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含义,或者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或者是独立于世外的心态,而Dooling所理解的自由,则是一种对内心的挖掘。她曾经发布了一个叫做“自由”的系列作品,英文名用的是“Liberty”,她说自己强调的不是一种任意而为的自由,不是“Free”,而是在一个已有环境下的自由。这种自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自我的解放,而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帮助人们获得这种解放,通过服装找到自己。
Dooling喜欢阅读,也喜欢哲学,从她成立消化设计工作室后推出的第一季服装到最近的冬春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出,其设计中一直有很多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和阐释。2012年,Dooling以建筑师柯布西耶的“模度”为依据做了一些设计上的实验,她希望能够借用柯布西耶思考尺度的方式(以人为尺度来寻求建筑空间的最小化状态)来寻找一些关于服装设计的可能性。以消化设计工作室的2012春夏作品为例,成衣系列“消”取名为“Le Modulor I”(模度1),概念系列“化”取名为“Liberty”(自由),前者是为了探讨比例控制在服装和设计思维中的应用,而后者则展示了整个20世纪社会对女性审美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关于身体在女装中的解放。所以这一季服装的整体廓形都是为了能够让身体在服装内获得自由的行动来设计的。
在最近发布的冬春系列作品中,成衣系列“消”是对春夏作品的延续,Dooling在春夏作品中得到一些经验后再次对“模度”进行阐释,所以取名为“Le Modulor II(模度II);而概念系列“化”——“Equality”(平等),则是Dooling在完成了“Liberty”的概念系列之后想到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页内容,左上角是一段关于‘Modesty In Dress’的评论,正中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右下角标注‘Male And Female Costume,1966-No Distinction of Sex or Class’。就是这两个留着一样短发、穿着同一款套头衫和直筒长裤的年轻人让我开始了对何谓‘平等’的思考。”而Dooling认为,只有在人们面前能够将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才有获得平等的可能。而这种能够表达真实自我的状态,恰恰来源于人们对真正自由的获得。
关于最近推出的冬春系列作品,很多人都会问Dooling为什么没有按照大家所常见的春夏、秋冬两大服装季来发布作品,Dooling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要“反常规”,“因为要达到对制衣手法的训练,新一季的研发时间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所以这次没有按既定规则推出作品。但我们在未来的设计里还是会遵循四季的顺序和循环,只要四季还存在,我们就不会去挑战它,因为帮助人们去适应气候环境是服装最基本的存在要素。”
Dooling一直试图在设计中用东方的“无序”思维来解决西方的“秩序”问题,也试图在她的设计中传达“独立、平等、自由”的理念,虽然这样的思想可能不是很容易直观地让人理解,或者需要经过特别长时间的消化才能接受并理解,但只要人们在穿上她设计的服装的那一刻感觉是舒适自信的,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iLOOK:虽然你之前推出的是冬春作品,但你说你的作品还是会遵循四季,那你希望通过作品传达出怎样的理念,带给人们怎样的穿着感受呢?
Dooling:我最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习惯从自由和平等开始。比如,从社会属性来说,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独有的个体属性,那么在任何境况下,你都将是自由的。所以,自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而平等则是他人对你的审判。当一个人能自如地把个体属性展示出来时,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平等,而不是别人对你趋炎附势的表演。所以我希望喜欢我作品的人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或者恰恰相反,他们还在寻找,而在穿上我的衣服后,能觉察到些什么,一个未知但可能更真实的自己。所以其实我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对周遭世界的观察与理解,都尽力放在每一个作品中,尝试传达给需要的人。服装可以帮助人们的有很多,这是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情。
iLOOK:很多设计师现在都开始自己设计面料了,你会吗?
Dooling:我没有特别去设计面料,现在有一半的面料都是非常基础的料子,比如平纹棉、厚毛呢,它们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我个人比较喜欢厚实挺括的毛呢或者毛毡,它们给人很强烈的安全感,或者是能与它们起到强烈对比效果的面料,比如一些垂度特别好的面料。其实“消化”在这些基础面料中来做是比较好的,因为它们是“成熟”的,我作为服装设计师还“稚嫩”得很,如果用这种很初级的状态去大量使用新型面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浪费。
iLOOK:那你如何看待设计中的创新呢?
Dooling:我认为创新应该是在某种基础上才算成立的,比如到现在,我都不认为一个特别年轻的设计师能设计制作出一件合格的衬衫。一件衬衫所涉及的东西特别多,从对面料、版型的把控到缝制工艺的选择以及在不同种类人体上的穿着适配性——在当代制衣体系中,衬衫可以说是最难完成的一种常规衣物,但对服装本质理解不深入的人,往往觉得一件看起来很复杂的大外套是很困难的衣服。
iLOOK:现在已经完成的这几季的作品中,有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在延续的,又在哪些方面一直寻找不同的变化?
