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用户如何估值1亿美元?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像搜索信息一样迅速地找到我们想要找的人?”面对着闪烁的电脑屏幕,林凡总是问自己这个问题。
  大学毕业后,林凡在搜狗工作了7年,负责整个搜索业务线。2012年,他决定辞职创业,希望用互联网搜索解决用户找人的问题。但他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是,职场社交在中国市场并不好做。
  自从2011年LinkedIn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之后,一大批中国模仿者纷纷涌现,试图在中国市场复制LinkedIn的辉煌。然而现实不如人意。优士网是进入这一领域的首批尝试者之一,有着“中国版LinkedIn”之称。但在2013年,优士网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不得不裁员近 60%。而中国职场社交领域的其他网站,例如大街网、前程无忧等,也基本将职场社交做成了招聘网站的模式。
  年初正式进入中国的LinkedIn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LinkedIn尝试与微信和微博相互连通,希望以此夺回中国用户几乎被这两大社交工具全盘占据的社交时间。LinkedIn中国区CEO沈博阳就曾宣称,要在5年之内改变中国用户的社交习惯。


  目前中国市场的用户行为方式和LinkedIn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在中国做LinkedIn类型的职场社交网站,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仍然是一个熟人社会,对“强关系”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弱关系”。国外的陌生人信任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人们凭借LinkedIn上陈述的简历和供职经历,就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但在中国,背景核实的成本非常高。人们要快速建立起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不会依靠他过去的行为记录,而是通过熟人介绍。因此在中国找工作,朋友介绍的求职成功率甚至比通过招聘网站和猎头更高。
  林凡觉得这是中国做职场社交的一个新机会—基于熟人社交的“强关系”而不是陌生人社交的“弱关系”。他在2013年10月创立了职场社交应用“脉脉”。2014年8月,脉脉用20%的股份换得了IDG和晨兴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元。而这个时候,它还只有80万用户,相当于一个用户的价值高达125美元。
  “LinkedIn是基于西方的E-mail沟通文化。但在中国,E-mail联系人未必是你的熟人,这类一度人脉本身可能就不太靠谱。我们看好的是脉脉对于熟人关系定位的准确性。”脉脉投资方IDG副总裁牛奎光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脉脉是基于手机通讯录和新浪微博,通过二度人脉关系推荐好友的社交应用。就是通过“强关系”做职场社交,帮用户找到符合要求的“朋友的朋友”。
  “我们希望帮大家解决合作的问题。朋友圈子太小,陌生人又不敢信任。我们帮用户找到的是有朋友背书的陌生人,这样圈子大了,互相的信任感也建立了。”林凡说。
  大多数职场社交平台更类似于工具。用户上去一般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比如发私信联系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更新简历等待猎头联系。和这种工具型的职场社交平台不同,林凡将自己的产品定位成“社交型”。
  “我们做的是工作版的微信。脉脉的核心功能是一个‘逛’字。”林凡说。
  单纯的招聘和找人需求目的性过强,属于低频次需求。林凡希望能通过类似于微博或者朋友圈的信息流模式,让用户每次进来都能够接触到新鲜有用的信息,给用户在空闲时频繁逛脉脉的理由。
  用户将手机通讯录或微博好友导入脉脉后,在上面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一度人脉)和朋友的朋友(二度人脉)的最新动态,包括好友相互间的互动、对求职招聘、活动宣传等信息的评论。如果用户看到了自己想要认识的人,可以直接用脉脉加为好友跟他对话,单聊和群聊都能实现。
  脉脉同时还推出了职场匿名八卦圈,用户在上面可以匿名发布职场圈的八卦消息,类似于Secret。林凡在脉脉中推出这个功能的时间点是2013年10月,那个时候Secret在国外还没有火起来,中国也没有出现类似的匿名社交软件。
  开发匿名八卦圈功能,林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在国内大家找工作不像国外是兴趣为主,主要是为了谋生,比较功利化一点,所以负面情绪比较多,需要一个匿名发泄的空间。”
  通过匿名八卦圈,脉脉可以搜集到不同公司的薪酬、氛围、存在的问题等数据信息,帮助用户在考虑跳槽时获得内部消息的参考。“跳槽最大的一个风险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跳过去的公司是怎样的情况,说不定比之前的还糟糕。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有内部人员告诉你有关信息,你可能很快就能够决定跳不跳槽。”林凡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林凡离开待了7年的搜狗之后,跳槽到大街网,积累了不少互联网招聘的经验。2012年他辞职独立创业,创办了淘友网。在淘友网运营的1年时间里,林凡尝试了不少找人的搜索方式。
  最开始林凡使用的是推荐引擎,通过读取用户的好友列表给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但林凡很快发现,这种推荐方式没有目的性,系统推荐的人往往不是用户希望找到的人,而用户希望找到的人又没有发现的方法。
