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灾难,也门荒:专访2019年普利策获奖摄影师洛伦·图尼奥利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年初,自由摄影师洛伦佐·图尼奥利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拍摄的一组描述也门饥荒的图片故事赢得了2019年普利策奖专题摄影奖。“这组作品将日常生活的平静美丽和战争中毁灭性的残酷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非常有叙事技巧的影像语言讲述了也门现在面临的悲惨危机。”在获奖理由中评委这样写道。
  图尼奥利回忆这段拍摄经历时说: “也门正在发生可怕的人道主义危机。由于荷台达爆发了新一轮的战争冲突,当地的状况越来越糟糕,为了躲避战争,数以万计的也门民众不得不涌入难民营,由于人数众多,这些难民营在也门南部地区已遍地都是。而现实的情况非常糟糕,基本上是我见过最糟糕的人道主义危机:难民营人满为患,而且缺乏一切该有的基础设施,缺医少药,没有医疗设备,甚至连医生都没有。”

约翰·卡普兰对话洛伦佐·图尼奥利


  恭喜你今年获得普利策奖,得奖后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变化吗?对于一位专注于战争、冲突、灾难的自由摄影师而言,靠拍照片养活自己是件困难的事儿吗?
  洛伦佐·图尼奥利:对我来说,得奖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华盛顿邮报跟我签了长期合同。这让我跟华盛顿邮报的合作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我也有更多的自由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拍摄项目上。可以说,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更加稳定,可以全力以赴在工作和拍摄项目上。
  那得普利策奖有没有什么坏处?
  洛伦佐·图尼奥利:自从普利策奖宣布获奖名单以后,我一直被各种“邀请”轰炸一一有很多摄影节和摄影展希望我能去参加。当然,这很让人兴奋,但我现在几乎没时间去拍摄自己的项目了。被高度关注着,这让人很难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工作上。

  你最开始的参赛类别是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但评选中,普利策奖评委会将你的作品移到了专题摄影类别。我自己曾两度担任普利策评审团成员,这种将参赛作品转移参赛类别的情形其实对评委来说也是很意外的,那么你自己知道作品被换了一个类别参评时,是怎么想的?
  洛伦佐·图尼奥利:我当时并不知道我的评奖作品被转移了类别。这是我第一次入围普利策奖,而当时的编辑工作,我是和华盛顿邮报的摄影部主任玛丽安-格伦( MaryAnn Golon) -起合作的。
  最终你获奖的照片有多少张?华盛顿邮报曾经获得过很多次普利策的摄影奖项,他们在编辑参赛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给你一些帮助?
  洛伦佐·图尼奥利:和玛丽安-格伦合作特别好,她编辑了一组16张照片的版本,我也是拿这个版本参加普利策奖评比的。
  你認为摄影师和一位优秀的图片编辑合作有多重要?
  洛伦佐·图尼奥利:一定要找到那些真正懂摄影,懂什么是好照片的编辑进行合作。我合作过的有朱莉娅,福纳里( GuiliaTornari),她是Contrasto图片机构的主管。我非常信任也很尊敬她,因为她教会我如何去寻找并拍摄到更接近内心的影像。玛丽安·格伦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图片编辑,她总是能提供你需要的东西,无论是一个拍摄任务,还是情绪上的支持。跟她合作,我会觉得她总是支持我的。
  与这些编辑在交往中,让我觉得对她们来说,我并不是“一次性”的合作伙伴,而这种感受对于一个自由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摄影师做梦都想赢得普利策奖,那么你对那些希望能拍出有意义、让人过目不忘作品的摄影师,有哪些建议?
  洛伦佐·图尼奥利: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多拍照片,这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积累拍摄经验,另一方面这让你在与拍摄对象交流时克服羞愧的感觉。

  你出生于意大利的卢戈(Lugo),但你在过去三年,自己跑去在阿富汗的喀布尔生活以及现在又搬到了黎巴嫩的贝鲁特,为什么你会选择在这些战乱的地方生活而不是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
  洛伦佐·图尼奥利:最开始,我搬到了喀布尔,在那里我发现给新闻报纸和杂志工作的机会很多。也有为跨国援助组织工作的机会。因此哪里有工作机会,我自然就在哪里生活了。而搬到贝鲁特的原因是,如果一些报纸或者新闻杂志知道你已经人在贝鲁特了,他们就会比较愿意直接给你委派拍摄任务。因为如果要等他们把自己人送来,既费时又要花很多钱。同样,我将来也可能到约旦和伊拉克,来获得拍摄机会。

