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都离不开艺术。如:颜色、音乐、建筑等都是每个人时刻能感受到的艺术氛围。领域无处不在,不只是成人,就连我们刚出生的宝宝都有与生聚来的艺术潜能《如:胎教,新生儿对大红色做出相对应的反射等》,只是人们还没有找到相对应的激发点。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注重幼儿艺术领域的开发。开发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和审美素养及创新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当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内在情感时,却能借助艺术的“语言”抒发情感。从这些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连结情感的美丽天赋。孩子的天赋不能轻易地被掩盖,因此,我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特点,进行就地取材,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的教学思路有了崭新的突破,获得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
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于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是特别重视,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及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很可能就扼杀了一位冉冉之星的崛起。当我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每在开展艺术活动前,都会备好所需材料、教具等,尝试着去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每每在开展活动时,一放音乐,幼儿就欢快地扭动身体自由地跳着、唱着;当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拿笔欲欲一试时,一旦发现我在注视他们时,会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跳得不好看或画得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因此,我从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价他们,而是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敏感的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加以适度的指导,与幼儿亲密接触,融为一体,这样便消除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恐惧感,从心理上、物质上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从一个微笑到一个拥抱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与评价,也促使他们信心十足,在无拘无束、毫无心理压力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不是幼儿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的。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教育不是教师教幼儿学习的活动,而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 诱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在于不仅用语言有意识地提供信息、 传递知识,而且还应有目的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认知活動。如复习几何图形的活动,当教师出示了身体由几何 图形构成的机器人后,怎样去唤起幼儿的兴趣呢?怎样教他们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呢?当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 教说:“头是圆形,身子是正方形……”这样太枯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更有效的做法是让幼儿把自己 的身体和机器人对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样。有趣的是机器人有个翘起的小辫子(天线),虽然这与认识图形无 关,但却能引起幼儿兴趣。继而,幼儿会兴致勃勃地说出圆形的脑袋、三角形的鼻子等各种图形。这里不仅需 要教师生动的讲述,还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亲切的鼓励、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 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使用好这个创造工具,才能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创设有趣的环境及教具的多样化
当孩子对教师的示范表演感到平淡无奇时,我大胆地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环境,将书本上的事物变成现实,幼儿对此很感兴趣,立刻变得好奇,注意力集中。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将绘画融入音乐活动中,把两种艺术合为一体,因为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是十分稳定的,还可以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让幼儿理解并用动作表现摘苹果时的不同姿态,我就画了许多小动物摘苹果的不同动作,正因为有了图画,幼儿能轻松愉快地摘着苹果。有时我把图片制成头饰•立体的、可操作的,让图画活起来。幼儿从开始的看图到将图形与音乐匹配,再发展到随音乐创编动作,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上了一层。由此可见有趣的环境及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寻找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人们在散步,踏青,运动,跳舞,采花等事物中都散发着艺术气氛。小朋友们每次入园都会告诉我:今天走路时看到了漂亮的花,听到了好听的歌等。。。这足以证明幼儿对艺术的渴望。在上次的春游活动中,孩子们老是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老师,这棵树是上次你教我们画的那颗吧!这朵红色的花我会画!那里有只黑色的小乌鸦。。我会唱小乌鸦的歌等等。。。孩子们特别兴奋,趁着孩子们的兴趣,在山上我就开展了《画春天》的绘画课,活动中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不时还问问我,房子先画哪里等。。在此活动中,很好的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潜能。无论美术创作还是音乐表现,幼儿对真实地赋予具体角色情景的内容能引起共鸣,产生移情、穿凿的欲望也更强烈。教师应关注孩子的热点。这样能使幼儿在感知色彩、音乐的同时获得了满足。
四、随机激发艺术潜能
虽然幼儿具有艺术潜能,但仍需要成人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不同的活动形态可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艺术经验,为幼儿创设动态变换的活动环境,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我想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开放的形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感知探索,艺术材料的摆布与展现。
幼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自主性,成为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主渠道。在幼儿创设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的同时,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上看待问题,多观察、多了解、多反思,注重随机教育;及时调动、鼓励幼儿。