  很快,林凡放弃了推荐方式,转而采用搜索引擎。用户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自己想找的人,和搜索信息一样。在这之后,林凡还尝试了分类目录形式,按“找月嫂”“找对象”等类别将人进行划分。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他理想中的效果。
  随着移动互联网热潮的到来,林凡将重心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2013年1月,林凡开发出了移动找人应用“觅觅”。他随后发现,移动交友领域已经存在的产品跟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不同。“当时移动交友被陌陌、微信带得比较急功近利,大家上来都是想要很快地交友约会。”林凡说。
  林凡希望做一个人与人之间有持续关系的社交产品。他回顾了自己做淘友网的经验,认为其失败在于没有将线下的人际关系移植到线上来。“做得太大了,一上来谁都能用,但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系。”   考虑到市场已有产品的特点和自己过去的失败经验,林凡决定,改变产品形式—不再做大而全的社交应用,而是从一个特定的人际圈子慢慢往外扩展。2013年10月,他正式推出了职场社交应用“脉脉”。
  推出脉脉之后的1年中,林凡和15个人的技术团队主要在做一件事情—通过基础数据分析,计算出用户之间存在哪种人际关系。有很多用户注册脉脉之后,没有填写个人资料。但脉脉能够根据好友之间的关系,通过算法计算出用户属于什么人际关系圈,把用户定位到不同的圈子。
  “圈子代表的是关系和归属感。你一上脉脉就在圈子里面,你就有归属感,就愿意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林凡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计算出用户属于哪个人际关系圈只是第一步。随后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存在的人际网络直接导入脉脉。林凡第一个想到了新浪微博。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将新浪微博当做推广个人事业的公开平台。人们会在上面申请加V的实名认证,完善个人的职场资料,积极与行业圈的其他名人互动。通过新浪微博上面已经存在的关系链,脉脉能够快速将用户定位在其所属的圈子当中。此外,互联网行业中的人们拥有新浪微博的比重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这可以作为脉脉获得目标用户的天然筛选机制。于是,林凡在最早的脉脉1.0版本中,将新浪微博作为脉脉唯一的登录接入口。
  选择什么行业作为第一批种子用户,对于脉脉至关重要。种子用户群的活跃程度,将决定脉脉里的人际圈是否能够越滚越大,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生用户。
  在这么多备选的行业圈中,林凡最看好的目标用户群体是互联网行业圈。这个圈子中的人员跳槽频繁,创业者很多。大家经常活跃在各种产品沙龙和活动会中,对找人和搜索信息的需求都很强烈。而且,林凡和创业团队成员的朋友们大都集中在互联网领域。先从自己的朋友圈入手,比较容易形成口碑效应。
  “可以说我们还是比较幸运,我们想要的正好是我们手头具备的资源。”林凡说。
  互联网行业的这批种子用户进来之后,脉脉很快形成了比较活跃的职业社交氛围。一开始,脉脉的用户自然增长大约在每天几十人。2014年春节,脉脉获得知名互联网媒体的报道,用户增长速度开始变快,每天可以获得新注册用户400至500人。人际雪球滚起来之后,脉脉的用户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在向上攀升,如今已经达到了每天5000人左右。
  LinkedIn的成功秘诀之一,是先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高管入驻网站。这种由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带动用户群的方式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头羊效应”。脉脉的成功起步也得益于此。脉脉现有的80万用户中,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行业人群。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国内一二线的投资机构,以及1000多名大公司CEO。
  但这并非出自林凡的刻意设计。回忆起来,林凡认为只能算是“无心插柳”。“第一批用户里面有这么多高质量用户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回过头想想,应该是这批人本身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对人脉有很强烈的需求。”林凡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高质量的用户群体给林凡和脉脉带来了更多的机会。2013年,脉脉的估值不过1500万美元。2014年年初,风险投资机构IDG通过使用脉脉,为自己投资的公司招到了高层级别的管理人才。这一偶然事件让IDG亲自验证了脉脉的招聘效果,也由此认定脉脉在职场社交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2014年8月,脉脉获得IDG和晨兴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B轮融资后,脉脉将一半资金用于研发,一半用于市场营销。林凡表示,未来脉脉的用户群体会进一步扩大,从互联网行业向其他行业拓展。脉脉可能开始大面积投放地铁和分众广告,希望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工作-脉脉”的映射关系。
  如今脉脉用户日活率超过了30%,这比LinkedIn的日活率要高出不少。林凡认为这是“强关系”职场社交相较于“弱关系”职场社交的优势。但问题在于,当脉脉用户圈扩大到更多行业,这一优势还能不能继续保持?
