性,变量是切合实际的个性。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的定量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命题的课标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都要有适当的体现。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的变量就是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样,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不一样,测试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不同的教情、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考试类型,命题的内容、结构、形式、难易程度又是有所偏重的。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语文测试的命题与此句有很多相通之处。
初中学段语文测试十六个常规考点
积累与运用:1.字音、字形 2.词语(成语)3.语病句 4.标点的运用 5.句子的排序与衔接 6.文学常识 7.课文内容默写 8.名著导读9.口语交际与运用
阅读与理解:10.记叙文阅读11.说明文阅读12.议论文阅读13.文言文阅读14.古诗歌鉴赏
写作与表达15.小写作:语段 16.大写作:作文。
三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定量与变量的运用对象:初中语文测试类型大致有单课或单个知识专题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年测试、初中三年学段(初升高)测试。其实语文教师常用的单课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初三学段模拟测试。
四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材料的处理与创新:
1、单课测试: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这是一篇入选中学教材的常态课文,有关的测试材料很丰富,根据本课散文的特点确定测试命题的八个考点标靶。
字音选取:贮蓄、澄清、镶嵌、发髻、……
词语选取:响晴、安适、着落、秀气、水墨画、……
修辞选取:拟人、比喻、排比、……
句子衔接:根据语句,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流荡在蓝天上的縷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腰上的点点残雪, , 。
文学常识:老舍先生的资料
课内阅读:课文语段--------第4、5段
课外阅读:逆向思维《江南的雪》(鲁涛)
顺向思维《济南的秋天》(老舍)
以家乡的冬景为题写一篇短文,字数150字至300字
以初中学段总体测试十六个考点为根据,结合本课教与学筛选出①②③⑤四个考点,组合了⑥⑧两个考点,创新了④⑦两个考点,确定测试命题的八个考点标靶,这样的单课测试命题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思维,基础与创新三大要求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业负担,对教师教学的检测,对学生学习的督促都很有好处。
2、单元测试:以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为例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雨的四季》(刘湛秋)、《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这个单元描绘了大自然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字音:涨、窠、晕、酝、混、薄、看、着、髻、镶、校、谧、邈、莅、吝啬、畦、……
词语运用: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咄咄逼人、淅淅沥沥、……
语病
标点运用
模仿造句
文学常识:朱自清、老舍、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口语交际:热爱生活、我爱阅读
默写:《春》《古代诗歌四首》
记述文阅读:课内外阅读各选一个
古诗歌鉴赏:四首诗中选一个
小写作
大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单元命题的架构就清晰呈现出来了,从初中学段的十六个常规考点标靶筛选组合创新十三个考点标靶来命题,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有舍有择。阅读创新就可以用课内外比较选材,古诗词可以就四位诗人的其它作品一首比较阅读;扩句、小写作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复习总结的好习惯。
其它类型的测试命题也可以采用定量变量分析法,定范围(教材、教情、学情),选标靶(知识积累、阅读运用、写作),会取舍(选材料),求创新(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教无定法不离其本,考无定法不离其源。语文教师教学有方、命题有法,学生能力生成、学有条理,教学相长此日可待。
语文测试命题已经是新时代每位语文老师的基本能力和技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方面钻研比较多,对语文测试命题方面投入钻研不多。现在是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语文测试信息满天飞,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如何做到科学地检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面对浩如烟海语文测试信息,语文老师自主命题时如何科学地筛选组合创新测试内容,定量变量分析法是一种心仪的选择。现就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语文测试命题体验和经验进行快乐分享和管窥交流,对新入职的教师或愁于语文测试命题的老师略有补益。
二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内容看似散,实则聚,泛中蕴精,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这就需要掌握运用初中语文测试命题中定量与变量的规律。定量是客观存在的共性,变量是切合实际的个性。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的定量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命题的课标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都要有适当的体现。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的变量就是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样,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不一样,测试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不同的教情、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考试类型,命题的内容、结构、形式、难易程度又是有所偏重的。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语文测试的命题与此句有很多相通之处。
初中学段语文测试十六个常规考点
积累与运用:1.字音、字形 2.词语(成语)3.语病句 4.标点的运用 5.句子的排序与衔接 6.文学常识 7.课文内容默写 8.名著导读9.口语交际与运用
阅读与理解:10.记叙文阅读11.说明文阅读12.议论文阅读13.文言文阅读14.古诗歌鉴赏
写作与表达15.小写作:语段 16.大写作:作文。
三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定量与变量的运用对象:初中语文测试类型大致有单课或单个知识专题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年测试、初中三年学段(初升高)测试。其实语文教师常用的单课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初三学段模拟测试。
四
初中语文测试命题材料的处理与创新:
1、单课测试: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这是一篇入选中学教材的常态课文,有关的测试材料很丰富,根据本课散文的特点确定测试命题的八个考点标靶。
字音选取:贮蓄、澄清、镶嵌、发髻、……
词语选取:响晴、安适、着落、秀气、水墨画、……
修辞选取:拟人、比喻、排比、……
句子衔接:根据语句,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流荡在蓝天上的縷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腰上的点点残雪, , 。
文学常识:老舍先生的资料
课内阅读:课文语段--------第4、5段
课外阅读:逆向思维《江南的雪》(鲁涛)
顺向思维《济南的秋天》(老舍)
以家乡的冬景为题写一篇短文,字数150字至300字
以初中学段总体测试十六个考点为根据,结合本课教与学筛选出①②③⑤四个考点,组合了⑥⑧两个考点,创新了④⑦两个考点,确定测试命题的八个考点标靶,这样的单课测试命题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思维,基础与创新三大要求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业负担,对教师教学的检测,对学生学习的督促都很有好处。
2、单元测试:以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为例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雨的四季》(刘湛秋)、《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这个单元描绘了大自然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字音:涨、窠、晕、酝、混、薄、看、着、髻、镶、校、谧、邈、莅、吝啬、畦、……
词语运用: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咄咄逼人、淅淅沥沥、……
语病
标点运用
模仿造句
文学常识:朱自清、老舍、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口语交际:热爱生活、我爱阅读
默写:《春》《古代诗歌四首》
记述文阅读:课内外阅读各选一个
古诗歌鉴赏:四首诗中选一个
小写作
大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单元命题的架构就清晰呈现出来了,从初中学段的十六个常规考点标靶筛选组合创新十三个考点标靶来命题,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有舍有择。阅读创新就可以用课内外比较选材,古诗词可以就四位诗人的其它作品一首比较阅读;扩句、小写作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复习总结的好习惯。
其它类型的测试命题也可以采用定量变量分析法,定范围(教材、教情、学情),选标靶(知识积累、阅读运用、写作),会取舍(选材料),求创新(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教无定法不离其本,考无定法不离其源。语文教师教学有方、命题有法,学生能力生成、学有条理,教学相长此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