艺术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每个茁壮成长的花朵。教育永无无止境,我们在教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大胆放手、善于捕捉、巧妙引导,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努力探索、学习,继续寻求更适合幼儿的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法。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
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于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是特别重视,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及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很可能就扼杀了一位冉冉之星的崛起。当我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每在开展艺术活动前,都会备好所需材料、教具等,尝试着去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每每在开展活动时,一放音乐,幼儿就欢快地扭动身体自由地跳着、唱着;当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拿笔欲欲一试时,一旦发现我在注视他们时,会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跳得不好看或画得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因此,我从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价他们,而是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敏感的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加以适度的指导,与幼儿亲密接触,融为一体,这样便消除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恐惧感,从心理上、物质上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从一个微笑到一个拥抱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与评价,也促使他们信心十足,在无拘无束、毫无心理压力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不是幼儿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的。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教育不是教师教幼儿学习的活动,而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 诱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在于不仅用语言有意识地提供信息、 传递知识,而且还应有目的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认知活動。如复习几何图形的活动,当教师出示了身体由几何 图形构成的机器人后,怎样去唤起幼儿的兴趣呢?怎样教他们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呢?当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 教说:“头是圆形,身子是正方形……”这样太枯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更有效的做法是让幼儿把自己 的身体和机器人对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样。有趣的是机器人有个翘起的小辫子(天线),虽然这与认识图形无 关,但却能引起幼儿兴趣。继而,幼儿会兴致勃勃地说出圆形的脑袋、三角形的鼻子等各种图形。这里不仅需 要教师生动的讲述,还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亲切的鼓励、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 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使用好这个创造工具,才能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创设有趣的环境及教具的多样化
当孩子对教师的示范表演感到平淡无奇时,我大胆地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环境,将书本上的事物变成现实,幼儿对此很感兴趣,立刻变得好奇,注意力集中。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将绘画融入音乐活动中,把两种艺术合为一体,因为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是十分稳定的,还可以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让幼儿理解并用动作表现摘苹果时的不同姿态,我就画了许多小动物摘苹果的不同动作,正因为有了图画,幼儿能轻松愉快地摘着苹果。有时我把图片制成头饰•立体的、可操作的,让图画活起来。幼儿从开始的看图到将图形与音乐匹配,再发展到随音乐创编动作,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上了一层。由此可见有趣的环境及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寻找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人们在散步,踏青,运动,跳舞,采花等事物中都散发着艺术气氛。小朋友们每次入园都会告诉我:今天走路时看到了漂亮的花,听到了好听的歌等。。。这足以证明幼儿对艺术的渴望。在上次的春游活动中,孩子们老是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老师,这棵树是上次你教我们画的那颗吧!这朵红色的花我会画!那里有只黑色的小乌鸦。。我会唱小乌鸦的歌等等。。。孩子们特别兴奋,趁着孩子们的兴趣,在山上我就开展了《画春天》的绘画课,活动中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不时还问问我,房子先画哪里等。。在此活动中,很好的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潜能。无论美术创作还是音乐表现,幼儿对真实地赋予具体角色情景的内容能引起共鸣,产生移情、穿凿的欲望也更强烈。教师应关注孩子的热点。这样能使幼儿在感知色彩、音乐的同时获得了满足。
四、随机激发艺术潜能
虽然幼儿具有艺术潜能,但仍需要成人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不同的活动形态可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艺术经验,为幼儿创设动态变换的活动环境,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我想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开放的形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感知探索,艺术材料的摆布与展现。
幼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自主性,成为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主渠道。在幼儿创设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的同时,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上看待问题,多观察、多了解、多反思,注重随机教育;及时调动、鼓励幼儿。
艺术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每个茁壮成长的花朵。教育永无无止境,我们在教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大胆放手、善于捕捉、巧妙引导,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努力探索、学习,继续寻求更适合幼儿的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