Dooling:裁剪和版式上,这几季我一直坚持制作无填充(垫肩等)的衣服,因为西方在做显示人体挺拔感的衣服时,会放入大量支撑服装廓形的材料,也许是我对西方的价值取向比较反感,在这个阶段,我基本都在做比较东方的廓形,比如落肩和连袖款式。变化可能要看我在那一个时期所经历的事情,我读的书、见到的人、去过的地方,这些都会对我的设计造成影响。
iLOOK:穿衣服本来应该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现在服装其实承担了很多社交的功能。
Dooling:对,穿衣服的确是很私人的事情,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也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当我只是以一个制衣者的身份在设计以及裁剪的时候,并不会去考虑它们的社会性,所以很多作品都不能避免与当时的情绪产生关联。而在公众场合,服装更像一个能给予安全的家,帮助人们更自在地去应对各种环境。所以,我很多时候会在服装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中去寻找平衡,这也是我在设计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也许永远也没有那个平衡点,天平的存在价值或许就是因为它们始终在接近平衡吧。 iLOOK:你刚回国时所面临的那些问题是否还有依然无法解决的状况?
Dooling:最大的问题是版师,现在还是。我觉得这是现在所有年轻独立设计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我眼中,一个好的版型是连接好的面料和好的设计的桥梁。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版师,不仅需要有逻辑,还需要有审美,他应该是一个有自己审美趣味的工程师。而国内现在在市面上的版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服装技校或者普通工厂里学习出来,他们对服装缺乏本质的理解,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衣服的纸样。所以,我只找那些热爱服装并能够与我沟通的人一起工作,我很乐意跟他们分享我体会的“做衣服”的真谛,比如,不要无端地画出领子的边缘,因为每一个经典领型都源自一种对生存最原始的需求,源自一种不能被剔除的功能性。这种非视觉化的沟通对于他们见效特别缓慢,所以,过于表面化也许就是“服装”变成“时装”之后最糟糕的影响吧。
iLOOK:现代设计师总是受到很多信息爆炸的干扰,你会吗?
Dooling:会的,有时候特别干扰。因为我还挺喜欢做调研的,而一旦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各种鸡肋信息便会涌向我,导致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对一个知识点甚至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的调研。我现在也只能持续做下去,所以在寻找设计出发点的时候,我通常两天睡一次觉。白天要交代制衣方面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去消化大量的信息。
iLOOK:这种生活方式其实还是挺毁人的。
Dooling:是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强悍的精神状态和足够被毁的资本,也许就不可能做出能影响到别人的事情吧。有朋友问我,有些人会选择比较温和的成长方式,好比一种作物,每一年都会有收获,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还有一种作物,会用很长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养分,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熟,但它们结出的果实能为人们补充别样的营养。他问我会更倾向于哪种,我说自然是后者,因为去做出些不痛不痒或者不温不火的事情,并不是我的追求。我觉得热爱创造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iLOOK:你特别喜欢阅读,你觉得阅读能带给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Dooling:阅读对我来说就像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透过他们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处境,或者反射出自己可能存在的一面。那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iLOOK:你经常读山本耀司的书,在你对自己作品的概念阐述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你引用他的一些话,那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在哪方面?
Dooling: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他做出来的衣服,虽然他的衣服本身是无话可说的好。他对我的影响来自于,作为一个生活哲学家,他是好样的,在西化严重的日本,保有了东方人的精髓。他的西方朋友曾说他是一个不成功的人,因为以他的才华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但他并不太在意,因为对他来说,能持续不间断地做40年的服装设计,并不是为了换取与金钱相关的成功,只是想用服装去说话,而后在特定的时刻影响一些人。身无长物——他说这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状态。我一直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也渴望达到那种状态,希望我的未来的时间能朝这个方向流逝。
iLOOK:在你每个系列作品中都会有大量关于哲学的阐释,但有的时候这种太过于深入的概念可能没办法很直观地传达给大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心?
Dooling:我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特别直接的东西,比如纸鹤包就很直接。我觉得如果只是考虑做设计,要么就做得很直接,要么就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藏在设计背后,能发现的人自然会发现,就算他们发现不了,喜欢穿就穿着,看到这样的他们我也很高兴。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是否能理解我在做什么,地球上有那么多人呢,不是吗?
iLOOK:现在算是你理想的生活状态吗?
