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周,在四年级做《我家是个动物园》的小调查:让孩子用一种动物形容自己的家人。这种方式貌似玩笑,但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还真是能敏锐地展现问题。
女生兰兰写自己是“小兔子”,而且在解释中说:“妈妈70%的时候都在骂我,我就像被捕的小兔子一样。”
我跟兰兰妈妈交流时说:
写自己是小兔子的孩子不少,但是这个“被捕的”三个字让我心里一惊,孩子细腻地展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处境。一看到这三个字,“铛——”的一下,我脑袋里就出现了一个铁笼子。
这个铁笼子的含义是:
长辈的不稳定情绪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她脑袋上,她走到哪儿,乌云跟到哪儿,形成了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不稳定情绪(暴躁脾气)金钟罩”。
这层罩子压得兰兰很不舒服,她弱弱地缩成一团,所以,我感觉她内心乏力,欠缺昂扬的生命活力。
像兰兰这样“被捕的”小兔子,我感觉比比皆是。丁丁,一年级男生,他父母应班主任要求前来找我,我听了描述,觉得这只小兔子,被关得更紧。
丁丁,在课堂上,不怎么搭理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时间在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语文老师因为费了很多心神带他进入课堂,所以效果略好。其他课堂,问题更大,因为上课没听,所以孩子学习效果很不好,老师和家长就着急了。
丁妈跟我说,一次放学时,丁丁被留了,她在教室外面看到孩子被批评了,拉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但是,妈妈接到他以后,他没事儿一样,拉着妈妈到处参观校园。而且丁丁平时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怎么跟家人说。
丁妈这么一描述,我就感觉到了一个主动屏蔽外部世界的孩子,尤其是他屏蔽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能力超级强大。
我问丁妈:“家里有一位脾气超级大的人吗?”
“嗯,是奶奶。而且,孩子也是由奶奶带大的。”
我听丁妈描述了家庭内部的状态,感觉孩子的生存环境真是不太舒服。家庭内部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氛,奶奶暴躁、刀子嘴,家人之间时有争吵。
丁妈说,婆媳之间这些年吵了好多次,孩子爸爸说只要一出门(或类似集体活动),常常闹得不欢而散,争吵是家常便饭。所以,孩子成长于这个不安宁氛围,内心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自然大打折扣。在这个环境中,为了自保,他发展出强大的“选择性耳聋”能力,让自己沉浸在内心的美好幻想中,所以,走神成为常态。
奶奶对孙儿非常爱,但是她的“刀子嘴”导致丁丁接收到的爱大打折扣,甚至反而是伤害。丁丁爸妈说,奶奶常常对丁丁说:“你看人家xxx学得好好,哪儿像你……”“你看人家xxx好乖,不像你……”,反正就是心里爱得像金元宝,嘴巴上永远只说臭狗屎。
长期如此打压,丁丁被成功地打压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现在只要一上台、一发言,就怕得要命。而且为了自保,丁丁发展出对批评的耐受,或者叫关闭通道,视而不见,在学校里,老师批评了丁丁,他就把不舒服情绪全部隔绝开,不看它、不跟人交流它、不处理它,当它不存在,因为在家里,类似的呵斥批评太多了,丁丁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儿,就发展出了这样视而不见的能力,不然,岂不是要被压垮。
而且,丁丁妈妈跟我说的一件事,让我大吃一惊,她说自己早上刚起床,才打开卧室门,孩子奶奶就冲进来,收拾房间、收拾衣服去洗,妈妈说,自己房间的柜子和抽屉,就没有奶奶没有翻过的。
这个奶奶管理的范围也未免太大了吧,对媳妇儿都是如此,那对孙儿,还有什么好说的,伺候得更周到了呗。
天!这么一伺候,孩子一定被成功养成“人工低能儿”,什么都不会做,眼睛里也从来没有活儿,最重要的是,过度代劳严重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因为,他从BABY开始,就要做事儿,并在点滴成功中去体会自己的价值感,会自己吃饭了、会端盘子了、能自己剥桔子了,每件事情都在积累价值感,这就是自信心。
可是,发誓要把自己牺牲成“渣渣”来伺候儿孙的奶奶“摧毁”了他。这种低自尊的老人家真是比较难以相处的人物。她没有自己,她的空皮囊里装的都是儿孙,她靠牺牲自己来实现价值,如果不伺候儿孙,让她享受生活,她享受不来,但是,她劳苦功高之后,她就取得了抱怨和指责家人的资格,开始喋喋不休,你若胆敢请她既不要牺牲,也不要指责,她就升级为抱怨——你嫌弃她,然后开始呼天抢地。家人在束手无策之后,只好逃避,大人可以逃避,丁丁这种小孩儿,就只有关闭自己与外界的通道,瞪着空洞的眼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通过描述,我感觉丁丁还有注意力障碍,每天写作业必须要有人守着,而且耗时很久。注意力障碍需要专业训练,它的成因多样,但是,我观察到一个规律: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都来自于一个家庭气氛风起云涌的家庭。也许,从BABY时代开始,家庭里各种突发的尖叫、摔东西、咆哮等等都不断打断孩子,使他无法心静吧。
总之,在这样一个不稳定气氛(暴躁氛围)铁笼中成长的“小兔子”丁丁孱弱乏力,整体状态非常不好,加上爸爸缺席,长期不在家,而家庭里总体弥漫着负面评价氛围,所以丁丁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他非常欠缺安全感,甚至到了晚上,他和妈妈在卧室里,妈妈让他去客厅里拿东西,都不敢单独去。而他的爸妈以前并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需要温暖宽厚的怀抱去抚慰,反而是用呵斥指责、强行推进来对待孩子,比如就是要让孩子一个人去黑洞洞的楼上:“自己去,这有啥子好怕的哦,男子汉,要勇敢!”“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这些语言背后都是伤害——你不行!我们不接受你的软弱!你太弱!
