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力量培育高尚师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师师德文化的内涵,走出了一条师德教育的特色之路。本文从提炼学校“三风”、评比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三方面阐述了这条特色之路的践行情况。
  关键词:师德教育;实践活动;文化力量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05-2
  学校文化是师德建设的依托,师德素养是学校文化的结晶。当学校文化中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教师认同后,教师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宿感,使个人的信念、情感、行为与学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学校也具有了稳定的文化效应场,产生着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见,优秀的学校文化对教师心灵的净化,高尚师德的形成有着浸润和滋养功效。基于此,我们学校的师德建设始终坚持与学校行进的血脉相融合,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出发,去思考师德,升华师德。
  一、提炼学校“三风”,确立教师核心师德价值观
  从文化的角度看师德建设,首先要打造出一个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师魂,让她永恒于教师心中,成为教师师德修炼的坐标。师魂代表的是一所学校教师的整体形象,她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孕育而成,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凝聚力和奋发向上的动力。
  “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于开拓、敢于争先”是我们学校的教师精神。这是铜小几代人在创业的打拼中,凝练出的精神财富,是学校的传家宝。我们认为,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使其代代相传下去。
  学校的“三风”口号制定于十多年前,显然已不能概括当前学校的精神风貌。为此,我们集教师的智慧,在共同回味历史、审视现实中,提炼学校“三风”,升华学校精神,也让存于其中的教师精神焕发新的生机。
  提炼的过程是一次全校教师集体走过的发掘学校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富矿的精神再塑之旅。我们先后在教师中开展了《感悟铜小》、《感动的心,难忘的事》、《我把快乐告诉你》等征文、演讲活动,引导教师回味我们共同走过的激情燃烧岁月,让教师们感受到我们教育人生的丰富多彩,明悟其中的收获与舍弃、成功与失败,不论是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一种财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集体的力量,体悟到奉献的快乐、收获的幸福。我们用制作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专题片《放飞童年梦想,点亮科技人生》,编辑展示学校科技文化建设成果的教师论文集《行动与跨越》,出版介绍学生小发明、小研究、小种植养殖日记作品的校本教材《小小科学家》的方式和教师们共同回顾学校14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需要思想,需要力行,需要坚持。可以说,这也是学校今后所要走的品牌化发展之路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其基础上,我们发动教师每人撰写一组“三风”口号及释义,由学校工会组织专门小组从中筛选出最能反映学校特征的十条,反馈给全体教师选择并注释,再上交。最后,学校行政会议从中选择组合成三组“三风”口号交学校教代会讨论票决。可见,学校“三风”口号的产生,我们走的是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不是校长一个人或行政班子几个人说了算,是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这样,“三风”口号就不是对师生给予外在的强加,而是教师们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品味中达成思想的统一、价值认同后,由内而外的迸发。这是一个把个体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个体的情感汇成集体精神的过程。
  现在,我们的“三风”口号分别是“博爱、博学、力行、超越”的校风,“修德、博识、崇真、尚新”的教风,“自信、互助、善问、乐行”的学风。它们共同的灵魂是“执著与创新”的学校精神,演变成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口号,就是“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的校训。其间无不渗透、体现了学校对于师德的明确导向,其中博爱、博识、力行、尚新等,是我们所倡导的高尚师德的核心要求,也将会成为新时期教师自觉的价值追求。
  二、评比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丰富教师师德文化的内涵
  师德教育是扎根在学校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激发教育内需的教育。师德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和学校总体发展相关的。评比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就是组织教师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将那些为学校发展提供关键推力并产生较好社会影响力的人和事突出出来,揭示蕴藏其中的深刻的师德内涵加以弘扬。也可以这样说,是在让学校提出的师德核心要求由抽象的语言概念转化为身边具体的行为标杆和人物榜样。评比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学习的过程,它有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师德文化追求,从而获得发展学校更强大的合力。
  每年一度的评比,是从教师们自己推荐开始的。每位教师可选择推荐2-3项,每项均要写出推荐词。学校工会对教师们的推荐表收集、整理、归类后交由学校行政会议确定初选入围的“人和事”。初选结果交由全体教师票决,得票率在80%及以上的确立为学校年度难忘的人和事;票决前,由学校领导向教师逐一介绍入围的人和事并阐述理由。最终的结果,学校按事业发展、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这四大类,制作成展板公开展示。每五年,将其集结成画册印发教师并存入学校校史室。