Dooling:已经很理想了。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正在为这些事情努力着,还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也都在各自努力着,这就很好了。
Dooling喜欢阅读,也喜欢哲学,从她成立消化设计工作室后推出的第一季服装到最近的冬春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出,其设计中一直有很多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和阐释。2012年,Dooling以建筑师柯布西耶的“模度”为依据做了一些设计上的实验,她希望能够借用柯布西耶思考尺度的方式(以人为尺度来寻求建筑空间的最小化状态)来寻找一些关于服装设计的可能性。以消化设计工作室的2012春夏作品为例,成衣系列“消”取名为“Le Modulor I”(模度1),概念系列“化”取名为“Liberty”(自由),前者是为了探讨比例控制在服装和设计思维中的应用,而后者则展示了整个20世纪社会对女性审美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关于身体在女装中的解放。所以这一季服装的整体廓形都是为了能够让身体在服装内获得自由的行动来设计的。
在最近发布的冬春系列作品中,成衣系列“消”是对春夏作品的延续,Dooling在春夏作品中得到一些经验后再次对“模度”进行阐释,所以取名为“Le Modulor II(模度II);而概念系列“化”——“Equality”(平等),则是Dooling在完成了“Liberty”的概念系列之后想到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页内容,左上角是一段关于‘Modesty In Dress’的评论,正中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右下角标注‘Male And Female Costume,1966-No Distinction of Sex or Class’。就是这两个留着一样短发、穿着同一款套头衫和直筒长裤的年轻人让我开始了对何谓‘平等’的思考。”而Dooling认为,只有在人们面前能够将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才有获得平等的可能。而这种能够表达真实自我的状态,恰恰来源于人们对真正自由的获得。
关于最近推出的冬春系列作品,很多人都会问Dooling为什么没有按照大家所常见的春夏、秋冬两大服装季来发布作品,Dooling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要“反常规”,“因为要达到对制衣手法的训练,新一季的研发时间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所以这次没有按既定规则推出作品。但我们在未来的设计里还是会遵循四季的顺序和循环,只要四季还存在,我们就不会去挑战它,因为帮助人们去适应气候环境是服装最基本的存在要素。”
Dooling一直试图在设计中用东方的“无序”思维来解决西方的“秩序”问题,也试图在她的设计中传达“独立、平等、自由”的理念,虽然这样的思想可能不是很容易直观地让人理解,或者需要经过特别长时间的消化才能接受并理解,但只要人们在穿上她设计的服装的那一刻感觉是舒适自信的,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iLOOK:虽然你之前推出的是冬春作品,但你说你的作品还是会遵循四季,那你希望通过作品传达出怎样的理念,带给人们怎样的穿着感受呢?
Dooling:我最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习惯从自由和平等开始。比如,从社会属性来说,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但如果人们在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独有的个体属性,那么在任何境况下,你都将是自由的。所以,自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而平等则是他人对你的审判。当一个人能自如地把个体属性展示出来时,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平等,而不是别人对你趋炎附势的表演。所以我希望喜欢我作品的人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或者恰恰相反,他们还在寻找,而在穿上我的衣服后,能觉察到些什么,一个未知但可能更真实的自己。所以其实我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对周遭世界的观察与理解,都尽力放在每一个作品中,尝试传达给需要的人。服装可以帮助人们的有很多,这是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情。
iLOOK:很多设计师现在都开始自己设计面料了,你会吗?
Dooling:我没有特别去设计面料,现在有一半的面料都是非常基础的料子,比如平纹棉、厚毛呢,它们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我个人比较喜欢厚实挺括的毛呢或者毛毡,它们给人很强烈的安全感,或者是能与它们起到强烈对比效果的面料,比如一些垂度特别好的面料。其实“消化”在这些基础面料中来做是比较好的,因为它们是“成熟”的,我作为服装设计师还“稚嫩”得很,如果用这种很初级的状态去大量使用新型面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浪费。
iLOOK:那你如何看待设计中的创新呢?
Dooling:我认为创新应该是在某种基础上才算成立的,比如到现在,我都不认为一个特别年轻的设计师能设计制作出一件合格的衬衫。一件衬衫所涉及的东西特别多,从对面料、版型的把控到缝制工艺的选择以及在不同种类人体上的穿着适配性——在当代制衣体系中,衬衫可以说是最难完成的一种常规衣物,但对服装本质理解不深入的人,往往觉得一件看起来很复杂的大外套是很困难的衣服。
iLOOK:现在已经完成的这几季的作品中,有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在延续的,又在哪些方面一直寻找不同的变化?