这些强硬作风不培养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是基于幼年得到欣赏、肯定和爱,内心满满都是力量,才会由内而外生发出真正的男人魄力(那种恶劣(情感)环境磨砺出的往往是“紙老虎”——表面强悍,内心孱弱)。
我跟丁丁爸妈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跟孩子说:“爸爸陪你上楼。”然后牵着孩子的手去把东西拿了,完了,不用跟孩子说:“你看,一点儿都不吓人,是不是?”不用跟孩子说:“来,我们要勇敢,我们一起去!”这些表面温情的话背后都有一个否定——儿子,你不行!所以,只管温和地陪伴,不要口头的说教。
对于“被捕的”“小兔子”,长期润物无声地支持、欣赏、陪伴方可修复内心创伤,让孩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生命力。
像兰兰、丁丁这样“被捕的小兔子”我见了许多,他们都是家中至宝,但是被情绪不稳定的长辈牢牢锁在“情绪风暴”做成的笼子里。而且,因为他们是至宝,所以,这个笼子只锁他(才不会锁外人呢)。哎,这样的家族传承(不稳定情绪)代代流传,锁住我们最爱的宝贝,也伤了我们最爱的宝贝!
女生兰兰写自己是“小兔子”,而且在解释中说:“妈妈70%的时候都在骂我,我就像被捕的小兔子一样。”
我跟兰兰妈妈交流时说:
写自己是小兔子的孩子不少,但是这个“被捕的”三个字让我心里一惊,孩子细腻地展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处境。一看到这三个字,“铛——”的一下,我脑袋里就出现了一个铁笼子。
这个铁笼子的含义是:
长辈的不稳定情绪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她脑袋上,她走到哪儿,乌云跟到哪儿,形成了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不稳定情绪(暴躁脾气)金钟罩”。
这层罩子压得兰兰很不舒服,她弱弱地缩成一团,所以,我感觉她内心乏力,欠缺昂扬的生命活力。
像兰兰这样“被捕的”小兔子,我感觉比比皆是。丁丁,一年级男生,他父母应班主任要求前来找我,我听了描述,觉得这只小兔子,被关得更紧。
丁丁,在课堂上,不怎么搭理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时间在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语文老师因为费了很多心神带他进入课堂,所以效果略好。其他课堂,问题更大,因为上课没听,所以孩子学习效果很不好,老师和家长就着急了。
丁妈跟我说,一次放学时,丁丁被留了,她在教室外面看到孩子被批评了,拉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但是,妈妈接到他以后,他没事儿一样,拉着妈妈到处参观校园。而且丁丁平时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怎么跟家人说。
丁妈这么一描述,我就感觉到了一个主动屏蔽外部世界的孩子,尤其是他屏蔽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能力超级强大。
我问丁妈:“家里有一位脾气超级大的人吗?”
