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品”系列讲座三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它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及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新陈代谢。通常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大部分由胆盐帮助吸收,循淋巴系统到体内各器官;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维生素是传统意义上具有美容作用的物质,实践证明,古代美容的物质内大部分含有维生素。目前被广泛用于药妆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B、C、E及其部分衍生物,现将它们分别介绍如下。
  
  1维生素A
  
  维生素A是视黄醇家族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员,该家族中还包括广为使用的维甲酸。维生素A有A1和A2两种,A1又称为视黄醇,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天然维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可以用视黄醇当量(当量是对物质微粒实施计数的单位)来评价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称为脱氢视黄醇。外用视黄醇能提高皮肤的水和程度及表皮增殖,增进细胞更替,加速胶原合成[1]。生物体内视黄醇在脱氢酶作用下可氧化生成视黄醛,再进一步成维甲酸。维甲酸作为视黄醇衍生物,也可促进胶原产生,还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从而使其降解胶原能力受到抑制,改善细小皱纹、减轻鱼尾纹[2]。而视黄醇受到其转化为维甲酸的限制及直接的受体非依赖的生物学效果,生物学活性和刺激性均较维甲酸小,对那些不能耐受维甲酸的患者,视黄醇更加安全,也容易耐受,能被用于药妆品[2]。
  维生素A发挥药妆效果主要集中于:①更新表皮细胞;②作为UV的过滤器;③抑制氧化应激;④抑制皮肤痤疮丙酸杆菌;⑤改善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2]。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于:调节参与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基因表达,是治疗和预防光老化的合适选择[3];随着皮肤老化,其中的透明质酸和胶原也逐渐减少,维甲酸类能提高促进其合成和提高它在皮肤的浓度并减少降解。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捕获自由基并吸收日光中的UV,保护 DNA、脂膜及蛋白不受直接的光损伤及简单UV诱导的氧化应激[4]。含有维生素A类的药妆品较多,可以收缩毛孔,改善油性皮肤的多数均含有维生素A类。尽管维甲酸类具有优秀的治疗及预防老化的效果,但是烧灼感、结痂、接触性皮炎等刺激反应有效限制了其临床广泛使用,针对这个问题,一些新的给药方法正在研究中[5]。
  
  2B族维生素
  
  维生素B的亚类较多,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其中烟酰胺(维生素B3)和泛醇 (维生素原B5)被广泛用于药妆品。外用B族维生素曾被用于治疗痤疮、皮肤伤口等,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烟酰胺是NAD(P)的前体,和由之产生的NAD(P)H均是强效抗氧化剂。外用烟酰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UVB诱导的致癌性[6],还能通过增多表皮内神经酰胺及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加强皮肤脂膜屏障的作用,增加表皮屏障蛋白如角蛋白、微丝蛋白、内皮蛋白,其直接结果是减少通过表皮的水分丢失。和维生素A相类似,烟酰胺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还能抑制黑素颗粒从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随之减少皮肤的色素成分。另外,它能使通过抑制蛋白质的氧化糖基化反应,从而改善皮肤变黄。日本学者证实,2%烟酰胺能有效抑制皮脂溢出率(sebum excretion rate,SER)和日常皮脂水准 (casual sebum levels,CSL)[7]。有学者也有通过随机双盲实验证实烟酰胺的抗衰老效果比较理想[8]。总之,烟酰胺能改善皮肤结构,减少鱼尾纹和皱纹,消除色素沉着。局部外用烟酰胺非常安全,一般不诱导皮肤刺激反应出现[9]。
  作为水溶性维生素,泛醇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角质层,是一种良好的保湿剂。它也是泛酸的前体物质,而泛酸是酯类生物合成的主要因子。泛醇增进酯类合成,提升皮肤的障碍功能。泛醇还能增加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表皮上皮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还具有抗炎及抗瘙痒能力[10]。辅酶Q(CoQ)亦称泛醌,其还原型称泛醇。Co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11]。CoQ10可以渗透进入表皮浅层,有效抑制氧化反应,活化酪氨酸磷酸化激酶,抑制对DNA的氧化损伤,还能抑制UV照射后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酶的表达[11],其具体作用表现在能明显减少口周皱纹,改善皮肤粗糙、干燥及鱼尾纹等。还能抑制浆细胞膜酯质过氧化反应[12],增加皮肤水合能力。有研究表明,CoQ10能抑制UV或IL-1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炎性反应,它能抑制UV诱导的基质分解酶(MMP-1)表达下调[13]。在动物研究中,口服补充CoQ-10能提高皮肤内该物质浓度,充分保证其治疗作用的发挥。而更新一代的抗氧化物艾地苯,是由辅酶Q10衍生物合成转化而來,但其分子量比辅酶Q10约小60%,从而皮肤的穿透力更佳,同时其抗氧化效果也已被充分证实[14]。
  