  而且脉脉有这么高的用户活跃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互联网行业为主的特定用户群体。其他行业的人群未必像互联网行业圈的用户一样,对交换信息和参加活动有着这么强烈的需求。这个问题将成为脉脉下一步要面对的考验。林凡将希望寄予在了资金和时间上。
  “职场社交起来的速度会比较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前期拼产品,后期拼资源,资本在中后期对脉脉非常重要。”林凡说。
其他文献
对于雀巢前CEO包必达(Peter Brabeck)来说,发生在2005年的一次污染事件,是他执掌雀巢10年来,一个注定抹不掉的污点。  当年6月,这家来自瑞士的食品及饮料生产商,在送检的婴儿牛奶中发现含有异丙基硫杂蒽酮物质。  这是一种英文缩写为ITX的感光化学品,常用于牛奶包装盒的印刷。ITX生产商对此类产品的生产流程有严格规定,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化学防护眼镜,以及相应的耐化学腐蚀手套和呼吸器。
期刊
虽然社交网站人人网在移动社交产品的冲击下近两年步履维艰,但是人人集团的CEO陈一舟却依靠敏锐的嗅觉不断投资中国概念股,并且收入颇丰。  他最新的动作是:领投社交网站雪球财经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陈一舟的兴趣在投资上,他最近又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有兴趣。”雪球财经的创始人方三文说,因此“必然会找到雪球”。虽然雪球原本计划今年年底才做C轮融资,但陈一舟想提前投。陈一舟并没有询问盈利模式和用户数量
期刊
我喜欢×,所以我决定支持×  我们对事物的感觉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决策  你知道谁经常购买保险和彩票吗?如果知道的话,你就可以把他描述成一个正常人,同时也是一个违反期望效用原则的人。  保险和彩票的购买者也代表了第三个错误:依赖于对风险的直接情绪反应,而不是对未来可能结果的公正判断。  让我们利用系统1(快速的、经验性的系统)和系统2(较为缓慢的、分析性的系统)之间的区别来说明一下:当经验性的系统优
期刊
韩国时尚流行文化最近有了一位新的“追随者”—NBA中国。  9月16日,NBA中国与韩国时尚品牌MK Trends合作的授权产品店在朝阳大悦城开业,这是NBA与这家潮流服饰品牌在中国合作的第9家门店。  NBA在全球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不少,但对于这家韩国时尚公司,NBA还是给予了相当特殊的待遇。在双方3年前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有一项特别的条款:NBA允许MK Trends改动其球队服装和Logo的颜
期刊
在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4次接近“跌停”。这使得这一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价格总共下跌了0.75%。作为始终盯紧美元的人民币来说,这个下跌速度可是够惊人的了。  在上一期我们曾预期人民币贬值,然后人民币就出现了迅速贬值,这对于一个预测者来说首先有点受宠若惊,然后的感觉是预期兑现后的一种空虚。接下来的11个月人民币应该做点什么呢?  人民币贬值的理由其实很明显,那就是除了美国,其他主要经
期刊
变得更智能几乎是所有传统家电公司迫切需要达成的目标。  今年6月苹果WWDC 2014大会上,苹果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在首批和苹果HomeKit平台合作的名单里,海尔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企业。9月,海尔推出了基于苹果HomeKit协议的空气盒子。然而,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像海尔这么幸运—2014年3月开始,美的、长虹、格力和TCL等一大批国内传统家电企业陆续宣布了各自的智能家居转型战略。
期刊
每年的纽约时装周,除了各服装大牌的最新时装秀之外,还有一场不能错过的好戏就是时尚摇滚音乐节(The Fashion Rock)。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无疑是时尚与慈善结合的盛事之一,活动包括全球顶级设计师的作品展示以及顶级音乐艺术家的精彩演出。  今年9月9日,这个活动被安排在了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巴克莱中心举行。亚瑟小子、珍妮弗·洛佩兹、米兰达·兰伯特等明星和乔丹·邓恩、劳拉·史东、丽塔·奥拉等名模在当
期刊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没有食言。  在这位雷诺-日产CEO承诺将在中国用启辰品牌推出电动车的3年后,今年9月10日,东风日产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启辰晨风,终于在上海黄浦江畔一滴水码头宣布上市。而中国电动车市场也因此迎来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种子”选手。  启辰晨风的开发基于日产第一代聆风(LEAF),在外观、内饰、技术等方面都与聆风基本一致,是这辆全球最畅销纯电动车的中国版。  今年年
期刊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8月的一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其中一些主要内容令人失望,比如在Keqiang Economics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发电量,8月同比下降了2.2%,这是4年来该数字首次下跌。据分析,这种情况是因为8月中国用电密集地区的温度偏低造成的。而与此对照的是,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是6.9%,这个数值是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同时也说明,8月用电量少并不全是江浙、上海的居民不开
期刊
也许宜家才是这次苹果发布会的最大赢家。如果你看过它在9月3日发布的那支叫做Experience the power of a bookbook的视频广告,你多少会认同这个观点。  “有时一些事情的出现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一款如此简单与直观的设备。隆重介绍宜家2015年产品目录,它可不是一本电子书,它就是一本像书的书(Bookbook)。”广告中一个叫做Jorgen Eghammer的人在白色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