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逝去的伊拉克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悬念:曾信誓旦旦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伊军为何一夜间竟作鸟兽散;“巴格达保卫战”为何没有发生;数万共和国卫队为何人间蒸发;“提克里特保卫战”为何成为笑柄……一出曾被认为充满悬念的“大戏”结局却是悬念全无。何故?谋略情报制造了悬念,隐蔽行动捅穿了悬念,在这条不见硝烟的隐蔽战线上,美伊都从己方利益出发通过秘密手段操控了某一事态的发展方向。由于交战双方实力悬殊,美方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动地位,伊方尽管处境艰难但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谋略情报: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情报战是竞争双方拼智慧、拼科技、拼金钱、拼性命的暗中搏杀。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战争记录表明,情报常常在特定关头对胜负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情报战手法多样,首推谋略情报。谋略情报是指,谍报机构为达到特定目的而精心设计、策划并有意在某个时机通过某种渠道透露出来的信息。所谓的宣传战或者心理战就是谋略情报的集中体现。国际情报界往往把内容纯属捏造的宣传称为“黑色宣传”;把内容真假混杂的宣传称为“灰色宣传”;把内容真实(符合己方利益)的宣传称为“白色宣传”。美国人借助得天独厚的情报资源优势,三管齐下,无所不用其极。
  
  案例之一 美国媒体是这样以“第一时间”披露“斩首行动”的:2003年3月19日下午3点30分。白宫。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带着一份“非常准确的最新情报”向布什总统报告,萨达姆正在巴格达南部一栋名为“多拉农庄”的大楼里召开会议,如果此时突袭,伊拉克军政要员可能被一网打尽。经过一番评估,布什下令:“那就干吧!”当晚9点30分,“斩首行动”登台亮相。“多拉农庄”随后变成一堆瓦砾。美国最初预备空袭伊拉克的时间定在3月21日下午1点。于是,一份情报提前点燃标志战争爆发的第一枚导弹。
  类似的报道还有:4月7日,美军又得到“绝对可靠的情报”,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正在巴格达市曼苏尔区的一栋别墅里跟数十名复兴社会党高官举行会议,B-1B战机向那里扔下了4吨名为“地堡克星”的钻地炸弹。别墅变成了废墟。
  上述两个“消息”是真是假或者半真半假暂且不论,其传播效应则是极具“穿透力”的。稍有常识的受众一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系列联想:美国的谍报部门神通广大,精确制导武器更是指哪儿打哪儿;萨达姆还在人世吗……
  其实,直到今天美国人也没有证据
  来说明“斩首行动”究竟炸死了谁。“斩首行动”是美国人针对伊拉克国情特色而专门锻造的“撒手锏”。美国人认为,萨达姆多年来以“家天下”铁腕统治伊拉克,民众未必真心拥戴,政权根基相当脆弱。炸死萨达姆最好,即刻形成树倒猢狲散的崩溃局面;炸不死萨达姆也能瓦解伊军斗志,制造社会混乱与动荡。由于通信技术落后,萨达姆担心遭窃听后暴露行踪,在战前就向前线官兵颁布了战时保持无线电静默和各自为战的训令,结果被美军截获利用。事后证实,“斩首行动”实施之后伊官兵因无法核实真相,导致军心动摇,或四处逃散或缴械投降。
  
  案例之二 战争打响后,西方主流媒体从美英联军战地新闻中心获悉,伊军51师集体投降,还有二三千人被俘,联军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时互联网上就有消息披露说:这是美英联军的假情报。为了加强宣传的效果,美国花巨资对在科威特的美军战地司令部的演播室进行精心装饰。互联网披露,美英联军发布的新闻画面不少是事先策划好,再摄制完成后交电视台播出的,哪有什么战地新闻可言。为了拍好电视画面上伊军投降的镜头,美国甚至动用专机空运三百多名伊拉克反政府组织成员到伊拉克,乔装成伊军投降人员,在专业电影摄制人员的指点下进行“排演”。此外,西方记者所拍到的美军轰炸伊拉克的一些镜头,也是美军用高科技手段“编辑”画面、进行音响处理后再播出的,以增加镜头的效果。
  俗话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伊拉克在谋略情报方面虽处于劣势,但并非无所作为。萨达姆本人和他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似乎很相信“谎言重复一千遍即真理”这一谋略法则,运用起来驾轻就熟。萨达姆3月16日在高级将领会议上扬言,“任何有天空、有土地、有水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伊拉克要把战争扩大到世界各地”。萨哈夫更是自开战之后频频发布“战报”(几乎都是假情报),不知蒙骗了多少国际观察家。事实上,各国新闻报道中诸如“美军遭遇顽强抵抗”、“巴格达面临残酷巷战”等头版头条涉及战事发展的各种悬念多半盖源于此。须知:运用谋略情报时,情报源的来头越大、越“官方”,人们越容易相信,其效果就越好。
  
  隐蔽行动:不事张扬至关重要