  “难忘的人和事”集中反映了学校一年来的发展成果,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那些成果背后的故事和故事中所折射出的理性的师德光辉。教师们选择的过程是一次道德再体验的心路历程,从中获得了价值的认同和精神的洗礼;而“推荐词”的撰写,是心灵震撼后的倾诉,用精炼的语言揭示出最突出的师德亮点,让师德的生动事迹与理性光辉相得益彰,从中让道德认识得以深化,道德情感得以升华;公开展示这一环节又让教师们享受到了职业的幸福感,增强了发展学校、发展自己、发展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年的“难忘的人和事”的评比,展示出的发展事实,揭示出的成功规律让学校师德文化内涵逐渐明晰。这些“人和事”彰显出了学校爱校如家的文化。“博爱”是学校校风的关键词,而“一家亲”又是我校的管理理念。学校以“情”为磁场将师生吸引到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这个大目标上,我们“同学同乐,同伴同行”。其二是自主合作文化。从学校“力行、超越”的核心办学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全校教师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个人自主发展的独特作用,又要与同事精诚合作;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张扬个性,另一方面强调团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的“行”才有力度和成效,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其三是民主平等的文化。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民主参与,让教师切身体会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也使学校中人与人的关系更趋于民主和平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坚信“没有不好,只有不同”,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其四是崇尚新文化,十四年的科技教育让我们学会了坚持,认准了的事做下去,一件事做出一百种花样,常做常新;怀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梦想,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迎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时刻。   一个成功的事业不是因为一大堆做成的事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因为有一群人向同一个方向不停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评比年度铜小难忘的人和事,让每个教师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成功的优秀团队,并为自己属于这样一个集体而感到无比的自豪。铜小精神在这样精彩的活动中得到了强化和凝聚,更深刻地融入了教师们的心田。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师德行为的品质
  师德行为的品质也可以说是教师师德实践的能力和成效。就教师个体而言,用师德来衡量时,个人的角色意识、学生立场以及于具体实施师德标准的能力、水平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深受学生、家长欢迎,而有的老师尽管看上去很累,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教师的师德实践能力、水平是可以培养和塑造的。我们认为从感性事迹的学习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师德典型的个体到师德优秀群体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形式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加以深化。
  1.打造学习交流平台,内化师德要求
  师德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其核心内容是不变的。但师德教育必须植根于教师日常教书育人的“琐碎”工作中,贵在弘扬教师流淌在每一天的崇高师德。教师们排斥的是领导提要求、讲道理等呆板的说教,更向往接受多元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教育,看到教育的真、善、美。鉴于此,我们十分重视让事实说话,用具体的事揭示抽象的理;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之路,达到将师德的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目的。
  举办师德报告会。每年新春学校的第一次教师会为师德报告会已成为学校传统。报告会由工会组织,从本校教师中选择三、五个人作主讲人。报告的体裁以教育叙事为主,让主讲人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一个个教育故事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邃而亲切,而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人叹服又易行,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让人在艳羡的同时产生效仿的冲动。
  开设教师讲坛。它设立在每单周一的教师例会上。学校每学期初,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几个演讲主题;教师自主申报,由教科室择优选讲;演讲中,教师们谈认识、说打算,指路径、献策略,讲成效、抒胸臆;它起到的是示范、激励的作用,将教师的目光聚焦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上,让教师的行为在理性与情感的护佑下更有力量。
  设立网上话吧。我们在“菁菁铜小”学校网站上专门设立了教师话吧,不定期的由学校领导针对一些现象或典型事例提出一个话题并谈出自己见解,然后请教师一一跟帖见仁见智,从而让学校成员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达成共识,以弘扬正气,将学校提倡的师德要求演化成教师群体的主流价值观。
  实行月工作通报制。“每月工作通报”由各年级组长和处室负责人提供素材,校长室撰写成文印发教师,挂上校园网。素材取之于学校的日常工作,注重从教师平凡的言谈举止之中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加以弘扬,引导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自觉地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
  教师学习交流平台的打造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对教师师德的一种期待和引领。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教师精神家园。教师栖息其中,会不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师德行为水准
  师德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是师德教育的根本落脚点,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觉行为,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师德要求得到真正的体现和落实。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师德实践,师爱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显现。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个体施爱的理念和方式却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要让师德行为达到至高的境界,必须在实践中磨练。为提高教师师德的实践能力,我们本着抓薄弱、抓关键、抓反复的原则,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实践活动。
  在爱心月活动中,让教师明白爱学生就是爱每一个学生;爱不仅要嘘寒问暖、扶贫济困,更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要树立“转变一名差生比提高一名优生更可贵”的信念,将更多的爱献给弱势学生。我们引导教师善待学困生,多发现一个闪光点,帮助养成一个好习惯;多给一次展示机会,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面批每一次作业,助增他们学习的自信……
