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卫星遥感监测

来源 :遥感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k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极轨卫星NPP搭载的VIIRS载荷数据反演获得的热点数据,以及美国NASA的Aura卫星搭载的OMI载荷的二氧化氮对流层柱浓度资料,对中国地区2020-01—02及2019年同期,以及抗击疫情期间和后期复工复产的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 2020-02较1月份及2019年同期相比,工业企业的耗能水平却出现显著降低,NO_2浓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全国工业热源点数和分布范围及密度自2020-02-03正式复工后稳步提升。湖北省除武汉、黄石和鄂州地区仍可监测到少数热点外,
其他文献
地物波谱特性是利用遥感进行建模反演和地物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基础,波谱数据库对于提高遥感应用水平有重要作用。为规范和丰富中国波谱数据库并促进其在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性基础专项,建立了"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在数据规范编制、波谱数据采集实验与整编入库、地物波谱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示范初步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波谱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规范方面,建立完善了测绘地物波谱与配套非波谱数据收集与汇总
针对人工设计的中、低层特征难以实现复杂场景影像的高精度分类以及卷积神经网络依赖大量训练数据等问题,结合迁移学习与集成学习,提出了一种联合卷积神经网络与集成学习的遥感影像场景分类算法。首先基于迁移学习的思想,利用在自然影像数据集上训练好的多个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提取图像多个高度抽象的语义特征;然后构建由Logis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组成的Stacking集成模型,对同一图像的多个特
为了实现两个不同年份单时相遥感影像之间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特征自适应确定阈值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2015年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2013年和2015年Landsat 8-OLI影像数据,首先,采用时相不变点群法TIC(Temporally Invariant Cluster)保证了两期影像辐射水平的一致性。其次,对两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并在各级尺度下构建分割对象
发展和应用三线阵CCD (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是当前遥感测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机载三线阵CCD相机(以下简称GFXJ),开展了国产GFXJ相机几何标定技术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GFXJ相机的成像特点和几何变形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CCD指向角的分段自检校标定模型;然后提出了循环两步法标定方案;最后在中国(嵩山)卫星遥感定标场和黑龙江鹤岗地区获
随机辐射传输模型可用于模拟水平分布不均一森林的辐射传输过程。本文以云南松林分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应用随机辐射传输模型的郁闭度反演方法。该方法以随机辐射传输模型中参数与林分郁闭度的定量关系为基础,提出了针对云南松的冠型等效模型,构建了郁闭度和卫星反射率(GF-1和Landsat 8卫星影像)的查找表,并实施了反演。基于野外实测的30个样地进行了郁闭度数据验证,并和基于NDVI回归模型的反演方法进行对
目的:哺乳动物大脑接受的信息80%来自于眼睛,而视觉神经系统则是连接大脑与眼睛的通路。在胚胎发育时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发出轴突投射到中脑的外侧膝
道路信息在多个应用领域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光学遥感影像能够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目标地物进行精细化解译,可大幅增强地物目标的提取能力。充分利用光学遥感影像丰富的几何纹理信息,进行道路的精确提取,已成为当前遥感学界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鉴于此,本文依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现有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归类与总结,通过分析不同方法采用的道路特征组合,将道路提取方法划分为模板匹配、知识驱动、面向对象和深度学习
云液态水含量是气候和水循环研究的重要云微物理参数,也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最不确定因素之一。通过极轨气象卫星被动微波观测的光谱和极化特征能够实现对云液态水含量的直接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观测亮温的全天候云液态水含量反演算法,利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云模型和大气廓线库建立MWRI模拟亮温库并训练反演系数的宽气候态物理算法可以保证算法系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以滑坡蠕变阶段坡体的蠕变会引起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而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野外考察客观现实为依据,提出一种间接监测滑坡变化的新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对滑坡蠕变阶段遥感影像上坡体上覆植被的异常特征进行判识,建立遥感影像上植被异常与滑坡蠕变的关系,反映滑坡的演化过程,弥补GPS技术、InSAR技术及部分地面监测手段在地势高、地形陡峭、植被茂盛等条件下监测工作的不足,为后续的滑坡预测研究提供帮助。以
基于遥感考古发展历程与主要进展分析,提出从遥感考古走向空间考古的认识,构划空间考古内涵、主要研究内容与实验区选择。空间考古既是适应文化遗产保护需求的新任务、新发展与新使命,也是文化、科学与技术融合发展的一支新学科,将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并为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软实力贡献力量。