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一、多读课文,以读带写
  小学生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断,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多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然而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位教师和每名学生都必须面对探讨的一个困难话题。我们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种种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把这些巨人的肩臂,作为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阶梯,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可得以提高。所以在读写教学中应该注重以读带写。以读带写,关键是善读,重心是摹写。
  拿《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来说。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文章进行熟读,感知语言文字。通过读接触到文中的字、词、句、段。然后,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会有所认识。作者写故乡的杨梅是为了抒发他眷恋家乡,对家乡一草一木深深热爱的感情。其次,还要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抒发怀乡之情的。为了表达怀乡之情,作者选材很巧妙,结构很清楚。选材上,作者以小见大,用杨梅来寄托自己的感情。结构上,作者围绕着“爱”字做文章。开头就饱含深情地道出:“我爱故乡的杨梅”,总领全文。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一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杨梅树,抒发了“爱”之情。二是写杨梅的果实。写杨梅果时又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总述杨梅果的形、色、味都惹人喜爱,抒发喜爱之情。后分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这里作者不仅把杨梅让人喜爱的理由叙述得清楚,而且亲切地运用了一系列色彩饱满的形容词。如:“细腻、柔软、新鲜、红嫩、又酸又甜、津津有味”等等,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爱”之切。通过这两个过程的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善读。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
  再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人,练一次笔,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再如《落花生》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杨雄曾云:“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上述几个例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又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并锻炼了习作能力。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但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作文命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先拟定提纲,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构思,再根据自己的构思去广泛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章、材料,用来不断丰富自己文章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
  三、读写结合,全面发展
  在读与写的有效衔接的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写者会江郎才尽,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一辈子不会游泳。因此,读写要紧密结合,既要读《游泳学》来学习游泳方法,又下水实践,掌握本领。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其习作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的。
  总而言之,小学生语文课堂只有只有读写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身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在琢磨,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外,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还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课余活动以及其他各科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作业走向开放呢?下面就略谈自己关于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向生活开放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这就是说,儿童宽广而丰富的生活环境,就是学习语文的场所。通过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多层面了解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教学环境,快速掌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多年以来,体育教学只是停留在“说、讲、示范”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
期刊
创造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愈来愈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要以想象为基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若师
期刊
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如何,往往决定他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道理很清楚,如果说议论文是靠蕴含哲理起家的,那么,哲理思维就是议论文思维的基石。古往今来,凡有名气的议论文,差不多都是借助于这里思维来进行论辩说理,揭示生活的美丑善恶,让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因此,提高学生这里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哲理思维圈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议论文犹如京剧一样,它是一种综合性文体。而哲学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
期刊
尽管如今的高考仍弊端多多,但整体而言,高考依然是目前国家选拔人才,个人改变命运的一种最公平的方式。对于高考备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主要谈谈我们学校的高考备战方法。在高考的指挥下,我们的应战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浓缩教材,学案教学。  教材是考试的依据,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但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采用学案的模式,将教材内容浓缩
期刊
语文教学中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而特色活动正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班级群”促使学生主动交流  为了使沟通更方便,我建立了班级的QQ群,QQ群中不但有孩子,家长还有课任老师,学校管理人员。我们的QQ群,开始只是孩子们的相互问候,接下来是家长们在群中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教子心得,之后大家一起讨论
期刊
在新教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改造和重建,曾经偏重于形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冷思考再认识阶段。特别是关于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结合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与内容、时间与效益、形式与实效,本人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要心中有书,依据教学吃透教材;二要教之有法,立足教材,适度拓展。下面结合《桥之美》教学案例,略作说明。  教学活动一:解读课文标题:“桥之美”的中心词
期刊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课堂中活力最充分的体现。要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学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有效的课堂活动应是“活动”最充分
期刊
变序法教学是众多灵活多变的讲读方法中最为基本的 一种。所谓变序法就是改变原课文的顺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在联系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讲读顺序而组织教学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序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序法教学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切入式  这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段直接切入。让学生首先感知课文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