  3维生素C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绿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它对于胶原合成非常重要,还有光防护和抗氧化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C能改善光损伤的症状[15]。胶原合成过程中维生素C必不可少,Fitzpatrick 等[16]证实外用维生素C能有效保护面部皮肤,皮肤活检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均能发现胶原合成增加的证据。另外,维生素C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弹力纤维的生物合成,可减少光老化皮肤的日光弹力纤维溶解[17]。它同样具有抗炎特性,还能在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合成,有助于临床上改善黄褐斑及黑子症状[15],还能改善部分炎症性皮肤疾病及系统性疾病[18]。
  
  4维生素E
  
  维生素E也叫生育酚,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8种,均为苯丙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类,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分为α-、β-、γ-和δ-四种。商品维生素E以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由于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口服就能有效保护细胞膜脂质的氧化,能降低UV照射之后引起的细胞灼伤、中和部分自由基[19],还能作为保湿剂发挥作用。有明确的实验室证据表明,局部外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使其抗氧化活性及光保护效果得到协同增强[20]。
  
  5有助于维生素作用的物质
  
  在维生素分类中,曾有学者将胆碱、肌醇、硫辛酸等包括在B族维生素内。但目前认为,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 ,ALA) 不属于维生素。它是在动植物的线粒体中由硫辛酰胺合成的,对于反应性氧自由基具有特殊的清除作用。它能还原内源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及泛醇,有助于上述维生素等发挥有效作用。ALA既是脂溶性也是水溶性的,它能有效渗透进入嗜脂性细胞膜或细胞间基质。有实验表明,5% ALA 每日两次外用,12周能显著降低皮肤粗糙程度、消除雀斑、减少细小皱纹[21]。另外,能有助于增强维生素作用的物质还包括多酚(polyphenols)及激动素(kinetin)等。这些物质本身的抗氧化作用,还能还原内源性抗氧化剂,均是其药妆品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机理。
  
  [参考文献]
  [1]Draelos ZD.Retinoids in cosmetics[J].Cosmet Dermatol,2005,18:3-5.
  [2]Sorg O,Antille C,Kaya G.Retinoids in cosmeceuticals[J].Dermatol Ther,2006,19(5):289-296.
  [3]Sorg O,Kuenzli S,Kaya G.Proposed mechanisms of action for retinoid deriva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ging[J].J Cosmet Dermatol,2005,4(4):237-244.
  [4]Sorg O,Tran C,Saurat JH.Cutaneous vitamins A and E in the context of ultraviolet- or chemically-induced oxidative stress[J].Skin Pharmacol Appl Skin Physiol,2001,14(6):363-372.
  [5]Mukherjee S,Date A,Patravale V.Retin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ging: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J].Clin Interv Aging,2006,1(4):327-348.
  [6]Gensler HL. Prevention of photoimmunosuppression and photocarcinogenesis by topical nicotinamide[J]. Nutr Cancer,1997,29:157-162.
  [7]Draelos ZD,Matsubara A,Smiles K.The effect of 2% niacinamide on facial sebum production[J].J Cosmet Laser Ther,2006,8(2):96-101.
  [8]Chiu PC,Chan CC,Lin HM.The clinical anti-aging effects of topical kinetin and niacinamide in Asian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plit-face comparative trial[J].J Cosmet Dermatol,2007,6(4):243-249.
  [9]Bissett DL,Oblong JE,Berge CA.Niacinamide: A B vitamin that improves aging facial skin appearance[J].Dermatol Surg,2005,31(7 Pt 2):860-865.
  [10]Bissett DL,Oblong JE.Cosmeceutical Vitamins: Vitamin B, in Draelos ZD (ed): Cosmeceuticals[M].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2005,pp57-62.
  [11]Hoppe U,Bergemann J,Diembeck W, et al.Coenzyme Q10, a cutaneous antioxidant and energizer[J].Biofactors, 1999,9(2-4):371-378.
  [12]Burke KE.Cosmeceutical vitamins: vitamin B, in Draelos ZD (ed):Cosmeceuticals[M].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2005:pp125-132.
  [13]Fuller B,Smith D,Howerton A,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CoQ10 and colorless carotenoids[J].J Cosmet Dermatol,2006,5(1):30-38.
  [14]Farris P.Idebenone, green tea, and Coffeeberry extract: new and innovative antioxidants[J]. Dermatol Ther,2007,20(5):322-329.
  [15]Farris PK.Topical vitamin C: a useful agent for treating photoaging and other dermatologic conditions[J]. Dermatol Surg,2005,31:814-817.
  [16]Fitzpatrick RE,Rostan EF.Double- blind, half- face study comparing topical vitamin C and vehicle for rejuvenation of photodamage[J]. Dermatol Surg,2002,28:231-236.
  [17]Davidson JM,LuValle PA,Zoia O,et al.Ascorbat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elastin and collagen biosynthesi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skin fibroblasts by pretranslational mechanism[J].J Biol Chem,1997,272: 345-352.
  [18]Farris PK.Topical vitamin C:a useful agent for treating photoaging and other dermatologic conditions[J]. Dermatol Surg,2005,31(7 Pt 2):814-817.
  [19]Pinnell SR.Cutaneous photodamage, oxidative stress, and topical antioxidant protection[J]. J Am Acad Dermatol,2003,48:1-19.
  [20]Burke KE.Interaction of vitamins C and E as better cosmeceuticals[J].Dermatol Ther,2007,20(5):314-321.
  [21]Beitner H.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double blind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cream containing 5% alpha- lipoic acid related to photoaging of facial skin[J].Br J Dermatol,2003,149:841-849.
  