  隐蔽行动这个谍报专业术语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特别行动、积极手段、秘密战争等,但内涵并无差异,即指谍报机构使用种种阴谋诡计,策划、制造和指挥对外国政府进行游说、施压、破坏、颠覆活动,或者安排特工、间谍对预定目标采取政治性质的收买、招募、绑架、暗杀活动。在当今国际情报界,隐蔽行动通常是外交(和无望)与军事(战不果)之间的替代品。
  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10余年里,美国“变更”伊拉克政权的全方位隐蔽行动从未停止,其间总共拨款30多亿美元,其中9700万美元花在培植“第五纵队”,1080万美元用来搜集萨达姆研制生化武器的证据,20亿美元准备收买部族领袖和当权政要。
  1992年6月,经美国台前幕后撮合,伊拉克境内外反萨达姆的各路政治势力在库尔德人控制的北部地区组建起“伊拉克国民大会”,打算招兵买马,择时进军巴格达。1996年9月上旬,萨达姆突然挥师北伐,凭借化学武器数日内便打垮了对手。9.11之后,参照在阿富汗的成功经验,美国高层意识到:与其培植伊拉克反对派那些扶不起的阿斗,还不如早点亲自出马。据《华盛顿邮报》2002年6月16日报道,布什总统当年初曾签署密令,授权中情局动用包括致命武器在内的一切手段去除萨达姆。中情局据此悬红2500万美元重赏刺杀萨达姆的“勇夫”。与此同时,军方情报机构也在匈牙利西南部的道萨尔空军基地内对3000多名伊拉克反对派成员进行“非战事培训”。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还专门通过一项议案,允许有关部门用美国永久居住证即“绿卡”换取涉及伊拉克的重要情报。据西班牙《起义报》披露,大批美国特工和军方特种部队早在去年10月就频繁进出伊拉克,这些人大都有阿拉伯血统,所以能携巨额美元潜入首都巴格达,得心应手地招“线人”布“网眼”。相比之下,联军战时向伊军阵地撒传单、放广播、打电话劝降都是雕虫小技了。
  美国在伊拉克的隐蔽行动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近期内恐怕仍是个谜。不过,有时候稍加琢磨便可“悟”点东西出来,因为大量公开的信息足以让人管中窥豹。其一,担负保卫首都重任的共和国特别卫队指挥官马希尔(萨达姆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关键时刻领取2500万美元的“红包”而下令放弃抵抗;其二,包括副总理阿齐兹、副总理兼军工部长胡韦什和军事情报局局长萨塔尔在内的六名“扑克牌”干将先后主动向美军投降;其三,经提克里特的部族领袖们集体“调停”使该城免于战火。其四,负责油田管理的伊拉克官员在接受美国特工行贿之后拒不执行萨达姆放火烧油田的命令。美国《新闻周刊》近日对此评论道:“中情局和特种部队的活动相当隐蔽,但至关重要。”
  美国的隐蔽行动虽然攻势凌厉,但至少有一点没做到——萨达姆没有被黑枪干掉。萨达姆长期经营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在编人员不下15万),严密监视社会每个角落,一旦发现有人妄图图谋不轨,就迅速将其铲除。萨达姆有句名言:“谁想造反,我先知先觉,比他本人知道得还早。”一位反对派领导人曾哀叹:“如果你找到三个人组织政变,那么三个人都会争先恐后把政变计划悄悄地告诉萨达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他不告诉萨达姆,另外两人肯定会告密。”
  美国特使瑞安·克罗克战前曾到伊拉克秘密造访“库尔德人爱国联盟”头领巴哈姆·萨利。就在宾主密商之际,伊特工袭击了萨利家,五名保镖死于枪战,萨利和克罗克侥幸捡了一条命。其实早在美国特使到来之前,已有60名杀手潜入库尔德人地区,准备伺机干掉所有“不听萨达姆话”的地方领导人。
  
其他文献
有位老师在解释政治家和政治学家的关系时说,“政治家是病人,政治学家是医生。”因为政治学家可以查清病因,开药方;政治家可以服药治病,解决(国家的)问题。     "内服民族路线,外贴国际合作"帮印尼康复    还是从近来最风光的印尼女总统梅加瓦蒂谈起吧。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东盟峰会上,梅加瓦蒂代表东盟9国领导人向即将退休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致敬。美国总统布什也在开完APEC会议后短暂停留巴厘岛,和梅
期刊
8月30日,从日内瓦传来了一个人们期盼已久的消息:WTO总理事会最后一致通过了解决“公共健康”问题有关实施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最后文件,这标志着WTO全体成员终于在有关解决“公共健康”的问题上取得了最后的共识。有关这个议题的谈判在僵持了八个月后终于结束,今后进入具体实施有关最后文件的阶段。  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公共健康问题?觹是多哈回合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这是因为,一、
期刊
陆战思维———多维一体思维  协同作战思维———联合作战思维  机械化战争思维———信息化战争思维  9月1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郑重宣告: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20万。一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出,中国正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彭光谦少将就此接受了本刊专访。    一次深刻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记者:我国为什么再度裁军,能否分析一下其背景?  彭光谦:
期刊
8月19日夜,我正在福建出差,临睡前收看CNN,得知联合国驻伊拉克代表处遭炸弹袭击,秘书长特别代表德梅洛被埋在瓦砾中生死不明。在电视前守候至很晚,终于昏昏睡去,清晨醒来方知斯人已逝。    东帝汶的“最高行政长官”    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三年多以前在东帝汶见到的那位风度翩翩、从容干练的“最高行政长官”。  1999年8月,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摆脱印尼统治,在联合国主持下筹备建国。同年9月,一场在亲印
期刊
两国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性突破;“年中开花,年尾结果”,它成为中印关系持续改善的最新亮点。  11月14日,中国海军军舰与来访的印度海军舰艇编队在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进行了代号为“海豚0311”的联合搜救演习。这是中印两个亚洲发展中大国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也是中国海军继上月与巴基斯坦举行类似演习(代号“海豚0310”)之后历史上第二次与外军并肩操练。一支是雄踞太平洋的威武之师
期刊
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纪念日,有关斯大林死亡的真相,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斯大林研究和苏联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悬案。关于斯大林的逝世,存在着许多神奇的传说。而解析斯大林死亡之谜,不仅有助于我们解读斯大林,而且也有助于了解苏联当时的历史真相,了解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发生转折变化的起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解密了许多苏联时期的档案,它促进了近十年来的斯大林学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斯大林时代及其苏联历史的真相,颇有
期刊
一说起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中美关系、巴以冲突之类。但是,随着相互依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随着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不断崛起,当代国际政治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国家间政治的范围,人们认识国际政治的理论与方法也非传统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所能概括,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方法、新方法层出不穷,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在飞跃。  在这种背景下,由王逸舟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核四公投”、“世卫公投”、“防御性公投”的争论令台湾政局乱象丛生。阮次山认为,抛出“公投”议题只是陈水扁的竞选“招术”,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底线的同时,对其伎俩不必理会。    陈水扁欲投机“公投”    记者:陈水扁最近几乎将“公投”奉为“神主牌”,他打的是什么算盘?  阮次山:其实,这只是他的竞选招术。就拿“核四”来讲吧,“建设非核家园”是民进党的基本政治主张之一。核四发
期刊
现在的关键是香港自己能否找到新一个阶段的支柱产业。找不到,再多刺激物业楼市的政策都会归于无效;找到了,就会是一只再生的浴火凤凰。  今年7月围绕“基本法”第23条立法问题在香港引发的风波已经过去。9月5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特区政府决定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重新检讨有关立法工作,并向社会各界作充分咨询。  7月19日,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了香港“特首”董建华。胡锦涛
期刊
这份假情报有两处“硬伤”;  尼日尔是不能作主把铀卖给它喜欢的人的。  今年七八月间,随着美英两国曝出“情报门”事件,有关伊拉克试图从非洲国家尼日尔购买铀原料的情报也被证明是伪造和虚假的。美国总统布什7月30日曾公开表示,他本人对今年年初《国情咨文》中有关伊拉克从非洲购买核原料的情报负责。那么,在沸沸扬扬的“情报门”事件中,“铀原料出口”一案究竟是怎样被炮制出笼的?非洲小国尼日尔的铀矿情况又怎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