  在质量提升月中,让教师明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为切实落实学生阳光活动一小时,我们组织了各班级大课间活动形式创意的评比;为提高小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专门的集体备课和好课展示活动;为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我们组织教师自编并不断完善校本教材《铜小科技》,让它不断走向活动化、基地化、特色化……
  在“青蓝互助”工程的实施中,让教师们明白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组织师生开展“我身边的好老师”的征文活动,引导教师相互欣赏,还让他们从学生征文中寻得一名好教师的标准,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组织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让青年教师学到扎实沉稳的课堂教学风格,让老教师看到新理念新方法给课堂带来的活力;我们组织优秀教学案例、论文的评比,并提倡教师们合作完成,让老教师的经验和青年教师的文采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一系列师德实践活动植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将师德要求落实和细化在教师每天面对学生的言行中,为他们师德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在它的滋养下,教师的师德行为会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立足校本、扎根日常、亲近教师,将师德学习、实践、交流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校走出的一条师德教育的捷径。它可信可行,有文化张力,润物无声般地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师德认识,让高尚师德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使其师德行为的品质节节攀升。这样的师德教育是最有生命力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怀仁文化引领下,我校通过营造儒雅环境文化、树立儒雅价值观、培训儒雅教师、培养儒雅学生、学做儒雅家长、开发儒雅课程、创建儒雅课堂等举措,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课程建设、学生成长等诸方面,构成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从而形成本校教育特色。  关键词:怀仁;引领;建设;儒雅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26-1“怀仁”,语出《孟子·尽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加专业能力的过程。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3-1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
摘要: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是中学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文言文教学的“三境六法”。“三境”,即读通,读懂,读透;“六法”,即拓展联系法、白文点断法、涵咏吟诵法、注疏明义法、比较阅读法以及批判继承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教学;三境六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意义。可是,在整合的过程中,也有教师因教学理念的把握不到位导致多媒体技术使用产生偏颇。笔者据自身经验,在文中探讨了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的策略。  关键词: 美术教学;多媒体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有感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材处理上的困惑甚至误区,笔者尝试站在作者、编者、教者和学生等不同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方对话,努力寻找科学有效的教材解读方法,以便准确地领悟教材、吃透教材,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  关键词:解读;视角;对话;例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54-2  顾名思义,“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教
摘 要:中学语文科的性质决定着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应做到文道结合。所谓“文”,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属于智育范畴;所谓“道”,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属于道德范畴。本文通过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加强写作的沟通效用三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道结合;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从作文的题目、题材的选择、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技巧指导;多方着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57-2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曾有人戏称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很多中学生怕作文是不争的事实,我
摘要: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等方面,而新课标要求除了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得重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中学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自信心;意志;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心相应”教育;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17-1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摘 要:本文以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为例,力图将中学作文教学与教材中的课文解析相结合,用课文来指导作文,将对课文的分步解析与写作的分步教学一一对应,引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多向课本中的经典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例谈;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2-1  一些老师在平时的课程安排里,中学作文教学是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