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了数学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对南宁市一所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会阻碍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以至教师 “苦”教而不出结果。以此给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几点认识,为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习态度;数学成绩;高中生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较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除了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原有数学基础等方面原因外,数学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中数学内容难度加深,知识更加抽象,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本论文研究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并给出建议,为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以利于改进教学策略,兼顾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概念界定
1、学习态度的内涵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不同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不同。因此可以说学习态度制约学习的效率,制约学习的成绩,制约考试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成绩优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习态度的结构
学习态度的结构包括三种重要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是否值得努力去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从认知方面反映着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情感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所持的爱、恨、喜、憎等情绪反应。学习者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恶?喜欢到什么程度?厌恶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从情感方面反映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行为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情绪的外显行为。它包括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趋向或回避、追求或冷漠等反映。学习者对数学学习是主动寻求理解与组织还是被动地接受?对所学的知识有没有良好的保持?有没有按时按质完成数学作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从行为倾向方面反映出学习者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三、调查方法
1、被试
调查的对象为南宁市一所示范性高一的四个平行班,总被试220人,发放220份,有效收回213份。主要采用问卷的方法,涉及学习态度数学成绩方面的内容。
2、测试材料
依据福建师大教育赖昌贵教授《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综合测验》中的《中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时不命名,是为了不暴露测试目的。其测试题型涵括了数学成绩、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
四、结果分析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高一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观保持肯定的态度。学习态度的各成分与学生的数学成绩成明显的相关性。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会阻碍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以至教师 “苦”教而不出结果。所以说,人的情感、行为同其认知是一致的,学习态度是有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者协调统一的结果。
五、建议
1、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让学生脱离日常生活、脱离实践运用来学习数学,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情绪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让一些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困难,难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正方体的截面有几种图形,.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得出结论只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有了这种情绪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增强。另外,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教师应设法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让课堂焕发出活力,而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创造这种气氛的途径,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在这种教学气氛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就能形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会增强,以帮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4.
[2]岳儒芳.学习态度、方法与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
[3]臧向红、王晓阳.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刍议[J].数学教育学报,1993,11.
[4]张静.关于数学学习态度学习的心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1,8.
关键词:学习态度;数学成绩;高中生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较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除了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原有数学基础等方面原因外,数学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中数学内容难度加深,知识更加抽象,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本论文研究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并给出建议,为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以利于改进教学策略,兼顾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概念界定
1、学习态度的内涵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不同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不同。因此可以说学习态度制约学习的效率,制约学习的成绩,制约考试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成绩优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习态度的结构
学习态度的结构包括三种重要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是否值得努力去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从认知方面反映着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情感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所持的爱、恨、喜、憎等情绪反应。学习者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恶?喜欢到什么程度?厌恶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从情感方面反映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行为倾向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情绪的外显行为。它包括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趋向或回避、追求或冷漠等反映。学习者对数学学习是主动寻求理解与组织还是被动地接受?对所学的知识有没有良好的保持?有没有按时按质完成数学作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从行为倾向方面反映出学习者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三、调查方法
1、被试
调查的对象为南宁市一所示范性高一的四个平行班,总被试220人,发放220份,有效收回213份。主要采用问卷的方法,涉及学习态度数学成绩方面的内容。
2、测试材料
依据福建师大教育赖昌贵教授《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综合测验》中的《中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时不命名,是为了不暴露测试目的。其测试题型涵括了数学成绩、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
四、结果分析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高一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观保持肯定的态度。学习态度的各成分与学生的数学成绩成明显的相关性。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会阻碍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以至教师 “苦”教而不出结果。所以说,人的情感、行为同其认知是一致的,学习态度是有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者协调统一的结果。
五、建议
1、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让学生脱离日常生活、脱离实践运用来学习数学,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情绪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让一些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困难,难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正方体的截面有几种图形,.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得出结论只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有了这种情绪体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增强。另外,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教师应设法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让课堂焕发出活力,而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创造这种气氛的途径,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在这种教学气氛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就能形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会增强,以帮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4.
[2]岳儒芳.学习态度、方法与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
[3]臧向红、王晓阳.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刍议[J].数学教育学报,1993,11.
[4]张静.关于数学学习态度学习的心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