“嗯,是奶奶。而且,孩子也是由奶奶带大的。”
我听丁妈描述了家庭内部的状态,感觉孩子的生存环境真是不太舒服。家庭内部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氛,奶奶暴躁、刀子嘴,家人之间时有争吵。
丁妈说,婆媳之间这些年吵了好多次,孩子爸爸说只要一出门(或类似集体活动),常常闹得不欢而散,争吵是家常便饭。所以,孩子成长于这个不安宁氛围,内心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自然大打折扣。在这个环境中,为了自保,他发展出强大的“选择性耳聋”能力,让自己沉浸在内心的美好幻想中,所以,走神成为常态。
奶奶对孙儿非常爱,但是她的“刀子嘴”导致丁丁接收到的爱大打折扣,甚至反而是伤害。丁丁爸妈说,奶奶常常对丁丁说:“你看人家xxx学得好好,哪儿像你……”“你看人家xxx好乖,不像你……”,反正就是心里爱得像金元宝,嘴巴上永远只说臭狗屎。
长期如此打压,丁丁被成功地打压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现在只要一上台、一发言,就怕得要命。而且为了自保,丁丁发展出对批评的耐受,或者叫关闭通道,视而不见,在学校里,老师批评了丁丁,他就把不舒服情绪全部隔绝开,不看它、不跟人交流它、不处理它,当它不存在,因为在家里,类似的呵斥批评太多了,丁丁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儿,就发展出了这样视而不见的能力,不然,岂不是要被压垮。
而且,丁丁妈妈跟我说的一件事,让我大吃一惊,她说自己早上刚起床,才打开卧室门,孩子奶奶就冲进来,收拾房间、收拾衣服去洗,妈妈说,自己房间的柜子和抽屉,就没有奶奶没有翻过的。
这个奶奶管理的范围也未免太大了吧,对媳妇儿都是如此,那对孙儿,还有什么好说的,伺候得更周到了呗。
天!这么一伺候,孩子一定被成功养成“人工低能儿”,什么都不会做,眼睛里也从来没有活儿,最重要的是,过度代劳严重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因为,他从BABY开始,就要做事儿,并在点滴成功中去体会自己的价值感,会自己吃饭了、会端盘子了、能自己剥桔子了,每件事情都在积累价值感,这就是自信心。
可是,发誓要把自己牺牲成“渣渣”来伺候儿孙的奶奶“摧毁”了他。这种低自尊的老人家真是比较难以相处的人物。她没有自己,她的空皮囊里装的都是儿孙,她靠牺牲自己来实现价值,如果不伺候儿孙,让她享受生活,她享受不来,但是,她劳苦功高之后,她就取得了抱怨和指责家人的资格,开始喋喋不休,你若胆敢请她既不要牺牲,也不要指责,她就升级为抱怨——你嫌弃她,然后开始呼天抢地。家人在束手无策之后,只好逃避,大人可以逃避,丁丁这种小孩儿,就只有关闭自己与外界的通道,瞪着空洞的眼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通过描述,我感觉丁丁还有注意力障碍,每天写作业必须要有人守着,而且耗时很久。注意力障碍需要专业训练,它的成因多样,但是,我观察到一个规律: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都来自于一个家庭气氛风起云涌的家庭。也许,从BABY时代开始,家庭里各种突发的尖叫、摔东西、咆哮等等都不断打断孩子,使他无法心静吧。
总之,在这样一个不稳定气氛(暴躁氛围)铁笼中成长的“小兔子”丁丁孱弱乏力,整体状态非常不好,加上爸爸缺席,长期不在家,而家庭里总体弥漫着负面评价氛围,所以丁丁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他非常欠缺安全感,甚至到了晚上,他和妈妈在卧室里,妈妈让他去客厅里拿东西,都不敢单独去。而他的爸妈以前并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需要温暖宽厚的怀抱去抚慰,反而是用呵斥指责、强行推进来对待孩子,比如就是要让孩子一个人去黑洞洞的楼上:“自己去,这有啥子好怕的哦,男子汉,要勇敢!”“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这些语言背后都是伤害——你不行!我们不接受你的软弱!你太弱!
这些强硬作风不培养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是基于幼年得到欣赏、肯定和爱,内心满满都是力量,才会由内而外生发出真正的男人魄力(那种恶劣(情感)环境磨砺出的往往是“紙老虎”——表面强悍,内心孱弱)。
我跟丁丁爸妈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跟孩子说:“爸爸陪你上楼。”然后牵着孩子的手去把东西拿了,完了,不用跟孩子说:“你看,一点儿都不吓人,是不是?”不用跟孩子说:“来,我们要勇敢,我们一起去!”这些表面温情的话背后都有一个否定——儿子,你不行!所以,只管温和地陪伴,不要口头的说教。
对于“被捕的”“小兔子”,长期润物无声地支持、欣赏、陪伴方可修复内心创伤,让孩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生命力。
像兰兰、丁丁这样“被捕的小兔子”我见了许多,他们都是家中至宝,但是被情绪不稳定的长辈牢牢锁在“情绪风暴”做成的笼子里。而且,因为他们是至宝,所以,这个笼子只锁他(才不会锁外人呢)。哎,这样的家族传承(不稳定情绪)代代流传,锁住我们最爱的宝贝,也伤了我们最爱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