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瓶儿的尖叫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大明寺画壁画时,宋瓶儿十六岁。
  十六岁的宋瓶儿春心萌动,暗自喜欢上了大明寺那个眉目清秀的扫地僧。
  于是宋瓶儿路过扫地僧的机会便无端地多了起来。两个年龄相仿的人儿彼此都对对方暗生爱慕,几番目光较量后,宋瓶儿自认确定无疑。
  夜深人静、月光渐歇之时,宋瓶儿抑制着心跳,踩着细碎的落叶去轻叩扫地僧的门。
  奈何站在门外的宋瓶儿叩了一次又一次,那扫地僧始终不敢打开。一赌气,宋瓶儿去叩隔壁另一个僧人的门,于是很快就和另一个僧人成就了好事。
  心生悔意的扫地僧此后在扫地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宋瓶儿目光所及处磨磨蹭蹭,加上宋瓶儿对他确实心有所念,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宋瓶儿又跟着扫地僧进了寺院后面的柴房。
  关于宋瓶儿,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最公正统一的信息是:宋瓶儿,唐代画匠宋济之女。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连这简短的记载也找不到了,就只剩下了民间生生不息的口头流传。口头流传,有的确有此事,有的确有此人,有的,可能是借了别的人别人的事。
  所以,关于宋瓶儿,说法不一,传来传去最后便只成了传说。
  其实宋瓶儿最先让人记住的是她善写善画也善饮酒。
  女人在那时善写善画已经很了不起,加上又善饮酒,就难免使人浮想联翩。
  但宋瓶儿显然不在乎这些,站在现在这个时代望过去,觉得宋瓶儿也许是生错了时代,如果在当今无论如何她都不算标新立异。
  宋瓶儿十七岁那年的深秋,父亲宋济又接了个给佛光寺画壁画的活儿。
  给佛光寺画壁画是个大工程,宋济因此断定可以赚不少的银两。按理说大工程至少应该找个下手才是,但壁画这玩意儿和我们现在的写作一样,其实都很私人。若是找不对人,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了。思来想去,宋济还是带上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宋瓶儿。
  宋瓶儿一到佛光寺就喜欢上了半山腰那几株错落有致的银杏树,清晨或者傍晚总要徜徉在树下个把时辰。宋瓶儿什么也不做,只是望着,或者不望,眯着眼睛让清亮亮的明黄将自己淹没。那时候的宋瓶儿也许是在想念大明寺的扫地僧,也许不是。女人的心事总是很难猜,只要她不讲,你就永远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时候,即便她讲了,也不要完全相信,因为迫于矜持和羞涩,她可能口是心非。但有一点无须质疑,那就是宋瓶儿喜欢安静静谧的佛光寺,喜欢佛光寺遮天蔽日的大银杏树,喜欢银杏树下被染成明黄的风。
  白天,宋济在墙壁上勾勒出佛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壁画大致线条,便由女儿宋瓶儿爬上梯子填色。填色是个细致活儿,宋瓶儿的长裙衣袖上便因此染得五彩斑斓。看官也许会问,那么她的父亲宋济哪里去了?宋济自然是到附近的村落去“走走”。宋济不喜欢寺院的冷清,喜欢凡间烟火,而那时宋瓶儿的母亲已经离世多年。恰逢壮年的宋济行人做事早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规律,何况历年来四处给寺院画壁画,宋济也攒下了不少银两,财多人胆大。宋济每次去附近村落“走走”总会有收获,填充着他这样一个中年男人的寥落,竟也真的忽视了如花似玉的宋瓶儿。
  某日,完成一面墙壁的宋瓶儿心满意足地望着整堵摄人心魄、气象万千的神佛画像,正要从梯子上下来──也许是她太过忘形,忘记了自己其实还站在木梯上;也许是她还以为自己和墙壁上那些衣袂飘飘的佛像一样也踩在祥云上;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譬如裙袂太长被踩着什么的──总之刚想要下来的宋瓶儿就真的从木梯上跌下来了,伴随着跌下来的还有宋瓶儿的一声尖叫。
  事情显然不妙,因为寺院的木梯那么高,地板那么硬,若是跌下来最轻也会残只胳膊或者腿。就连宋瓶儿自己也是尖叫一声后闭上了眼睛,也许人的本能在那一刻只能如此吧,她甚至都来不及想一想大明寺那个眉清目秀的扫地僧。
  但且慢,很多事情都是在最后的关头出现转机的,只见那时一阵旋风迅速从门外旋进了屋内,接着宋瓶儿觉得整个世界在那一刻安静下来了。
  风──只有风。
  只有丝丝缕缕的风从门外流进来又流出去──软软的,凉凉的,甜甜的。
  宋瓶儿没有睁眼,但即便是没有睁开眼睛,宋瓶儿也明白自己其实是被一个男人抱住了。
  是一個男人没错,宽厚的身板,有力的臂膀,宋瓶儿甚至听到他咚咚的心跳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那时刻,宋瓶儿依然没有睁眼,只是任凭自己的眼泪源源不断地流下来流下来,就像十七岁的宋瓶儿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就像宋瓶儿的跌落其实是个蓄谋已久的阴谋。后来的记载显然是缺失的。宋济从附近“走走”回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宋瓶儿倒是事实。
  有人说,宋瓶儿跟着寺院一个武功高强的僧人走了;有人说其实不是这样,是宋瓶儿自己从木梯上掉下来时整个人没了气息,寺院方面便自作主张将她埋葬了。
  事实到底是怎样,谁知道呢?