  [收稿日期]2008-04-11[修回日期]2008-07-10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NOS2基因-954 G→C位点多态性与白癜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49例白癜风患者和763例健康人的NOS2基因-954 G→C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NOS2-954 G→C位点基因型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联合基因型GC+CC及C等位基因在白癜风患者中频率较高,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表明联合基因型GC+CC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VEGF对血管及软组织长入多孔聚乙烯支架的影响。方法:制作多孔聚乙烯支架置入动物体内的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应用VEGF;第二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药物)。术后第7天、第14天取出支架,做组织学分析观察毛细血管及肉芽组织长入状况。结果:应用VEGF组血管及肉芽组织长入孔隙迅速,而对照组长入缓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及软组织长入多孔聚乙烯支架,从而加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隆鼻术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的120例隆鼻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隆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不规范、隆鼻材料的选择有关。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和选择优质材料对减少隆鼻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隆鼻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22 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11-
期刊
[编者按]皮肤外科作为皮肤科重要的亚学科,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欧美国家发展蓬勃。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直至近年才逐步走入正轨,但发展非常迅速。那么,什么是皮肤外科?它的技术范畴和施治范围又是什么?它与皮肤科学及其他兄弟学科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为了使相关医务工作者对皮肤外科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刊特别组了这个共十二讲的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同道广泛、深入的交流。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目
期刊
自Carruthers首次将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眉间区域皱纹以来,肉毒毒素很快在面部除皱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易行,可重复治疗。对于不想手术又想要快速除皱者,肉毒毒素注射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由于美容就诊者的心理问题及肉毒毒素可能引起的部分并发症,对手术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对来我院进行肉毒毒素除皱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TM正畸技术在成人前牙美容中的作用。方法:从近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中整理出因前牙美容问题而运用MTM正畸技术治疗的成人患者42名。对其就诊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男性11名,女性31名),活动矫治6人,固定矫治36人,平均疗程10.35个月。有32人仅通过MTM正畸治疗就达到了效果,有10人在完成正畸后进行了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Q开关Nd:YAG激光结合新文绣技术对88例错误文眉者眉形进行修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8例就医者均为女性,年龄24~66岁,平均为45岁。文眉时间最短2年,最长18年,均对眉形或眉  色不满意,文过的颜色为蓝黑色、红色、紫红色及咖啡色。    2方法    2.1仪器及相关参数:采用 Q开关Nd:YAG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5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676,P=0.031)。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T、T/T基因型频率与正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透皮给药治疗反流轴型皮瓣血液循环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aFGF透皮给药治疗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反流轴型皮瓣,观察皮瓣的转归。结果:自2 006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11例,用药后皮瓣血液循环全部得到明显改善,存活良好。结论:应用aFGF透皮给药可明显改善反流轴型皮瓣的血液灌流,促进皮瓣成活。  [关键词]aFGF;反流轴型皮瓣;血液灌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腋毛区皮下全层脂肪抽吸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腋毛区皮下至深筋膜间全层脂肪组织,从而彻底清除大汗腺,进一步提高腋臭治愈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一次手术治愈率达94%,因术后复发二次抽吸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皮下全层脂肪抽吸治疗腋臭是一种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易被广大腋臭患者接受的疗法。  [关键词]全层脂肪抽吸;肿胀麻醉;大汗腺;腋臭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