Dooling:裁剪和版式上,这几季我一直坚持制作无填充(垫肩等)的衣服,因为西方在做显示人体挺拔感的衣服时,会放入大量支撑服装廓形的材料,也许是我对西方的价值取向比较反感,在这个阶段,我基本都在做比较东方的廓形,比如落肩和连袖款式。变化可能要看我在那一个时期所经历的事情,我读的书、见到的人、去过的地方,这些都会对我的设计造成影响。
iLOOK:穿衣服本来应该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现在服装其实承担了很多社交的功能。
Dooling:对,穿衣服的确是很私人的事情,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也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当我只是以一个制衣者的身份在设计以及裁剪的时候,并不会去考虑它们的社会性,所以很多作品都不能避免与当时的情绪产生关联。而在公众场合,服装更像一个能给予安全的家,帮助人们更自在地去应对各种环境。所以,我很多时候会在服装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中去寻找平衡,这也是我在设计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也许永远也没有那个平衡点,天平的存在价值或许就是因为它们始终在接近平衡吧。 iLOOK:你刚回国时所面临的那些问题是否还有依然无法解决的状况?
Dooling:最大的问题是版师,现在还是。我觉得这是现在所有年轻独立设计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我眼中,一个好的版型是连接好的面料和好的设计的桥梁。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版师,不仅需要有逻辑,还需要有审美,他应该是一个有自己审美趣味的工程师。而国内现在在市面上的版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服装技校或者普通工厂里学习出来,他们对服装缺乏本质的理解,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衣服的纸样。所以,我只找那些热爱服装并能够与我沟通的人一起工作,我很乐意跟他们分享我体会的“做衣服”的真谛,比如,不要无端地画出领子的边缘,因为每一个经典领型都源自一种对生存最原始的需求,源自一种不能被剔除的功能性。这种非视觉化的沟通对于他们见效特别缓慢,所以,过于表面化也许就是“服装”变成“时装”之后最糟糕的影响吧。
iLOOK:现代设计师总是受到很多信息爆炸的干扰,你会吗?
Dooling:会的,有时候特别干扰。因为我还挺喜欢做调研的,而一旦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各种鸡肋信息便会涌向我,导致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对一个知识点甚至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的调研。我现在也只能持续做下去,所以在寻找设计出发点的时候,我通常两天睡一次觉。白天要交代制衣方面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去消化大量的信息。
iLOOK:这种生活方式其实还是挺毁人的。
Dooling:是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强悍的精神状态和足够被毁的资本,也许就不可能做出能影响到别人的事情吧。有朋友问我,有些人会选择比较温和的成长方式,好比一种作物,每一年都会有收获,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还有一种作物,会用很长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养分,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熟,但它们结出的果实能为人们补充别样的营养。他问我会更倾向于哪种,我说自然是后者,因为去做出些不痛不痒或者不温不火的事情,并不是我的追求。我觉得热爱创造的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iLOOK:你特别喜欢阅读,你觉得阅读能带给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Dooling:阅读对我来说就像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透过他们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处境,或者反射出自己可能存在的一面。那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iLOOK:你经常读山本耀司的书,在你对自己作品的概念阐述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你引用他的一些话,那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在哪方面?
Dooling: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他做出来的衣服,虽然他的衣服本身是无话可说的好。他对我的影响来自于,作为一个生活哲学家,他是好样的,在西化严重的日本,保有了东方人的精髓。他的西方朋友曾说他是一个不成功的人,因为以他的才华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但他并不太在意,因为对他来说,能持续不间断地做40年的服装设计,并不是为了换取与金钱相关的成功,只是想用服装去说话,而后在特定的时刻影响一些人。身无长物——他说这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状态。我一直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也渴望达到那种状态,希望我的未来的时间能朝这个方向流逝。
iLOOK:在你每个系列作品中都会有大量关于哲学的阐释,但有的时候这种太过于深入的概念可能没办法很直观地传达给大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心?
Dooling:我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特别直接的东西,比如纸鹤包就很直接。我觉得如果只是考虑做设计,要么就做得很直接,要么就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藏在设计背后,能发现的人自然会发现,就算他们发现不了,喜欢穿就穿着,看到这样的他们我也很高兴。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是否能理解我在做什么,地球上有那么多人呢,不是吗?
iLOOK:现在算是你理想的生活状态吗?
Dooling:已经很理想了。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正在为这些事情努力着,还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也都在各自努力着,这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