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chaoqi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媳妇娘家远在陇西的大山里。
  那地方穷,漫山遍野间只长山芋和荞麦。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了锅,便有人家将闺女托人领出山,寻一户人家,卖了。
  媳妇就是这样来到男人家的。
  男人知道这是媳妇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男人便常想,他要待媳妇好。
  但男人性子暴,火头上,冷不丁抬手就是一巴掌,“啪”的一声掴在媳妇脸上。
  媳妇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从指缝间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号、要闹,等号够了闹够了,肯定会二话不说,卷起包袱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舅肯定要找上门来论理。最终,等男人上门赔够了不是,媳妇才在娘家兄弟护送下,大大咧咧踏进家门。
  媳妇娘家远,媳妇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泪流完了,媳妇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土,锄麦。
  娃小时,正月里,邻居家的男人用一辆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要去丈人家。娃看得心热,从门外跑回来,扯着媳妇衣角说他要去舅家,媳妇刚笑着的一张脸一时就不自然起来,手哆嗦着哄娃说:“舅家远,今年咱不去了。”娃使着性子在媳妇身边喊着说着。男人大声呵斥一声,娃“哇”的一声哭了,媳妇将娃搂在胸前,也哭了。
  那时,男人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娃大了,渐渐懂了事,便再不说要去舅家。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媳妇便常念叨起要回娘家。
  曾经有两次,媳妇差一点儿还真的回了娘家呢。
  有一年,媳妇已攒够了车票钱,但男人的爹殁了。等埋了男人的爹,男人欠下一屁股债,媳妇便将车票钱给了男人。
  又一年,男人刚从县城的火车站买回了车票。夜里,娃喊肚子疼。媳妇和男人连夜将娃送到县城的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要做手术。第二天,媳妇便让男人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秋天,玉米挖完后,媳婦终于要回娘家了。
  还在玉米吐缨缨时,媳妇就对男人说起她娘家的事。媳妇说:“俺娘有腰疼的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俺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上媳妇没;俺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男人听得心里烦了,不由得就抢白几句:“不就是回一趟娘家吗,有啥好唠叨的?”
  媳妇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但没几天,媳妇又会对男人说起她娘家。
  媳妇终于要乘车回娘家了。
  前一天,媳妇和男人去了趟县城,除给男人和自己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第二天黎明,媳妇烙好了干粮做熟了饭菜后,叫醒男人。吃罢饭,天麻麻亮时,媳妇和男人出了村子。媳妇背着行李,走在前头,瘦瘦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到了火车站,男人已走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男人在货架上放下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媳妇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田野,很好看的,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火车终于到站了。
  出了车站,媳妇和男人走在一条麻绳般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媳妇的话一下子就多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男人,让男人尝尝酸不酸。男人第一次感觉,平目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媳妇,其实挺爱说话的,性子也野得多。
  爬上了一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疏疏散落在山洼里。
