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在县行政区划长期稳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一种具有内部结构层次体系与外部环境协同联系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县域内农、工、商、建、运、服各业综合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是一个便于管理的经济区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基层的经济区域单元。
一、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居于基础地位
在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层次是农业。农业为人们提供衣、食等基础生活资料,因而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从社会生产结构看,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人们衣、食等基本生活资料,除了少部分由大城市生产外,大部分也都是由县域经济提供的。
(二)县域经济是连接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国民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不是农村和城市的隔离,也不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简单相加,它有着自身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形式。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进行横向联合与交叉发展,这种跨度较大的农业与工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运动,只能靠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特别是县域内的城镇,它一方面联系着来自农村的资金、劳动力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又联系着大中城市的市场、技术、信息和设备,从而形成了连接农业和工业.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三)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拓展我国市场,为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
我国有14亿人口,近80%是农民,如果再加上县城和县域集镇的非农业人口,我国县域人口要占全国总人口的近90% ,由于我国县域经济区域幅觅辽阔,人口众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有小城镇和集镇近5.7万多个,这些地方集中了我国相当大部分的购买需求和商品交换关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交换场所。县域不仅是生活资料的巨大市场,也是生产资料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要素流动的重要领域。
(四)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平衡
植根于县域的大片森林、湖泊、草地不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起着对环境的平衡和保护作用,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巨量的有机物质,并吸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施放氧气、消除污染。同样.县域农业、水质、渔场、牧场都是县域的生态因素,并对工业化的城镇生态起着传递式的平衡作用。正因为县域经济的上述作用,我们认为,县域经济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生态地带。
二、农村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循环,必须把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功能在空间整合中合理配置,构建城市体系,使功能不同的城市或城镇辐射不同的经济腹地。而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城镇化的推进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过程
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城镇化对县域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就在于它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同时,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县域乡镇企业分散格局的改变,使之形成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改变县域农村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不合理局面。
(二)城镇化推进可以开拓农村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需求拉动乏力,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有很大关联。我国农村消费群体大,但消费支出少;需求潜力大,但购买能力低;市场空间大,但市场容量小。我国农村上述消费和需求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收入水平低、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自给半自给性质造成的。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商品性消费,从而开拓农村市场。
(三)农村城镇化推进可以加快县域农村建设步伐,形成县域农村经济长期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当加大基本建设规模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措施,特别是在通货紧缩的现实经济背景下尤其如此。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要加快县域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带动县域二、三产业,特别是居民住房建设。如果把农民住房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将促进县域房地产业的更快发展,而县域房地产业是县域经济中一个长期发生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可以推进建材、家电、家具等许多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县域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通过建设资金转化为消费资金,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二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托、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第一作者单位为南和县史召乡人民政府;第二作者单位为南和县委组织部)
一、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居于基础地位
在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层次是农业。农业为人们提供衣、食等基础生活资料,因而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从社会生产结构看,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人们衣、食等基本生活资料,除了少部分由大城市生产外,大部分也都是由县域经济提供的。
(二)县域经济是连接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国民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不是农村和城市的隔离,也不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简单相加,它有着自身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形式。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进行横向联合与交叉发展,这种跨度较大的农业与工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运动,只能靠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特别是县域内的城镇,它一方面联系着来自农村的资金、劳动力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又联系着大中城市的市场、技术、信息和设备,从而形成了连接农业和工业.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三)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拓展我国市场,为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
我国有14亿人口,近80%是农民,如果再加上县城和县域集镇的非农业人口,我国县域人口要占全国总人口的近90% ,由于我国县域经济区域幅觅辽阔,人口众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有小城镇和集镇近5.7万多个,这些地方集中了我国相当大部分的购买需求和商品交换关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交换场所。县域不仅是生活资料的巨大市场,也是生产资料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要素流动的重要领域。
(四)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平衡
植根于县域的大片森林、湖泊、草地不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起着对环境的平衡和保护作用,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巨量的有机物质,并吸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施放氧气、消除污染。同样.县域农业、水质、渔场、牧场都是县域的生态因素,并对工业化的城镇生态起着传递式的平衡作用。正因为县域经济的上述作用,我们认为,县域经济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生态地带。
二、农村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循环,必须把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功能在空间整合中合理配置,构建城市体系,使功能不同的城市或城镇辐射不同的经济腹地。而在这一整合过程中,城镇化的推进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过程
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城镇化对县域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就在于它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同时,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县域乡镇企业分散格局的改变,使之形成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改变县域农村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不合理局面。
(二)城镇化推进可以开拓农村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需求拉动乏力,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有很大关联。我国农村消费群体大,但消费支出少;需求潜力大,但购买能力低;市场空间大,但市场容量小。我国农村上述消费和需求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收入水平低、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自给半自给性质造成的。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商品性消费,从而开拓农村市场。
(三)农村城镇化推进可以加快县域农村建设步伐,形成县域农村经济长期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当加大基本建设规模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措施,特别是在通货紧缩的现实经济背景下尤其如此。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要加快县域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带动县域二、三产业,特别是居民住房建设。如果把农民住房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规划,将促进县域房地产业的更快发展,而县域房地产业是县域经济中一个长期发生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可以推进建材、家电、家具等许多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县域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通过建设资金转化为消费资金,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二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托、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第一作者单位为南和县史召乡人民政府;第二作者单位为南和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