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表演需要学生能够在演唱表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并以此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被称为良好的合唱表演。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44
引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完美的演唱配合,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演唱表现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把握音乐节奏,体 悟 音 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享受到美的熏陶。”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音乐节奏的把握不到位而影响合唱的效果,这样既不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情感,也会让学生在这样的合唱中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把握好音乐节奏,这是合唱的关键,让学生能够在节奏的控制下,掌握多声部发音的规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红星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把握好这首歌曲的节奏,分声部进行节奏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首歌曲的相关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使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合唱的情感,“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到这首歌曲中高声部是从哪句开始的吗? 请大家自主敲击节奏,感受高低声部的不同,大家能不能尝试分声部的学唱呢? 你能不能准确把握好高低声部的不同音色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进行节奏训练,很快他们就掌握了合唱的规律和节奏的变化,这就提升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打击训练,这样,学生跟随曲调变化而调整节奏,才能够实现多声部的相融互通,提升音乐感受能力。
二、重视发声训练,默 契 配 合团队
发声训练是学生学习合唱的重要途径,只有學生掌握了良好的发声技巧,那么,学生才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特质,才能感受到在音乐学习中自己美好的心灵。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小学生时期规范学生的发音习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训练,便可以让学生的在合唱中掌握声部发声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力,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呼气和吸气的方法,立足音色统一的教学理念,科学开展扩展音域的训练,使之 能 形 成 纯 净 明 亮 的 高 声 区音色。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生能够和谐的配合每一个声部,才能将歌曲中的情感传递出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轮换进行演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个声部的音色特征,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三、促进发声能力的提升
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音乐教师就要开始训练小学生的“发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深层次提高。进行合唱时,要协调好身体每个器官的状态,如果任一器官出现紧张,学生的演唱状态就会不舒服,从而降低合唱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放松身体,防止学生在进行合唱时,由于紧张过度,继而发生压喉的情况,此外教师要教授弱声唱法,这样在合唱时,学生就不会因为气息过多而伤害声带,同时有效避免低音区出现失误。其次,教师要传授一些有效方法,包括开牙关、找高位以及顺气息等,使学生在情绪轻松的情况下可以依次进行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唱歌过程中可以气沉丹田,在睡觉时,学生需要把一本书放在腹部上面,长此以往,其就可以对气息进行更好的调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合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通过合唱促进“发声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应用乐器
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有时要适当庄重,这有利于学生可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合唱。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乐器也是风格各异,将声音与乐器完美结合,可以提高音乐效果,促进音乐表现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应的乐器进行辅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乐感的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合唱效果实现优化。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缺少乐器会使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样会影响合唱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乐器来活跃学习氛围,避免死气沉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音乐和乐器的更好融合。音乐课堂常用到的乐器包括口琴、竖笛、木鱼以及三角铁等,这些乐器使用起来轻巧便捷,同时还不易损坏,小学生可以轻松使用,而学生在弹奏乐器过程中,可以建立很好的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合唱教学效果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释放自己,从而为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合唱教学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师生之间出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共同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彼此演唱中发现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对学生学音乐大有裨益。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做好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双宁.音乐相伴 一路同行——刘双宁名师工作室工作纪实[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9):16-19.
[2]刘静.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四连环——以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翅膀》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24):52-53.
[3]王旻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63-64.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44
引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完美的演唱配合,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演唱表现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把握音乐节奏,体 悟 音 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享受到美的熏陶。”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音乐节奏的把握不到位而影响合唱的效果,这样既不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情感,也会让学生在这样的合唱中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把握好音乐节奏,这是合唱的关键,让学生能够在节奏的控制下,掌握多声部发音的规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红星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把握好这首歌曲的节奏,分声部进行节奏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首歌曲的相关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使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合唱的情感,“同学们,你们能够找到这首歌曲中高声部是从哪句开始的吗? 请大家自主敲击节奏,感受高低声部的不同,大家能不能尝试分声部的学唱呢? 你能不能准确把握好高低声部的不同音色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进行节奏训练,很快他们就掌握了合唱的规律和节奏的变化,这就提升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打击训练,这样,学生跟随曲调变化而调整节奏,才能够实现多声部的相融互通,提升音乐感受能力。
二、重视发声训练,默 契 配 合团队
发声训练是学生学习合唱的重要途径,只有學生掌握了良好的发声技巧,那么,学生才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审美特质,才能感受到在音乐学习中自己美好的心灵。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小学生时期规范学生的发音习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训练,便可以让学生的在合唱中掌握声部发声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力,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呼气和吸气的方法,立足音色统一的教学理念,科学开展扩展音域的训练,使之 能 形 成 纯 净 明 亮 的 高 声 区音色。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生能够和谐的配合每一个声部,才能将歌曲中的情感传递出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轮换进行演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个声部的音色特征,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三、促进发声能力的提升
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音乐教师就要开始训练小学生的“发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深层次提高。进行合唱时,要协调好身体每个器官的状态,如果任一器官出现紧张,学生的演唱状态就会不舒服,从而降低合唱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放松身体,防止学生在进行合唱时,由于紧张过度,继而发生压喉的情况,此外教师要教授弱声唱法,这样在合唱时,学生就不会因为气息过多而伤害声带,同时有效避免低音区出现失误。其次,教师要传授一些有效方法,包括开牙关、找高位以及顺气息等,使学生在情绪轻松的情况下可以依次进行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唱歌过程中可以气沉丹田,在睡觉时,学生需要把一本书放在腹部上面,长此以往,其就可以对气息进行更好的调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合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通过合唱促进“发声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应用乐器
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有时要适当庄重,这有利于学生可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合唱。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乐器也是风格各异,将声音与乐器完美结合,可以提高音乐效果,促进音乐表现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应的乐器进行辅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乐感的培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合唱效果实现优化。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缺少乐器会使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样会影响合唱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乐器来活跃学习氛围,避免死气沉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音乐和乐器的更好融合。音乐课堂常用到的乐器包括口琴、竖笛、木鱼以及三角铁等,这些乐器使用起来轻巧便捷,同时还不易损坏,小学生可以轻松使用,而学生在弹奏乐器过程中,可以建立很好的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合唱教学效果的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释放自己,从而为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合唱教学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师生之间出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共同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彼此演唱中发现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对学生学音乐大有裨益。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做好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双宁.音乐相伴 一路同行——刘双宁名师工作室工作纪实[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9):16-19.
[2]刘静.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四连环——以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翅膀》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24):52-53.
[3]王旻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