  媳妇一下兴奋地指着前方,对男人说:“俺家就在前面那个庄子里,那棵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媳妇说话时,一汪泪蓦然间从黑亮亮的眼里涌出来,媳妇不停用袖角擦着。擦着擦着,终于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起来。
  男人背着行李,站在媳妇身后,豆大的泪珠一颗颗从眼里滚出来。
  远方,夕阳里,那棵梧桐树下,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有一缕炊烟那么白那么亮地正向着黄昏彩云满天的天空袅袅腾腾地飘着。
其他文献
这几天,从咸阳来的人特别多,小小的华阴县,显出了几分拥挤,也明顯上了一些档次。比如一年演一场的《大禹治水》,现在一天两场,场场爆满。  我的羊肉泡馍店生意也格外好,过去一天卖一只羊,现在,二十只都未必够,我正盘算着把对面钱庄收购过来,扩大规模呢。  每个来客都神神秘秘的,都要小心翼翼地对待,保不准他就是钦差大臣,甚至始皇帝微服私访都有可能。  两个白净脸的人进来了,点了两碗极品羊肉泡馍,又要了一盘
期刊
某手机厂家发布了今年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不只顾客们欢呼雀跃,就连小偷也乐得不行。  要知道,这种最新型的手机供不应求,在黑市上已被炒到天价,只要能偷到一部,转手卖给黄牛,至少能多赚一倍的差價。  望着手机专卖店外长长的人龙,偷窃集团的首脑给新入行的小偷们下指示,说:“记住,我们只能在人家买手机之前偷他们的钱,不要等到人家买完手机出来,再偷手机。”  有个新手不明白,问:“一部手机8000元,我们直接
期刊
给大明寺画壁画时,宋瓶儿十六岁。  十六岁的宋瓶儿春心萌动,暗自喜欢上了大明寺那个眉目清秀的扫地僧。  于是宋瓶儿路过扫地僧的机会便无端地多了起来。两个年龄相仿的人儿彼此都对对方暗生爱慕,几番目光较量后,宋瓶儿自认确定无疑。  夜深人静、月光渐歇之时,宋瓶儿抑制着心跳,踩着细碎的落叶去轻叩扫地僧的门。  奈何站在门外的宋瓶儿叩了一次又一次,那扫地僧始终不敢打开。一赌气,宋瓶儿去叩隔壁另一个僧人的门
期刊
铁锤见二魁家门前垃圾满地,便想告诉他们,出来打扫打扫。没承想,刚推开大门,一盆脏水迎面泼来。等他抹了几把脸,睁开眼睛,巧珍已转身把门关上了。  铁锤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随后进了二魁家,他要问个究竟。  巧珍呢,头也不抬,锅碗瓢盆摔得叮当响。二魁爹闷声闷气地问:“你来干啥?”  还没等铁锤回话,二魁先发出声来:“这不是王大主任吗?”  “你两口子今儿个抽啥疯?”铁锤问。  二魁气呼呼地说:“扑棱蛾子
期刊
杜立立注定是演悲剧人物的。  杜十娘、秦雪莲、陈三两、林黛玉等角色,杜立立都演得出神入化,演得彻骨钻髓,一走进戏里,便久久走不出来,直到接手下一部戏,但也不过是出此入彼罢了。杜立立的舞台形象不知道感动了多少观众,往往让台下的观众哭得要用两块手帕拭泪。  杜立立芳龄二十五岁,腰细手柔眉弯眼亮,天生的穿戏衣甩水袖顾盼传情的胚子。杜立立第一次饰演悲剧人物杜十娘时,团长就拍板给她下了定论:“杜立立就是为演
期刊
郭公子是个乞丐。我们这里有个歇后语:乞丐挎桌子——穷摆。郭公子讨饭时就“穷摆”。不过郭公子并不挎桌子,也不把讨要来的饭菜“摆”在桌子上吃,而是摆在一白布单子上吃。那白布单子就是他的“饭桌”。  郭公子清瘦,穿戴和普通乞丐没什么差别,也是衣衫褴褛,不过却洗得干干净净。脸蛋泛着很健康的光泽。人说这是因为郭公子经常能讨到好吃食,并不缺乏营养的缘故。  郭公子之所以能讨要到好的吃食,原因之一是他祖上积德。
期刊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过道里,医生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期刊
安东城在明朝时发生过一种叫“地塌”的自然灾害,今天还是好端端的一块平地,明早起来一看,哇,陷下去了。  南边淮河里的水一漫进城,“地塌”过的地方就成了深塘,有了东大埃、西大埃,还有别的小沟小汊。  逮鱼的人特别多。  拿去卖钱,大的呢,往往被留下,小的呢,买的人就撇撇嘴:“我是自己吃的,不是猫。”  那意思,小的是喂猫的。  哪舍得给猫吃,逮鱼的都是些穷汉子,他们喜滋滋地把卖不掉的小鱼拾掇回家,吩
期刊
在我翻动书页的时候,8号病床扭头对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见过捧书本的人了。6号病床轻声附和,是啊是啊,都是手机不离手,我也有部智能手机,上网要流量,我舍不得花那钱。我笑笑,捧着书本没吱声。8号病床继续说,你能不能读点声音出来,让我也来听听?我犹豫了一下。6号病床说,读吧读吧,我也想听听。  我是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的,书上有“因祸得福”四个字,没想到我也因祸得了福。8号病床对我说,你给我个手机号,你腿好了
期刊
十三岁那年,冬子叫我陪他去他姐姐家一趟。冬子姐姐住在镇上,离我们这儿太远了,我不想去。冬子瞅了我一眼,说,去吧,我叫姐姐给你做韭菜盒子。  长这么大,我还真没吃过什么韭菜盒子,不过我想它一定比窝窝头好吃多了,不然来宝一家为什么总是隔三岔五地吃它呢?  来福是村长,就住在村西,每次打来福院子经过时,总是从他家厨房里飘来一股淡淡的香味,那香味只要一钻进鼻孔里,哈喇子马上就从嘴角跑出来了,拦也拦不住。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