  你在全世界各地拍照,尤其是那些在冲突和危险地区拍摄的作品,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每次委托拍摄来说,你会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会有什么计划吗?
  洛伦佐·图尼奥利:跟当地的记者合作,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也要理解,每张好照片其实都是有度的,所以要平衡好你要为拍摄付出多少。
  我的阿拉伯语不是很流利,但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做到基本的日常沟通,也能帮助我了解周围发生的情况和微妙的变化。语言很重要,听懂别人说话能够帮助我评估当时的情况。
  你能说说自己工作时最常用的相机和镜头型号吗?
  洛伦佐·图尼奥利:我用的是索尼微单TM相机,它的自动对焦性能真的非常出色。这些相机比传统的单反相机要轻便很多,体积也小很多。而且这种相机有电子取景器,这个部件对我来说特别好用。因为如果你对着太阳拍照,从光学取景器里,可能逆着光什么都看不清,但用电子取景器,你能看清画面中的一切。
  我最常使用的镜头是35mm F2.8镜头,其他焦段的镜头也经常会用到。35毫米镜头的优势在于它“多才多艺”,既能拍摄肖像,也能拍摄环境。我也会随身带着24-70mm F2.8镜头,如果在拍摄中你没机会换镜头,那么这个涵盖广角到中焦的变焦镜头会非常实用。
  我用的摄影包是Ona的,它的设计非常紧凑,但是能放进去两台相机,很不错。这种小包能让你不受太多人的关注,在拍摄时也不会有人因此一直跟着你,包的自重不会增加负担让你太吃力。
  今年你40歲了,你的拍摄项目赢得过荷赛、普利策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摄影比赛。那在10年之后,你想做些什么?
  洛伦佐·图尼奥利: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些事。我希望将来能做得更好。当然,我也希望能在未来多拍摄一些更有趣的摄影项目,毕竟普利策奖不是职业生涯的结尾,而应该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另外,我希望中东地区在未来能比现在更和平。
其他文献
有着一亿零两百万超高像素的富士GFXlOO自今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全球发布以来,立即引起多方关注,没有上手感受过这台相机的朋友充满了猜测和期待。  人们对这类中画幅相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以前的标签:笨重、难操作、不好上手、影棚使用、商拍专用、售价昂贵…--最开始我也是这么先入为主猜想的。但其实不然,自从掌握了“她”之后,我发现“她”除了能完全满足于拍摄商业片外,拍摄人文纪实主题居然也很棒。我为“
期刊
“观点”可以指意见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在任何特定时刻对世界的认识。这两种含义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将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澳大利亚资深摄影艺术家理查德·沃尔登多普( Richard Woldendorp)的作品就是个例子。对他来说,要深入感受澳大利亚沃土的壮丽和非凡,必须俯瞰大地。理查德最著名的作品都是从空中拍摄的,在他的镜头下,澳大利亚地形就
期刊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翟红刚进入北京日报集团下的《竞报》工作。部门领导觉得他学历高,知识全面,更适合当编辑。就这样,他做起了图片编辑,偶尔也客串下摄影记者。2007年,他跳槽到《新京报》摄影部,负责在中国报道摄影圈极富影响力的《目击》栏目的策划和编辑。他凭借这一时期的出色工作,获得2010年度“金镜头”年度最佳图片编辑奖。2010年后,他分別在《全球商业经典》《壹读》担任图片总监,负责杂志影像风
期刊
竞技体育摄影对于摄影师的拍摄技术功底要求非常高,而娴熟于各种摄影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将照片拍得与众不同的摄影师并不多,魏征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首席摄影记者,20多年的扎实积累,让魏征能够游刀有余地应对报道多届奥运会以及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其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新闻摄影专业评选榜单中。  然而,经常以照片“新意”著称的他,也会遇到“创意”瓶颈,既要拍到符合报道要求的好照片,同时又
期刊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对于蔡聪这样的视障人士来说,想要用眼睛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或创作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蔡聪10岁的时候,因为药物副作用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到不足0 02;高中时视力再一次下降,连书本都看不见了;现在的他右眼完全没有视力,左眼还有一点点模糊的光感,能看到一些影子和物体的大概轮廓。而非视觉摄影的出现,让手机镜头成为了他的眼睛,将他心中的情感传递到人们面前
期刊
南非摄影师扎克·范·比利翁( Zak van Biljon)似乎从小就与颜色有着不解之缘。比利翁出生于1981年,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约翰尼斯堡和开普敦度过的。虽然在彩虹之国长大,比利翁却着迷于颜色的简洁和统一。他在国家摄影学院主修了摄影,之后很快就开始接触红外摄影。  所谓红外摄影,即用红外线作为摄影的光源,用滤镜阻隔掉紫外线和其他可见光,而含有叶绿素的元素则能强烈反射红外光在不可见的波长,
期刊
从2014年起,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连续五年在武汉举行,而羽毛球是我经常拍摄的体育项目。在今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的拍摄中,索尼全画幅微单TMa9已经成为了我的主力机型,主要搭配FE 24-70mmF2.8 GM和FE 70-200mm F2.8这两只镜头来完成图片报道任务。  对焦能力是衡量一台相机是否适合拍体育的要素之一。在赛场上,只有两件事让体育记者扼腕叹息,一件是关键瞬间没拍到,另一件是拍虚了。在
期刊
一提到地中海,给人的感觉是遥远、炎热和浪漫,地中海沿岸的国度也以人们热情奔放而闻名。西班牙也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
期刊
来自美国的摄影师迈克·克拉克( MichaelClark)是一名专门拍摄户外运动与极限运动的摄影师,拍摄的运动领域包罗万象:冲浪、攀岩、跳伞、激流皮划艇、雪山徒步,等等。他的照片总有一种令人屏住呼吸的张力:在大自然面前,人无比渺小,却又顽强不屈。  克拉克在大学时爱上了户外运动,这一爱好也点燃了他对摄影的热情。而为了拍摄下户外和极限运动中精彩的瞬间,他必须坚持锻炼,保持和运动员差不多的体力和运动技
期刊
現代社会繁杂忙碌的生活方式往往遮蔽了我们身边美好的事物,用一种发现的眼光看待周遭平凡的自然,领受自然的美好与其治愈心灵的力量,是美国摄影师马克·赫希( MarkHirsch)带给我们的启示。  赫希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普拉特维尔,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每天为乡道旁的同一棵大树拍照。“我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每天为‘那棵树’拍照一一无论是日出之前,还是日落之后,任何可能的时间,我都会在那里,静静地等候、观看,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