  看官你自捡所需。
其他文献
每次都是这样,主人把他那像爪子一样细长的指头插进头发里拼命地抓挠,那仅有的几根头发在他的指缝间瑟瑟发抖。  这样的状态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第一是喝醉酒,第二种情况有所不同,主人写下一个名字,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个名字,最后会突然扯下那张纸,揉成一团,接着便没完没了地揉,仿佛那是可以揉进身体里的什么东西。然而,最终纸团仍旧是纸团,甚至当主人松手的时候,它还会“嘭”地一下将身子胀大一号。每每这个时候
期刊
三鱼是个大龄剩女,为此没少被爹妈押着去相亲,可是每一次三鱼都感觉对方缺点什么。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爹妈只有干着急的份。  西木是三鱼的闺蜜,为了散心,两人相约去苏州游玩。到了苏州,天已经黑了,两人便在一家靠河边的小旅馆休息。  刚进屋时,西木就对三鱼说:“我怎么感觉这屋里凉飕飕的,阴气十足。”三鱼安慰西木说:“可能是靠近河边的缘故。”睡到半夜,西木突然大喊了一声,惊醒了三鱼。三鱼推了推西木,问她怎
期刊
我妈是我见过的最博爱的人,啥教都信。大约两年前她来我这儿,抱着罗盘满屋转了一圈,跟我说我们家今年的财运在西南方。  然后一路走一路念念有词,最后在饭厅窗前站定,指着那扇窗,坚定地说:“财路就在这儿,以后每天从这儿进出!”  我跟她一起扒着饭厅的窗往外看,窗下一大簇灌木,长得一人高,枝子瘦骨嶙峋,叶子支棱八角,还带刺儿。别说人,猫爬着都费劲。  我扭头看我妈,她显然也意识到了,讪讪地说:“不大好爬哈
期刊
刘鬼头是卜大集的首富。刘鬼头到底有多少钱,无人知晓,人们主要从几桩流传的故事来揣测他的财力:其一,据说从潢川出西关五里一直到卜大集,牛吃不到别人家的庄稼;其二,刘鬼头掏钱建了街西头那座大钟,那大钟高十八米,是卜大集标志性建筑,一年发大水,卜大集一片汪洋,来不及逃难的人就爬上大钟,有五六十人获救。  还有一件,就是刘鬼头出资建了潢川大桥。只是建大桥,耗费太大,伤了元气,从此一蹶不振。特别是刘鬼头一死
期刊
康在一家电视台工作。东京的一些沙龙,盛传他好客。去过他家的人无不竖指夸奖他的烹调技艺几近一流。女人喜欢追逐这样的男人。  六角在沙龙里认识了康的前妻和e美人。  一天这三个女人在一处喝酒,谈论男女之间的微妙关系。  六角轻摇薄扇说:“日语里的‘上手’和‘下手’,也可形容两者的高明与笨拙。所谓情场上屡屡得志,擅长于让女人尘埃里开花的必是‘上手’男,反之,向男人讨好却得不到对方爱情的自然被贬为‘下手’
期刊
护士拿来《手术须知》,张德祥怔了一下,看父亲。  父亲点头说,签吧,这回该轮到你给我签这个名了。  张德祥冷了脸,那应该是在殡仪馆,不在这儿。  父亲头点下去就抬不起来了,张德祥这话有点儿重,但他说的是实话。  护士再次把笔在纸上敲了一下。心脏搭桥手术,成功率很高的!张德祥耳边响起主任医师的话,老爷子的心脏不是非搭桥不可。  父亲却打定主意,要搭桥。  理由是,身体各个零件都生锈了,一旦影响到血管
期刊
城北十八里的乱葬岗接连发生怪事,弄的临近小镇人心惶惶。  近几日,那里忽下大雪,掩地三尺,雪的寒气甚至传到了百里之外,明明已到夏暑,气温却异常冰凉。没有多久,冰雪迅速消融,堆满白骨的山冈上竟长出成片成片的花,色甚白,如雪般澄清明亮,花间似有红血流动,不出几日,花日益茁壮,中心有暗火跳动。  听传闻说,有个女子是从那乱葬岗山上漂泊至此处的。那女子生得甚美,唇红齿白,雅俊美眉,飘飘然若仙女下凡。只是她
期刊
最近,市里要给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本以为公家出钱事儿不大,可刚出通知,问题就来了。  首先,一楼的李大姐不同意:“咱们这是老式六层楼,一楼采光本来就不好,再遮住那么大一块,我们家不成地下室了;再说这电梯我们用不着,可运行噪音全由我们承受,不能让我们白遭这罪吧?”  二樓刘大婶也说:“是啊,这一二楼的损失总该有个补偿吧?”  三楼的马大哥听出了弦外之音:“您二位觉得怎么补偿合理呢?”李大姐和刘大婶
期刊
这几天,从咸阳来的人特别多,小小的华阴县,显出了几分拥挤,也明顯上了一些档次。比如一年演一场的《大禹治水》,现在一天两场,场场爆满。  我的羊肉泡馍店生意也格外好,过去一天卖一只羊,现在,二十只都未必够,我正盘算着把对面钱庄收购过来,扩大规模呢。  每个来客都神神秘秘的,都要小心翼翼地对待,保不准他就是钦差大臣,甚至始皇帝微服私访都有可能。  两个白净脸的人进来了,点了两碗极品羊肉泡馍,又要了一盘
期刊
某手机厂家发布了今年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不只顾客们欢呼雀跃,就连小偷也乐得不行。  要知道,这种最新型的手机供不应求,在黑市上已被炒到天价,只要能偷到一部,转手卖给黄牛,至少能多赚一倍的差價。  望着手机专卖店外长长的人龙,偷窃集团的首脑给新入行的小偷们下指示,说:“记住,我们只能在人家买手机之前偷他们的钱,不要等到人家买完手机出来,再偷手机。”  有个新手不明白,问:“一部手机8000元,我们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